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聰明人不會到大路上撿金子——有錢人的十一個思維秘密
第1個 富人的字典裏永遠不會出現“不可能”
富人和窮人一個最明顯的區別是:富人的字典裏沒有“不可能”,窮人的字典裏常常出現“不可能”。
有個品牌的廣告中有一句廣告詞:一切皆有可能。
“一切皆有可能”,讓我們感受到了一種精神、一種力量、一種鬥志, 懷著這份不屈不撓的意志,才能無堅不摧,無往不勝!
在一次歐洲籃球錦標賽上,保加利亞隊與捷克隊在循環賽中再次相遇。
在比賽剩下8秒鐘時,保加利亞隊雖以2分優勢領先,但是此時的捷克隊可以說已穩操勝券。這與錦標賽的賽制有關係,那次錦標賽採用的是循環制。在第一輪比賽中,捷克隊以4分的優勢勝了保加利亞隊。這輪比賽中,保加利亞隊必須贏球超過6分才能取勝。儘管說在籃球比賽的賽場上剩0.01秒都可以使比賽結果發生逆轉,可要用僅剩下的8秒鐘再贏4分,談何容易?
在保加利亞隊準備發出後場球的時候,保加利亞隊的總教練靈機一動,突然請求暫停。
許多人對總教練的做法付之一笑,連當時的解說員斯泰菲斯都說:“他完全是多此一舉,一切已經是註定的了。”很多人都認為保加利亞隊大勢已去,被淘汰是不可避免的,教練即使有回天之力,也很難力挽狂瀾。
暫停結束後,比賽繼續進行。這時球場上出現了令眾人意想不到的情況:只見保加利亞隊持球隊員,突然運球向自家籃下跑去,並迅速起跳投籃,球應聲入網。這時,全場觀眾目瞪口呆,全場比賽時間到。但是,當裁判員宣佈雙方打成平手,需要進入延長賽時,大家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亞這出人意料之舉,為自己創造了一次起死回生的機會。
延長賽結果是,保加利亞隊贏了7分,如願以償地晉級了。
一切皆有可能。
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很多人習慣於自我設限,他們不肯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也不相信經過自己的努力能改變現狀,衝破自我設限。窮人們拖著沉重的枷鎖生活,整天都在扼殺自己的潛力和慾望。
而富人與窮人不同的,就是他們一直都在追求創新。他們從不自我設限,因為他們知道一旦“自我設限”,將自己拘囿於特定的環境中,就無法創新了,就算有能力也無濟於事。
窮人的悲哀莫過於此。當富人們在茫茫無際的沙漠中摸索前進的道路時,他們總是選擇相信“柳暗花明又一村”而勇往直前,而大多數的窮人總是抱著“回頭是岸”的理論,掉轉頭走回頭路,其實,這也就是窮人與富人的差別之一。
窮人與富人有不同的想法,行為模式也就不同,所以也就產生了不同的效果與結局。
窮人總是受制於自己的思維,畫地為牢。窮人的頭頂也有大片可以飛翔的天空,但他們卻總將領空限於一個山頭。窮人“善於”自我設限,他們把觸角收起來的做法,等於切斷了前進的路程,切斷了接觸的管道。窮人一旦遇到挫折就可能會一蹶不振,他們不能保持一顆坦蕩的心。在他們的人生路上,誤會與障礙在他們的思維中產生,成功也就離他們遠去了。
而那些富人則以坦蕩的胸懷面對一切,成也好,敗也好,他們敢於嘗試,敢於置之死地而後生。他們會拋除心中的障礙,以不計成敗的心態一試再試,直到取得最後的勝利。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自我設限的窮人,給自己生活的各個層面都上了一把鎖,就連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被自己畫了個框。窮人就像是一直生活在井裏的人,在他們的周圍到處都是阻擋他們的牆壁。
處於這樣的境地,他們應該打破這道牆壁衝出去,然而,他們卻不知道往外走一步,世界將會為他們提供一大片天地。
突破自我設限在很多時候,就是突破自我極限,事實上,只要窮人的一生都在不斷突破自我極限,並且突破速度很快,那麼,在短暫的一生中就能達到所要的高度,享受所想擁有的生活。
第2個 要有一顆成為富人的野心
窮人之所以窮,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能力,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努力,很多時候不是因為他們沒有夢想,而是缺少將夢想變成現實的野心。
巴拉昂是一位法國的媒體大亨,他靠推銷裝飾肖像畫起家,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裏,迅速躋身於法國50大富翁之列,1998年因前列腺癌在法國博比尼醫院去世。
臨終前,他留下遺囑,把4.6億法郎的股份捐獻給博比尼醫院,用於前列腺癌的研究,另有100萬法郎作為獎金,獎勵給揭開貧窮之謎的人。
巴拉昂去世後,法國《科西嘉人報》刊登了他的一份遺囑:
「上帝把我送到地球上的時候,我是一個窮人,上帝把我接回天堂的時候,我卻變成了一個富人。在跨入天堂的門檻之前,我不想把我成為富人的秘訣帶走,現在秘訣就鎖在法蘭西中央銀行我的一個私人保險箱內,保險箱的三把鑰匙,在我的律師和兩位代理人手中。誰若能通過回答『窮人最缺少的是什麼』,而猜中我的秘訣,他將能得到我的獎勵。當然,那時我已經無法從墓穴中伸出雙手為他的睿智而歡呼,但是他可以從那只保險箱裏榮幸地拿走100萬法郎,那就是我給予他的獎勵。」
巴拉昂逝世周年紀念日時,律師和代理人按巴拉昂生前的交代,在公證部門的監視下打開了那只保險箱,在48561封來信中,有一位叫蒂勒的小姑娘,猜對了巴拉昂成為富人的秘訣。
答案居然是【野心】。
窮人最缺少的是野心。
在現代社會中,當我們面對大都市一幢幢大樓拔地而起時,當我們面對一輛輛高級轎車穿行而過時,我們多麼希望自己成為這些大樓和轎車的主人。
成為富人是大多數人的夢想,實現這個夢想可以提高生活品質,實現自我價值,獲得人生更高層次的快樂和幸福。
但更多人卻甘於貧窮,得意於當前的滿足。面對貧窮,他們可以找出數不清的理由,也可能編織一些諸如“我平庸,我快樂”的謊言。
事實上,這樣的人便是缺少一顆成為富人的野心的窮人。他們寄希望於一夜暴富,卻從不願意將心中的夢想付諸實施。就這樣,在日復一日的重複中一再蹉跎,到頭來還是一個窮人,只能羡慕富人的生活。等這種人把一生的夢想都託付給時間之後,等到日暮西山的時候,他們才會猛然醒悟,自己將這一生的時間,都白白地送給了一夜暴富的空想。
在有些窮人看來,富人之所以能致富,不是因為他們運氣好,就是因為他們從事不正當的行業,要不就是因為他們更努力或克勤克儉。但這些窮人萬萬沒想到,自己之所以窮的真正原因,乃在於缺少富人的野心。他們只為自己的窮、別人的富找藉口,而不會想到為自己的窮、別人的富埋單。在這些人看來,富人天生便是富人,而自己天生便是窮人,永遠不可能過上富裕的生活。其實不然,讓我們看看下面這個事例。
一個人用2000元錢買了500雙拖鞋,拿到市場上去銷售,每雙賣60元,一共賣得3000元。
另一個人,每個月都要從社會局領取2000元的生活補貼,而他全部用來買米和油鹽。如果他可以用其中的1000元去做賣拖鞋的生意,一個月下來就有1500元;下個月他就可以用2500元來買賣拖鞋,又可賺1220元;到第三個月,這個窮人手裏已經有了3720元,除去1000元生活費,還有2720元,就不用再依靠救濟金生活了。
但實際上,很多窮人不會按你給他安排的道路前進。你給他1000元,他會去買米;給他2000元,他會去買酒買肉;給他5000元,他會去買件好衣服,最後只剩下100元也要買二注彩卷。哪怕你給他100萬元,他也想立刻把錢變成房子、車子,風風光光地去兜風,好讓所有人都知道他已經不是窮人了。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窮人,只有不肯成為富人的人。窮人不是沒有成為富人的潛質,只是缺少變成富人的野心。
第3個 喜歡站在窮人堆裏的人,永遠無法成為富人
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喜歡和富人站在一起的人,喜歡和窮人站在一起的人。喜歡和富人站在一起的人,一種是富人,一種是即將成為富人的人;喜歡和窮人站在一起的人,一種是窮人,另外一種是更窮的人。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一種窮人算是窮到了家。他們情願位列一支窮人的隊伍之首做一輩子窮人,也不願跑到一支富人的隊伍之尾做一會兒富人。
猶太人是世界上最有經商智慧的人,看看猶太人從小接受的教育吧:在每一個猶太人家裏,當家中的孩子稍稍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聖經,點一滴蜂蜜在上面,然後叫小孩子去吻經書上那滴蜂蜜。
猶太人成長的過程中,都要回答母親的同一個問題:「假如有一天,你的屋子忽然起火,你會帶什麼東西逃跑?」
假如孩子的答覆是錢或鑽石,那麼母親會進一步問:「有一種無形、無色也無氣息,但是價值更高的寶貝,你知道是什麼嗎?」
如果孩子答不出來,母親就會說:「孩子,你應帶走的不是別的,而是這個寶貝,這個寶貝就是智慧。智慧是任何人都搶不走的,你只要活著,智慧就永遠追隨著你。」
日本學者手島佑郎在一次演講中,有位聽眾問『什麼是猶太商法』,手島佑郎沒有直接去回答這個問題,而是首先提出三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如果有兩個猶太人掉進了一個大煙囪,其中一個滿是灰塵,而另一個卻很乾淨,那麼誰會去洗澡?
「當然是那個身上髒的人!」一位聽眾很有把握地回答說。
「錯!那個被弄髒的人看到身上乾淨的人,以為自己也是乾淨的,而乾淨的人看到髒人,認為自己可能和他一樣髒,所以是乾淨的人去洗澡。」手島佑郎斬釘截鐵地回答。
第二個問題:兩個人後來又掉進了那個大煙囪,情況和上次一樣,哪一個會去洗澡?
「這還用說嗎?是乾淨的人!」另外一位聽眾回答。
「又錯了!乾淨的人上一次洗澡時發現自己並不髒,而那個髒人明白了那個乾淨的人為什麼要去洗澡,所以這次髒人去了。」手島佑郎回答。
第三個問題:他們再一次掉進大煙囪,去洗澡的是哪一個?
「是那個髒人。」
「不,是那個乾淨的人!」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開來。
「錯了!你見過兩個人一起掉進煙囪,結果一個乾淨一個髒的情況嗎?」
黑壓壓的聽眾一時寂靜,只有手島佑郎的聲音在迴響:「這就是猶太商法!窮是一種切膚之痛的感受,富是一種矜持倨傲的狀態。窮人羡慕富人積累財富的結果,卻忽略了富人通達財路的智慧!」
窮到富的改變是大多數人嚮往的,但沒有成為富人的思想和手腕,富有殷實只是聊以自慰的空想。
窮人不能只是慨歎命運不濟,也不能只選擇和窮人站在一起,和窮人站在一起,頭腦中永遠是窮人的思維,即便本來有機會成為富人,也會在窮人的影響下,漸漸地失去原本擁有的智慧和思維。就好比一隻在雞窩中長大的雄鷹,它已經慢慢地退化成一隻小雞,失去了原本翱翔天空的能力和野心。
智慧的窮人只有站在富人堆裏,吸取他們致富的思想,比肩他們勝利的狀況,才能真正實現致富的目的。
將別人的思維快速導入你自己的思維中來,你就能佔據主動和有利地位。
猶太人認為:窮,也要站在富人堆裏!就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思維和行為模式。
生活中,你喜歡跟窮人在一起,其實你再成功還是一個窮人。在乞丐中做得最成功的,最多就是一個丐幫幫主。而在富人圈裏的,哪怕是富人的高爾夫球童,至少也是富人。因為天天與富人在一起,學到的思維和行為方式,就為球童奠定了成為富人的基礎。
職場之中,為什麼領導的秘書最容易升官和被提拔?當官也有方法,要當股長就要經常跟科長在一起,要當科長就要經常跟處長在一起,要當處長就要經常跟局長在一起,要當局長就要經常跟部長在一起……
看到這篇文章的各位朋友,你們是願做雞頭還是鳳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