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特色
■食衣住行每篇各25個子題,全書共100則與衣食住行相關的趣味典故,跳脫一般成語典上枯燥的制式出處說明,大量採擷活潑有趣的鄉野傳奇、稗官野史。好故事看不完。
■每篇都附上珍貴史料圖片,是連到故宮都看不到的。例如難得一見的西漢四神「瓦當」、傳說中的紅樓夢大觀園「恭王府」,大大滿足讀者超越文字的想像與好奇。
■除大陸版的原始內容,編輯群特別為讀者針對不同議題,整理了酸人不用檸檬的「歇後語」,形成古今對話的妙趣對照,還可讓讀者把中文玩得很「藝術」。
推薦人
建中資深國文名師兼導師陳美儒
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老師陳嘉英
師大中文系教授 潘麗珠
內容簡介:
你以為你知道的老學問
其實冤枉大了!
「裘衣」其實是用腋毛做的
「吃豆腐」其實是古代的來店禮
區區一碗「羊」羹,其實可以滅了一個國家
「門檻」其實就不讓你好過
「到此一遊」的塗鴉,其實是蓋高尚的行為
「太歲」其實是一團會動的肉
還有還有……你知道嗎?「午門」變刑場其實是天殺的誤會啊!
100個食衣住行趣味問題、200張珍稀圖片
300句酸人不用檸檬的歇後語
帶你見識怎麼把博大精深的中文玩得很「藝術」!
語言真的有生命!
「門庭若市」不是跳樓大拍賣,原來是壞話連篇!
「紅蓋頭」遮的不是新娘羞怯,原來是兄妹亂倫!
「戒指」不是愛情的象徵,原來是大姨媽來的暗示……
「混帳」不是失禮,原來是調情走錯了帳篷!
「衣冠禽獸」不是下流,原來是我愛「上流」!
一樣的話,昨日也許是說好事,今日卻成了壞事,明日又會是什麼事?
本書以100個生活慣常用語,深入介紹中華文化上衣食住行的趣聞逸事
並且提供更深入的延伸閱讀「知道吧」
無論你是因為喜愛中華文化、想要學習成語,還是為準備課業、為文寫作
翻閱本書,猶如觀賞一趟「會動的清明上河圖」
悠遊其中,不但得了趣味更長了見識!
原書主編李山說:「人們常說,知識就是力量。其實也可以說,知識就是趣味。得了知識,把自己變得強壯固然好,可是人活著若無趣味,恐怕要更糟糕一點。」
沒錯!這本文化史常識,就是增加閱讀趣味的玩意兒!
你以為「吃豆腐」是占女生便宜,其實那是豆腐店招攬生意的「來店禮」;
你以為「冷宮」破爛不堪、蕭瑟寂寞,其實那是古代豪宅,一點不冷清;
你以為「衣冠禽獸」是在罵人,其實那是當官才能穿的朝服,聽到應該說聲謝謝才是……你說,好玩不好玩!
本書以生活中慣常用語,深入介紹有關衣食住行的相關趣聞逸事,以及延伸閱讀的「知道吧」。無論你是喜愛中華文化、學習成語,還是為準備課業、為文寫作,
或作為深度旅遊的手邊書,都能在本書中找到寶貴的資訊。書中,並提供多幅珍稀圖片,以及與主題呼應的歇後語,閱讀非常多元化!引領更多大小讀者,感受知識帶來的樂趣。
作者簡介:
李山,一九六三年出生,河北新城人。一九九五年獲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在《詩經》研究、先秦兩漢文學研究領域有卓越成就。已出版《詩經的文化精神》、《詩經析讀》、《詩經新注》、《中國文化概論》等著作。
默石,河北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對中國傳統文化有深厚的研究,曾出版《孟子》、《宋史故事》、《明史故事》等。
章節試閱
【篇名頁】
服飾篇 中國文化中,服飾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內容涵蓋從頭上的髮冠、身上的衣飾到足下的鞋襪,諸如「足下」、「鳳冠霞帔」、「衣錦還鄉」、「巾幗不讓鬚眉」、「女為悅己者容」等莊重的文化背後隱藏著眾多的文化趣味,服飾篇為您一一詳解。
「裘衣」是用腋毛做的
■貂皮大衣幾時成為冬裝霸主?
■古代怎麼禦寒? 「集腋成裘」的本意是把狐狸腋下的毛皮集中起來,做成裘皮衣。李白著名的詩句「五花馬,千金裘」中也有「裘」這個字,不難看出裘皮是很貴重的。說到「裘」,《呂氏春秋》有這樣一個故事: 衛靈公,是春秋時期衛國的國君。他在治國上沒有什麼建樹,就是耳根子很軟,忠言也聽,讒言也信。 有一年冬天,衛靈公突然來了興致,召集了許多百姓,讓他們在天寒地凍的湖面上鑿一個池子。他的手下宛春聽說後,馬上就上前阻止。 宛春對靈公講:天氣異常的冷,您卻要您的子民來鑿池子,這樣對百姓是多大的傷害啊。衛靈公卻疑惑地看著宛春,並問他:這樣的天氣就叫冷嗎? 宛春立刻應對:您穿著狐皮大衣,屁股底下坐著熊皮暖席,屋裡燒著火炭取暖。當然不冷,可是外面的百姓就不一樣了。百姓穿的破衣補了又補,鞋子壞了也編織不了,這種天氣裡穿成這樣,百姓不凍壞才怪呢。 衛靈公本來就耳根子軟,一聽覺得不無道理,於是就下令停止鑿池。 這個故事中出現的「狐裘」,在古代是很珍貴的,一般都只有達官顯貴才能常穿。李白所說的「五花馬,千金裘」,其實「裘」,在古代就是冬季禦寒的衣服。
貂皮大衣幾時成為冬裝霸主?
「裘」,跟現在的皮毛大衣很像,都是毛向外翻的。就連《說文解字》上都說「古者衣裘以毛為表」。那麼到底什麼時候出現「裘衣」的呢?「裘衣」又由什麼做成的呢?古人穿裘衣又有什麼講究呢?
上古的時候,人們捕獵後,獲得了獸皮,用骨針將獸皮加工,製成了合身的冬裝。而這其實就是最早的「裘衣」。到了周代,隨著禮儀典章的成型,「裘衣」也漸漸成了只有貴族才能享有的東西。周天子每一次的冬日祭奠中,穿的衣服就是「大裘」,而這種「大裘」,實際上就是黑羊羔皮。可別小瞧這黑羊羔皮,它在古代可表示著質樸,一朝天子穿著這樣質樸的冬裝,就說明他是受命於天的有道明君。
但在周代,高貴和富有的代表則是「狐裘」,就是前面提到衛靈公穿的衣服。我們聽過「雞鳴狗盜」的故事,說的也是狐裘,當時孟嘗君想返回齊國,但秦王不許,幸虧他門下的食客中,有一個盜竊高手夜入秦王宮,順利盜出了白狐皮衣。然後,孟嘗君便把它獻給秦王的寵妃,因此他得以脫困秦國。這就說明先秦時期,狐皮已經很珍貴了。甚至到了清代,狐皮大衣也一直是服裝市場的搶手貨。
而用以做裘衣的毛,可以有很多種選擇。像在古代就出現過狐狸皮、羊皮、虎皮、熊皮、鹿皮、貂皮、犬皮、兔皮、豹子皮和狼皮等十種裘衣。當然最珍貴的還要數狐裘和豹裘。周代以後,羊皮大衣、鹿皮大衣則顯得很一般了。唐朝之後,邊疆的貂皮大衣,也成了中原的流行裝。但到了清朝,貂皮一躍成為冬裝中的霸主,而且只有一定地位的人,才被允許穿貂皮大衣。難怪至今,貂皮大衣還那麼搶手,想必就是從清代延續下來的。 獸皮製成的大衣,儘管它有著極佳的禦寒效果,但卻不是所有人都穿得起,因此「裘衣」成了身份和地位的象徵。
(替換 pau537421_) 衛靈公在大冬天召集百姓鑿湖開池,宛春指出衛靈公穿著狐皮大衣,不知衣衫襤褸的百姓有多冷,這才讓衛靈公打消鑿湖的念頭。
(10伏羲像) 宋‧馬麟〈伏羲像〉 畫中伏羲相貌龐厚,是帝王之相,身上所披為鹿皮裘衣。
(BOX)知道吧!
古代怎麼禦寒? 其實早在中國古代,人們就已經開始利用羽毛,但那時只是用在箭矢上,用來穩定方向。直到明清時期,大概是在山東的微山湖、江蘇的洪澤湖一帶,人們開始利用野鴨毛,把它們塞進襪子、鞋幫裡,起禦寒保暖的作用。所以,之後人們便想到,也可以把這些鴨毛塞進衣服裡,這便製成了羽絨服。 同時,古代已經有手套了,但那時的手套叫做「尉」。從長沙馬王堆就曾出土過三副「尉」,它們都是由絹縫制而成的,並且做工精良。每個手套,大約長有二十五釐米,寬十釐米。是直筒式的,大拇指的指套又有單縫。在死者隨葬品的清單中,清楚地看到「尉」這個名稱。
猜猜看
1. 口袋布做大衣──橫豎不夠料
2. 披大氅偷煙袋──文明人不做文明事
傷了皮毛──無傷大體
【篇名頁】
交通篇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車馬文化是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軒轅」就是一個證明;同時,行路文化也受到了古代文人的推崇,我們常見的「某某到此一遊」就是這種文化的遺存。那麼「下榻」、「十里長亭」這樣的詞語背後,又彰顯著怎樣的文化趣味,交通篇為您詳細解讀。
「到此一遊」的塗鴉是怎麼開始? ■ 古人出遊刻佳話,今人出遊刻笑話
■ 「五湖」「四海」指的是哪裡 如今,在很多風景名勝之地,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塗鴉「某某到此一遊」,當然這是一種非常不文明的行為,為什麼中國人會有這樣的習慣呢? 我們熟知的很多大詩人都是題記的高手,比如「詩仙」李白。 大詩人李白年輕時第一次來到黃鶴樓,從樓上望見長江美景,內心澎湃,詩興大發,正想題詩留念,忽然看見詩人崔顥題在黃鶴樓上的一首七律。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的這首詩寫得太精彩了,李白看後驚嘆不已,他感到自己此時寫出詩肯定比不上他,只好擱筆嘆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雖然如此.李白卻從心中想寫詩並超過他,並將此事記在心頭,總想找機會寫一首詩和崔顥的這首「黃鶴樓」比美。後來,李白在遊金陵鳳凰台時,用崔顥這首詩的韻寫下這首節律:
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李白的這首詩,也是歷代傳誦的名作。可見歷代名人的題記,很多都成了流傳千古的佳作名篇,古人題記的風俗也可見一斑了。
其實,在中國的行路文化中,文人經常在館驛、客棧、酒店、妓院、長亭等地方留下隻言片語,或者乾脆把自己即興創作的詩詞歌賦,寫在牆壁上。甚至有
把自己的行路感受,刻在山嶽峭壁之上,這些倖存下來的文字成為我們研究古代文化非常好的資料。 說起這個題寫文字的習俗,可得說說「千古一帝」秦始皇。他統一全國後,開始巡遊各地,在嶧山、泰山、琅琊山、碣石、會稽等地,六次刻石留下自己出行的證據,以顯示自己的功業。西元前二一九年,秦始皇在嶧山下題寫了一塊刻石,這成為中國有文獻記載的第一塊行路碑石。
到了漢末,尤其是魏晉時期,題寫文字的習俗成為風氣。如今,我們看到的大部分是石刻,這是因為石刻容易保存的緣故。這些題記大部分記錄了作者的生平、遊歷行蹤,以及當時的社會風貌、地理等情況。 正是因為有了古人這樣的題記風俗,今天很多人為了附庸風雅,到某個風景名勝旅遊寫不出什麼詩詞歌賦,又想留下點什麼,所以只好寫上「某某到此一遊」,甚至自己的其他感受,但這是一種很不文明的行為,根本無法與古人的題記習俗相比。同時,題記是古代的習俗,今天我們再這樣做,已經是違反道德和法律規範了。
(替換TOP04882747,達志))黃鶴樓享有天下絕景的盛譽,歷代文人無不讚嘆,而崔顥、李白更分別留下「黃鶴樓」與「登金陵鳳凰台」的絕妙詩篇。
(97嶧山刻石(秦)) 秦始皇一統六國後,曾多次出巡,立石頌德,因而留下不少刻石,其中一塊就是圖中的「嶧山刻石」。相傳是李斯用小篆寫成的,是僅存不多的小篆刻石。
(BOX)知道吧! 「五湖」和「四海」指的是哪裡 現在「五湖四海」是指全國各地,有時也指世界各地。現有時也比喻廣泛的團結。
「五湖」是指中國的幾個大湖,但說法不一,一般是指洞庭湖、鄱陽湖、太湖、青海湖、洪澤湖。在《地理通釋十道山川考》中,原先的五湖名稱是指彭蠡(即鄱陽湖)、洞庭湖、巢湖、太湖、鑒湖。鑒湖到了清代則被洪澤湖代替。「四海」在《禮記.祭義》中是說:「夫孝置之而塞乎天地,溥之橫四海。」四海,就是今天的渤海、黃海、東海、南海。
猜猜看
青石板上雕花 答:硬功夫
爛木頭刻章 答:不是這塊料
腦門上寫字 答:明擺著
【篇名頁】
服飾篇 中國文化中,服飾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其內容涵蓋從頭上的髮冠、身上的衣飾到足下的鞋襪,諸如「足下」、「鳳冠霞帔」、「衣錦還鄉」、「巾幗不讓鬚眉」、「女為悅己者容」等莊重的文化背後隱藏著眾多的文化趣味,服飾篇為您一一詳解。
「裘衣」是用腋毛做的
■貂皮大衣幾時成為冬裝霸主?
■古代怎麼禦寒? 「集腋成裘」的本意是把狐狸腋下的毛皮集中起來,做成裘皮衣。李白著名的詩句「五花馬,千金裘」中也有「裘」這個字,不難看出裘皮是很貴重的。說到「裘」,《呂氏春秋》有這樣一個故事: ...
推薦序
種種原來,都在打開這本書頁之後……
原來,讓歷史掌故充滿發現的趣味;
原來,讓典籍人事成為發明的源頭;
原來,讓時間空間將尋常生活釀成酒一般甘醇。
─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老師 陳嘉英
種種原來,都在打開這本書頁之後……
原來,讓歷史掌故充滿發現的趣味;
原來,讓典籍人事成為發明的源頭;
原來,讓時間空間將尋常生活釀成酒一般甘醇。
─景美女中語文資優班老師 陳嘉英
目錄
飲食篇
「吃豆腐」其實是古代的來店禮
「閉門羹」應該吃完了就走 「吃醋」是有生命危險的 一碗「粥」成就了釋迦牟尼 區區一碗「羊」羹怎麼滅了一個國家? 粽子跟屈原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
古代阿基師讓料理「五味俱全」
醜女孟光怎麼「舉案齊眉」?
五穀是哪五穀?
「觥籌交錯」的「觥」、「籌」是什麼?
「畫餅充飢」畫的是什麼餅? 好「茶」救了一整個國家
「筷」與「快」 「醍醐」灌頂恐怕不舒服
梅與酒
「以茶代酒」的斷背情?
阿刺伯來的「阿剌吉」──燒酒 為什麼要吃「滿漢全席」?
什麼時候要吃「燒尾宴」?
糕點與點心
難道月餅就非要在中秋吃?
吃飯不守禮,小心被殺頭
「餑餑」是什麼?
「染指」究竟被什麼染?
服飾篇
誰不想當「衣冠禽獸」?
「戒指」原來是古代女人的貞操帶
「紅蓋頭」遮的竟是兄妹亂倫之羞
司馬懿差點被「巾幗」氣死
「裘衣」是用腋毛做的
古代的「維多利亞的秘密」
清朝的混搭──旗袍
讓人想翻白眼的「紈絝」子弟
令人不安的「綾羅綢緞」
想他就把他穿在「足下」
什麼時候該拜倒「石榴」裙下?
「鳳冠霞帔」是過足了娘娘癮
連LADY GAGA都想穿的鎧甲
「烏紗帽」在古代流行一時!
「紳士」才不是外來語!
穿裙不是女性的專利
「衣錦還鄉」只是暴發戶心態作祟
古代皇帝服裝的流行色
「唐裝」原來是外國人命名的
影響全國穿著的時尚大帝!
擅走門路為什麼叫「長袖善舞」?
引發歷史蝴蝶效應的「偏袒」之舉
腳也得要穿衣服
「怒髮衝」的是什麼「冠」?
古代女子怎麼盛「妝」出席?
建築篇
「洞房」是房裡有洞,還是洞裡有房?
「門檻」本來就不想讓你好過
「長城」其實不是哭倒的! 「午門」變刑場真是天殺的誤會!
「太歲」到底是什麼凶神惡煞?
「門庭若市」原來都在說壞話!
罵人該用「混賬」還是「混帳」?
「走後門」竟是來自一齣鬧劇?
「女牆」就要凹凸有致? 明朝有十六個皇帝,為什麼只蓋「十三陵」? 「蕭牆」好比現代的穿衣鏡
「紫禁城」之名原來是沾星星的光
「冷宮」其實一點也不寒酸!
誰說寺廟就該有「三寶殿」? 「門神」原來是龍王的剋星 屋宇上的「五脊六獸」
中規中矩的「四合院」 「獅子」不是中國本土的動物 「消防」其實不是中國話 古代暖氣是從地底透出來的!
「鉤心鬥角」其實與心機無關 「良心」本來寫做「量心」
「秦磚漢瓦」是傑出建築的代名詞
想當皇帝得先過「九門」的哪道門
「天下第一塔」倒不了的祕密
交通篇
「魂斷藍橋」在中國!
「到此一遊」的塗鴉是怎麼開始?
「閉門造車」原來是句好話! 「馬到成功」全拜石頭所賜! 「亭」其實是圓山大飯店的前身 「鳴鑼」聲響請讓路! 吹「牛皮」爭的就是那口氣! 「絲路」並不是為了經濟交流而開
「下榻」單純是為了聊天
「飛機」其實是中國的發明 「軒轅」跟車子有什麼關係?
「汗血寶馬」真的流血又流汗? 古人「行萬里路」有什麼講究 「駟馬」是車還是馬? 「木牛流馬」真是諸葛亮發明的? 「蜀道」到底有多難走? 「棧道」和「陳倉」是什麼地方?
古代「神舟」可比現代鐵達尼 世上最長人工運河竟為找樂子!
「轅門」是用戰車圍出的門 想回家全憑「老馬」識途!
「盤纏」真的是把錢又綑又纏 「國道」原來是用身分設定寬度 多少人「抬轎」才是慎重?
「柳條」是送行者的祝福禮
飲食篇
「吃豆腐」其實是古代的來店禮
「閉門羹」應該吃完了就走 「吃醋」是有生命危險的 一碗「粥」成就了釋迦牟尼 區區一碗「羊」羹怎麼滅了一個國家? 粽子跟屈原其實一點關係都沒有!
古代阿基師讓料理「五味俱全」
醜女孟光怎麼「舉案齊眉」?
五穀是哪五穀?
「觥籌交錯」的「觥」、「籌」是什麼?
「畫餅充飢」畫的是什麼餅? 好「茶」救了一整個國家
「筷」與「快」 「醍醐」灌頂恐怕不舒服
梅與酒
「以茶代酒」的斷背情?
阿刺伯來的「阿剌吉」──燒酒 為什麼要吃「滿漢全席」?
什麼時候要吃「燒尾宴」?
糕點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