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5 項符合

dA夯11:現代性擦拭的艱難

的圖書
dA夯11:現代性擦拭的艱難 dA夯11:現代性擦拭的艱難

作者:劉克峰 
出版社: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1-09-26
語言:繁體/中文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評分:
圖書名稱:dA夯11:現代性擦拭的艱難

內容簡介

擦拭在動作上有擦掉積累的灰塵--
可以是擦去灰霧暗垢的表面使光鮮,或以橡皮擦清除寫錯的字句,
這些是擦拭的動作。
有些可以一次清理乾淨,有些擦拭比書寫還難以進行。

dA夯11以「現代性」作為提問關鍵字──

  作為重疊在文化、文明、歷史、理論、形式上的現代性,是來自西方線性史觀的概念。而建築的現代性亦是以新建築的技術與態度尋求自我,尋求於原創的開啟。在位置上相對於西方、而文明上歷經殖民的台灣,透過現代性的擦拭、殖民主義的擦拭,我們如何觀察、商榷,乃至於重置現代性在台灣的意義?

  本期以【現代性論述】、【台灣建築的現代性歷程】兩個方向來鋪展,一方面從東亞地理性、代表現代主義的包浩斯,到二十一世紀的現代建築運動來檢視「現代性」的多重展現;另一方面也從台灣在日治時期的建築教育、戰後重要建築名家的作品與理念來檢視現代性在台灣的軌跡。

  而本期dA夯雜誌以「夯建築:當代台灣建築家專題」,推出一系列台灣當代重要建築師對談,首位推介的建築師即為以採用C型鋼、電管塑料等次材料作為建材著稱的邱文傑建築師。本刊邀請阮慶岳、王俊雄、郭肇立、陳泓易四位建築、藝術學者,來與從日常生活的技術中尋找其建築獨有的在地美學與哲學的邱文傑,進行關於技術、概念與現代主義美學的一系列討論。

本書特色

  瓦楞紙書皮加上賽璐璐片的特殊裝幀實驗,以彰顯出本期夯建築的次材料精神。

  內文以不同大小規格、紙材的紙張組合,強調出現代性意義的多重展現。

策刊者簡介

劉克峰

  目前為朝陽建築系學士後建築碩士組負責老師,專注於設計理論與設計教育,並對於不同類創作表現的嘗試。著作出版包涵《現代建築事典》(1992)、《純粹主義美學的現代性》(1995)、《圖 / 底圖》(1996)、《飄浮》(1996)、《建築設計指導一》 (與王錦堂先生合著,1997)、《煉金術─設計的實驗室》(2002)、《機器羊及其他─倫敦建築2000》(2003)、《夯dA》03─「Objects」主編(2003)、《台灣的世界級》(2005)、《夯dA》09─「紙上建築-身體的在場&不在場」主編(2010)、《夯dA》10─「實構築」主編(2010)。

本期撰述(依筆劃順序):

  王怡雯、王維潔、徐明松、陳俊傑、郭文亮、劉克峰、羅時瑋

 

目錄

序:現代性的重置與商榷 / 劉克峰

【現代性論述】
多重的擦拭 / 劉克峰
經濟域的創造與邊陲的模糊性 / 陳俊傑
包浩斯精神 / 王維潔
二十一世紀「現代建築運動」的再起 / 王怡雯

【台灣建築的現代性歷程】
台灣戰後建築的現代性歷程 / 徐明松
一半的建築 / 郭文亮
台北夢想家 / 羅時瑋

【夯建築:當代台灣建築家專題】
次材料的辯證美學:邱文傑

 

現代性的商榷與重置
劉克峰

  「現代性」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世界恐怕是個非常好用的提詞,這事不勝枚舉。「現代性」在文化的學術圈就有好些層次,「現代性」於建築領域也重疊在文化、文明、歷史、理論、形式之間。對於現代化不論在實質上與精神上的觀察,都有若干急進與焦慮。從現代化的普遍使用,是不是我們對於「進步」二字那麼在意與焦慮?雖然在意進步是個進取的好事?然而這樣的形象象徵是否淪入形式化陷阱。況且當進步的形象又是西方經典挪借進來後,這是台灣建築經驗常見的混雜並置。特有的是類型建築與型態建築混淆的齊列。現代性狀態從建築樣式擺出來,到工業技術、交通與都市發展、文明演進、地理文化、歷史脈絡、後殖民文化等等。

  建築系的學習中接觸現代主義建築最多,是可以從建築系了解建築史課程的架構。大多數學校,分成近代建築史(Modern History of Architecture)與現代建築史,西洋建築史與中國建築史這四門課是最基本分法。現代主義的介紹有課程,而現代性的批判可能就不一定有機會討論。

  建築史教科書從二十世紀之前對於現代建築起始的標記,有1851年倫敦萬國工業博覽會的水晶宮(The Crystal Palace)。另外出現的一個現代建築萌芽的標誌是1889年的巴黎艾菲爾鐵塔。這算是二十世紀的上文。整體的十九世紀對於二十世紀的貢獻,最顯著的是西歐與北美因工業革命促成技術與經濟上的進步。如果繼續追問十八世紀對十九世紀的貢獻是什麼?是理性態度的啟蒙思維,擺脫宗教束縛之後,最後促成科學思維的快速進步。十九世紀末過渡時期變化、二十世紀現代主義建築、1945年戰後、國際樣式、後現代主義、解構主義歷經這幾個標準化說法,這樣討論的上下脈絡是依循歐洲現代建築史。

  以上是建築系的現代主義學習路徑,這個路徑是西方思維下的不斷革新變動脈絡成績,我們最多受到其影響的是形式上的承襲,從形式承襲開始,也接受思想到學習系統之中,還有其他種種。我們如此的文化喜癖似乎值得討論。對於「現代」的討論對我們建築領域認為是「現代建築主義」的部分,而「現代性」的討論對象不只是建築與其理論,因為是這個詞的解釋繁雜多樣,不是表面上的用法,是有其歷史脈絡,因此這個詞廣義的置喙是屬於整個社會脈絡的。追溯「現代」詞語的歷史脈絡,是可以發現關於「現代」是回到政治的、地理的、殖民歷史下的一個文化研究分類下的語詞。

  關於現代主義建築常見的描述:時代特質:現代主義建築強調建築師要隨時代發展而變化,現代建築應該服膺工業革命之後的技術條件與新材料特點相適應。生產合理:現代主義強調建築師要解決建築的實際使用功能,也考慮經濟問題反應在工廠製造與量化的經濟規模。歷史態度:現代主義建築認為理所當然擺脫傳統歷史,而過時的建築傳統不應該對建築師構成設計創作的束縛。因此主張創造新的建築風格,發展符合實時代建築美學。型與機能:採用最少材料去滿足最大功能性導向,幾何外型達成美感,沒有裝飾的處理造型方式。結構方面:簡單連續複製的結構,符合結構力學。主張採用新材料、新結構,促進建築技術革新,在建築設計中運用和發揮新材料、新結構的特性。以上的討論有個特定的時間範疇,在十九世紀末到後現代主義出現之前。也就是西歐工業時代成熟期,除了工業技術純熟,其背後的社會、政治也有相對性連續發展的關係。這些脈絡是不被討論的,這是承接現代主義建築所以形成上下文斷裂的關係。

Modern詞意

  在西方現代建築漩渦中,對於現代字義可以從modern詞語的歷史考察,從一個歷史分期的概念從詞源學上看,回溯歷史看清楚是有助於釐清西方建築史之外的文化脈絡。「現代」(Modern) 一詞可能來自於拉丁文中的modo,意指「剛才」。

  1. modern最古老與最先的意義是現在(present)或是當下,這個字詞意義從中世紀開始使用。

  2. 第二種意思是有「新的」(new)意義,也就是對照於「舊的」概念。這個意義從十七世紀開始延用。

  3. 第三種意思是有短暫的;瞬間的(momentary, of the transient)。

歷史的斷裂

  上述對於「現代」的詞語討論,對於構成「現代」的語意中,有「現在的「與「新的」意涵,這是讓現代一詞最多使用的意涵。對照到「現代」詞語的廣泛使用,「新的」意義最多引用到新的態度,追求新的見解,某種革新變動是好的向上的,有「新的」才是一種進步狀態。因此現代性的特性就是以現在的觀點替代過去的,並且在時間的特質上是朝向未來的狀態。以現在的進步否定過去,現在有當下存在的價值與責任。以新的替代舊的,新的似乎就是要取代過去的歷史斷裂,也對照到傳統的舊而過時的價值。建築現代主義正是這樣的一個意思,新建築的技術與態度尋求自我的,尋求於原創的開啟,每一個都是自我的重生,自然與歷史形成斷裂狀態。而後現代的回應告訴我們歷史不會消失永遠都在,我們應該要有態度面對?

歷史與時間

  引用Octavio Paz觀點認為現代性完全是西方的概念,那是與其他文明之間是不對等的。因為西方時間觀是線性的一路不斷發展(革新與改變)。相對的,東方或其他的文明觀點卻是靜態的,過去的歷史就是不經時間改變存在的原型。所以時代並沒有進步,歷史也沒有時間軸。而在歷史裡只有不斷發生的事件,不同事件經驗與思想發展。歷史回溯的困難是思想過去的檢討是不斷的,可是事實時間過了,新的歷史不斷湧入也是個不斷變化的新實在,往回檢討也要往前面對。二十一世紀來臨,我們面臨更強波瀾的全球化;現代化是遲到了嗎?還是應該對現代性建築在台灣適當性的商榷或重置。

理性批判與混濁

  現代性當成一個規範性的概念,現代性還代表了一種「時代精神」的指標。而其主要特質和內涵即是所謂的「理性化」(rationalization)。從18世紀啟蒙思想的理性思維,是要脫離不成熟的概念,那麼從啟蒙(enlightenment)的觀點,對於現代性存在本身是理性的,是有理性批判的思想。其特徵就是康德(Immanuel Kant, 1724~1804 )認為「勇敢地使用自己的理智」(Kant)來評判一切。從《柏林月刊》在1784年12月報刊向讀者提問題:“何謂啟蒙?” (“What is Enlightenment?”)康德回答何謂啟蒙?“An Answer to the Question: What Is Enlightenment?” (1784)康德在這篇文章裡的名句是「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的不成熟狀態。」又說「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性。」康德為啟蒙下了一個論斷。

  因此啟蒙運動的倡導者將自己視為大無畏的文化先鋒,自己是理性智者而別的蠻族是不成熟。因此認為啟蒙運動的目的是引導世界走出充滿著傳統教義、非理性、盲目信念、以及專制的時期。所以類似的觀點在現代主義建築先鋒Theo van Doesburg就認為必須從不斷的自我摧毀,是為了來重建自己(Man must constantly destroy himself, in order to construct himself all over again. (Theo van Doesburg,1918))。
吸到「啟蒙思想的」空氣,便以所謂理性來重新思考一個「人」的模式,卻忘記自己本來就是人。而這股混濁的空氣的內容物,是遠來自於18世紀而與我們在20到21世紀的共存狀態。

  在理性反省中進行,以批判而得到重生。然而這個哲學上思辨是有個背景,以當時德國為中心現代化過程,德國又以其為歐洲中心,而歐洲本來是以其為世界中心。理性的智者要替別的蠻族掃除其不成熟的狀態。現代化運動就跟隨帝國強權同步,以殖民主義進入東方地理文化。我們自己的不成熟、不理性與落後是別人告訴來的。真的如此嗎?這樣啟蒙的理性清晰也開始混濁起來。

誰的美學自主

  在與歷史斷裂之後,從思想上的理性化批判,成就自己的理論觀點。作品自身的獨立性與不與歷史有關的態度下,從當下的現在時間反應議題,也要從新姿態的建立。自主性的美學成為必要審查現代性的條件。這才是現代性存在的形式問題,透過批判的美學得到形式關聯。從另外一個角度,形式問題不等於現代性問題。當然現代性也是自然標示著與過去傳統的決裂,並且對每一件事物都以自創原型的方式拒絕過去的歷史傳承。因此現代主義建築有西方歐洲溫帶地理文化下的美學自主新的開展,反觀是我們的美學自主,這樣亞熱帶地理、歷史文化下的新開展為何?地理的氣候、植物生態是原生的,沒有對錯只有真實。在地理文化的脈絡下,我們的美學如何自主?

死亡的現代主義

  二十世紀現代主義建築的代表瓦特.格羅皮斯(Water Gropius),勒.科比西耶(Le Corbusier)和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等人所開創的工作和傳統,特別是所謂的國際風格(International Style)的揚棄。這是明確的區分二十世紀的現代主義建築的狀態,多數台灣的建築設計教育,也都是沒有更早的歷史脈絡關係,直接以此為原點出發。現代主義的批判也是西方後現代建築運動的不斷演化而成的。

  現代性的討論,在現代主義建築或是現代主義的討論話語中是不清晰的。但是多數人能夠記得查理斯.詹克斯(Charles Jenks)能寫下的一句話:「現代建築於1972年7月15日下午3點22分死於密蘇里州聖路易斯市。」就像宣告死亡的生命結束,以事件宣告現代主義建築的死亡,以時間日期來確定,一種不滿的態度可以意會。在後現代建築學中,它是以對現代主義建築反對力量的形式出現,以十分清楚的態度來驅除現代主義建築。

後現代對現代的商確

  因為關於現代性是由無數問題構成的,從建築如何面對現代性,在時間上是有特定討論時段。幾乎是一個二十世紀狀態下的討論,或是完全是歐洲現代建築史的依歸。置於二十世紀的西方有現代建築運動,那是個甚麼樣的運動?現代建築運動的反射對照面是甚麼問題?而後現代建築中,現代建築原則中的抽象性、幾何的純粹性,已被多義與多元主義的替代。新的表現將建築視為符號與表徵,以及對相關潛力資源的開發。原來現代主義中對於建築視為無限時間的概念,在後現代主義的解讀是,對於工業革命的無批判,對科技視為支援美好新視界的支撐。後現代建築中則是以自覺與直接的對歷史開放,取代現代主義的時間感。後現代主義拒絕有決定性的措詞。後現代主義沒有引發實質哲學問題的思考,主要是反認識論立場、反本質主義、反實在主義、反基礎論等。在這樣的後現代主義對現代主義的態度,是對現代主義建築本身立場問題的檢討。

沒有上下文現代建築的商確

  現代建築像是做為一種運動的教科書。Space, Time, and Architecture (1941) 是基提恩(Sigfried Giedion)對於現代建築運動的重要理論,或可以是直接相關的推動。他同時又是CIAM(Congres Internationaux d'Architecture Moderne)當時秘書。最後基提恩幫助豎起建築的空間與時間新大旗主張,這也是關於現代性特質的宣揚。基提恩有其上下文脈絡的「現代主義」,所引用對象是包含整體西方文化運動歷程與藝術史的脈絡,對象從文學、繪畫、音樂等。其他的政治、經濟、社會也在同時處理關於「現代」的課題。這樣教科書維持一個西方以經典確認現代建築主意的合法性,並與歷史語意的脈絡相連。但是畢業離開教科書後的我們,進入不是西方的,卻是真實當下,我們自己的時間與地理文化,也是進入到一個沒有上下文的現代建築假象之中。

  台灣早期有一個沒有上下文現代建築的例子。是1851年水晶宮之後,1889年的巴黎艾菲爾鐵塔之前,時間點是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成功自認為亞洲最現代化國家,1935年「始政四十周年記念台灣博覽會」(簡稱台灣博覽會)就是「台灣現代化過程」,並也展示殖民母國帝都東京的現代化工業。當時日本植入台灣的一切可為現代化的建設,包括都市規劃、工業、火車交通建設、建築。日本明治維新的方式,是日本政府招募來的西方建築師或者是前往西方取經的學生。但是一步之差接上的確是「西洋歷史式樣建築」,這個世界建築史的上下文,中間經過日本又往世界建築史的上一個世紀銜接。「西洋歷史式樣建築」是透過日本送給台灣的幻覺,不但是歷史的差一步,更沒有上下文的現代建築。所造成歷史與政治的雙重錯覺,政治上日本是給出現代,但是建築卻是接上歷史式樣的復古,這是一個不自知的上下文在政治、文化、建築上的斷裂。

現代性的重置

  後現代的意見可以用以重置現代主義,殖民世界瓦解後的現代主義重置思維。過了兩百年才發現啟蒙思想不一定適用全世界。重視自己位置的把捉,不直接標榜現代性。反而以批評意味的字眼重置現代性,這個時候我們有了自覺。遲到的現代與等待的現代,還有反射的現代等等;對於現代不同的描述代表自覺狀態的增長。

  我們在建築知識上的提醒,是我們的建築在西方學術帝國主義宰制下存在。第三世界的學術生產如果一直陷在這種格局中,將永遠處於附庸的地位,無法超越。在這個格局下,我們學術對話對象永遠是美國或歐洲,討論的問題也是西方發展出來的。在這種情形下,我們與西方對話、比較,都永遠只會發現我們的「無」。這樣,我們自己文化與社會的特殊性將永遠沒有獲得重視的一天。但是當我們轉以「亞洲為方法」時,我們開始以亞洲各國為參考想像的對象。彼此以對方為參照點,相互比較。這時,我們所發現的並不是我們的「無」,而是我們與這些國家的「不同」,我們會問越南的建築是怎樣,而泰國的城市又是怎樣?這些「不同」就是我們的特殊性。而這種特殊性只有在「啟蒙外的蠻國」的互相參照中才能逐漸浮現、累積,進而構成我們社會的紋理與架構。這是過去帝國主義的啟蒙觀點所無法產生的。是非西方的學術價值與理論來思考的。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204265
  • 叢書系列: dA夯
  • 規格:平裝 / 146頁 / 21 x 25 cm / 普通級 / 全彩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庫洛魔法使 透明牌篇 (首刷限定版) 16(完)
作者:CLAMP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5-03-31
$ 675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在異世界獲得超強能力的我,在現實世界照樣無敵15~等級提升改變人生命運~
作者:美紅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11
$ 19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戀上換裝娃娃 (首刷限定版) 13
作者:福田一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14
$ 190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我不會免費跟妳上床(5)
作者:檜原フキ
出版社:台灣角川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4
$ 111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青春之箱 (首刷限定版) 15
作者:三浦糀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1-08
$ 162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主廚帶路:風味絕佳的東臺灣食材之旅
作者:楊柏偉Nick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9
$ 364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辣妹因為懲罰遊戲才向我這個邊緣人告白,但顯然是真心愛上我了 (首刷限定版) 08
作者:結石
出版社:東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4-12-31
$ 247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謝沅瑾蛇年生肖運勢大解析:年年必備全方位開運工具書!
作者:謝沅瑾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1-19
$ 349 
 

©2024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