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章 何謂「體癖」
1. 身體會發出聲音
身體是樂器的集合體
肢體動作和習慣是有意義的
睡姿是容易了解的指標
為何要活用體癖
活用歪斜的基本方法
有關身體的共鳴
正向地利用共鳴作用
2.骨盆決定體癖
從體癖看個性
體癖的分類
頭腦型——能夠自行告一段落的第1種是鋼琴,
而聲音能夠傳到遠方的第2種則是小喇叭
消化器官型——擅長以群體為單位來進行協調。
第3種是小提琴,而第4種則是中提琴
呼吸器官型——第5種是活動度大的鼓,
而第6種則是能管,屬於另一個世界的聲音
泌尿器官型——第7種是震耳欲聾的電吉他,
而第8種則是屬於宗教音樂的管風琴
骨盆(生殖器官)型──第9種是在背後出力的低音提琴,
而第10種則是具有明星特質的獨唱歌手
過敏型(第11種)和遲鈍型(第12種)
不拘泥於尋找體癖
第二章 回復身體的聲音
1. 從內側來感覺的技術
試著碰觸自己的身體
從身體內側來感覺
以手肘來消除眼睛疲勞
碰觸的意義
尋找共鳴點
2. 回復腹部的力量
從腹部來看身體的狀態
上腹部──反映了全身的緊繃的區域
中腹部--腹部第二
下腹部--顯示身體能量的部位
睡眠、骨盆以及腹部的氣壓分布
側腹部是第三腰椎的指標
感冒時的腹部氣象圖
3. 活用共鳴的力量
活用共鳴
以內側的感覺來偵測
首先是解除防備姿態
以共鳴作用來使對方放鬆
放鬆胸部的中央部位(第五胸椎)
將背部分為五個區域來審視
以呼吸來偵測
碰觸薦骨以回復骨盆的力量
最後是消除下肢的沉重感
整體療法的要點-「啐啄同時」
身體的深奧智慧
整體療法就是延長呼吸的「呼」和「吸」之間
第四章 使家庭關係和緩
家庭關係和「腰部狀態」
容易造成身體過度反應的地點
擁有第10種體癖的父母親會具備過度的存在感
「拼命地去做」就會造成「呼吸困難」
試著往後牽拉
人體在成長時期的變化--每個階段都很重要
利用擁抱來產生協同效應
不哭的嬰兒是過敏
在六歲的階段要讓孩子休養
陪在他身邊,並無條件地肯定他
「等待.放棄」的重要性
交由他人負責的智慧
認同與父母相似的自己
父母親就算不完美也無所謂
夫妻關係
危險的搭配卻有其魅力
就算契合度高,有時也會很難相處
接納體癖
第五章 如何照護病人--有關居家照護
現代家庭中的照護問題
看護並不是治療而是「心靈的專注」
看護病人的三個重點--飲食、排泄、睡眠
食慾--打通腹部氣流
排尿--打通側腹部氣流
睡眠--除去下肢氣流的阻礙
「使得呼吸變得輕鬆」是共通的基礎
在疾病的不同階段,會有不同的需求
因為體癖的不同,病人的需求也會有所不同
在人與人之間發生的、超越常理的事
盡情地活過之後的死亡
終章 碰觸・發出聲音的能力
共鳴和生存的能力
我的原始經驗
與令人感到舒服的人來往
肯定現在的自己
「存在」所帶來的安心感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