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文導讀
如果在古代地中海世界,看到遠遠走來的陌生人,心中最先浮現的問題可能會是:「這個人是奴隸嗎?」在古代世界要如何對待一個人,端賴他的法律身份。但誰是奴隸呢?哲學家亞里斯多德認為古希臘人因為有理性,天生自由,理當統治沒理性的野蠻人,所以野蠻人接受奴役是最合理且對他最好的安排。奴隸制度是自然而然,十分適合奴隸。但那些必須為別人工作來換取報酬以謀生的人,在工作期間暫時淪為雇主的奴隸。古希臘人沒有勞動神聖的想法。
古羅馬人接受這樣的邏輯,藉由壓榨奴隸過著「閒暇且尊嚴」(
otium cum dignitate)的人生,但更還實際些。希臘人解放的奴隸只能成為外僑,沒有公民權,導致希臘城邦公民戰士數量始終有限,維持小國寡民格局。羅馬立國時雖也只是一介城邦,但廣邀被其征服的民族來分享公民權,甚至讓奴隸解放後成為公民,促成極大的社會流動;任何無法明確回溯世系的羅馬公民,都可能有個曾是奴隸的祖先。這些新血輪注入到羅馬對外動員擴張時所需的人力資源庫,造就橫跨地中海世界的大帝國。羅馬才是真正的民族大熔爐。
不列顛在皇帝克勞迪烏斯(Claudius)統治時被納入帝國版圖之內,接受文明洗禮,因此根據穿越時空的原則,不列顛劍橋學者傑利.透納(Terry Toner)淪為富有羅馬公民傅可斯(Falx)四百位奴隸之一,專事聽寫傳抄。身懷此技的奴隸十分珍貴,因為許多古代作家著作等身,經常是作家主人口述,再由此等人接力潤飾定稿。但傅可斯是虛擬的奴隸主,而透納自己透過文學VR技術,根據羅馬共和到晚期帝國超過七百年有關奴隸的資料庫,聽寫代書羅馬人如何管理奴隸。故事從主人傅可斯招待日耳曼特使開始:來客訝異他竟然嚴厲處罰只犯小錯的奴隸,傅可斯才驚覺奴隸制度原來是帝國文明所獨特,決定詳細交代這偉大的文明成就:從如何擔任主人、對奴隸的心態、如何挑選購買、訓練獎懲、管理防範,到奴隸如何看待自己人生處境及所懷前景等。最後傅可斯還一提基督徒如何看待奴隸,結論是:異教徒和基督徒在這方面無甚差別。他知道羅馬奴隸的命運大不同,端賴種種變數,但經常都是奴隸無法掌握,因此從激烈抗拒到別無選擇地逆來順受。這些討論構成羅馬奴隸面面觀。但透納在每章結束後,會取下VR頭罩,暫時離開羅馬時代,以現代人立場評論他虛擬主人的觀點,並交代例證的史料根據。
雖說這手冊定稿於凱撒遭暗殺前一天,但正如虛擬世界,輕易縱橫數百年、數千里,而羅馬法律在這期間多所變化,且因地制宜,曾被視為合理的行為,在另個時代地方卻是非法;不同文類論述也對奴隸狀態提出不同觀照,更讓傅可斯的觀點難以一致。例如法律規定對奴隸要刑求取供,因為奴隸沒有理性,只能以暴力從肉體強行取出證詞,但斯多葛主義卻強調凡人皆有理性,心靈都是自由,鼓勵羅馬人要善待奴隸。但哲學家這種強調肉體束縛無礙心靈自由,豈不也鼓勵大家各安其位,默許自己勞動力被剝奪,因此間接維護奴隸制度的存在?難怪斯多葛主義是鞏固現狀的帝國御用哲學!
儘管這些,透納透過他虛擬主人很全面地展露羅馬奴隸的面貌,而其中說法如果經常彼此抵觸,那是因為奴隸問題原本就十分複雜。另外,這本書另闢歷史「擬真」(verisimilitude)蹊徑,不再只遵循那近乎「綁標」的特定學術規範。因此我們可以放下對嚴肅學術的心防,放心閱讀這虛擬奴隸主那些既現實、但又充滿反諷的說詞,但最後仍然收穫豐富,也得到許多反思機會,想想自己如何對待那些在我們周圍從事4D(Dirty、Difficult、Dangerous)工作、但也「低」薪的人,無論他們是本勞或是外勞,包括出版社永遠超時工作的編輯。
翁嘉聲
二○一六年七月四日
專文導讀
我從來沒有遇見過馬庫斯.希多尼斯.傅可斯(Marcus Sidonius Falx)本人,但我知道他是何種人物。羅馬世界有很多人和他一樣,擁有大批奴隸,這些人終其一生幾乎沒思考過什麼是奴隸制度,他們認為奴隸完全是正常的,是社會階級的自然組成。然而,羅馬人對於奴隸,的確有獨到的想法:要如何控制奴隸,怎樣在親友面前炫耀。聰明的主人(包括本書的傅可斯)實際上可能會有點嚇人,由於他們擔心奴隸會在背後做壞事,在古羅馬文化中數不清的戰役,造就了一個響亮的口號:「所有奴隸都是敵人」,深植於傅可斯心中。而就在惡名昭彰的尼祿皇帝統治時期,有個羅馬財閥被他的400個家奴殺死。這個消息使傅可斯輾轉難眠,後面你會看到,他因此把自己所有家奴全部殺死,以示警告。
我有點驚訝的是,傅可斯和透納兩個人如此惺惺相惜,傅可斯是貴族階級,而透納的家族(透納曾經透漏過)則受到英國名門壓迫的階級(「很久以前一座愛爾蘭的馬鈴薯田」有人曾經告訴我)。
我猜,儘管兩者各有不同的國家政府,但正是由於他們的共通點,傅可斯和透納才會一拍即合。當然,有些主人與傅可斯截然不同,成千上萬的小商人和工匠,家裡只有一兩個奴隸,這些奴隸後來有很多被釋放,無論是男是女,許多還與他們原來的主人結婚。即使是傅可斯的階級,裡面也有一些得到賞識的奴隸助手,衣食優渥,過得比自由的羅馬窮人更好,不必在碼頭過著一天算一天的勞力生活,或是在古羅馬廣場賣花,賺取微薄的收入。有趣的是,其中有些自由窮人還為了那些被殺死的400名奴隸走上街頭,示威抗議(嚴格的法律)處罰。然而傅可斯卻只重視如何利用大批奴隸的勞力。
對我們現代人來說,想要了解古羅馬奴隸、自由窮人和曾經身為奴隸者,三者之間的關係層面(當時對他們也很難了解)並不容易。但我們可從本書中得到一些吉光片羽,知道羅馬有錢人家對於平凡奴隸工的想法;傅可斯是我們最可靠的資源之一,指導我們認識羅馬人如何視「奴隸管理」為優良傳統。閱讀本書的讀者,每一位都將能分享傅可斯的智慧,受益匪淺,他真是我們學習的好對象。
值得慶幸的是,世界不斷在進步。但傅可斯的文字可提供一種真實的洞見,確實呈現羅馬帝國生活的基本樣貌。若本書出版在兩千年前,必會榮登管理排行榜首。現代的讀者儘管難以控制偏見,但在輕鬆愉快的詞藻掩飾之下,或許會發現傅可斯不全然是個壞人,至少以當時的標準來說。
然而傅可斯也伸手指向我們。部份他的洞見,至今是否依然幫助我們管理「員工」?我們是否確知,現代的「工資奴隸」與以前的「奴隸」有何不同?而我們與羅馬人又有何差異?
瑪麗.畢爾德
劍橋,2013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