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醫學之發展與進步,均發源於遠古的醫學。現代口腔醫學的進步,也都架構在前輩們努力創建的基礎之上。臺灣牙醫學的發展雖然短促,但畢竟有其歷史,應予記述。是以保存珍貴文獻,刻不容緩;且當時間拖得越久,文獻散失將更加嚴重,取得亦將日趨困難。故編者於百忙之中完成本書,期望讀者了解口腔醫學發展的歷程,尊重每一個時代所呈現的醫療價值,才能讓口腔醫學的發展紮實進步。
作者簡介:
陳銘助 編撰
臺灣省南投縣人
南投縣立中寮國小、國中畢業
台灣省立臺中第一高級中學畢業
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學士、碩士
教育部部定講師
牙齒的故事-圖說牙醫學史 譯者
臺灣口腔醫學史 編撰
淡水陳牙醫診所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口腔醫學人文學科 主任
※審定者簡介
莊世昌 監修
高雄市人,1956年11月26日出生於苗栗縣頭份鎮。1974年6月臺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畢業,1982 年6 月私立臺北醫學院牙醫學系畢業。1982 年10 月至1984 年8 月以空軍少尉牙醫官服役於雲林虎尾。1984 年9 月經考試錄取進入臺北國泰綜合醫院牙科擔任住院醫師,歷任總醫師、主治醫師,並完成口腔顎面外科專科醫師訓練。1993年2月進入臺灣礦工醫院服務,並於2002 年至2007 年期間擔任牙科主任。2001 年至2003 年出任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秘書長。目前任職基隆市成美牙醫診所專任主治醫師及國泰綜合醫院口腔顎面外科兼任主治醫師。1992 年起以兼任師資受邀至臺北醫學大學講授牙科藥理學、口腔顎面外科學等部分課程,目前仍受聘為臺北醫學大學臨床助理教授,除講授牙科藥理學、口腔顎面外科學等部分課程外,並協助口腔解剖學實驗課程。大學時期即參與學生刊物編輯出版,並出任刊物社團社長(北醫青年、北醫人報)。畢業後,1988 年起開始參與臺北醫學大學牙科校友會會刊《牙橋》編輯,1989年至1991年,出任臺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暨出版委員會主委,主編《臺北市牙醫師公會會訊》,創刊出版《臺北市牙醫師公會會務簡訊》。1992 年至1996 年,擔任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會刊《牙醫界》雜誌總編輯,並於1994 年主編臺北市牙醫師公會《牙醫師財務手冊》,於1995 年1 月出版。1995 年至1999 年,接任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出版委員會副主委(1995-1997)、主委(1997-1999),主編《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會訊》(季刊)、《中華民國口腔顎面外科學會雜誌》(半年刊)。1997 年至1999 年,擔任臺北醫學大學牙科校友會刊《牙橋》雜誌社社長。2007 年應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之邀,監修主編由陳銘助主筆之《臺灣牙醫史》,2008 年5 月發行。2010 年獲聘基隆市牙醫師公會顧問,並自2012 年起擔任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會刊《台灣牙醫界》總主筆。
章節試閱
為樹立醫者典範,發揚優良醫療從業人員之精神及事蹟,並肯定其無私、無悔之付出,長期恪守在國內外偏遠地區、基層單位為他人默默奉獻之醫事人員,由行政院衛生署、立法院厚生會、民生報、國際厚生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政府、TVBS 無線衛星電視台暨飛碟廣播電台合辦,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承辦之「醫療奉獻獎選拔暨表揚活動」,其目的在宣揚醫療從業人員為了人類的健康所做的不求回饋的奉獻,這是人性的極致表現。在其所頒的獎項中共分有「個人醫療奉獻獎」、「特殊醫療貢獻獎」和「團體醫療奉獻獎」等三項。在牙醫界的榮耀中,有「四一五口腔服務小組」榮獲第八屆團體醫療奉獻獎(1998)、韓良俊獲得第十二屆個人醫療奉獻獎(2002)、「臺灣路竹醫療和平會」榮獲第十六屆團體醫療奉獻獎(2006)、林鴻津榮獲第二十屆個人醫療奉獻獎(2010)及黃純德榮獲第二十一屆個人醫療奉獻獎(2011)。
第一節 「四一五口腔服務小組」榮獲第八屆團體醫療奉獻獎
「四一五口腔服務小組」是由蕭於仁、林鴻津、陳錦松、林利香與黃淳豐等5 位牙醫師為「上山實踐年輕時的愛與夢」,於1991年( 民國80 年)4 月15 日所組成, 之後陸陸續續有多位牙醫師及牙科助理短期加入服務行列。目前成員除了以上5 位之外,尚有吳英寬,黃孝忠,朱于燁等3 位牙醫師加入,總共有八位成員(圖8-1)。起初他們的重點是著眼於為原住民學童進行免費診療服務,完全是屬自發性參與,每月上山一次,沒有報酬,還須自掏腰包購買儀器,並推動山地貧童認養活動。該小組足跡遍達北臺灣的山地鄉村,包括桃園復興、新竹尖石、宜蘭南澳、大同、三星等地,並於臺北縣平溪、十分、牡丹等地巡迴醫療。此一群熱情卻沉默的年輕牙醫師,10 年來把腳印踏遍北臺灣山地鄉鎮,荒山野嶺,貧瘠海邊,處處留下溫馨的足跡,為原住民及偏遠山區小朋友的口腔健康把關(圖8-2~4)。最重要的是他們除了關心山地兒童的口腔健康問題外,還把服務的觸角擴及社會關懷的層面,認養原住民學童,提供他們學費。如同馬偕精神再現,他們的義行不只鼓舞了社會,也刺激牙醫界群起投入社會公益服務。
從事山地原住民服務的「臺灣世界展望會」對「四一五」之義舉,讚譽有加。該會負責原住民偏遠醫療事務的督導邱秀治說:「近年來,醫界自發性到偏遠山區服務的團體漸漸增多,而『四一五』可謂是其中少數先驅者與開拓者,如同『路竹會』、『嘉義阿里山服務隊』及各縣市牙醫師團體等,都是跟隨著『四一五』奉獻山地醫療的腳蹤而默默向前而行。」
為何取名「四一五」?創始成員之一的蕭於仁說:「也許是紀念『鐵達尼號』在4 月15 日沉船吧!」當初他們並沒有想為這項山地口腔醫療的任務,取一個神聖的名字;後來為了對外聯絡的需要,選擇了『1991 年4月15 日』,首度出發到桃園縣復興鄉義診的那一天作為成軍之日,以此為其行動的神聖代號。追本溯源,此山地醫療服務隊實萌芽於學生時代的「口腔醫療服務隊」。 踏出校門後,每人忙於開業,為了生計,孜孜矻矻,日以繼夜;直到1990 年,這時他們稍有喘息機會,大家也都覺得累了。蕭於仁自認需要充電,於是參加卡內基訓練課程。這項訓練在結業前有一道功課,要求每一位學員審視自我能力,檢討自己對社會做出哪些貢獻。這時,他腦海中閃過學生時代曾參與口腔醫療服務隊的情景。「那時不是說好:以後要常上山為原住民服務嗎?」於是,他在所有學員面前承諾:「我要為山地小朋友的口腔健康,盡一己之力。」 君子一言,逼著他上梁山。於是,他展開實際行動。隔年2 月,先跟著耕莘醫院山地醫療服務隊,到新竹尖石鄉「考察」三天。接著,找臺灣世界展望會,獲知山地醫療資源現況,提出每月奉獻一天到山地鄉,進行兒童口腔醫療服務的構想。他徵求了大學死黨林鴻津、陳錦松及林利香等人響應。來自山中的呼喚,立刻勾起學生時代的熱情,大家承諾在人到中年前重新出發,去實踐年輕時的誓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醫療服務最需要的是牙科材料及檢查口腔器械。於是蕭於仁自掏腰包,向美國郵購一套可攜帶式的簡便口腔醫療器具(圖8-5),林鴻津則募集大批牙膏、牙刷、牙線,準備分送山地學童;其他醫師則從診所中自備拋棄式的牙科器具,勉強湊足醫療之所需,隨即整裝出發,遠征到復興鄉光華國小。林鴻津記憶裡最深刻的一件事是初抵光華國小,每一個小朋友一張口,都是滿口蛀牙,幾乎找不到全口沒有蛀牙的兒童;而孩子有4、5 顆蛀牙,稀鬆平常。在新北市開業的黃淳豐說:「一般人以為山地小朋友吃糖果或零食的機會比平地小朋友低,怎麼會有如此高的蛀牙率?其實,原住民小朋友因沒有其他娛樂,一有零用錢,泰半花在購買零食上;而許多原住民家長對口腔保健不甚在意,以致大人、小孩同遭牙疾之苦。」
為樹立醫者典範,發揚優良醫療從業人員之精神及事蹟,並肯定其無私、無悔之付出,長期恪守在國內外偏遠地區、基層單位為他人默默奉獻之醫事人員,由行政院衛生署、立法院厚生會、民生報、國際厚生數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臺北市政府、TVBS 無線衛星電視台暨飛碟廣播電台合辦,財團法人厚生基金會承辦之「醫療奉獻獎選拔暨表揚活動」,其目的在宣揚醫療從業人員為了人類的健康所做的不求回饋的奉獻,這是人性的極致表現。在其所頒的獎項中共分有「個人醫療奉獻獎」、「特殊醫療貢獻獎」和「團體醫療奉獻獎」等三項。在牙醫界的榮耀中,有「四...
目錄
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序 李祖德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序—一部多采多姿的口腔醫學史 閻雲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序 歐耿良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講座教授序—回顧過去 前瞻未來 王敦正
監修者序 莊世昌
編撰者序 陳銘助
第壹篇:臺灣口腔醫療之發展第一章 民俗醫療時期(1652~1865)
第二章:馬偕傳教拔牙時期(1865~1896)
第三章:臺灣總督府臺北醫院時期(1906~1945)
第四章:舊醫師法時期(1945~1975)—牙科黑暗期
第五章:新醫師法實施後(1975 年以後)
第六章:西方文明初體驗
第七章:口腔醫學的進步
第八章:牙醫界的榮耀—醫療奉獻獎
第貳篇:臺灣口腔醫學教育之發展
第九章:現代口腔醫學教育之誕生
第十章:牙醫學教育的進步—以臺北醫學大學牙醫學系歷年課程演進為中心的探討與回顧
第參篇:牙醫公會組織的發展與貢獻
第十一章:臺灣省牙醫師公會
第十二章:地方公會組織之發展
第十三章: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
第肆篇:各專科學會之創立與貢獻
第十四章:中華牙醫學會
第十五章:各次專科學會之創立
附錄一:牙醫界為何反對將齒模製造技術員納入醫師法?—黃天昭
附錄二:臺灣地區牙科公共衛生之發展—姚振華
附錄三:戰前臺灣齒科醫史概略—周振英
附錄四:1996 年至2012 年臺灣地區各鄉鎮牙醫師人數分布
附錄五:臺灣牙醫史序—陳時中
臺灣牙醫的足跡—詹勳政
臺灣牙醫史監修序—莊世昌
編撰者序—陳銘助
參考書目
臺灣牙醫及醫療衛生發展大事記
索引
臺北醫學大學董事長序 李祖德
臺北醫學大學校長序—一部多采多姿的口腔醫學史 閻雲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院長序 歐耿良
臺北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講座教授序—回顧過去 前瞻未來 王敦正
監修者序 莊世昌
編撰者序 陳銘助
第壹篇:臺灣口腔醫療之發展第一章 民俗醫療時期(1652~1865)
第二章:馬偕傳教拔牙時期(1865~1896)
第三章:臺灣總督府臺北醫院時期(1906~1945)
第四章:舊醫師法時期(1945~1975)—牙科黑暗期
第五章:新醫師法實施後(1975 年以後)
第六章:西方文明初體驗
第七章:口腔醫學的進步
第八章: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