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1用心去容忍和接受日常生活中的挫折
人生之路不會總是一帆風順,有鮮花,也有荊棘。挫折對每一個人來說都是難免的。但是,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強,能夠禁受打擊或挫折的考驗;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禁不住挫折的考驗,面對挫折,恐懼而消極悲觀,心存憂鬱,自然影響了正常生活和工作。這就是因為兩者的情商不同的緣故。穆哈姆德.阿里說:「走下坡路是無可厚非的,但一直萎靡不振就不對了。」心理學家指出,情商是一種可在順境、逆境中穿梭自如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其他心理素質一樣,是可以透過學習和鍛煉而獲得提高的。
#1.大多數人能夠承受超過我們所認為的壓力
心理學研究認為,人們往往過分誇大了失敗的嚴重性和不利因素。
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進行過一個有趣的實驗,研究人員用鐵圈將一個小南瓜整個箍住,以觀察當南瓜逐漸的長大時,對這個鐵圈產生的壓力有多大。研究人員希望瞭解這個南瓜在這個過程中,與鐵圈互動產生多少的力道,以便瞭解這個南瓜能夠承受多大的壓力。
最初他們估計,南瓜最多能夠承受大約五百磅的壓力。最後,他們驚異的發現,當研究結束時,整個南瓜承受了超過五千磅的壓力後,才產生瓜皮破裂。
他們打開南瓜,發現它中間充滿了堅韌牢固的層層纖維,試圖想要突破包圍它的鐵圈。為了吸收充分的養分,以便於突破限制它成長的鐵圈,它的根部延展範圍令人吃驚,所有的根往不同的方向全方位的伸展,最後,這個南瓜獨自接管控制了整個花園的土壤與資源。
我們對於自己能夠變得多麼堅強都毫無概念。假如南瓜能夠承受如此龐大的外力,那麼人類在相同的環境下又能夠承受多少的壓力?只要敢於在充滿荊棘的道路上奮進,大多數的人能夠承受超過我們所認為的壓力。
「有志者,事竟成。」是一句流傳已久而又千真萬確的格言。一個人如果下決心去做某件事,那麼,他就會憑借這種決心的力量,跨越前進途中的層層障礙,成功也就有了切實可靠的保證。
相信自己能夠成功,往往就能成功,成功的決心往往就是成功本身。因此,真誠的決心常常被賦予了無限能量的特點。
世界上沒有不通的路。條條道路通羅馬,無論你往東走,還是往西行,只要堅持走下去,都可以達到目的。
走到懸崖絕壁怎麼辦?其實,即便走到懸崖絕壁,也沒有什麼了不起。有崖必有谷,懸崖絕壁擋住了路,迂迴一下也可以過去。
失敗引導成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人們在困境面前會產生極大的能量。
有這樣一則令人驚異的故事:
一個農夫在穀倉前面注視著一輛輕型卡車快速開過他的土地。農夫十四歲的兒子正在開著這輛車,由於年紀還小,他還不夠資格考駕駛執照,但是他對汽車很著迷――而且似乎已能夠操縱一輛車子。因此,農夫就准許他在農場裡開這客貨兩用車,但是不准上外面的路上。
但是突然之間,農夫眼看著車子翻到水溝裡去了,他大為驚慌,急忙跑到出事地點。他看到溝裡有水,而他的兒子被壓在車子下面,躺在那裡,只有頭的一部分露在外面。
這位農夫並不高大,根據報紙上所說,他僅有一百七十公分高,七十公斤重。但是他毫不猶豫的跳進水溝,把雙手伸到車下,把車子抬了起來,足以讓另一位跑來援助的工人把那失去知覺的孩子從下面拉出來。
當地的醫生也很快趕來,將男孩檢查了一遍,只有一點皮肉傷,其他毫無損傷。
這個時候,農夫覺得很奇怪,剛才他去抬車子的時候根本沒有停下來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抬得動,由於好奇,他就再試一次,結果根本就動不了那車子。
醫生說這是奇跡,並解釋說身體機能對緊急狀況產生反應時,腎上腺就大量分泌出激素,傳到整個身體,產生出額外的力量,這就是他能解釋的唯一原因。
這一類的事還告訴我們另一項更重要的事實,有某一樣事發生在農夫的身上,使他產生一種超常的力量,但是這並不止於肉體反應,它還涉及到心智和精神的力量。
當他看到自己的兒子快要淹死的時候,他的心智反應是要去救兒子,而再也沒有其他的想法,他一心只要把壓著兒子的卡車抬起來。可以說是精神上導致腎上腺引發出潛在的力量。而如果情況需要更大的體力,心智就可以產生出更大的力量。
既然人們有足夠的能量從失敗的困境中擺脫出來,遇到失敗就不要悲觀絕望,更沒有必要痛不欲生。
不少人往往過分誇大「形勢危機」帶來的潛在「懲罰」與「失敗」,他們用自己的想像力來和自己作對,把事情小題大做,彷彿一次小小的失敗,就是生死攸關的大事。
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說過:
「遇到不幸的威脅時,認真而仔細的考慮一下,最糟糕的情況可能是什麼。正視這種不幸,找到充分的理由使自己相信,這畢竟不是那麼可怕的災難。這種理由總歸是存在的,因為在最壞的情況下,在個人身上發生的一切絕不會重要到影響世界的程度。你堅持面對最壞的可能性,懷著真誠的信心去對自己說:『不管怎樣,這沒有太大的關係。』這樣,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你會發現你的憂慮減少到一個非常小的程度。也許你需要把這個過程重複幾次,但是到最後,如果你面對最壞的情況也不退縮,你的憂慮已經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喜悅心情。」
一個人想做成任何大事,都要能夠堅持下去,堅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著名心理學家貝弗時奇說得好:「人們最出色的工作往往是在處於逆境的情況下做出的。思想上的壓力,甚至肉體上的痛苦都可能成為精神上的興奮劑。很多傑出的偉人都曾遭受過心理上的打擊及形形色色的困難。」他還指出:「忍受壓力而不氣餒,是最終成功的要素。」
多方努力去嘗試,憑毅力與彈性去追求所企望的目標,最終必然會得到自己所要的,可千萬別在中途便放棄希望。
@這句話說來簡單,但相信你一定會從內心同意,就從今天起拿出必要的行動,哪怕那只是小小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