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天,一個三十歲左右的男子快速越過蒙巴爾大橋上的護欄,縱身躍入距橋三十五公尺高的蒙巴爾河。
這自然不是明尼蘇達州體育協會常規的跳水訓練。當天晚上的電視新聞節目、第二天的大小報紙,到處都是該事件連篇累牘的大篇幅報導。
據報導,該男子叫伊頓,是一名博士,三年前從著名的史丹佛大學畢業,一直在一家不知名的企業工作。
在三年多的時間裡,老闆和所有的同事竟然對他沒有太深的印象,只知道他孤僻、冷漠,除了工作,從不與人交往。而且,他的職位也很一般:一位普通的管理人員。
媒體走訪了伊頓的母校,令人難以置信的是,伊頓在校時的表現十分優異,而且,他與他的導師同時是數項重要研究成果的擁有者。
台灣某大學一個博士研究生,當女朋友要與他分手時,他對女朋友說:「我得不到的,別人也別想得到。」結果,他一時生氣,讓一位無辜的男生喝了他下了毒的水,使這位男生急性腎衰竭。而他被判刑七年,斷送了美好的前程……
類似的事件在世界各地發生了多起,許多人為此發出了這樣的疑問:如此高學歷的人,智商應該很高,怎麼會做出如此愚蠢的舉動呢?──他們理應成為一個成功者,但是他們沒有!
為什麼最聰明的人並不總是最富有,最成功?為什麼有些人學習成績不怎麼樣,卻過著圓滿的生活;有些人智商很高,卻把自己和周圍人的生活搞得一團糟呢?
一份相關調查報告披露,在「貝爾實驗室」,頂尖人物並非是那些智商超群的名牌大學畢業生。相反,一些智商平平但情商甚高的研究員往往以其豐碩的研究成果成為明星。其中的奧妙在於,情商高的人更能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局面。
美國有一個專門負責咨詢研究的機構,他們調查了一百八十八家公司,測試了每個公司的高級主管,研究他們的智商及情商和他們的工作之間有什麼關聯。結果發現,情商的影響力是智商影響力的九倍。智商差一點的人,如果擁有更高的情商,完全可以獲得成功。
曾有實驗對比了幾百名成年人和青少年,發現成年人的情商普遍較高。還有人評估了十至五十歲之間的男女情商,結果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情商呈平穩的小幅提升狀態。
這一事實啟示我們:情商不是先天就有的,只要重視後天的培養,每個人都可以提高這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只要提高了情商,就把握住了成功的可能。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一書,將帶領你以最輕鬆簡明的方式,瞭解和提高自知、移情、自律、自強和交往技巧等方面的情商和能力,以引導你更充分的發掘自身的潛能,更輕鬆的去創造美好的生活,享受更加幸福和快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