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擔任WTO首任常任代表、財政部長,現任元大金控董事長的顏慶章,擁有多樣化的學術研究、職務生涯,與璀璨豐富的人生歷練,卻未曾存有撰寫自傳的意念。儘管時常有人邀請他出版自傳,卻都被他加以婉拒。
後來在因緣際會下,獲悉機要秘書居然完整地保存他擔任財政部政務次長暨部長時演講文稿的電子檔案,還有每年的行事曆等內容,在重讀這些偌多的文稿後,顏慶章感受到仿若是觀看了一部漫長的歷史影片,因它完整呈現當時許多重大財政工作的文獻,也間接詮釋他如何參與或主導這些工作的過程。為了替中華民國歷史作更好的見證,顏慶章終於首肯出版這本非典型的自傳。
本書有著十分珍貴的史料,它們不僅呈現顏慶章戮力公務的軌跡,更是政府體系的重要資產!內容涵括數十年寒暑的時光,包括顏慶章自學術領域、職場生涯與朋友交往,所領受無盡的恩典紀錄,也收錄他與多位友人的相關文稿,詮釋顏慶章與其他層面的蹤影,總共集結成十九個單元,堪稱是具有歷史傳承工作的一本好書!
作者簡介:
顏慶章
學歷
臺灣大學法律系學士
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
美國密西根大學法學碩士
經歷
駐世界貿易組織(WTO)首任大使(2002年2月至2005年3月)
財政部部長(2000年10月至2002年2月)
財政部政務次長(1996年6月至2000年10月)
總統府第一局局長(1993年至1996年)
臺灣、政治及東吳大學等校兼任教授(1981年至1996年)
現任
元大金融控股公司暨元大商業銀行董事長(2005年6月迄今)
著作
‧《租稅法》(修訂三版),2010年8月出版(合著)。
‧《波爾多尋訪》,2010年7月出版。
‧《酒中珠璣》,2008年3月出版。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TO Dispute Settlement System,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Press, 2006.(作者之一)
‧《WTO論述文集──臺灣國際化之機會與挑戰》,2005年5月出版。
‧《法國葡萄酒品賞》,鴻禧藝術文教基金會,1997年1月出版。
‧Taiwan Trade and Investment Law,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作者之一)
‧《國際經濟法規彙編》,五南圖書公司,1991年6月出版(合著)。
‧《揭開GATT的面紗──全球貿易的秩序與趨勢》,時報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6月出版。
‧《反傾銷法與關務政策》,1981年2月出版。
其他
‧2005年5月24日獲頒授二等景星勳章。
‧1998年10月獲臺南一中校友會頒發「校友傑出成就獎」。
‧1998年4月12日獲法國總統頒授騎士勳章。
‧1995年3月獲選為美國艾森豪獎金會交換學人,赴美研習。
‧行政院功績獎章(1987年三等、1996年二等、2000年一等)。
章節試閱
我在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年間,就讀於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由於懷抱著要當國際法學者或外交官的夢想,於是廣讀國際法的諸多書籍,包括:Oppenheim-Lauterpacht的International Law:A Treatise的鉅著、J. G. Starke的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與彭明敏先生的國際法著作等。這些都不是修這門課所指定的教科書,但我由於自行閱讀頗有心得。也驚訝於不少同儕因立志想儘早考上司法官或律師,於是自二年級開始,就完全放棄英文的相關課程與自我進修,因為英文並非是司法官或律師的考試科目。但我繼續著英語文的自我進修,並且領悟出學好英語文的方法。不僅揚棄背英文單字的方式,而要活用英文的句型。此外,我開始使用英英辭典,而不依賴英漢辭典,在一段時間之後,終將英漢辭典完全棄置。這是我學習英語文的心得,至今未曾改變!
話說當時在臺灣大學的研究所,國際法只存續在政治學研究所,而非法律學研究所。從而在出國留學前,倘若要先讀研究所,當然只能考臺灣大學的政治學研究所,始有機會受教於丘宏達恩師。惟此時執教於法律學研究所的王仁宏教授,送了我一本John H. Jackson所撰寫的Legal Problem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lations鉅著,告訴我這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領域。這本逾一千三百頁的著作,讓我仿若開啟了另外一片天地!它正是國際法的延伸,而且結合到經濟學,也是我在大學階段頗感興趣的課程之一。此外,這個學術領域,是政府財經決策的最終體現。我因考上關務乙等特考,有幸被財政部關務署破例改任。在工作過程,得有機會閱及我國在一九七一年前尚屬「關稅暨貿易總協定」(GATT)觀察員的若干史料。如此因緣湊巧的過程,我於是決定了法律學的接續研究方向,而它竟成為我永不後悔的抉擇!王仁宏教授送我上述的書時,當然不可能預見對我會有如此重大的影響,更無法想像臺灣獲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後,我是代表臺灣的首位常任代表暨大使!他也如此令我感動,囑咐他的夫人於二○○三年間旅經日內瓦時,特地贈送我「英才得展」的匾額!這對誘發我鑽研此一領域又如此期許我的匾額,至今仍放置在我辦公室的顯著處所。
且讓時光快速回轉到一九七九年吧!我得到內子月卿的全力支持,也申請到衷心期盼的美國密西根大學的入學許可,得以受教於John H. Jackson門下。這一段師生情緣,不僅讓我終生受惠良深,他對我後來成為臺灣的財政部長、乃至於臺灣的首位WTO常任代表暨大使,也頗感驕傲。總之,我在密西根大學法律學院攻讀法律學碩士學位的期間,頗有計畫的選修我的研習內容,包括:國際法、國際經濟法與經濟政策等課程,加上「東京回合」多邊貿易談判甫行完成,所增加諸多嶄新的經貿規範,Jackson教授也已納入講授的範圍。從而我堪稱行囊飽滿的完成對這領域的研究。
在一九八○年返國前,寫信給當時財政部長張繼正先生這個訊息。原因無他,張部長曾特地安排我帶職帶薪前往哈佛大學「國際租稅班」的研習,一個何等難得的安排,因為我有可能如此而獲有哈佛大學法學碩士的學位。但由於當時財政部李主任秘書洪鰲先生,轉任為臺灣中小企業銀行總經理,希望我去擔任主任秘書的職務。張部長原先不希望我離開財政部,後來勉強同意李洪鰲先生的請求。當時財政部王常務次長昭明先生告訴我,隔年我仍可使用哈佛大學的研習機會。但我認為這是屬於財政部的資源,我既已離去財政部,理當放棄此一機會。李洪鰲先生對我如此的決定,當然頗為動容。未料隔年我自費前往美國密西根大學留學,他頗感我為他多所犧牲。但我回告他,能有哈佛大學帶職帶薪的絕佳研習機會,也是他從旁提攜的結果。此時,他似乎稍可釋懷。有趣的事竟是如此,當我搭上飛機前往美國密西根大學的旅程,遞補我前往哈佛大學研習的趙揚清同事,竟然也在同一班機!而一九八四年六月,李洪鰲先生回任財政部政務次長,又成為我的直屬長官!
總之,在我一九七九年前往密西根大學之前,理當向張部長辭行。他在訝異我放棄哈佛大學的研習機會,卻同時申請去密西根大學進修,於是囑咐我學成之後,務必回到財政部任職。而我研習國際經濟法的心得,也深刻體會在財政部應比較有學以致用的喜悅,但在銀行領域將少有關聯。於是如上所述,寫信報告張部長我將結束學業的訊息。未料我很快就接到張部長的親筆信函,歡迎我回到財政部工作。目睹他親筆給我回信,欣賞著張部長的一手好字,心中充滿感動的思緒,也不禁想起他安排我帶職帶薪前往哈佛大學的美意。我當然放棄在銀行界的優渥待遇,再度回到財政部。
此時同屬財政部老長官之一的陸潤康先生,因為是東吳大學法律學院極為傑出的校友,將我推薦給東吳大學法律學院章院長孝慈先生,於是為我增開了國際經濟法的課程,這是臺灣各大學開風氣之先的課程,未料約十年之後,它變成炙手可熱的學門。在教學相長的過程,我得以將在密西根大學的研究心得,淬化出對臺灣在這領域的應有施政。於一九八一年二月出版《反傾銷稅與關務政策》,承蒙恩師John H. Jackson寫序,逐漸啟發國人對關稅暨貿易總協定的重視。嗣至一九八八年五月二十三日起,《中國時報》的主動邀稿,每週一刊出由我所執筆的〈揭開GATT的面紗〉,歷經五十篇結束而集結成書。書名為:《揭開GATT的面紗──全球貿易的秩序與趨勢》,在一九八九年六月完成出版,而我國是在一九九○年始向GATT申請加入。有關GATT的相關議題,頓時成為當時國內關注的焦點。由於此領域中文著述的相對貧乏,上述我的書被敘稱為研讀GATT的「聖經」。《中國時報》也告訴我,未曾預期如此冷門題目的書,竟然銷售逾四千冊!
我在該書所闡明「我國重返總協定的意義」,GATT固然自一九九五年起轉換成為WTO,但此多邊經貿體系的基本架構鮮有變易。此刻回顧二十餘年前的撰述,應屬相當嚴酷的自我檢視。惟仔細咀嚼,仍有不至於臉紅的自信,爰全文提供與讀者諸君分享。由於GATT/WTO是我逾三十年未曾中斷的學術興趣,我在敬畏影響全球經貿秩序至為深遠的制度之餘,當然知悉擘劃理論架構的,就是英國經濟學大師凱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我也從而多所濡染凱恩斯的思維,他是歷史罕見學以致富的經濟學家,並且富而雅好諸多藝術。這些當然是我「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境界。我感傷於他在病榻臨終時的最後話語:「我人生的唯一遺憾,是我未能多喝些香檳!」(My only regret in life is that I did not drink more Champagne.)
但凱恩斯在告別人間前仍不忘提醒,於是寫信給英國社會經濟學家 Henry Clay:「我發現我愈可仰仗一隻見不到的手,來解決我們的問題,而這是我二十年前就嘗試宣揚的經濟思維。」(I find myself more and more relying for a solution of our problem on the invisible hand which I tried to eject from economic thinking twenty years ago.)凱恩斯所稱:「我們的問題」,並非這兩位經濟學家存在的任何問題,而是關切當時英國經濟所面臨的困境。一位抱憾未能多喝些香檳的雅士,又如此滿腔熱血,割捨不了對國家經濟困境的憂思,讓我至感敬佩。他所強調「一隻見不到的手」,當然是源自於另一位英國偉大的經濟學家亞當‧斯密(Adam Smith),在一七七六年所出版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總而言之,就是要尊重「市場機能」(market mechanism)。這是三十餘年我戮力職場生涯所奉行的規律,也是我自我鞭策要禁得起「市場機能」檢視的道理(請參閱「拾陸、世界貿易組織與我」),在二○○五年二月十八日,我函告我國駐WTO代表團同仁的信函,就敘及:「我也將樂於查悉在市場機能運作下的表現。」(I would also like to find out how I perform under the operation of market mechanism.)
至於拙著《反傾銷稅與關務政策》,恩師John H. Jackson為我寫的序言,雖屬一九八一年二月可堪塵封的往事,但也因其如此久遠,愈可完整呈現這段師生的真摯情誼,爰一併與讀者諸君分享。又我國於一九九○年向GATT申請加入未久,經濟部為舉辦跨部會高階官員的GATT研習課程,除請我做過一天半的演講與答問外,並經由我邀請Jackson教授來臺北授課一週。我與Jackson教授在我派駐日內瓦期間的數度相見歡,就暫且不在此處敘述。但我在二○○五年五月卸任駐WTO大使職務後,翌年劍橋大學為Jackson教授所出版的Sovereignty, the WTO, and Changing Fundamentals of International Law一書,他還如此方式落款:“Mr. Ching-Chang Yen, With my compliments and admirations.”,致送我這本書,這段師生情誼存續逾三十年又如此的真摯,值得做一誌記!
至於我在大學階段所懷抱要當國際法學者或外交官的夢想,應也完全獲得實現。因為我擔任過GATT/WTO領域的教授,並有不少的著述,而當我國成為WTO會員,以臺灣國際處境的觀察與經貿取向的政策意義而言,有幸擔任首位常任代表暨大使,應也是眾多外交官所夢寐難求的期盼!
(本文摘自「壹、關稅暨貿易總協定與我」)
【目錄】
序
壹、關稅暨貿易總協定與我
貳、加值稅與我
參、艾森豪學人與我
肆、兩稅合一與我
伍、亞洲金融風暴與我
陸、九二一地震與我
柒、國家安定基金與我
捌、財政政策思維與我
玖、金融改革與我
拾、歐洲招商與我
拾壹、官股金融人事與我
拾貳、基層金融整頓與我
拾參、APEC 財長會議與我
拾肆、金融監理變革與我
拾伍、其他財政工作與我
拾陸、世界貿易組織與我
拾柒、金融經營與我
拾捌、藝文軼事與我
拾玖、終身學習與我
跋
我在一九六六年至一九七○年間,就讀於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由於懷抱著要當國際法學者或外交官的夢想,於是廣讀國際法的諸多書籍,包括:Oppenheim-Lauterpacht的International Law:A Treatise的鉅著、J. G. Starke的An Introduction to International Law與彭明敏先生的國際法著作等。這些都不是修這門課所指定的教科書,但我由於自行閱讀頗有心得。也驚訝於不少同儕因立志想儘早考上司法官或律師,於是自二年級開始,就完全放棄英文的相關課程與自我進修,因為英文並非是司法官或律師的考試科目。但我繼續著英語文的自我進修,並且領悟出...
作者序
在我的心目中,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不僅是寫下歷史新頁的物理學大師,他更是充滿智慧與幽默的哲學家。他說:「你有兩種方式過你的人生,一是不將任何事當成奇蹟,另一是將每件事都當成奇蹟。」(There are two ways to live your life. One is as though nothing is a miracle. The other is as though everything is a miracle.)我之能寫成這本非典型的自傳,堪稱是三個奇蹟不經意催化出的成果。
我雖欣喜於頗為璀璨的生涯,但未曾存有撰寫自傳的意念。有人目睹我如此多樣化的學術研究、職務生涯與人生歷練,也有類似口述歷史的邀約,但都被我加以婉拒。此時,第一個奇蹟出現!溯自一九九三年,我擔任總統府第一局局長未久,除駐節「世界貿易組織」(WTO)期間外,彥潔女士一直是我得力的機要秘書。大約三年前她告訴我,完整保存我財政部政務次長暨部長演講文稿的電子檔案,可供我日後撰寫自傳時參考。她並留存我每年的行事曆,可幫助我回憶相關的人、事、地等細節。我在非常驚訝又感激之餘,利用公務閒暇,瀏覽著將近四十片的舊型磁碟片。我難以想像何以有如此龐鉅的工作量,例如一週內竟有三場的英文演講!
當重讀這些偌多的文稿,我感受仿若是觀看一部漫長的歷史影片,它完整呈現當時許多重大財政工作的文獻,當然也間接詮釋我如何參與或主導這些工作的過程。我雖有如獲至寶的喜悅,更感激彥潔女士多年保存的美意,但尚未認真思考如何善待這些寶貴史料。第二個奇蹟出現在二○一二年的三月,我應「艾森豪學人基金會」的邀請,出席在美國費城舉行的研討會。在下榻Sofitel Hotel的開放書架,我見到一本頗具吸引力的書:《世紀書信:美國一九○○年至一九九九年》(“Letters of the Century”America 1900-1999)。
根據這本書兩位編纂者的敘述,經由多方管道的蒐集,從約五十萬封的書信篩選而保留了四百十二則。他們對每則書信都有一段按語,用以幫助讀者去了解其中的歷史環節。但在這本書一開始就有如此的一段話;「收錄於本書的信函,均能代表反映歷史的時空,但我們不當然認同這些信函作者所要表達的情境,而將之留供讀者來衡酌這些陳述的可信度。」(The letters contained in this book are presented for their ability to reflect a historical time and place, not for their truth. We do not necessarily endorse the sentiments expressed by all of the letter writers, but leave it up to our readers to weigh and measure the credibility of their statements.)
我頓時受到若干的啟發,應可參照這本書的模式,將上述偌多的寶貴史料,加以篩選與歸納成若干單元,並在每個單元加上按語。我欣喜於如此的領悟,爰將上述這段英文,抄錄在我隨身攜帶的筆記本,包括這本書的編纂者、出版商及出版年月等資料,準備在我寫成書時做一引述。未料第三個奇蹟在二○一二年五月出現,我被送來了上述的這本書!原來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吳副所長德豐與財政部老同事吳金終的來訪,我無意中提及在費城見到這本書的啟發。德豐兄僅因我的無心之語,竟用心的透過網路搜尋,藉由送我這本書,來鼓勵我應將這些史料公諸於世。他寫上如此的文字:「聽您提到這本書,我也很好奇,所以我們就開始蒐尋,終於不負苦心人,找到了!茲送上一本供您參閱,希望您能看到此書,可以文思泉湧,為中華民國歷史作更好的見證。」
當這三個奇蹟如此降臨時,我又讀到愛因斯坦的這段話:「奇妙是我們在地球的處境,我們每位都來做個短暫的探訪,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但有時似乎有著神聖的目的。然而從日常生活的角度,有件事我們都可確切知道:我們是為了他人而來這裡……為了無可勝數的未知靈魂,因出自關懷而與我們的命運連結在一起。每天許多次,我都體認我的外在與內在生命,是如何獲自眾多存者與往矣的人群,而我應如何的自我精進,俾可將我所領受的,做出相同的回報。」(Strange is our situation here upon earth. Each of us comes for a short visit, not knowing why, yet sometimes seeming to a divine purpose. From the standpoint of daily life, however, there is one thing we do know: That we are here for the sake of others...for the countless unknown souls with those fate we are connected by a bond of sympathy. Many times a day, I realize how much my outer and inner life is built upon the labors of people, both living and dead, and how earnestly I must exert myself in order to give in return as much as I have received.)
更值得一提者,彥潔女士告訴我,這些接近「古董級」的舊型磁碟片,再經過兩、三年,恐怕就沒有可供讀取的設備了!事實上我在瀏覽過程,部分電子檔案已幾近損壞,所幸經由頗費周章的修復。試想此等重大財政施政的文獻,其可信度絕非等同上述四百十二則的美國書信,但幾乎淪落至完全埋沒不彰的情境。總之,彥潔女士為我留存如此寶貴的史料,它們不僅呈現我戮力公務的軌跡,更是政府體系的重要資產!此刻,我懍於美國頗負盛名作家Robert Anson Heinlein的這句話語:「一個忽視歷史的世代,將不會有過去與未來。」(A generation which ignores history has not past and no future.)擁有如此寶貴史料的我,已有無可迴避的責任──必須做好歷史傳承的工作!
我藉由彥潔女士所留存的史料,以同樣的模式,收錄我與多位友人的相關文稿,呈現我其他層面的蹤影,總共集結成十九個單元。涵括數十年寒暑的時光,我自學術領域、職場生涯與朋友交往,所領受無盡的恩典。本書的付梓,或許可呈現出我有無自我的精進,以及對我所領受的恩典,有無做出合理的回報。總之,包含這十九個層面,不正也代表著我完整與真實的寫照嗎?爰將這本書名之為:「我之所以為我」。
在讀者諸君逐一展讀各個單元前,請容許我再做兩點敘述。一是我談及欣喜於頗為璀璨的生涯,但在諸多的單元,各位應可感受我堪稱充滿挑戰。其中涉及我能力的砥礪者,我洋溢著成功的喜悅;其中涉及我招致扭曲或誣衊者,我在抱憾之餘,也將之當成淬鍊。無論是何種狀況,我都以這句話自我惕厲:「平靜的海域,造就不出熟練的水手。」(A smooth sea never made a skillful mariner.)經歷數十年的寒暑,我不敢自許為熟練的水手,但我的確面對許多的驚濤駭浪。
另一個敘述是我撰寫本書的態度,英國十八世紀傑出文壇人物Samuel Johnson如此訓誨:「凡屬未盡心力所寫的,通常會讀之乏味。」(What is written without effort is in general read without pleasure.)我於是有著些許的期待,敬盼本書能帶給諸位閱讀的樂趣,因為我是費盡心力而完成這本書的付梓啊!
談到這本書的付梓,我當然由衷感篆謝金河、簡秀枝賢伉儷的鼎力支持。謝發行人與我結識約有三十寒暑,是個頗為相知相惜的好友。財信出版有限公司爰在總編輯楊森先生與副總編輯許秀惠女士的有效執行下,將我的文稿聯珠綴玉成如此一本書,值得我敬誌筆墨難以形容的謝悃!
讀者諸君,且回到本序言一開頭所引述的愛因斯坦吧,無論您們如何感受這本非典型的自傳,讓我們一起篤實踐履愛因斯坦的吩咐:「由昨天而學習,在今天而好活,為明天而希望」(Learn from yesterday, live for today, hope for tomorrow.)吧!
在我的心目中,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不僅是寫下歷史新頁的物理學大師,他更是充滿智慧與幽默的哲學家。他說:「你有兩種方式過你的人生,一是不將任何事當成奇蹟,另一是將每件事都當成奇蹟。」(There are two ways to live your life. One is as though nothing is a miracle. The other is as though everything is a miracle.)我之能寫成這本非典型的自傳,堪稱是三個奇蹟不經意催化出的成果。
我雖欣喜於頗為璀璨的生涯,但未曾存有撰寫自傳的意念。有人目睹我如此多樣化的學術研究、職務生涯與人生歷練,也有類似口述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