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週 認知——溝通的基石
第1天 明白一個道理:溝通能力是立足社會的重要競爭力
中國古代就有「一言能興邦,一言能喪國」,「一人之辯重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這樣的論述,由此可見溝通的重要作用。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溝通能力已經成為人才競爭的重要素質之一,它是人們取得成功的基石,是我們邁向成功的第一步。
在工作中,溝通可以使同事之間增加交流,縮短彼此之間的距離,提高工作效率。遇到問題時,員工通過相互之間的溝通,可以達到集思廣益的效果,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動性,為企業發展贏得強大的動力。
在生活中,人與人之間通過溝通可以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人際關係,這利於我們為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只要你稍加留意,就會發現有一些人儘管學識淵博、工作出色,卻怎麼也得不到上司的賞識和提升。究其原因,就是不善言辭的結果。在今天這個開放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正變得日益重要。
古往今來,那些傑出的成功者大多是非常善於溝通的人。他們往往善於運用溝通的手段來為自己贏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從而使自己擁有更多成功的籌碼。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只靠專業能力顯然是不夠的,離開溝通這個有效途徑,成功是無從談起的。只有進行卓有成效的溝通,才能獲得成功的資本。人生的成敗除了專業技能,還取決於溝通能力。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一些學識淵博、工作出色的人往往得不到領導的賞識,這在很大程度上源於他們不懂溝通。在能力相當的情況下,一個溝通能力更強的人自然會獲得更多的機會。
不要忘記我們生活在群體之中,不管到什麼時候,都離不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溝通已經滲透我們生活、工作的各個角落。不善溝通或溝通無效是成功路上的最大障礙,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不便和困擾。比如:如果你不能和同事、下屬進行適宜的溝通,那麼你們之間就容易產生隔閡,工作就不能順暢開展;如果你不能和上司進行良好的溝通,那麼上司就可能對你產生偏見,就會影響你的前途;如果你不能和客戶進行良好的溝通,你的工作就不會有成效。
同樣的道理,在生活中,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使生活變得更加幸福、美滿。反之,如果我們不能和家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家庭生活就不會和諧快樂。
可以說,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是一個人生存必須具備的能力,擁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幫助我們維繫好人際關係,拓展我們的視野;良好的溝通能力可以讓我們及時瞭解一些資訊和動態,可以促進我們開啟成功之門。
前面說到溝通能力是個人取得成功的重要競爭力,拿工作來講,遇到問題,如果我們及時與同事溝通,那麼,工作效率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良好的溝通還能夠促使我們和工作夥伴像朋友一樣愉快相處,從而使工作變得更加輕鬆、有趣。反之,則會使想法得不到認同,計畫得不到實施,工作也就變得磕磕絆絆,難以順利進行下去。
章偉從一所名牌大學畢業之後,應聘到一家外資企業做電子行銷工作。由於他的專業知識扎實,不久便被提拔為業務經理。
因為公司的老總去美國考察,一些事務暫由他負責,期間他要接待一些來自韓國的客戶。那些客戶準備與他們公司合作開發一種新產品,如果合作成功,就會為自己的公司帶來不菲的利益,因此公司作了高規格的接待。在酒店裏章偉代表公司為韓國客戶接風洗塵,但是由於章偉不懂韓語,再加上跟隨的翻譯對那些客戶也沒有做過多的引薦,韓偉在整個過程中說話很少,與對方的溝通基本上就那麼兩句。
午宴的過程中,韓國客戶問了一些與工作無關的話,旨在通過這樣的交流,增加彼此的瞭解和感情。但是,章偉只是勉勉強強地回應了幾句,並不願意與對方多講幾句話,整個午宴在乏味與沉悶中結束了。
結果是,韓國客戶取消了此次合作計畫。因為他們非常不滿意韓偉的態度,覺得從與他的簡單交流中,感覺不到其合作誠意。事後,章偉雖然沒有被公司辭退,但被免除了經理的職務。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韓偉那蹩腳的溝通能力所導致的。
章偉不願意和那個客戶進行溝通,也許是出於語言溝通的障礙,也許是出於自己的喜惡,但最終他沒有為自己墊起成功的基石,令人感到傲慢的態度把他自己的前途引向了絕境。縱觀這一案例,我們不難看出溝通的決定性作用。章偉正是因為缺乏良好的溝通能力,沒能架起成功的橋樑而錯失合作良機。
現代社會,溝通是相互瞭解的途徑,也是建立相互尊重、友好合作關係的關鍵。缺乏這一能力,很有可能會喪失合作機會,甚至導致人生失敗。你我都不是生活在孤島上,只有與他人保持良好的溝通關係,才能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源,才能獲得成功。溝通是人們獲取資訊的重要途徑,是衡量情商水準的重要尺度,是銜接智商和情商的重要手段,是人們以智商為基礎,邁向成功的橋樑。要知道,現實中所有的成功者都是擅長人際溝通、珍視人際溝通的人。只有主動、善於溝通才能為自己搭建一個施展才華的舞臺。
第2天 思考一個問題:溝通在交際中有哪些重要作用
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說:「假如人際溝通能力也是同糖或咖啡一樣的商品的話,我願意付出比太陽底下任何東西都珍貴的價格購買這種能力。」由此可見溝通的重要性。因此,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注意培養自己的溝通能力,建立和諧的家庭關係、融洽的朋友關係、真誠的上下級關係以及同事關係,良好的溝通就是實現這一切的基礎,它能為我們贏得更好的人際關係,鋪墊成功的基石。
溝通在我們的交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們通過溝通瞭解對方的想法,相對應的做出恰當的回應。使彼此之間的利益達成一致,融洽交際氛圍。如果溝通不暢,就如血管栓塞,其後果是可想而知的。
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森林裏的老虎和獅子一直相安無事,各自為王。然而某一天,森林裏突然傳來了它們相互爭鬥的聲音,兩者鬥得不可開交,誰也不願意讓步,最後兩敗俱傷。
最後,奄奄一息的老虎對獅子說:「如果不是你非要搶我的地盤,我們也不會弄成現在這樣。」獅子驚愕地說:「我從未想過要搶你的地盤,我一直以為是你要侵略我,你從來都沒和我交流過!」
獅子和老虎因為一個莫須有的理由就大打出手,最後險些釀成悲劇,主要就是缺乏交流和溝通的結果。如果它們之前溝通一下,瞭解對方的意願,結局會截然不同。
溝通是人際交往的重要橋樑,它讓我們瞭解彼此的心意,達成共識。我們要和各式各樣的人交往:家長、朋友、老闆、同事、司機、小販等,如果事先不進行溝通,魯莽行事,都會造成誤解、隔閡,對事情的順利開展造成阻礙。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橋樑,通過這個橋樑人們傳達自己的想法,交流各自的意願。所以溝通是相當重要的。生活中沒有溝通,就沒有和諧;事業中沒有溝通,就沒有成功;工作中沒有溝通,就沒有機會。
春秋時期,孔子和他的弟子一起周遊列國,遊說講學。路上經過一個小國,因為國內大旱,遍地饑荒,幾乎沒有任何食物可以充饑。大家都餓得頭昏眼花,於是,顏回讓眾人休息,他親自去附近的另一個小國買回了食物,並且忍著饑餓給大家做飯。
不消片刻,米飯的香味就四散飄出,饑腸轆轆的孔子,禁不住飯香的誘惑,就緩步走向廚房,看看飯是否已經好了。不料孔子走到廚房門口時,只見顏回掀起鍋的蓋子,看了一會,便伸手抓起一團飯來,匆匆塞入口中。孔子看到顏回的舉動,心中頓生一股怒氣,想不到自己最鍾愛的弟子,竟然偷吃飯!
顏回雙手捧著一碗香噴噴的白米飯端給孔子時,孔子正端坐在大堂裏,沉著臉生悶氣。
孔子看到顏回手中的米飯說道:「因為天地的恩德,我們才能生存,這飯不應該先敬我,而要先敬天地才是。」顏回說:「不,這些飯無法敬天地,我已經吃過了。」孔子心生不快,生氣地說:「你既知道,為什麼還自行先吃?」顏回笑了笑:「我剛才掀開鍋蓋想看飯煮熟了沒有,正巧頂上大樑有老鼠竄過,落下一片不知是塵土還是老鼠屎的東西,正好掉在鍋裏,我怕壞了整鍋飯,趕忙一把抓起,又捨不得浪費那團飯粒,就順手塞進嘴裏。」
聽到此處,孔子恍然大悟。原來有時連親眼所見的事情也未必就是真實的,真實,只靠臆測就可能造成誤會。於是他欣慰地接過顏回捧給自己的飯。
從這個小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出溝通的重要性。如果顏回沒有和孔子及時溝通,那麼孔子就很有可能會錯怪顏回,並且對他失望,認為他是一個行為不端之人;而顏回自此也就不能得到孔子的厚愛。這樣的結果對誰都不公平。由此可見,人與人的交流、溝通如果不及時、不順暢,就不能將自己真實的想法告訴給對方,很有可能造成誤解。在我們的生活當中,有許多問題都是由於溝通不當或缺少溝通而造成的,結果會不可避免地導致誤解。
在生活中,溝通可以增進我們和家人、朋友、親人、鄰居的感情,縮短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在工作中,溝通能夠加強上下級之間的合作,增進同事之間的瞭解,從而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
無論你在生活中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無論你在工作中處在什麼樣的職位,在相應的人際互動中,溝通始終起著關鍵性的作用。溝通是一個人取得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其重要性甚至超出了個人的能力。著名的作家蕭伯納曾經說過,“假如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後,我們每人仍只有一個蘋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那麼彼此交換後,我們每個人都有兩種思想。甚至,兩種思想發生碰撞,還可以產生出兩種思想之外的其他思想。”任何人的知識、技能、直接經驗都是有限的。只有憑藉溝通來獲得別人的寶貴經驗,才能擴展自己的視野,適應不斷變化的外部世界。
溝通無處不在,它已經滲透到每個人的日常工作和點滴生活之中。溝通能讓我們建立起牢固的人際關係,廣泛地收集資訊,為自己解決問題添磚加瓦。溝通增進人們之間的理解;獲得更佳更多的合作機會;減少彼此間的誤解。
溝通不是萬能的,但沒有溝通卻是萬萬不能的。
第3天 領悟一個精神:不要讓習俗成為溝通的障礙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地域環境中的人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和風俗習慣,它制約著人們的一言一行,並且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判斷,嚴重時甚至成為橫在我們溝通之橋上的障礙。如果我們不注意這些習俗對溝通的影響力,就很有可能給我們的日常交際帶來很多的麻煩。所以,我們應該首先弄清楚哪些習俗會成為溝通的阻礙。
1. 文化差異
案例一:一位漢語教師給留學生們講「拍馬屁」這個詞語,其中一個學生顯然是沒能區分清它的文化內涵和使用場合。接下來的一次上課中,這位漢語老師誇獎一個留學生回答的問題很好,誰知該學生竟然回答道:「哪裡,哪裡,老師你在拍我的馬屁!」老師聽了非常尷尬。
案例二:張大爺隨兒子一家到美國生活,由於語言不通,他很少與家人以外的人交流,有一次甚至差點引起一場官司。事情是這樣的,一天,五歲的小孫子小明不知怎麼鬧起肚子,並且還伴有發燒症狀。張大爺由於看不懂藥品上的英文說明,就用自己拿手的中醫療法刮痧給小孫子治病。第二天學校要打疫苗,認真的美國大夫發現小明的身上有很多紅腫,就以孩子受到家庭虐待為名打電話報警。張大爺一家費了好大一番的勁兒,進行了長時間的交涉之後,才讓對方明白小孩子身上的淤痕是由一種中醫療法引起的。這正是文化差異、雙方缺乏透徹的溝通引起的糾紛。
案例三:英國小夥子大衛喜歡上了一位中國女孩小西。為了取悅小西,他特意買了一束潔白的菊花去看望小西的父母,不料小西的父親一見到他便勃然大怒,把他轟了出去。大衛很莫名其妙,不知道錯在何處。後來他才明白他選擇的代表純潔無邪的白菊花犯了中國人的大忌。因為,在中國,白色菊花是弔唁死者用的,所以,小西的父親認為這個英國人是在咒他短命,自然會勃然大怒了。
文化傳統和風俗習慣是人們長期以來形成的根深蒂固的認識和思維模式,也是不容侵犯的。不遵循它們的話,將會給溝通帶來極大阻礙,嚴重影響到人們的交際和生活。上面這三個小故事就說明了這一道理。這些或幽默、或深刻的案例,從不同方面反映出不注意文化差異下缺乏交流互動的後果:會給人們的溝通帶來阻礙,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困擾。
2. 不同的禮節習俗
在塞爾維亞,一位亞洲人應朋友之邀參加晚宴。在晚餐時候,這位亞洲朋友吃完第一盤食物時,女主人立即為他填滿了第二盤,吃完第二盤時,女主人又為他填滿了第三盤。此時,這位亞洲朋友已經吃飽了,但他看了看眼前的食物,不好意思讓它剩下,就只好勉強地把它吃完。
可是,當他吃完第三盤時,女主人又為他盛滿了第四盤,此時他已經開始胃痛了,勉強吃了兩口就因為痛的受不了而被送進醫院。
原來在當地,如果女主人沒讓客人吃飽,那是件很不禮貌的事。因此,每當這位亞洲朋友吃完盤裏的食品之後,女主人照例就為他添滿一盤;而在亞洲朋友看來,作為客人如果不吃完盤中食物則是對主人的侮辱。於是,就因為雙方待客禮儀的不同,而引起了這一場原本可以避免的誤會,一場愉快的聚餐也隨之變成一種痛苦的記憶。
故事中的人因為彼此之間不同的習俗而導致了這樣一場尷尬回憶,還好沒有引起大的事故。我們遇到自己不瞭解的事情時,應該及時講出來,做到入鄉隨俗,按照對方的禮節習俗行事,以免引發衝突,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和誤會。
3. 非語言習俗
非語言習俗,主要指的是肢體語言習俗。在不同的國家,同樣的肢體語言有著不相同的意義,這通常會給人們的溝通造成阻礙。這一點也不容我們忽視。
比如,手勢在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表達的含義是有所不同的:在台灣,豎大拇指的手勢表示讚賞、誇獎,暗示某人做得好、真行;在美國表示要搭便車;在英國表示「OK」、「好的」、「沒問題」;在澳大利亞則表示罵人等等。
我們習慣在語言不通時運用肢體表達自己的意思,當我們用肢體語言來輔助溝通時,一定要弄清楚肢體語言的含義,莫要讓它成為溝通的阻礙和累贅。要運用肢體語言,就要求我們瞭解彼此的習俗、尊重彼此的差異,最終消除習俗差異帶來的交往障礙,這是我們順利溝通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