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7 項符合
禮學研究的諸面向續集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 294 |
![]() |
經史子集 |
$ 332 |
![]() |
社會人文 |
$ 370 |
![]() |
社會人文 |
$ 378 |
![]() |
哲學 |
$ 399 |
![]() |
中文書 |
$ 399 |
![]() |
教育學習 |
$ 399 |
![]() |
文化研究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書籍簡介】
本書係本社所出版《禮學研究的諸面向》的續集,內容包括代序一篇、論《儀禮》專題五篇、論《周禮》、《禮記》專題三篇、論出土文物三篇、論古代禮俗三篇、論禮學相關議題三篇,共計論文十八篇。作者與上集相同,力圖開拓新領域與新方法,讀者取與上集參照,自見其用心所在。
【目錄】
代序 ......................................... 1
禮壞樂崩時代聖賢君子的堅持與抉擇 ................................................ 1
一、前言 ........................................................................................ 1
二、?壞?崩的範圍與具體事實 ................................................ 2
三、聖賢君子的堅持與抉擇 ...................................................... 24
四、古?書的性質與價值 .......................................................... 32
五、結? ...................................................................................... 37
儀禮 ........................................ 38
壹、 《儀禮》各禮典之主要禮意與執禮時之三項基本禮意 ........ 39
一、前言 ...................................................................................... 39
二、《儀?》各?典之主要?意 ................................................ 40
三、具體執?時共通之三項基本?意 ...................................... 43
四、結? ...................................................................................... 50
貳、 《儀禮》所見攝盛及其流衍 .................................................... 53
一、前言 ...................................................................................... 53
二、?攝盛乃周代?制 .............................................................. 53
三、《儀?》鄭注、?疏及?儒對攝盛之闡釋 ........................ 56
四、後世實施攝盛之概況 .......................................................... 65
五、關於「追贈」 ...................................................................... 67
?、結? ...................................................................................... 70
參、 《儀禮》卜筮與求日擇人的幾個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