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sson 01 投資理財需要明白的金科玉律
投資理財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正確的理念。正確的理念,有利於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確定正確的投資方向,掌握正確的投資方法。
如果一點錢也沒有,生活不會快樂;如果有很多錢,生活也不一定會很快樂,因為錢是一個必要條件,而不是充分條件。
沒有最好的理財觀,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理財觀
理財業有句行話「沒有最好的理財產品,只有最適合客戶的理財產品」。同樣套用在理財觀念上來說,「沒有最好的理財觀,只有最適合自己的理財觀」。
最新的資料表明,現在的銀行存款總額仍每年持續升高,儘管目前處於「低利率」時代,認為「更多儲蓄」最合算的老百姓,依然占了38.5%,仍處於較高水準。顯然,這和傳統的謹慎、保守的金錢觀念是分不開的。要想管好自己的錢包,在保有財富的基礎上,使之得到最大收益,有以下三招。
財富管理需要合理規劃
一則故事這樣說道:有位農夫整天無所事事,日子過得十分貧窮。有人問農夫是不是種了麥子。農夫回答:「沒有,我擔心天不下雨。」那個人又問:「那你種了棉花了嗎?」農夫說:「沒有,我擔心蟲子咬壞棉花。」於是,那個人又問:「那你到底種了什麼?」農夫說:「我什麼也沒種,因為,我要確保安全。」
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就像上述故事中的農夫一樣,總是想追求一種絕對安全的獲利方式,不敢去投資,怕冒風險。其實風險與機遇是共存的,沒有投資哪來的收益呢?要想獲得財富就必然要承擔風險,絕對安全的投資是不存在的,財富管理的核心,就是在風險最小化的情況下,實現收益的最大化。
所以,樹立合理的理財觀至關重要。這就需要分析以下問題:在未來1-2年甚至5-10年的時間裡,自己的人生目標是什麼?現在從事哪種行業?打算什麼時候退休,退休後過什麼樣的生活?保險規劃是否充分分散了風險?目前資產負債情況是怎樣?投資偏好如何?風險承受能力高低?預期的投資回報率是多少?
從儲蓄防老到買房、投資,只有做一個合理的規劃,才能使自己的財富不斷得到增值。
理財需知曉專業知識
在投資前,最重要的就是詳細瞭解各方面有利和不利的資訊,並進行綜合的評估與分析,力求將風險降到最低。這就需要知曉一些投資理財的知識,並及時獲取理財產品的資訊。
很多人缺乏理財意識,把錢放在銀行存著,獲得極為有限的一點利息。其實,就算是儲蓄,如果能操作得當,也能獲得更多的利息,比如長期不動用的活期存款換成定活兩用存款,急用時可以及時取出,獲得活期的利息,不用時到期也會得到定期的利息,遠遠高於活期儲蓄的收益。
有些人雖有投資意識,卻沒有投資經驗,對基金、股票、黃金、外匯一竅不通,他們經常會問理財師「現在有什麼好的股票、有什麼好的基金,請推薦給我,我去買」。其實,理財師只是綜合市場情況對投資者提出一個購買建議而已,買或者不買和買進還是賣出的最終決斷權,仍取決於投資者自己。如果投資者自己不會分析和操作,即使是最好的產品也不會帶來收益。所以,投資理財一定要學會自己分析自己操作,不能完全依賴別人。
投資獲益需選準時機
房產是很多人喜歡選擇的投資方式,認為其安全性和收益性,比瞬息萬變的股市、債市等更有保障。但是樓市投資也是有風險的,且房產的變現性較差,如果買房和賣房的時間選擇不好,炒房就會變成房東。在你急需用錢的時候,賣房子可能會成為你心裡說不出的痛。
所以,許多投資理財的決策,除了具備專業知識外,還需要投資者經常關注理財資訊,低入高出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
投入越多收益越大
投資是需要付出成本的。在資本市場上有這樣一個原則:等量資本獲得等量利潤。對於一位經驗豐富的投資者來說,投資的絕對收益額,往往是與投入的成本成正比的。
打個最淺顯的比喻,李四對股票操作很有理論和實踐經驗,在某一個時點,經市場分析和研究後,李四認為某種股票很有升值潛力,他用自己在證券公司帳戶上的全部資金10萬元購買了5千股每股市價為20元的股票。10天後,這檔股票連續來了4個漲停板。李四見好就收,全部拋出,那麼他在14天內獲毛利46410元,扣除印花稅和交易傭金,獲純利4萬多元,投資收益率為40%左右。倘若他投入的是1百萬元或1千萬元,即使投資收益率沒有發生變化,他可獲純利就是40萬元或4百萬元。而4百萬元就意味著他在14天內賺了1輛中高級房車。
由此看來,投資是要資本的,高投資才能有高回報,那種拿著小錢幻想一夜暴富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樹立正確的理財觀
理財市場的健康發展,一方面需要金融機構不斷提高金融服務水準,開發出更多更好的理財產品,培養出更多高素質、複合型金融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加強對投資者的理財教育,培養投資者的理財意識。在對投資者的理財教育中,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是非常重要的一項。
什麼是正確的理財觀念?
1 理財是一個長期過程,需要時間和耐心,不可能一夜暴富。
2 家庭不是企業,資產的安全性應放在第一位,盈利性放在第二位。
3 樹立風險意識,投資是有風險的。低風險的投資品種,如銀行存款、國債等,難以產生高回報;高風險的投資品種,如股票、實業投資,有產生高回報的可能,但也能導致巨額虧損。
4 要保證良好的資產流動性,保持富裕的支付能力,不要將資金鏈繃得太緊。
5 保險是重要的保障手段之一,是家庭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一份保險也是一份對家人的關愛。
6 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及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理財品種,不要隨波逐流。
7 不要過度消費,尤其是貸款消費,如房貸、汽車貸款等,貸款是剛性的,儘量減少家庭的債務負擔。
8 股票是一種最好的長期投資工具,是使家庭資產大幅增值的最有效的投資方式,但如果投資操作不當,會導致巨額虧損,造成家庭財務危機,一定不能用借來的錢炒股票。
9 要將生活保障(現金、債券、住房、汽車、保險、教育)與投資增值(股票、實業、不動產)合理分開。投資增值是一種長期行為,目的是使生活品質更高,不要因為投資而降低目前的生活品質。投資資金應該是正常生活消費以外的資金,用這樣的閒錢投資,投資人才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
10 要學習理財知識,要能同專業理財人員交流,要有一定的分辨能力,因為錢是你自己的。
11 可以委託理財,但要慎選受託人。
12 要編制家庭財務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量表,做到收支有數,心中有底。
13 要制定量化的、合理的理財目標,針對理財目標配置資產,做到有的放矢。
14 抵制過高投資回報率的誘惑,任何投資回報率過高的專案,都是值得懷疑的。
15投資一個項目,先考慮風險,再考慮收益,不能合理控制風險,收益無從談起。
缺乏理財觀念的人較易受騙
在這個社會上,以「高收入兼職」或其他手段騙取金錢的事情層出不窮,且無往不利。被害人中,以小有積蓄者和剛領退休金的老人占多數。
仔細想起來,沒錢的人絕不會碰到這種事,相對地,家財萬貫的大富翁們根本不需要從事這種冒險投資,所以也不會上當。而唯有那些手頭有點小錢並且還想賺更多錢的人,最不容易逃過上當的心理盲點,也因此就成為騙徒們最佳的目標。
基本上,這種人缺乏金錢感,當遇到錢多時可能就會不知如何處置,再加上他們還免不了有投機的心理,所以一看到有賺錢的機會,便心癢難耐,一心想帶著錢去試試看、闖闖看,反而使騙子們有機可乘。
多年前,在日本曾發生過一起高爾夫球場投資案件。有人以建高爾夫球場為名,要求投資者每人提供兩三百萬日元作為興建資金,結果球場尚未建成,他就攜帶鉅款跑了!其實,就算球場真能建成,會員成千上萬,也不可能每個人都受到相同的利益,故此項投資根本難以獲利。
後來再經過仔細研究,發現許多大企業經理級以上的人物涉入其中。這些平常處理大批事務有條不紊、做事有判斷有擔當的人,竟然都僅僅看了一張宣傳單,隨手便掏了兩三百萬元來投資,實在是使人驚訝。
其實整個事情大家都歸咎於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們對金錢的判斷力都不夠充分。
不過,一來這種事情不常發生,二來這些金額對他們來說並非極大的負擔,所以事情既然發生,也就自認倒楣,受到教訓就算了。然而對於家庭主婦和退休老人來說,一生積蓄就這麼完了,實在沒辦法不痛心,但慘劇已造成,錢是再也找不回來了!
所以,我們千萬別因一時的投機心理,賠上一生的積蓄,這樣得不償失。
投資理財不是有錢人的專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總有許多薪水階層或中低收入者,持有「有錢才有資格談投資理財」的觀念。普遍認為,每月固定的薪資收入應付日常生活開銷就差不多了,哪來的餘財可理呢?「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與自己的生活無關」,仍是一般大眾的想法。
事實上,越是沒錢的人越需要理財。舉個例子,假如你身上有5萬元,但因理財錯誤,造成財產損失,很可能立即出現危及你生活保障的許多問題,而擁有百萬、千萬、上億元「身價」的有錢人,即使理財失誤,損失其一半財產,亦不致影響其原有的生活品質。因此,必須先樹立一個觀念,不論貧富,理財都是伴隨人生的大事,在這場「人生經營」過程中,愈收入低的人就愈輸不起,對理財更應要嚴肅而謹慎地去對待。
理財投資是有錢人的專利,大眾生活資訊來源的報章、電視、網路等媒體的理財方略,是服務少數人理財的「特權區」。如果真有這種想法,那你就大錯而特錯了。當然了,在芸芸眾生中,所謂真正的有錢人畢竟占少數,中產階層、中下階層仍占絕大多數。由此可見,投資理財是與生活休戚與共的事,沒有錢的人或初入社會又無一定固定財產的中等層次上的「新貧族」,都不應逃避。即使
捉襟見肘、微不足道亦有可能「聚沙成塔」,運用得當更可能有「翻身」的契機呢!
其實,在我們身邊,一般人光叫窮,時而抱怨物價太高,薪資收入趕不上物價的漲幅,時而又自怨自艾,恨不能生在富貴之家,或有些憤世嫉俗者,更輕蔑投資理財的行為,認為那是追逐銅臭的「俗事」,或把投資理財與那些所謂的「有錢人」畫上等號,再以價值觀貶抑之,殊不知,這些人都陷入了矛盾的思維中――一方面深切體會金錢對生活影響之巨大,另一方面卻又不屑於追求財富。
因此,我輩芸芸眾生必須要樹立的觀念是,既知每日生活與金錢脫不了關係,就應正視其實際的價值。當然,過分看重金錢亦會扭曲個人的價值觀,成為金錢的奴隸,所以要誠實面對自己,究竟自己對金錢持何種看法?金錢問題是否已成為自己「生活中不可避免之痛」了?
財富能帶來生活的安定、快樂與滿足,也是許多人追求成就感的途徑之一。適度地創造財富,不要被金錢所役、所累,是每個人都應有的中庸之道。要認識到,「貧窮不可恥,有錢亦非罪」,不要忽視理財對改善生活、管理生活的功能。
從金融工作的經驗和市場調查的情況綜合來看,理財應「從第一筆收入、第一份薪水」開始,即使第一筆收入或薪水中扣除個人固定開支及「繳家庫」之外所剩無幾,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錢的聚斂能力。1千萬元有1千萬元的投資方法,1萬元也有1萬元的理財方式。絕大多數的工薪階層,都從儲蓄開始累積資金。一般薪水僅夠糊口的「新貧族」,不論收入多少,都應先將每月薪水撥出10%存
入銀行,而且保持「不動用」、「只進不出」的情況,如此才能為聚斂財富打下一個初級的基礎。假如你每月薪水中有2千元的閒餘資金,在銀行開立一個零存整付的帳戶,劈開利息不說或不管利息多少,20年後僅本金一項就達到48萬了,如果再加上利息,數目就更不小了,所以「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力量不容忽視。
當然,如果嫌銀行定存利息過低,而節衣縮食之後的「成果」又稍稍可觀,也可以去開闢其他不錯的投資途徑,或國債、基金,或涉足股市,或與他人合夥創業等,這些都是小額投資的方式之一。
總之,不要忽視小錢的力量,就像零碎的時間一樣,懂得充分運用,時間一長,其效果就自然驚人。最關鍵的起點問題是要有一個清醒而又正確的認識,樹立一個堅強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我們再次忠告:理財先立志――不要認為投資理財是有錢人的專利――理財從樹立自信心和堅強的信念開始。
提早做規劃,別「等有了錢再說」
在我們身邊,有許多人一輩子勤奮努力,辛辛苦苦地存錢,卻又不知所為何來,既不知有效運用資金,亦不敢過於消費享受;或有些人圖「以小搏大」,不看自己能力,把理財目標定得很高,在金錢遊戲中打滾,失利後不是頹然收手,而是放棄從頭開始的信心,落得後半輩子悔恨抑鬱再難振作。
要圓一個美滿的人生夢,除了要有一個好的人生規劃外,也要懂得如何應對各個人生階段的生活所需,而將財務做適當計畫及管理,就更顯得必要。因此,既然理財是一輩子的事,何不及早認清人生各階段的責任及需求,制定符合自己的理財規劃呢?
許多理財專家都認為,一生的理財規劃應趁早進行,以免年輕時任由「錢財放水流」,老來時才嗟歎空悲切。
求學成長期
這一時期以求學、完成學業為階段目標,此時即應多充實有關投資理財方面的知識,若有零用錢的「收入」應妥善運用,此時也應逐漸建立起正確的消費觀念,切勿「追趕時尚」,為虛榮所役。
初入社會青年期
初入社會的第一份薪水是追求經濟獨立的基礎,可開始實務理財操作,因此時年輕,較有事業衝勁,是儲備資金的好時機。從開源節流、資金有效運用上雙管齊下,切勿冒進急躁。
成家立業期
結婚是人生轉型調適期,此時的理財目標因條件及需求不同而各異,若是雙薪無小孩的「新婚族」,較有投資能力,可試著從事高獲利性及低風險的組合投資,或購屋或買車,或自行創業等。而一般有了小孩的家庭就得兼顧子女養育支出,理財也宜採取穩健及尋求高獲利性的投資策略。
子女成長中年期
此階段的理財重點在於子女的教育儲備金,因家庭成員增加,生活開銷亦漸增,若有贍養父母的責任,則醫療費、保險費的負擔亦須衡量,此時因工作經驗豐富,收入相對增加,理財投資宜採取組合方式,貸款亦可在還款方式上彈性調節。
空巢中老年期
這個階段因子女多半已各自離巢成家,教育費、生活費已然減少,此時的理財目標是包括醫療、保險項目的退休基金。因面臨退休階段,資金亦已累積到一定數目,投資可朝安全性高的保守路線逐漸靠攏,有固定收益的投資者,尚可考慮為退休後的第二事業做準備。
退休老年期
此時應是財務最為寬裕的時期,但休閒、保健費的負擔仍大,享受退休生活的同時,若有「收入第二春」,則理財更應採取「守勢」,以「保本」為目的,不從事高風險的投資,以免影響身體健康及正常生活。退休期有不可規避的「善後」特性,因此財產轉移的計畫應及早擬定,評估究竟採取贈與還是遺產繼承方式符合需要。
上述六個人生階段的理財目標並非人人可實踐,但人生理財計畫也絕不能流於「紙上作業」,畢竟有目標才有動力。若是毫無計畫,只是憑一時之間的決定主宰理財生涯,則可能有「大起大落」的極端結果。財富是靠「積少成多」、「錢滾錢」地逐漸累積,平穩妥當的理財規劃應及早擬定,才有助於逐步實現「聚財」的目標,為人生奠定安全、有保障、高品質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