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
2008年世界知名的日本管理大師-大前研一的姊姊出版了《大前研一不愛上學》一書,內容描述大前研一是如何衝破不愛上學的現狀,一路從一流學府「矇」進了世界最棒的學府—麻省理工學院,到底是什麼力量在引領著這個不愛上學的孩子呢?不愛上學的大前研一,又是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學到本事的呢?貴為全球麥肯錫管理顧問公司亞洲最高主管的他,又是如何下定決心遠離眾人羨慕的職務,矢志開創事業呢?
姊姊大前伶子回憶母親哀求弟弟:「求求你去上學吧!」的過程,鐵定讓讀者瞠目結舌。在姊姊的眼中,大前研一是個愛玩音樂遠超過上學又很貪吃的弟弟,喜歡忙賺錢,還有他「不服輸」的強悍鬥志。如果在當時,大前研一順從了母親的哀求,改變他不服輸的個性,好好當一個乖學生,聽媽媽的話當一個好兒子,那大前研一還會是現在的知名管理大師嗎?
而我們知道的卻是,多數的父母都是不斷地打壓孩子的天賦或個性中的特質,期待孩子可以像一般小孩一樣,乖乖的上學,好好的讀書,不要去做自己所喜愛之事,會耽誤功課的哦。這是你們所謂的愛嗎?
●用愛去解決孩子行為脫序的問題
多年來我們於不同的場所最常被家長問及青少年問題,永遠脫離不掉:不想唸書、不想上學、不知讀書的目的、假日無所事事、整日上網打電玩、與父母關係三句就吵架,甚至有些以逃家抗拒父母。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們的教學經驗中,通常在學校不寫功課的孩子,進了我們的思考課堂,透過自由選擇表現作業的方式且採用從不強迫學生寫作業的態度下;在一次次自己放棄寫作業之後,再與其他學生互動分享同學之間的作業時,皆會引發出他的好勝心,也就點燃了開始學習的火苗。
一旦他接受並進入到另一種方式的學習後,回頭再看學校功課時,他會用另一種心態去面對,至少不會為反對而反對(學校功課有時確實不合理)。此時,家長若配合假日安排戶外活動,鼓勵自己的孩子多交朋友,提起孩子引頸期盼的期待之心,丟掉功課之類的話題,傾聽孩子內心的喜怒哀樂,彼此分享討論下一次、在下一學期或下一年的活動計劃,給予孩子充分的選擇權並尊重他們,你會發現,他們都將是解決問題的高手。
只要父母親願意改變原本的傳統思路,這些都是引發孩子學習的動力以及拉近親子關係最佳的方法之一,多元化的選項活動讓孩子生活忙都忙不完的時候,他那還有什麼時間會去迷戀網咖(打發時間)?那還有機會當宅男宅女?只要你一路的堅持,讓孩子能享有多元的生活維持到高中階段,相信你的孩子眼睛一定有神,不會賴在家裡,毫不頹廢,也許有些小叛逆,或許成績差強人意,但是一定孝順父母愛父母。
也因為你們的愛,孩子行為脫序的問題都可輕鬆迎刃而解。
德國人的教育觀念 「玩,才是孩子的主修;玩,是開啟孩子創造力的關鍵。」 德國父母和老師這麼認為,是因為他們深信: 讓每一個孩子都能發揮天賦與才能,才是教育最終的使命。
你呢?
█一代不如一代......一屆不如一屆?
聯合報有一則報導,台灣詩人侯吉諒於他的部落格中曾收到一封沒具名的電子郵件,內容約是:「打擾您,我是某科大的學生,由於班上中文課分組報告主題為你於2006年發表的書法新詩,自己非文學相關系所,完全無法明瞭大師詩中意涵,因此需要更多關於這首詩的詳加解釋,但卻十分不易尋得有關這首詩的其他......不希望只是自己主觀的解釋,希望取得大師本人正確的剖析……」看到這裡你是否覺得這位大學生十分進取聰明呢?
「現今大學生素質不敢領教!」侯先生是如此回應記者的受訪,直指學生「白目」,不具名顯示連基本的網路書信禮儀都不懂外,這封信雖寫的很客氣,但明顯的是學生自己寫報告時,不知是不會寫還是懶得想,乾脆直接發個郵件來問作者,想要來個不勞而獲取得答案,不吝下問到如此程度,實在是匪夷所思。
●是誰造成一代不如一代的現象
近年來網路成為溝通的主流平台,教育部不斷地推動品格教育和課程,也該與時俱進,加強學生網路禮儀,資訊普及反而讓愈來愈多的人習慣以匿名方式,躲在電腦螢幕幕後發言。導致大學生做什麼都很敢,講好聽的是勇於表達自己,其實就是自私自利。無獨有偶,前幾年我們曾接到一通電話是之前上過課的一位大學生,電話中表明要寫畢業論文,主題是關於思考教育,希望可以約喝咖啡當面請教,我們很高興有這麼上進的學生,於是很熱情的答應他的邀約,沒想到見了面後才知道他只想用最方便的方式完成報告,交差了事。換句話說,用我們之間交談的內容拿來做畢業報告。當我們察覺出不對勁時,告訴這位學生「回家多多用功吧! 就算要走捷徑也該做做功課,假若連問問題都問不好,那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近十年來,每年跨出校門的應屆畢業生,工讀生,每一次新進人員面試與訓練,都讓多數的主管、老闆感受這些年輕人在各方面能力的表現上似乎有大不如前的感覺,大家互吐苦水,怨嘆找不到人才,似乎已是常態。國際上我們除了經濟的成長率還差強人意外,各項學術的評比也不盡理想,亞洲四小龍從當年的第一掉到如今的末尾,每當我們大人感慨「一代不如一代」進階到「一屆不如一屆」的同時,請不要忘了,是誰造成一代不如一代的現象;當我們痛心指責年輕人的同時,也請不要忘了,你自己的孩子可能未來也是這個樣,而你,警覺到了嗎?還是聳聳肩搖搖頭,繼續以駝鳥的心態過一天算一天呢?
當一隻手指指向他人的同時,另四指其實是指向自己。很多事業有成的爸爸媽媽在工作上對這個現象非常清楚,白天上班會罵公司裡的年輕人如何如何,應該怎樣怎樣,可是,一旦回到家面對自己孩子的時候,理性馬上消失不見,瞬間回到傳統父親母親的角色,包容孩子生活上的一切過錯,忘記應該以看待員工的標準去看待自己的孩子,實在令人不解。這樣的愛怎會是愛孩子?只會一步步將孩子推往「一代不如一代」的方向。
●聰明的媽媽,您有將妳的看家本事都傳授給孩子了嗎?
要知道,學習不僅是在於體制之中,家庭生活教育所扮演的角色更為重要,尤其當體制教育出現問題時,不是坐在那一味地批判當局該有所改革,而更應該拉緊神經省思家庭教育所該擔負起的責任義務以免耽誤了自己的孩子,因為體制不會救你的孩子,甚至可能淪為體制下的犧牲品,唯有身為父母的你才會救自己的孩子。前幾章我們已說明父母親身教的影響與依尋古人訓誡的綱要在生活中實踐的重要性,只要開始做,一段時間後,你一定可以看到改變的結果。
天下父母心,相信每位父母都期待:孩子你一定要比我強的觀念,問題是,心裡面如此想著,但在實際做法上到底有做了那些?或者從來沒有真切的去做過。
想想,假如妳是一位全職媽媽,您一定最擅長管理家務也是料理高手;試問您,在孩子十八歲之前,妳教會了孩子自己本領的有幾分?拖地洗衣燒飯照顧弟妹?存錢領錢寄包裹逛市場拼殺價?換句話說,從廚房雜務到銀行辦事,她可以獨立完成那些?還有妳最擅長的和親朋好友打屁聊天,孩子在其中有學到做人的道理嗎?每天有這麼多的教材教他,他孩子都有學會了嗎?
聰明的媽媽,您有將妳的看家本事都傳授給孩子了嗎?
●聰明的爸爸,您將你的生存寶典都傳授給孩子了嗎?
相對的,假如你是一位爸爸,你是一位成功的企業家或專業人士,職場上您一定有其過人之處與豐富的社會經驗,請問您是否有好好的帶引孩子,將你的葵花寶典一一傾囊相授了呢?諸如怎麼談生意、怎麼經營部門公司、怎麼了解市場、怎麼維繫人脈......這些都是生存於社會中必備的能力且需要時間好好領悟學習,趁小就可以讓孩子慢慢接觸,順便建立良好的父子關係,一舉二得,不這樣做,難道要做牛做馬傻傻的存一大筆錢,將來都讓孩子把它揮霍殆盡,等到二敗俱傷再來悔恨槌心肝,已來不及了!
聰明的爸爸,您將你的生存寶典都傳授給孩子了嗎?
不用說,你們都心知肚明。可惜時間是不會等你們的,一轉眼間孩子就大學畢業了,馬上就面臨各項競爭力的考驗。做父母的可以陪孩子去考試,可以陪他去面試,卻無法替代他們去面對社會中的生存遊戲,他們必須親身去面對學習成長。而你們的擔心害怕,一方面是天生的母性,另一方面是因為你們之前什麼都沒有教,什麼也沒有做。孩子在你的保護下,未能擁有足夠的各項生存能力,你當然擔心又害怕!別說是你們擔心,我們也都擔心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