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6 項符合

小大人症候群:重塑我的家,拾回完整自我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2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乍看這個名詞,會以為小大人(a...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4/09/11
乍看這個名詞,會以為小大人(adult children)一詞指的是過度親職化的孩子。事實不然,作者用它指稱所有在功能不良家庭裡長大的「成人」。這本書並非為我們周遭的家人、朋友而寫,它是為我們,每一個願意瞭解自己的讀者而寫的。作者的目的在告訴我們:「在很久以前有某事發生了,而且不...
小大人症候群:重塑我的家,拾回完整自我 小大人症候群:重塑我的家,拾回完整自我

作者:約翰‧弗瑞爾琳達‧弗瑞爾 / 譯者:江家緯 
出版社: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10-01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小大人症候群:重塑我的家,拾回完整自我

內容簡介

  什麼是「小大人症候群」?如果你有以下現象,「小大人症候群」可能已悄悄找上你!

  生活似乎都在掌握中,但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
  小時候常常沒人陪,總覺得沒有人在乎自己。
  只會微笑,害怕展現真實的情緒。
  老是在照顧別人,卻不善待自己。
  不知道如何與子女相處。
  困在自己不想要的生活中。
  沉溺過去,害怕未來,對現在感到焦慮。
  工作讓人筋疲力竭,找不到意義何在。
  從未感到滿足。
  渴望愛,但很少得到。

  為什麼我們會變成「小大人」?身為「小大人」,如何真正「轉大人」?作者在書中提出很多案例故事,讓讀者一窺小大人背後的心理動力。在我們驚呼「他們怎麼知道,我就是這樣過日子的!」之後,作者一步步揭開冰山之下隱藏的原因,陪伴讀者秀秀自己內心的小孩,讓他重展笑顏,找回生命的喜悅與意義,走上復原療癒之路。

〔推薦〕
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周志建(心理諮商博士)
陳安儀(親職作家)
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
鄧惠文(精神科醫師)
謝文宜(實踐大學家兒系副教授)

推薦語:

  這本書討論的是美國七○年代開始的現象,也是臺灣一直看得到的一個小傳統。過去我們有所謂的阿信現象,大姐為弟妹犧牲了自己人生的幸福;現在隨著父母的不夠成熟,我們有太多早熟的小孩。《小大人症候群》的出版,在臺灣這個階段,正是時候。──王浩威(精神科醫師、作家)

  如果按照這本書的定義,其實我們大部分的人都是小大人,因為鮮少有家庭是完整、健全、不失衡的。作者說:「揭露和承認自己的真實情況是人類最勇敢、最真誠,同時極富自我成長意義的行為。」也就是老老實實地,說故事,說自己不完美的家庭故事,把自己認回來,讓自己完整,這就是自我救贖之道。──周志建(心理諮商博士)

  人性之難得,在於它擁有超越自我的能量。這本書為尋求光亮的生命,提供了存在的希望。──楊俐容(親職教育專家)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約翰‧弗瑞爾博士(John C. Friel, Ph.D.)


  是美國明尼亞波利斯市聖瑪莉學院研究中心(St. Mary’s College Graduate Center)的心理學兼任副教授、明尼蘇達州聖保羅市(St. Paul, Minnesota)的心理醫生,也是聖保羅及明尼亞波利斯市(Minneapolis)生命工作室(ClearLife Clinic)的負責人、知名作家、心理諮商訓練顧問、講師和心理諮商師,擅長的領域為功能不良家庭問題、共依存症狀、小大人症狀、壓力失調和成癮問題。他並與許多企業、州立單位、治療中心、醫院和中小企業等等合作。現定居於美國明尼蘇達州。

琳達‧弗瑞爾(Linda D. Friel, M.A., C.C.D.P.)

  於1971年自美國明尼蘇達州立大學曼卡托分校(Minnesota State University, Mankato)取得學士學位,從事了八年的特殊教育教學工作後,於1980年取得明尼蘇達州聖瑪莉學院心理諮商服務的碩士學位。她設計並執行全美首創的醫院院內共依存治療療程,也是知名作家、心理諮商訓練顧問、心理諮商師,專門處理功能不良家庭問題,共依存症狀,小大人問題和成癮問題。

 

目錄

中文版序    看見、傾聽、了解
作者序        寫在療癒開始之前

第一部 小大人
1.介紹
2.兩個家庭
3.誰是小大人?有哪些症狀?
4.一些陷阱:特別是成癮問題

●間奏
5.熊先生與熊太太

第二部 家庭根源
6.家庭系統:結構、功能、角色與界限
7.當陷阱佈成
8.當家庭偏離軌道

●間奏
9.野雁家庭

第三部 我到底怎麼了?
10.否認
11.感覺
12.秘密
13.我們的自我認同怎麼了?
14.關於親密關係

●間奏
15.兔妹妹

第四部 冰山之下
16.小大人與共依存症狀的共同模型

第五部 療癒:我現在該怎麼做?
17.揭露和承認
18.著手治療
19.淺談療癒和靈性

●結尾
20.親吻怪獸的鼻子

附錄一    延伸閱讀
附錄二    臺灣的支持團體與其他心理諮商資源
 

 

中文版序
 
看見、傾聽、了解


  多年前,我們出版了第一本書──《小大人症候群》,很幸運的,我們持續收到來自各方的感謝和正面的回應,讀者們尤其喜歡書中的寓言、個案故事和小品文;我們常常收到讀者來信說,像〈野雁家庭〉與〈親吻怪獸的鼻子〉這樣的故事幫助他們了解複雜的家庭動力。此書自1988年出版後,便成為探討家庭健康與家庭功能不良的重要作品之一;銷售超過二十五萬冊,書中提到的觀念觸及了許多人的心。

  自出版以來,心理學和神經生物學界提出了許多科學證據,為我們在書中依臨床觀察提出的論述,增添了研究深度、可信度,和更詳細的資訊。美國疾病管制中心和加州聖地牙哥凱瑟健康組織所共同執行的「童年受創經驗研究」,也證實了我們的結論,那就是若童年時期的經驗有任何缺陷,不論是在情感上、心理上、生理上,長大成人後,就越有可能遇到心理或生理問題,例如憂鬱症、焦慮症、心臟病、癌症,壓力失調或是頭痛等問題。

  神經科學研究已經證實,人類以及其他所有具備大腦神經邊緣系統(limbic system)的哺乳動物,都需要和同類有情感的聯繫,大腦才能維持正常的運作。而只有人際間「邊緣系統的共鳴」,才能夠療癒童年的嚴重欠缺。人類需要被同類看見、傾聽,和了解。

  作者兩人都成長於酗酒家庭,不論是在物質、情感、生理需求等等層面,我們的童年都幾乎可用貧乏二字形容。我們小時候不敢吐露內心真實的感受,害怕父母知道後會大發雷霆。而因為家裡有很多不光彩的事,有些應該討論的事卻束之高閣,從未提起。爸爸可能會惱羞成怒而抓狂,媽媽則會覺得丟臉沮喪。那身為小孩的我們該如何排解情緒和感受呢?我們如何處理它並放下它呢?沒有辦法。於是,我們用傷害自己的方式宣洩。

  在美國,「功能不良家庭小大人」運動於一九八0年代發起後,最重要的成果就是人們終於開始訴說自己受傷的故事──重點並非抱怨,而是和其他人分享使他們受傷的事物,還有如何療癒那個傷口。我們覺得世界上沒有壞人,只有受到傷害,不知道如何主動與他人接觸溝通的人。

  我們有許多案主是華人,在美國任職教授、醫生,物理學家或在其他領域學有專精。他們聽說在美國,找專業的心理諮商師是很普遍的事,所以來找我們協助。通常每個人在第一次會面時都流下眼淚,因為他們終於可以說出多年來「不能說的秘密」,卸下心頭的重擔,而不會遭到評論。由於心理諮商師被案主視為「專家」、「權威」,既然我們都願意承認缺陷,坦言自己的生活,與父母和小孩的關係不盡完美,讓他們也能夠面對自己的人生缺陷。

  身為人類的意義,便是有人願意看見、傾聽,和了解我們。

約翰‧弗瑞爾博士(John C. Friel, Ph. D.)
琳達‧弗瑞爾碩士(Linda Diane Olund Friel, M. A.)
美國明尼蘇達州 明尼亞波利斯市(Minneapolis, Minnesota, U. S. A.)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112867
  • 叢書系列: SelfHelp
  • 規格:平裝 / 264頁 / 15 x 21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乍看這個名詞,會以為小大人(a...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4/09/11
乍看這個名詞,會以為小大人(adult children)一詞指的是過度親職化的孩子。事實不然,作者用它指稱所有在功能不良家庭裡長大的「成人」。這本書並非為我們周遭的家人、朋友而寫,它是為我們,每一個願意瞭解自己的讀者而寫的。作者的目的在告訴我們:「在很久以前有某事發生了,而且不只一次。它傷害了我們,而我們只知道一個方法能保護我們。我們至今還在保護自己,但這個方法已經沒有用了。」

在功能不良家庭中長大的人有個明顯的問題,就是否認情感。對感覺與親密關係的否認是一種自我防衛機制,初期我們或許能夠藉著否認來獲取外在形象,但內心卻會漸因為不被外人瞭解而絕望。不要忘了,一個功能不良的家庭往往是限制重重的,孩子不被鼓勵向外人透露家中的情況。不管是父母的爭執、對子女的忽略、家庭暴力、以及生理的變化(例如第二性徵的出現、月經來潮)等,不健康的家庭系統總是過度封閉(例如疏離、冷漠、不關心),或者太過模糊的(例如亂倫、性侵)。缺乏了定義清楚的界限,個人就會失去心理圍牆的保護。而無法設定健康界限的潛在原因,就是害怕被拋棄。而這更是絕大部分共依存(co-dependent)以及上癮行為的心理動力。

你以為上癮行為跟你無關嗎?

「我不喝酒不抽菸,想來我沒什麼問題吧?」你可能這麼想

錯了,上癮行為並不僅止於對物質的成癮,常見的酒精、藥物、香菸、或咖啡因固不足言。對賭博、購物、工作、睡眠、權力地位、親密關係、性、危險與速度感、慢跑、電視、與閱讀等等,這些都可能是令人上癮的因子。這些事物是否佔據了你過多時間,甚至重要性超過你對親密關係與正常工作的關注?這些狀況你都得回頭想想。即使這些因子包括慢跑與閱讀這些看來相當健康的活動亦然。

作者指出,我們早在童年期就學會了否認,一直延續到成人階段。否認的其中一面就是當我們終於了解發生什麼事後,卻搞不清楚這是怎麼發生的。因此若要治療小大人的症狀,第一步就是要揭露和承認,我們才能以健康的方式使用新知識與新技術。這個過程不是一蹴可幾的,它不是一句充滿哲理的話,或者一則寓意深遠的故事。許多人認為接受諮商就是坐著聽諮商師講醍醐灌頂的大道理,然後你感到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此刻彷若新生。事實上你不知道的是,否認的崩解是一個極為緩慢的過程。你只能透過不斷地嘗試才能往前進步一些,巨大的改變奠基於每個微小的努力。你是不能坐等著被他人拯救的,這也是否認的一種型式(否認自己擁有改變的能力)。

最後,我想談談書末討論的靈性議題。「我們人生中首次接觸到的至高力量,應該是從嬰兒時期就養育我們的父母,而如果父母虐待和忽略我們,我們接收到的訊息就是不要相信比自己更強大的力量。」這樣的結果你已經猜出來了,我們可能會變得害怕權威、激辯靈性與神的存在,藉著控制每件事來避免再度受傷害。而吸毒就是企圖掌控一切的一種嘗試。只可惜這種與宇宙連結的方式不能長久,反而傷身。以這個觀點來看,靈性的教育實是心理師養成過程裡不可少的一環。除了生理與心理學素養外,神秘學的基礎知識一樣值得我們重視。

愛智者
 還記得鄧惠文醫生曾在節目上說過...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13/10/17
還記得鄧惠文醫生曾在節目上說過,背負著家庭問題而被迫早熟的小孩,內在其實空洞且脆弱,會形成終身的人際關係問題,然而當時卻一直找不到相關書籍可進一步了解。
由於亟欲突破自身的停滯狀態,因此我大量閱讀關於自我療癒、愛與關係、靈性成長等書籍,但總覺得像瞎子摸象一樣茫然。這本書的出現,就像是一張地圖,告訴我現在所在的位置、以及過去我是如何走的現在這個地方。
本書明確清晰地解釋了「共依存行為」的形成機轉,以及各種不同成因下形成的共依存行為背後的共同思維,使人不致於被種種外顯行為混淆了對共依存現象的認知及判斷,使讀者方便關照自身行為及家庭相處模式,為那些迷失在家庭及個人問題中的人驅散迷霧,直探問題的本質,指引出一條轉化的方向。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像佛洛伊德一樣反應與思考
作者:皮埃爾.瓦羅德
出版社:方舟文化
出版日期:2023-05-04
66折: $ 238 
金石堂 - 今日66折
拈花對天窗:龔顯榮詩集
66折: $ 165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下冊 一九六四 ── 二〇一八
出版日期:2024-11-29
$ 592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戀上換裝娃娃 13 (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4-11-14
$ 19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艷事染惑
作者:越山弱衰
出版社:未來數位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3
$ 237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Stand by Yourself
作者:曾寶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0-31
$ 331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名偵探柯南(104)特別版
作者:青山剛昌
出版社:青文
出版日期:2024-11-14
$ 157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滿洲鴉片小隊(04)
作者:門馬司、鹿子
出版社:尖端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20
$ 140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戀上換裝娃娃 13 (首刷限定版)
出版日期:2024-11-14
$ 190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