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7 項符合
見山又是山:李永平追思紀念會暨文學展特刊的圖書 |
見山又是山:李永平追思紀念會暨文學展特刊 出版社:文訊雜誌社 出版日期:2018-03-21 語言:繁體中文 規格:平裝 / 160頁 / 19 x 26 cm / 普通級/ 全彩印刷 / 初版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195 |
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 198 |
樂天書城 |
文學人物傳紀 |
$ 198 |
誠品網路書店 |
中國文學論集/經典作品 |
$ 225 |
金石堂 |
作家傳紀 |
$ 225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文書 |
$ 225 |
三民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 225 |
iRead灰熊愛讀書 |
華文文學人物傳記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流浪一生的作家李永平,在2017年9月22日從此雲遊四方了。為了紀念李永平,12月10日於台大文學院演講廳舉辦「見山又是山——李永平追思紀念會暨文學展」,並編印紀念特刊,藉由紀念會與文學展覽,邀請讀者們一起來懷念他的寫作精神。
【李永平小傳】
李永平,祖籍廣東省揭西縣灰寨鎮,客家人,1947年9月15日出生於英屬婆羅洲砂勞越邦古晉市,2017年9月22日病逝於台灣淡水馬偕醫院。他在當地完成小學和中學教育,畢業後曾短暫擔任小學和中學華文教師。1967年以僑生身分負笈台灣,就讀國立台灣大學外文系。隔年第一本小說《婆羅洲之子》在砂勞越出版,那是1966年獲得婆羅洲文化局第三屆徵文比賽首獎的中篇小說。他在台大時期寫作的〈拉子婦〉(原題〈土婦的血〉)獲得顏元叔老師的鼓勵,投稿《大學雜誌》(1968年)而受到注意。其間他陸續寫作婆羅洲成長記憶中的原住民和華人移民故事。
他在大學畢業後留系擔任助教,1972年10月起擔任《中外文學》雜誌編輯,1973年7月改任執行編輯。1976年他出版了在台灣的第一本小說集《拉子婦》,象徵了熱帶風貌的雨林和華人故事正式走入台灣文壇的視域。同年赴美深造,取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奧伯尼分校文學碩士(1978),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取得比較文學博士學位(1982),後即應聘至國立中山大學外國語文學系任教。後來陸續任教於東吳大學英文系、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創作與英美文學研究所。2009年退休,受聘為東華大學榮譽教授。2016年曾至南洋理工大學擔任駐校作家。
他在留學美國期間創作不輟,1978年以〈歸來〉榮獲第三屆聯合報小說獎佳作,1979年則以〈日頭雨〉榮獲第四屆聯合報小說獎首獎。1986年《吉陵春秋》出版,讓李永平在華文文學領域受到普遍的矚目和讚譽。他以鑄造文字般的意念堅持「純正中文」,追求漢字的美感形式,對中國性/南洋性的離散文化的呈現和展示,既代表了馬華在台作家對創作文字的極致實驗,亦被歸類為台灣現代主義美學寫作。爾後的《海東青:台北的一則寓言》(1992)、《朱鴒漫遊仙境》(1998)依序實踐其「純正中文」的寫作風格,同時鋪陳其縈繞不去的原鄉鄉愁,一個自婆羅洲離散的浪子形象,穿梭遊蕩於台北街頭,且設定了朱鴒的傾聽者角色。但他在《吉陵春秋》成功營造地域模稜兩可的原鄉,美學化的慾望地理,性、墮落、慾望和原罪的循環辯證和論證,以及受難女性、性別暴力等符號和美學的展演,學者黃錦樹以為這是一部「中國性—現代主義」的經典之作,精確呈現了台灣現代主義文學特殊的熱帶景觀。「一個中國小鎮的塑像」是普遍對《吉陵春秋》的閱讀印象,卻也凸顯馬華作者在語言和美學層次意圖展示的文字鄉愁,一個模仿說書話本腔調世界的「中國性/南洋性」辯證。
近年李永平的《月河三部曲》,直接回到婆羅洲地景,以龐大的結構完成帶有懺情、成長的自傳色彩寫作。從《雨雪霏霏》(2002)到《大河盡頭(上卷:溯流)》(2008)、《大河盡頭(下卷:山)》(2010),以及《朱鴒書》(2015)的完整出版,李永平以散布在婆羅洲地表上的族裔、鬼魅、性慾等傳奇元素,揭開殖民和戰後的雨林奇觀與成長故事,開展雨林書寫的大河敘事。從氣勢磅礡卻又幽婉動人的雨林故事,李永平訴說的家鄉經歷和少年記憶,引導讀者走入他的個人成長世界和婆羅洲經驗。小說的飄零情調和原鄉想像,交織著從婆羅洲、台灣和紙上中國循環構成的離散的原始激情。這一點恰恰被論者視作二十世紀華文文學內獨具風格的「浪子文學」。寫作期間,李永平因心肌梗塞,曾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但他憑著堅韌的毅力和理想,規律寫作,終究完成了個人創作上的顛峰之作。2017年《月河三部曲》的重新製作出版,可視為在台馬華文學的重要成果,為台灣文學注入了繁複熱帶文學景觀,凸顯台灣文學多元豐富的面貌。
李永平的晚年創作,還有武俠小說的寫作計畫。2016年開始寫作〈新俠女圖〉,2017年5月不幸診斷出大腸癌末期。他仍堅持寫作,以創作意志抵禦疾病侵襲。但終究因化療引發敗血症,9月病逝於淡水馬偕醫院。〈新俠女圖〉僅完成至第十四回,未能終篇,徒留遺憾。家屬依其遺願將骨灰海葬,魂歸淡水外海。
李永平的文學成就,相當耀眼。《吉陵春秋》曾獲「20世紀中文小說100強」、時報文學獎推薦獎及聯合報小說獎。2003年翻譯成英文(Retribution: The Jiling Chronicles),由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2010年則有日文版《吉陵鎮ものがたり》,由日本人文書院出版。《海東青》獲聯合報讀書人年度最佳書獎。《大河盡頭(上卷:溯流)》獲2008年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亞洲週刊全球十大中文小說、第三屆紅樓夢獎決審團獎。《大河盡頭(下卷:山)》獲2011年度亞洲週刊全球十大中文小說、台北書展大獎、金鼎獎。簡體字版《大河盡頭》上、下卷獲鳳凰網2012年度中國十大好書獎。2014年獲中國廣東中山市第三屆中山杯全球華人文學大獎。
李永平於2015年榮獲第19屆國家文藝獎,其小說《朱鴒書》亦同時獲頒金鼎獎。2016年榮獲第6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貢獻獎,另外也獲頒第11屆台灣大學傑出校友獎。以上榮譽,是對他五十年的文學成就的崇高肯定。
除此,李永平亦有多部譯作,翻譯包括奈波爾《大河灣》、《幽黯國度》等重要英文小說,對華人世界的讀者影響深遠。(高嘉謙撰文)
本書特色
紀念特刊收錄李永平小傳、李永平自述創作因緣的兩篇文章、好友、學生、家人等的評論、懷念文章,以及文學年表、作品目錄提要、作品外譯目錄、譯作目錄、評論資料目錄等。
作者簡介:
主編 封德屏
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現任文訊雜誌社社長兼總編輯、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董事長、紀州庵文學森林館長。長期主編《文訊》雜誌,曾主持《臺灣文學年鑑》、《臺灣作家作品目錄》、《張秀亞全集》、「臺灣現當代作家研究資料彙編」、「臺灣文學期刊史編纂暨藏品詮釋計畫」等編纂計畫。曾獲中興文藝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工作獎、行政院新聞局金鼎獎最佳編輯獎、金鼎獎特別貢獻獎。著有散文集《美麗的負荷》、《荊棘裡的亮光──文訊編輯檯的故事》;學位論文〈臺灣地區年鑑編纂體例與分類之研究〉、〈國民黨文藝政策及其實踐(1928~19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