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找一找,你的破綻來自哪裡
藏心術的關鍵,就在於隱藏那些暴露我們情緒和內心的種種破綻。所以,若想藏心,我們就需要找到自己的破綻,然後想辦法將這些破綻都隱藏起來。
說到藏心的破綻,包括了我們生活中的這種方面:動作、表情、言語,都可能充滿破綻。在本章中,我們將把這些破綻一一找出來。然後再教給大家一些方法,來掩飾自己的破綻。
關於你的情緒
關於藏心的要點和難點,恐怕就是如何隱藏自己的情緒了。如果我們不想讓自己的某個想法被別人知道,那很簡單,我們忍住不說就行了。但是,如果我們想掩飾自己的情緒呢?事情恐怕就沒那麼簡單了。因為情緒有幾個特點:
(1)自發性。
自發性是說,情緒像是一種衝動,不經過思考,瞬間發生。就好像我們身體裡已經準備好了各種各樣的情緒,在受到外界刺激的時候,相應的情緒就從我們體內釋放出來。
(2)不可控性。
不可控性是說,在很多時候,對於大部分人來講,情緒是不被理智所控制的。比如說,在極度悲傷時,你雖然極力克制自己的眼淚,但是淚水卻可能「不爭氣」地奪框而出。
在這一點上,人和人有極大的差別,有些人能夠在非常激動的時候也保持冷靜的外表,有些人則把情緒全部放到了臉上。雖然他們的內心同樣激動,但明顯是第一種人更善於隱藏自己,本書就是想教會大家如何成為第一種人。
(3)無意識性。
所謂無意識性,是說有些情緒不受意志的支配。比如說,在某個很嚴肅的場合,你突然想到了一個非常好笑的笑話,這時你的喜悅之情會油然而生。雖然你意識到這個場合不適合放聲大笑,但是你最多也只能忍住笑聲,卻沒有辦法讓自己的情緒在瞬間歸於平淡。
由於情緒有以上三個特點,所以在通常情況下,情緒是很難被掩藏的。
情緒之所以難以克制,是因為它是人類在數億年的進化中,產生的一種「本能」。每一種情緒,都是人類追求生存空間時的一種「武器」。例如說:
(1)感動是對那些可能使自己更為強壯的力量的強化;
(2)悲傷是想喚起他人的憐憫與同情,從而獲得安慰與幫助;
(3)痛苦是為了剔除那些不利於自己的因素,從而達到強化自己的目的;
(4)憤怒是對憤怒的對象發動攻擊,保護自己利益的前兆;
(5)恐懼則代表自衛,自我保護;
(6)厭惡代表拒絕,避開那些不利自己的因素;
(7)驚訝是通過靜止來減少被傷害的可能;
(8)愉悅是接納那些令自我感到愉悅的因素。
這些情緒代表著人不同的狀態。在人類最初的階段,一切行為幾乎都要受到情緒的影響。但是,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推進,人的社會性越來越突出,這時,我們就不能再像原始人一樣,一切行為都被情緒所支配了。比如說,有些時候,我們要學會克制自己的憤怒;而在某些場合,即便我們有厭惡感,也不能輕易表達出來等等。
在現代社會中,那些被情緒左右行為的人,會被人們看作是「情緒化」的人,會被視作是不成熟,或是心理有問題。但是話又說回來,即便我們能不被情緒左右我們的行為,可是卻無法完全消除帶給我們的一些影響,比如說細微的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這些「小動作」就是所謂的情緒的表達,是人類在進化中所遺留下的一些固有的反應,很難澈底被掩飾。
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完全無法克制自己情緒的表達。通過對現實生活的觀察,我們就可以發現,有很多人似乎完全擺脫了情緒的定律,能夠很好地隱藏自己的情緒。
六十六歲的美國男子威廉•希萊爾,因為被控有欺詐罪,被處以監禁。
一個人因詐騙罪被捕,本來是常見的新聞,不足為奇。但是由於這個人詐騙的對象太過不同尋常——他騙的是FBI,所以這個新聞引起了軒然大波。
希萊爾先是精心編造了一個曲折的故事:多年前,他的女兒在泰國曼谷旅遊時,被黑幫集團綁架,從此淪為性奴。作為特種兵的精英隊員,希萊爾知道女兒被劫持的消息後,立馬前去營救,但是最終失敗。最後,希萊爾還說:我的遭遇後來被拍成電影《即刻救援》,而我,正是這部電影主人公的原型。
這樣一個英雄人物,自然受到了各方的追捧,很多機構都請他去作報告。這些機構中,就包括FBI。
FBI特務一輩子都在與謊言打交道,但是這一次,他們卻沒有識破希萊爾的假話。在希萊爾講到女兒被恐怖分子虐待細節的時候,表現得非常悲痛,雖然這種悲痛是偽裝的,他的一切情緒都是偽裝的,但是FBI卻未能識破。
事實上,希萊爾並不是什麼特種兵,他只是一個普通人。而FBI,就被這樣一個善於偽裝情緒的人,給騙得團團轉。
希萊爾騙過FBI的這個案例,證明了一件事情——人的情緒雖然很難被控制,但是有些人,或者是通過某些方法,確實是可以隱藏自己真實情感的。
那些隱藏情緒的高手,他們並不是沒有情緒,而是不會讓自己的情緒輕易地表現出來。這些人如果能夠把自己的這種能力運用到正確的事情上面,往往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公車上,一個人踩了你的腳,但他卻好像一副無所謂的樣子。這種事情不管放到誰身上,肯定都會產生不滿的情緒。但是具體表現上,每個人卻不一樣:有些人是直接表達自己的不滿,大聲的叫嚷,斥責對方;而有些人則顯得和氣得多,暗示對方:
你應該向我道歉。
從情緒的表達上來講,第一種人的表現,是情緒的「正常表達」——在產生不滿情緒之後發怒。而第二種人則將自己的不滿情緒「隱藏」了起來,這種人就屬於那種藏心的高手。我們可以想像,這類人在生活中也更加討人喜歡。
本節所有的內容,都只是想告訴大家,關於情緒的一些基本原理。情緒是我們藏心的難點,也是重點,所以我們很有必要明白這一點。
第二章 別擔心! 藏住你的凍結反應
凍結反應是一種人類本能的條件反射,在我們遇到危險或是面臨困境時,凍結反應就會被激發。我們也應該意識到,凍結反應經常暴露我們的內心。所以,我們應該最大限度地控制自己的凍結反應。
在本章中,我們將從凍結反應是什麼說起,然後一步步教會大家從各方面來克制自己的凍結反應。通過本章的敘述,相信大家一定會對凍結反應有深刻的認識。
什麼是凍結反應
FBI特務在追捕一名兇嫌,據可靠情報,這名兇嫌就潛藏在他母親的家裡。
由於兇嫌的母親年事以高,所以大張旗鼓的對其居所進行搜查似乎並不合情理。如果搜查到兇嫌,一切還好說;但是如若情報有誤,那麼一切都不好解釋了,可能對老人造成負面影響。這時候,FBI特務決定先對老人進行詢問。
當特務問道:「你兒子在家嗎?」他注意到她把手放到額頭上,說:「沒有,他不在。」
幾分鐘後,特務再次問道:「你兒子會不會趁你外出時偷偷潛入你的房子?」她又一次將手放到額頭上,然後說:「不,應該不會。」
最後一個問題:「那麼,我要做記錄了,你兒子確實不在這間屋子裡是嗎?」這一次,她仍然想把手放在那個位置上。
由此,特務肯定這個老人是在說謊,於是他申請了搜索票,結果他兒子就藏在一個密室裡。
這是FBI偵查工作中的一件往事。特務根據什麼判斷這位老人說謊呢?就是那隻放在額頭的手,而她的手之所以放在那裡,是由於凍結反應造成的。
在FBI特務追查案件時,經常會根據人的凍結反應來判斷一個人的精神狀態和他內心的波動。而在現實生活中,我們自身的凍結反應也常常暴露出我們的緊張、恐懼和不安,讓明眼人一眼看穿我們的內心。那麼,本章將告訴大家,如何控制我們的凍結反應,進而影響我們的恐懼和不安……若想做到這一切,首先讓我們從什麼是凍結反應說起。
在科學上,對凍結反應的解釋是:邊緣系統使用的第一種防禦戰略,就是凍結反應──移動會引起注意,一旦感到威脅時立刻保持靜止狀態,這是邊緣系統為人類提供的最有效的救命方法。
這個解釋太過學術化,深奧難懂,其實我們舉個簡單的例子,就能搞明白凍結反應是什麼。你們一家人在吃飯的時候,突然聽到門外傳來非常巨大的敲門聲,這時候你們一家人會是什麼反應?是不是所有人都停下吃飯,看著門口,沒人發出聲響,在數秒之後才有所反應?在那一刻,時間和空間似乎像是被凍結了一般。這就是我們的凍結反應。
在很多時候,凍結反應會對人造成不利的影響。比如說,一個人在過馬路的時候,突然有一輛失控的卡車從意外的地方衝了出來,這時候最好的選擇就是趕緊逃走,但事實上,很多人這時候會被凍結反應所控制,呆住了!從而失去了最好的逃生機會,釀成慘禍。這就是凍結反應的負面效應。
於是友人會說:凍結反應讓人變得遲鈍,而且會暴露我們的內心,對人而言大大有害!毫無疑問,這個說法是完全錯誤的!我們的任何一種下意識的反應,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大約一百萬年前,原始人類在極度危險的環境中求生存。那個時候,許多大型獵食動物都可能對人類造成致命威脅。然而,他們最終生存了下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所擁有的凍結反應。
很多動物──尤其是大多數肉食動物,對移動非常敏感。比如我們看到了一條狗,如果你下意識的逃跑,這條狗很可能兇猛地撲向你;但是你若是靜止不動,這條狗很可能不敢輕舉妄動。而我們的祖先,面對的是更加兇殘的動物,若是看見獵食者就跑,很可能招致追殺,還不如先靜止一下,然後再想辦法,所以他們更需要凍結反應來保全自己的性命。
這就是凍結反應,以及凍結反應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