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台灣文化不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台灣早已發展出一種特殊的融合文化,它含有中華、西方、日本三大文化,若加上原住民文化等於四種文化。如同美國文化不是英國文化的一部分,抑或瑞士文化不是德國文化的一部分般,台灣文化絕對不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學者羅伯森 (R.Robertson) 提出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的學理意函,它不啻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思潮。全球化(globalization)與本土化 (localization)並不衝突,理應並駕齊驅,同步進行。人類學家紀登斯(Giddens)認為全球化不只「在那裡」(out there),而是一個「在這裡」(in there)的現象。本土化可說是過渡到全球化的基石或踏板,是培養愛國家與愛鄉土的情操,不管從理論或實務面觀之都是好的方向。因為沒有本土化(台灣化),全球化宛如空中樓閣或海市蜃樓而已。
選前馬英九說自己燒成灰也是台灣人,選後才說自己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與王曉波、郭冠英、星雲一樣,渠等認為台灣文化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輕視台灣住民及其文化,是患了中國優越、霸權文化的遺病。
二、有機栽培是科學與道德化的栽培方式
政府如果平素不教育及推廣農民走向科學化及道德化的有機栽培,等於虐殺農民及消費者。因為一但被驗出含過量農藥殘留,農民就會血本無歸,而無辜的消費者不知該蔬果、茶菊、稻米…等農作物含有過量農藥殘留,因而吃喝下肚,這不都是在虐殺他們嗎?此即孔子所言「不教而殺謂之虐」的道理。
台灣的農民,包括茶、果農不當的農耕習性,過度使用化學肥料而造成農業生態浩劫,但我們的農政單位卻還是視若無睹般,好似怕得罪農藥製藥公司。尤有進者,就連鄉鎮農會的推廣部也賣起農藥來。平心而論,六十多年來,農政單位根本未負起教育及輔導農民走向如日本般科學與道德化的有機栽培,此與自私貪婪,私德重於公德,不會為他人設想的民族性有關。
更遺憾者為,大學植物病理系只開設農業藥劑學,未如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開設有機栽培課程。其他相關農業科系亦同。
【本書特色】
◎收錄作者解嚴前及解嚴後關懷社會的評論文章。駁斥終統者馬英九、王曉波、郭冠英、星雲等人打壓台灣文化的謬論。
◎闡述台灣文化是融合的多元文化,絕不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作者雖修習自然科學,但具人文素養,懷持對弱勢族群的人道關懷。
◎文章內容簡潔洗鍊,容易閱讀。
作者簡介:
許錦文
筆名殷思,雲林縣土庫鎮馬光人。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結業,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任教國中二十六年,歷任導師、設備組長、教務主任、輔導主任、校務主任(補校主任)等行政工作。2004年以五五專案退休,現為環球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兼任講師。
任教期間指導學生科學研究,獲全國科展國中組化學科第一名、第三名及佳作共六次;教育部科學教師「研究著作」甲等獎、乙等獎共四次,以及教學優良獎一次,省教育廳第一屆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國中組「數理教育類」研究論文第三名(第一名從缺),並列入其所彙編「教育學術論文集」。此外,也榮獲省教育廳師鐸獎、省府工作模範獎、雲林之光等獎勵。
教育論文競賽方面,曾贏得教育部舉辦,82學年度中華文化復興論文競賽,中學教師組第三名,獲郭為藩部長及孔孟學會理事長陳立夫親自頒獎。
作者序
本評論集收集筆者在戒嚴時(1987)及解嚴後所撰關懷社會的評論短文。文章雖涉及諸多面向,但有關中小學教育領域的批判性文章大都收集在2008 年三月,筆者在遠景出版的《教育思想起:一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體察》一書裡。解嚴前,筆者也寫了一些純散文與新詩作品,但未收錄於本書中。
在無言論自由的戒嚴氣氛下,寫出的文章還是有些八股,無法暢所欲言,但筆者還是將它收錄以為紀念。如「歸來吧!異鄉人──談雲林縣人才外流問題」,此文曾寄給當時雲林縣黨部許文志主委過目,原本欲在救國團刊物《雲林青年》發表,但當年的主編表示有不便之處,後來能在黨外刊物──《夏潮雜誌》發表,筆者甚感欣慰。文中點出雲林縣竟連一所專科學校均無,很難帶動地方提昇及發展縣文化,但在許文志當上縣長後的極力爭取下,「雲林工專」(今改制為虎尾科技大學)終於在筆者就讀初級部時的母校,原虎尾中學舊校址創校,這是雲林縣首座的大專院校。小學教師出身,一向重視教育的許文志縣長,在卸任縣長後也創辦環球商專(改制為環球科技大學)。
〈時代的良心,正義的怒吼──由索忍尼辛哈佛演說談起〉與〈人類社會有可能完美嗎?──吉拉斯的呼喚〉二文,前者發表於《國魂》;後者發表於中央月刊海外版《中國雜誌》,兩者都是當年國民黨政府對抗中共的平面宣傳刊物,致儘管這兩篇文章寫作風格帶有反共八股成份,但內容並不違背筆者至今對中共專制獨裁統治,鎮壓西藏與新疆人民的反感。
比較諷刺的是,〈時代的良心,正義的怒吼〉乙文係評論索忍尼辛在哈佛大學的演說題目「一個分裂的世界(A word split apart)」,譯文當年由馬英九自哈佛大學寄給中央日報,「勇者的證言」是馬英九所訂。中央日報在民國67 年(1978)也以「勇者的證言」書名出版。內中刊載演講英文原版,也收錄馬英九以王紹陵為筆名追記索氏演講的感想。當年堅決反共的馬英九,如今當上總統後,種種對中共的卑躬屈膝,迎合中共統戰所需,藉經濟議題強簽ECFA,除拉大貧富差距,逐漸打造有利被中共吞併、統一的政經環境,欲圖將臺灣港、澳化,臺灣主權一直流失,對照當年堅決反共的意志與情操,如今的馬英九簡直判若兩人。
更諷刺的是,1996 年內閣改組,時任法務部長的馬英九被撤換掉,筆者曾撰文為其表不平,質疑李登輝是否真心改革司法(見李登輝真有心改革司法嗎?),但在馬英九當上台北市長後的所作所為,卻成為筆者批判的對象。
說自己燒成灰也是臺灣人的馬英九,當上總統後,馬上改口說自己是臺灣人也是中國人。除執政能力不足外,很多人始驚覺其中國心甚於臺灣心,經常自我矮化,把臺灣當成中國的一區,骨子裡搞終極統一,其種種言談及施政的缺失都由此心態衍生而出,筆者在本書中有諸多的批判。在此,筆者還是要搬出學者羅伯森(R.Roberson)提出全球本土化(glocalization)的意涵。本土化(localization)是全球化(globalization)的基石,是培養愛鄉土及愛國家必經的道路,因為沒有本土化(臺灣化),全球化宛如空中樓閣或海市蜃樓而已。筆者既非國民黨員,也不是民進黨員,雖人微言輕,但基於對臺灣這塊生於斯,長於斯土地的衷情與厚愛,基於追求臺灣社會的公平正義及永續經營之心,因而不自量力,膽敢為文建言及批判時政,猶望讀者不吝批評指教。
本評論集收集筆者在戒嚴時(1987)及解嚴後所撰關懷社會的評論短文。文章雖涉及諸多面向,但有關中小學教育領域的批判性文章大都收集在2008 年三月,筆者在遠景出版的《教育思想起:一位基層教育工作者的體察》一書裡。解嚴前,筆者也寫了一些純散文與新詩作品,但未收錄於本書中。
在無言論自由的戒嚴氣氛下,寫出的文章還是有些八股,無法暢所欲言,但筆者還是將它收錄以為紀念。如「歸來吧!異鄉人──談雲林縣人才外流問題」,此文曾寄給當時雲林縣黨部許文志主委過目,原本欲在救國團刊物《雲林青年》發表,但當年的主編表示有不便之...
目錄
自序
Part 1:解嚴前的作品(西元1987 年以前)
歸來吧!異鄉人──談雲林縣人才外流問題
人類社會有可能完美嗎?──吉拉斯的呼喚
時代的良心,正義的怒吼──由索忍尼辛哈佛演說談起
Part 2:解嚴後的作品(西元1987 以後)
大騙子與小騙子──有感於朱高正的言論
關愛
植根鄉土,心懷鄉土
變相事,一籮筐
地基再高也將難逃積水
蕩婦還能祈禱啥?
請切勿亂扣黑帽
盼民進黨深思
道路坑坑洞洞,寸步難行,施工單位缺公德心
兩種辦案態度
退黨與黨性
從「雞尾酒與戰艦」談起──高舉民意,啥事都可做?
文藝作品抄襲得獎之我見
這是負責任的政府嗎?
何必爭得面紅耳赤──軍公教加發半月年終獎金
執政黨忍令縣民悲情?
雲林縣長選戰,應避免金錢介入,倫理必須維護
現金增資使用情形,證管會應加強監督
墓地公園化,遠景渺茫?
談朱高正組黨
民主政治不是高明的騙術
心懷政治理想,無視政黨權位:許信良(一位風骨嶙峋
的民主鬥士)
法院應是屬於全人民的
企業家該自我省思
一稿兩投,事出有因
科學展覽的省思
健全政治生態環境,讓流氓民代從此絕跡
建立部隊中心意識
尼克森再赴中國大陸,應視為公忠體國表現
雙層巴士怎進得了五米巷道?
揮去白色恐怖症的陰影
以開闊心胸,面對當今世代
公文處理績效,數字騙人
寄語雲林縣環保局,重視養豬汙染問題
「民選」總統勢在必行
政治人物要敢做敢當
把道德的心拿出來
讓時間來解決統獨之爭
高速公路客運開放民營,結果又如何?
雲林縣民,政治水平待提昇
何須急於各彈各的調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報導蔣緯國、章氏兄弟獨領風騷
國民黨必須本土化及臺灣化
孩子不是私人財產
藉賄選漂白,劣幣逐良幣
懲戒權之我見
加速馬光地區建設,擺脫土庫『附庸』陰影
警方偵辦命案曠日費時,埋下黑道仇殺導火線?
寧失千軍,不失寸土,中共心態鴨霸
違規攤販聚集,馬光行路難
無懼對岸軍事威脅──金門之旅的感觸
維護校園安全,國中小應設保全系統
李登輝真心要改革司法嗎?
謹慎製作理化教學錄影帶
強化社會與學校教育,杜絕賭風
重法治人權社會──才能塑造公平正義,開放的研究環
境
醫師藥師大對決──專業分工愈細利益分配難均沾
省府員工「塞往」教育界不公平
多元入學,理應容納聯招
既然標榜主權獨立,就勿需仰中共鼻息
校長不必要成為教評會當然召集人
臺灣溫室效應嚴重,政府應負責
道德與紀律是教育的主要目標
日本能,為何臺灣不能?
水俁病再現於臺灣?
河岸墾植蔬菜,排水溝內種水稻
登上世界首富是國家的光榮,還是恥辱呢?
用補注的方式,能讓下陷的地層重新恢復高度嗎?
台聯換了黨主席就換了路線
斗六大圳幹線通水,就能減緩地層下陷嗎? 春天早已無法寂靜
馬英九真正的罩門所在
替偏遠地區公車停駛事件作根本解套
生活教育應從平素著手
豈一個「髒亂」可形容
蚊子排水溝的存在,顯示縣市政府管理的無能
政黨惡鬥,犧牲環保與社會福利
誰造成家長的一窩蜂現象
臺灣人還要繼續成為國民黨黨產的奴隸嗎?
畫大餅的經濟政策
沒有公平正義精神的法官應離開法界
傲慢的馬家人
黑道份子為何能公然走向政治檯面?
檯面上一些政治語言的辯正
道德比新教長難產
從民族性觀點談中國的炒股與炒樓熱
讓臺灣的農藥製造公司蕭條
道路為何會坑坑洞洞?
藍血立委開始噴了
淹水的主要原因在地層下陷
臺灣要重生,應學習日本的管理效能
兩岸都不是法治國家
過生日需要這麼鋪張嗎?
藥害比蟲害來得嚴重
揭櫫自由鬆綁,恐流於無作為政府
在臺灣,色情文化無所不在
噬血政府專為自私的台商開方便之門
花籃與花圈文化的省思
無尾熊去逝的省思
談臺灣的幫派政治文化
誰縱容養豬戶隨意排出廢水?
合理懷疑馬英九如何進入建中與台大
台商一窩蜂解救大陸同胞的結果
兩岸大三通的後果
殘破的農村社區自然生態
誰是臺灣賭博、貪婪、色情文化的始作俑者?
漸進式的負儲蓄掏空行為
蔡守訓應向全臺灣人道歉
不入流的鄉鎮基層農會選舉
陸客來台與簽ECFA 的省思
台東縣杭菊被驗出農藥殘留的省思
失業最主要因素在於過度往中國投資
沒有管理與規劃能力,縣市合併升格又如何?
被中國邊緣化抑或被全球邊緣化?
缺乏科普知識與執行力的工安事件
說政治太自由不如說環境太髒亂
有機農業栽培者應得到該有的鼓勵
對臺灣小吃與攤販文化的看法
主權問題是抽象及不切實際嗎?
掏空農村抑或再生農村?
藍色台巴子該覺醒了吧!
依賴經濟是亡國的開始
臺灣與中國能同席吃雞肉嗎?
翹起二郎腿─被羞辱的外交之行
人民競爭力更重要
陳武雄的外行話
不教而殺謂之虐
這就是中國式的教育
欣見「兩岸租稅協議」的撤簽
誰在玩弄非常上訴?
打造福利社會比追求經濟成長更重要
電影艋舺背後的省思
憑什麼叫做撥亂反正?
權貴子弟的精神保壘
是誰的皇民史觀?
談全球本土化的理念
障眼法的太誼之旅
地層下陷,國土規劃不及格
臺灣文化不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幫了馬英九大忙的辯論
世博臺灣館的悲傷輓歌
濕地生態的天堂抑或遮羞布?
企業家的社會責任
黨國思想的復辟
嘉南農田水利會的功能在那裡?
國軍的兵棋推演內容為何改為防災作戰?
包庇與撒謊的警政署長理應下台
臺灣的有機栽培是民主化逼出來的
強勢產業與弱勢產業的辯正
Part 3:學術論文
自我超越──學習型組織中的精神修練
擬人化與生活化的理化教學舉隅
學校社區化與派系、黑道、色情文化的省思
自序
Part 1:解嚴前的作品(西元1987 年以前)
歸來吧!異鄉人──談雲林縣人才外流問題
人類社會有可能完美嗎?──吉拉斯的呼喚
時代的良心,正義的怒吼──由索忍尼辛哈佛演說談起
Part 2:解嚴後的作品(西元1987 以後)
大騙子與小騙子──有感於朱高正的言論
關愛
植根鄉土,心懷鄉土
變相事,一籮筐
地基再高也將難逃積水
蕩婦還能祈禱啥?
請切勿亂扣黑帽
盼民進黨深思
道路坑坑洞洞,寸步難行,施工單位缺公德心
兩種辦案態度
退黨與黨性
從「雞尾酒與戰艦」談起──高舉民意,啥事都可做?
文藝作品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