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賴貴三(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審訂
朱樺(名中醫師)、徐富昌(台大中文系教授、中國文字學會理事)、張曉彤(北京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主任)、辜振豐(文化研究者、作家)、龍致賢(前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 誠摯推薦
徐大夫《字理藏醫》,結合文字與醫學,原始表末,釋名章義,選文定篇,敷理舉統;剖情析采,籠圈條貫,以相對概念,深入淺出,證實運虛,溯源究本,探賾索隱,故開張國學,宏揚中醫,鉤深致遠,令人欽敬,歎為觀止。
──賴貴三(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
《字裡藏醫》一書,由健康、性命、疾病及膾炙四方面的中醫術語談起,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詮釋中醫用詞。作者利用傳統文獻追索辭源,並透過中醫的方法、思維與實踐,辨析字義,解構詞義,有所本而無所執,頗具新意。全書寓醫理於文字,寄養生於語詞,實為臨床教學,醫理啟蒙之佳作。
──徐富昌(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臺大語文中心主任、中國文字學會理事)
中醫典籍浩繁,大都以文言書寫,一般人讀起來吃力,就是醫學生研習也頗感艱深不易懂。尤其有關生理、病理著作更是以抽象的功能性來闡述,理解不易,常常事倍功半,讓人望之生畏。
現在有了《字裡藏醫》一書,平鋪直述,讓人初讀、再讀、精讀、對中醫醫治及治療的方向,有更深層的認識,值得推薦一讀。希望後續能有更多這方面的書目出版,使人受益良多。
──朱樺(名中醫師)
【讀者書評】
買了黃帝內經好久,沒辦法讀進去。經同事介紹,在網上看了徐文兵大夫講的黃帝內經,才知道裡面的智慧,就很佩服他。所以在卓越上搜他的書,發現了這本。拿來一看,裡面蘊藏了好多知識,同時對照黃帝內經看,真是感觸良多!推薦!
──牛牛
喜歡徐大夫,是從他和梁冬的國學堂開始的,比起中里巴人、張悟本、曲黎敏而言,感覺徐大夫的課更能讓人接受,推薦一下。
──zhanghu
真正看到內容時,發現真是不錯,作者以「字」為線索,依據中醫傳統經典的思想,以通俗的語言介紹了許多實際的中醫、養生知識,令人大長見識……這不是一本學術性的著作,而是非常大眾化的通俗讀物。比之《思考中醫》、《走近中醫》這種專業性的書,此書風格相似,但內容是實用、大眾化的。
──sammy3m
重新認識漢字、了解中醫,有很多驚喜!
──cyy0511
很好的一本書,內容通俗易懂,簡單平實的話語卻道出了大道理!
──ayao6653
既有文字學的意趣,又有中醫學的功底,好!個人買了兩本,並準備向好友推薦。
──sej1989
買了好長時間了,一直忘了上來寫評論。非常好,已經看過好幾遍了,可以經常拿出來翻翻的書。
──木本植物
古代漢語的一個字就是現在的一個詞的意思。因此有必要明白現在我們常說的醫學詞語與古代是不是同一個意思。書中對每個字的解釋都引經據典,看了很長見識。同時被作者知識之淵博所折服。在每篇的最後還結合現代「很時尚」的一些醫學現象,談了作者的觀點。有一定的養生指導意義。對糾正人們的健康謬誤很有幫助。
──孫真人
的的確確是一本好書,讀來受益匪淺,不僅增長了中醫學的認識,還對中國文字有了深入的瞭解。
──applegreen
該書深入淺出的從中醫及現代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漢字入手,引經據典,講解漢字並講解中醫的思想及其養生之道。該書也同時透露出道家的世界觀、人生觀。值得推薦。
──劉兮
徐文兵老師的這本小書,精煉,精彩,值得閱讀。
──劉旭
看過才知道自己算識字的文盲……
──魔卡
書的內容雖然通俗易懂,但值得你反覆讀。
──路起
十年磨一劍,厚積薄發的成果 龍致賢
中醫的傳承離不開明師的指點和學生的苦修。子曰:「人而無恆,不可以為巫醫。」徐文兵大夫的「中醫啟蒙」系列叢書,凝聚了他數十年追隨名醫名家學習,苦心造詣的實踐體會的心血。不能說大器晚成,也可謂厚積薄發。作為他的老校長,我由衷地為他感到自豪和高興。
徐文兵大夫受母親魏天梅影響,自幼就對中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在其母親指導下,按照中醫傳統的教育方法,從童蒙時就背誦《藥性歌括》、《湯頭歌訣》、《瀕湖脈學》。同時在父親徐恪先生的影響下,閱讀了大量藏書,培養出良好的寫作習慣和能力。
一九八四年,文兵以優異的成績考上北京中醫學院中醫系,據負責招生錄取的老師說,志願表上從第一志願的重點大學到第三志願的大專他填的都是中醫。次年,文兵的妹妹文波也考進來,兄妹同校,傳為佳話。在校學習期間,文兵不僅痴迷學業,還利用閒暇跟隨日後成為他師父的裴永清老師伺診抄方,而且積極參與、組織院系學生活動,才華橫溢,嶄露頭角。一九八六年獲得北京中醫學院首屆任應秋獎學金;在《中國青年報》徵文比賽中獲得一等獎、中醫系醫史知識競賽中獲得第一名,並在學院組織的演講比賽中獲獎。
一九九○年大學畢業,文兵留校,並先後在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門診辦、院辦工作。一九九二年被醫院選派,參加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組織的管理幹部英語進修班,結業後回醫院籌建和管理醫院的外賓門診。一九九五年被調到大學校長辦公室工作。他少年老成、處事細心周到,滿腔熱忱、矢志恢復中醫傳統,使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一九九六年秋,文兵隨我去參加全國中醫院校校長會議。在南下的列車上,我曾與他促膝長談,試言其志。文兵流露出對現行中醫教育和醫療模式的疑惑,對中醫發展逐漸西化、異化的憂慮,以及對行政管理工作的厭倦,堅定地表示寧願放棄行政升遷機會,也要從事中醫專業,試圖在涉外中醫醫療、教學上闖出一條新路來。余愛其才,嘉其志,一九九七年力主選派他赴美講學。
文兵果然不失其言,在美期間先後順利考取了全美針灸師和中醫師資格,還受到美國針灸協會的嘉獎,被密蘇里州堪薩斯市授予榮譽市民稱號。一九九八年回國後,他毅然辭去公職,創辦了北京厚樸中醫學堂,開始了他企圖恢復傳統中醫教育、醫療模式的追夢之旅。
經過將近十年的含辛茹苦、孜孜以求,現在他的學生遍布世界各地,可謂桃李滿天下。他潛心研究身心疾病,頗有心得建樹,治療的患者上至外國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中央電視台、《人民日報》對他的事蹟都有報導,影響日漸深遠。今年他的「中醫啟蒙」系列叢書和英文版中醫教材即將出版,這正是他十年磨一劍,厚積薄發的結果。
觀夫古今,匹夫莽漢,有勇無謀,敗事有餘。書生犬儒,空談誤國,成事者少。中華民族的復興,中醫事業的振興,需要有理想、有抱負的人,更需要能夠身體力行,為實踐理想而放棄虛名浮利,刻苦鑽研、開拓創新的人。我也希望熱愛中醫藥事業的人透過閱讀「中醫啟蒙」系列,能有所啟迪。
(本文作者為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副主席兼祕書長、前北京中醫藥大學校長)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過程的體現 張曉彤
我與徐文兵先生一見如故。剛認識時,他就是副教授,但大家都不按世俗常情,只稱他「徐大夫」。相處日久,我才看見「徐大夫」這個「官稱」後面藏的東西:一個是淡泊名利,謙虛好學,一個是堅持實踐,不離臨床。
體味古今名中醫的成才之路,不外乎兩條,即讀書與看病,只不過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而是更高、更深。讀書不僅是通曉古文,精讀熟背經典,更要字斟句酌,反覆領悟其中的思維方法、內在聯繫;看病不僅是望、聞、問、切,辨證處方,更要在看病中再習經典,反覆加深理解。
徐大夫的這一部小書,正是他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過程的體現。這種一文必求其確,一意必析其微的精神,使他在學習、思考、實踐中一層層深悟中醫之道,一步步攀上中醫科學之峰。
我聽過徐大夫講中醫,不僅邏輯嚴密、層次清晰,而且深入淺出、剖析分明。他的講座沒有不倫不類的摻雜,沒有似是而非的敷衍。記得有一次為二十多個國家駐華使館的友人講什麼是中醫,其風趣生動的語言和儒雅的翩翩風度,給與會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令他們對中醫刮目相看,十分折服。出於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共同愛好,我們常在一起說文談詩,徐大夫思維敏捷,我多能從他的談話中受到啟發。一次談到中文音韻的陰陽平仄,思及古人造字,除了賦其形,還要定其音,平聲屬陽,激越高亢,多用於外向表象之事物,仄聲則反之。徐大夫竟由此聯想到諸多中醫用語,依此解釋「疼」與「痛」,頗有新意。「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中醫事業後繼乏人,已成難挽之定局。似徐大夫這樣,雖已過不惑之年,在中醫隊伍中尚屬青壯,這其中有造詣者,更是鳳毛麟角。希望此書的出版,能激勵更多的中醫後繼者,多學多思,弘揚岐黃醫術,重振中醫雄風。是為序。
(本文作者為北京崔月犁傳統醫學研究中心主任、平心堂中醫門診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