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間會說話,只要我們學到觀察與傾聽的能力。
從觀察空間、體驗空間、解讀空間,到參與空間,
邀請大家在空間中冒險,以想像力奪權!
在看似直白的章節標題裡,不但隱藏著龐大的資訊量,更重要的是,它的「思考量」與「想像量」也同樣龐大。每一頁的圖像與文字逐漸開展出「觀察、體驗、詮釋、參與」空間的議題深度,有些例證讓我有恍然大悟之感。……最特別的是書裡充滿了「遊戲性」的段落,從觀察到參與的建議,讓人讀來毫無隔閡,幾近沉迷。——吳明益
我們在熟悉的環境裡長大,對生活空間往往習以為常:鐵窗、騎樓、鐵皮屋、巷弄、攤販、摩托車、人行道、天橋、地下道、捷運、學校、廁所……。但是,空間「本來」就是這樣嗎?這樣的空間,你滿意嗎?
畢恆達的新作《空間就是想像力》,是《空間就是權力》與《空間就是性別》的延伸,共同譜成「空間三部曲」。本書以遊戲般的心情,觀察、體驗、詮釋、參與空間,從而讓我們生活的空間取得新的意義。
「觀察空間」以環境心理學及日本考現學為師,挑戰讀者對空間的既有認知,提出觀察空間的嶄新角度與方法;接著帶領讀者發掘體驗空間的樂趣,詮釋空間的社會文化作用力;最後是鼓勵你我在空間中冒險,主動改造生活空間!
在本書中,你會發現10種繪製地圖、100種玩都市、N種都市觀察的方法。只要發揮想像力,就可以打開雙眼、豎起雙耳,奪回對空間的詮釋權,創造無數種改造空間的可能性!
書籍特色
◎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吳明益專文推薦
◎空間專家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畢恆達繼《空間就是權力》、《空間就是性別》之後又一力作!挑戰你我對空間的舊有思維,進而奪回我們對空間的詮釋權,改造生活的環境!
作者簡介:
畢恆達,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土木工程研究所畢業,紐約市立大學環境心理學博士,目前為臺大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土木工程學系教授。教學與研究領域包括環境心理學、空間的性別研究、質性研究方法、街頭藝術等。出版書籍有《空間就是權力》、《空間就是性別》、《塗鴉鬼飛踢》、《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夏鑄九、陳文玲、吳明益、安郁茜、李清志等
【推薦序】
空間就是小說
吳明益(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在我剛開始迷戀野外踏查的年輕歲月,我十分著迷於生物辨識生存空間的方式。一隻小巧的環頸鴴靠星辰、磁場、視覺記憶進行漫長的遷徙,鬼鼠與野兔則依靠腺體繪製出的氣味地圖,在莽莽草原中準確判斷路線。鼴鼠在黑暗的地底,透過兩個鼻孔分辨不同氣味的能力,能迅速找到蚯蚓,蝙蝠則能用超聲波來進行回聲定位,讓牠們不致在高速飛行時撞上複雜的樹林或是人類建築。我當時以為,這些動物有遠超過人類的空間辨識能力,我多麼渴望擁有那樣的能力啊。
而當我重拾城市漫步樂趣的一段時間後慢慢發現,人類也有這種本然的空間感,只是我們遺忘或忽視了而已。當我們嚐到家鄉食物的那一刻有歸鄉之感,聽到青春時期的音樂身邊景物與色彩似乎也隨之改變,我們以嗅覺回憶起情人枕睡在身邊的時刻;而總在某個地景消逝之後,我們還是能把腦中的那個空間召喚出來。
畢恆達教授(與其他作者群,包括他的學生,以及鴻鴻等作家與社會工作者)在這些年,則把這些可能被某些人遺忘的能力,用一句簡潔有力的話語表現出來:「空間就是想像力」。
我與畢恆達教授作品的相遇,最早的是《教授為什麼沒有告訴我》。我在課堂不只一次分享這本書給學生,在讀完後我看到他們心有戚戚的眼神。而畢恆達教授讓我最著迷的著作是《塗鴉鬼飛踢》,因為我每回到國外,都會注意街頭塗鴉。對我來說那是重要的城市風景,而畢恆達則透過它們詮釋出多重的文化議題。後來我因為從事自然書寫研究,因而接觸環境心理學,真正展現畢恆達教授紮實學術功力,與看似不著痕跡的述說能力的一系列空間書寫,就成了我的啟發來源。
從《空間就是權力》、《空間就是性別》,到你手上這本《空間就是想像力》,讀畢恆達教授的書不是一本書一本書的感動,而是跨越他所有著作的互文。在看似直白的章節標題裡,不但隱藏著龐大的資訊量,更重要的是,它的「思考量」與「想像量」也同樣龐大。每一頁的圖像與文字逐漸開展出「觀察、體驗、詮釋、參與」空間的議題深度,有些例證讓我有恍然大悟之感,比方說書裡提到天橋的設計事實上是將行人的權利讓渡給汽車;有時則讓人引發思辨,比方說城市土地如何從生活空間被權力轉移給財團炒作;當然,還有中產階級美學的城市空間如何拒絕遊民,如何進行無言的社會排除。
最特別的是書裡充滿了「遊戲性」的段落,從觀察到參與的建議,讓人讀來毫無隔閡,幾近沉迷。這是一本會讓你在漫步、生活、疲憊於你認為百無聊賴的空間裡時,重新發現想像力的書。
書從討論空間感始,復以十種繪製地圖的方法收尾,我想這是因為環境心理學和「地圖學」無法分開的緣故。也讓我不禁想起和德國小說家夏朗斯基(Judith Schalansky)在國際書展同台的情景。她在那本美麗之書《寂寞島嶼:50座我從未也永遠不會踏上的島嶼》提到:「地圖學實在應該歸納至詩歌體裁類,而地圖集本身就是美麗的文學作品。地圖集最早的名稱是『世界劇場』(Theatrum Orbis Terrarum),用這個詞來指涉地圖實在是再恰當也不過了。」我問她為什麼要寫一本自己永遠也不會踏上的島嶼的書?她說因為那些島嶼所帶來的探險故事、童話想像曾經改變過她的人生,寫一遍彷彿也像真的走過一趟。
英國作家賽門‧加菲爾(Simon Garfield)的《地圖的歷史》(On the Map)開篇就以當時五億臉書使用者所形成的網絡來說明,地圖甚至可以呈現人際關係,而不只是河流、海岸或政治邊界。書中加菲爾以博識紮實又具有想像力的筆法,寫出了各式各樣不可思議的地圖的故事,而我最喜歡的是末章的「繪製大腦圖」。作者提到認知神經科學家在研究厲害的計程車司機後發現,他們擁有較大的「右海馬迴後緣」,這是他們能記住複雜的城市地圖,而且能在顧客一說出目的地的時候,很快地在腦中出現行車路線的重要原因。這既是空間感的天賦,也是後天的鍛練,以至於他們右海馬迴後緣的發展,超過不會開車的愛因斯坦大腦。
我們都可能擁有別人沒有的空間天賦,它甚至可能影響了我們的人生。科學家認為人類擁有傑出的「視覺心象」(visual imagery),我們常常跳過視網膜訊號處理過程,在腦中產生一個如真的想像空間。我們的記憶儲存的視覺資訊,會重新組合與再製,呈現出我們的深層認知。也就是,你所見的空間就是你自身。
我發現這和小說作者的主要工作十分相似,觀察、認識、體驗、詮釋,最後創造出一個讀者能參與的空間,一個空間的成立,永遠都有「邀請」的意味。
我珍重地推薦這本書給讀者,還有一個原因是,作者們展示了一個事實:那就是讓我們失望的空間是可以改變的。此刻我們正在失去提供我們想像力的生活空間,從三鶯部落、相思寮、乃至於此刻正在消失進行式中的蟾蜍山聚落,與基隆八十年歷史的港西碼頭二號與三號倉庫拆除事件,不都是我們可以即刻參與關心、挽救的空間?而新北投車站在漂泊了26年後返家的事件,或許也是一個啟示。
空間就像小說,可以在我們的意志下改變它們的結局,創造它們的意義,最後反過來,改變我們自己和閱讀者的人生。空間就是我們自身,也是人類文明自身。挽救空間,也就挽救了想像力的居所。
名人推薦:夏鑄九、陳文玲、吳明益、安郁茜、李清志等
【推薦序】
空間就是小說
吳明益(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教授)
在我剛開始迷戀野外踏查的年輕歲月,我十分著迷於生物辨識生存空間的方式。一隻小巧的環頸鴴靠星辰、磁場、視覺記憶進行漫長的遷徙,鬼鼠與野兔則依靠腺體繪製出的氣味地圖,在莽莽草原中準確判斷路線。鼴鼠在黑暗的地底,透過兩個鼻孔分辨不同氣味的能力,能迅速找到蚯蚓,蝙蝠則能用超聲波來進行回聲定位,讓牠們不致在高速飛行時撞上複雜的樹林或是人類建築。我當時以為,這些動物有遠超過人類的空間辨識能力,我多麼...
作者序
讓想像力奪權,給生活空間更多樂趣!
我們在一個熟悉的環境裡長大,對於許多日常生活空間習以為常,視為理所當然。我們習慣於客廳的電視、陽台的鐵窗、騎樓裡的攤販、排排坐的教室、都市裡的天橋與地下道。但是我們的生活空間,「本來」就該這樣嗎?《空間就是想像力》期望經由各種空間論述、方法與演練實例,提昇讀者對生活環境有敏銳的觀察與反省能力。從體會觀察空間的樂趣、解讀空間中的社會文化作用力,進而能主動地參與空間的經營與改造。
《空間就是想像力》可以說是《空間就是權力》以及《空間就是性別》的續篇(或者可以說是「前傳」),共同譜成「空間三部曲」。不過三本書也適合分開獨立閱讀。相較之下,《空間就是權力》強調人與空間關係的理論與研究,《空間就是想像力》則聚焦於方法與實作。
寫作此書的構想源自於我在臺灣大學大學部教授的「人與環境關係導論」課程。講授的主題從如何看、物的意義、物的設計心理學、空間認知與地圖、性別與空間、音樂/電影與空間、都市冒險,到災害空間、全球化空間。誠如我在《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一書封面上所寫:「研究不只是對於外在現象的瞭解,它其實反映了我們的先前理解;亦即不是在白紙上加了一些圖案而已,它讓我們反省我們原來是這樣看世界的」。上課也是如此。例如空間認知的單元,我問學生:「桃園機場和板橋那個緯度比較高?」給了正確答案之後,會說明我們的錯誤認知是基於歐基里德偏誤(把曲線視為直線)以及上位尺度偏誤(因為桃園縣在新北市南方,所以誤以為機場在板橋的南邊)。我也用「玩13點」遊戲的方法,問學生,美國和非洲的面積那個比較大?美國加上中國呢?正確答案是,美國+中國+西/北歐+印度+阿根廷加總起來的面積都比非洲還小(請上網搜尋Africa in Perspective)。此時,同學通常會露出不可思議的表情,說理智上知道,但就是不願意相信這是客觀的事實。想想臺北市議會前的地界地圖(見頁?)、房地產廣告、Google Map,甚至臺大學生用杜鵑花瓣排成的地圖,圖像如此一致,讓我們長期因為熟悉而樂於接受,以為這個圖像是堅定不移的事實。我提醒同學,我們不只是學習了新知,更重要的是要反省為什麼我們以前不覺得非洲的面積有那麼大?這樣的地理知識是怎麼建構起來的?是如何受到麥卡托投影地圖的影響?學習因此不是外在的,而是與自己對話。
本書分為四個部份,從觀察、體驗、詮釋到參與空間。第一章「觀察空間」首先介紹日本的考現學與路上觀察學,以及觀察空間線索的諸多方法。讀者可以試著觀察捷運上乘客手握拉環有哪些手勢?(身體語言)計算一下高鐵車廂內分別有幾個人在看書、聊天、睡覺,或玩手機?(是否手機已經取代了書籍?)看看體育課班上同學所穿的球鞋,除了Nike、Adidas、Puma等大品牌之外,其他品牌各有幾雙?(我們可以從品牌中逃脫嗎?)腳踏車專用道的標誌,有幾種長相?這是怎麼回事?也可以自選一個主題,拍十張照片,例如條紋或者都市中的祕密花園。
第二章「體驗空間」進一步帶入不同的身體與心理經驗。〈空間認知〉講述人如何在空間中定位,並掌握都市空間的結構,再延伸至地址編排與地圖繪製。而由於我們平日過度依賴視覺來觀察空間,因此特別討論人們如何透過聲音來感知空間、聆聽都市中的各種聲音,並推介世界各地的音景(soundscape)調查與研究。
第三章「詮釋空間」在於理解特定空間是如何生產出來的?背後有哪些權力關係運作?〈差異是都市的鮮血〉一文說明現代空間設計如何從考量功能、財務,再到為了免於恐懼而設計。從都市空間安排到建築物設計,而以公共座椅達到高峰,莫不以排除(不受歡迎的)他者為目的。於是弧形與隔板成為座椅設計形式的主流。然後我分別以同志與電梯為主題,說明在仍存有污名的情況下,同志如何認識彼此,以及同志空間的象徵意義;而電影如何再現電梯這個陌生人不得不彼此分享的公共空間。
第四章「參與空間」則希望讀者在觀察、體驗與詮釋空間之後,更可以起而行,主動來改造我們的生活空間。首先可以從繪製地圖著手,用地圖來揭露各種資源分配在地域上的不平等(如二氧化碳排放、同性婚姻合法國家等),進而利用地圖來改善日常生活(如無障礙空間地圖、性別友善廁所地圖)。然後,介紹世界各地不同的「玩」空間的方法,翻轉規劃設計師對於都市空間的界定,讓生活充滿樂趣,並反省身體與空間的親密關係。
《空間就是想像力》適合從小學生到社會人士閱讀,希望讀者從文本以及作業實例中得到靈感與啟發,自行發想議題,實地觀察演練。即使不是專業建築師或都市規劃師,但每個人都可以有觀察、解讀、改變空間的能力與熱情。讓想像力奪權,給予我們每日生活空間更多樂趣、更富人性。
教學相長是教書人最大的享受與回饋,感謝十幾年來曾經修習與旁聽「人與環境關係導論」課程的學生,你們高水準的作業給我莫大的啟發。由於篇幅限制,加上有些畢業生已經失去聯絡,或者古早的照片畫質不足無法印刷,因此只能挑選其中幾個作業放在書中與讀者分享,刺激讀者的想像力(謝謝修課學生冠宏、道沄、芸竹、莞之、玉霖、思妤、帛延、詩韻)。我自己在撰寫此書的過程,也乘機假想自己是修課學生,寫了幾題作業。感謝作家鴻鴻、藝術家邱國峻慨然應允將其作品轉給本書使用,好友王志弘分享了其課程「叛民城市」的研究成果,以及育誠、喀飛、小向、毓嘉、岳明、小豪、佩吟、嘉俊、盈志、嫈凱、稚璽、地球王等友人一同幫忙寫作業。出書前,我在臉書上徵求書名票選以及書中諸多議題的照片,得到許多好友的支持與回應,銘感在心,就不一一在此列名。心靈工坊的總編輯桂花促成了空間三部曲的成形,編輯過程中心宜、子欽、乃賢、文龍大力幫忙,一併感謝。學者作家吳明益以其一貫博學、認真而深情的筆調,為此書撰寫一篇深具啟發的推薦序,讓人感動。
請隨著書頁開展,讓想像力飛馳。遊走城市時,留意都市空間中的文字(如字型與招牌、標誌的性別意涵)、邊緣族群會在哪些空間出現(如遊民、舉牌人、算命仙、街頭藝人);盡量使用不同的感官去感受、盡量想像不同的身體會有何不同的空間經驗;臺灣的空間真的醜嗎,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就從畫一張有自己觀點的地圖開始吧!
讓想像力奪權,給生活空間更多樂趣!
我們在一個熟悉的環境裡長大,對於許多日常生活空間習以為常,視為理所當然。我們習慣於客廳的電視、陽台的鐵窗、騎樓裡的攤販、排排坐的教室、都市裡的天橋與地下道。但是我們的生活空間,「本來」就該這樣嗎?《空間就是想像力》期望經由各種空間論述、方法與演練實例,提昇讀者對生活環境有敏銳的觀察與反省能力。從體會觀察空間的樂趣、解讀空間中的社會文化作用力,進而能主動地參與空間的經營與改造。
《空間就是想像力》可以說是《空間就是權力》以及《空間就是性別》的續篇(或者可以說是「...
目錄
推薦序
代序
第一章 觀察空間
空間會說話
從考現學到路上觀察學
開放心胸,來觀察身邊的空間吧
公共標誌的性別想像
博愛座
拓圖
電動旗手
第二章 體驗空間
空間認知
台北市道路地圖
10則聲音與空間隨想
從物的設計的心理學到
通用設計準則 門,從歡迎到不歡迎
玩書架
第三章 詮釋空間
差異是都市的鮮血:都市美學與社會排除
臺灣為什麼這麼醜
慌人荒景
10個同志空間密碼
世界最長的藝術走廊:瑞典斯得哥爾摩的地鐵藝術
開放空間開放了什麼?
電影裡10個電梯場景
第四章 參與空間
10種玩都市的方法
街頭行動詩:至少破曉前我們很安全
叛民城市之暗黑旅誌
10種畫地圖的方法
推薦序
代序
第一章 觀察空間
空間會說話
從考現學到路上觀察學
開放心胸,來觀察身邊的空間吧
公共標誌的性別想像
博愛座
拓圖
電動旗手
第二章 體驗空間
空間認知
台北市道路地圖
10則聲音與空間隨想
從物的設計的心理學到
通用設計準則 門,從歡迎到不歡迎
玩書架
第三章 詮釋空間
差異是都市的鮮血:都市美學與社會排除
臺灣為什麼這麼醜
慌人荒景
10個同志空間密碼
世界最長的藝術走廊:瑞典斯得哥爾摩的地鐵藝術
開放空間開放了什麼?
電影裡10個電梯場景
第四章 參與空間
10種玩都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