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呼萬喚,繼暢銷書《五代中醫(上)家傳食療治百病》後
讀者期待已久的下集,終於問世!
誤食毒澱粉別緊張,吃【蘆筍炒雞柳】就可排出毒素!
第一本結合【中醫理論】+【科學數據】的健康書,
為你破解最容易弄錯的養生迷思!
健康,不該用盲目吃藥來換!了解5大體質,
停吃錯誤的食物,90%的病,都能預防!
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所適合的養生方法當然也不同!中醫常說:「體質為治病之本。」問題是,體質到底是什麼?看了好多養生書,卻還是一知半解?下列這些情況,也常發生在你身上嗎?
◎為什麼別人喝牛奶都沒事,自己一喝就拉肚子?
◎明明很營養的堅果,卻每次吃完都上火,口乾舌燥?
◎經痛時吃黑糖,不但沒止痛,反而越吃越痛?
正確來說,健康的人是不會有體質的,身體如果長期受到某些生活、飲食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導致產生某種傾向,這個傾向就是我們常說的「體質」。一旦形成體質,便是疾病的源頭,如果不趁早調整,最後就是生病。因此,只要先了解體質,當然可以預測疾病。就算疾病已經形成,我們也還是能輕易掌握矯正和治療方向,再加上張院長特別量身訂做的「五大體質茶飲」,按時喝就能矯正體質。
◆到底是養生還是傷身?為你解答最容易弄錯的健康迷思!
懷生堂第五代傳人張維鈞院長平常看診時,總是會遇到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很多病患的問題經過他檢查,發現多是因為吃錯食物或是用錯養生方法而造成,才讓他驚覺,看似簡單的健康法則,卻有許多人連基本的原理都不懂,人云亦云下,當然容易出問題。因此,他將最多人容易弄錯的養生觀念整理出來,一次解開所有疑惑,讓大家別再用錯誤的方法對待身體。這些關於健康的迷思,你都知道嗎?
◎想養生,少吃多動就對了?──
過度少吃多動會讓免疫力減弱,甚至死亡,要依照職業和生活習慣決定。
◎蔬果汁能治百病,連皮吃、不濾渣對身體更好?──
不濾渣的果汁性質非常寒,直接喝易傷胃,必須評估身體能否適應。
◎十穀米含有纖維,多吃助消化?──
市售十穀米多混有豆類,吃太多易導致消化不良及脹氣,是放屁的元兇。
◎蛋白質是身體必需的營養,多吃無害?──
吃太多易加重身體負擔,並非所有人都能多吃,攝取過量會引發慢性病。
◎餓很快的人,要吃飽一點比較好?──
腸胃差卻常吃太飽,易傷害消化和代謝系統,讓身體充滿毒素,老化得更快。
◆別再盲目吃藥,食物成分天然,最能解身體的毒。
雖然體質是疾病的徵兆,卻也提醒我們,身體就像一部機器,用久了也需要維修保養,只要了解疾病的偏性和本質,就能利用手邊的材料排解「故障」,矯正身體的偏性。人們因貪圖美味和方便,使有毒物質越來越多,在這樣的情況下,家家戶戶冰箱常備的食材,反而是最好的保養來源。因此,張院長也整理了15個最常見的症狀,善用食物,這些大病小痛都能治癒。
★生活忙碌,總是疲倦、精神不佳?──【金銀花甘草茶】能提振精神,補充元氣。
★用眼過度,導致眼壓過高?──【行氣護眼茶】能保護眼睛,減輕雙眼負擔。
★常長口角炎、疱疹,時常復發?──【金銀菊槐茶】能減緩發炎,預防病毒。
★夏日高溫,時常中暑?──【加減午時茶】去除濕氣最快速,並能解除暑氣。
★一年四季,手腳總是冷冰冰?──【滋補膏】營養豐富,適合補充養分。
★皮膚非常敏感,容易長濕疹?──【蘋果泥】含有檞黃素,能幫助皮膚修復。
★髮量稀少,容易掉髮?──用【老薑藥酒】擦拭頭皮,可讓血液循環活化。
★天氣一濕熱,香港腳就常發作?──只要在患處擦【香菸泡白醋】,就能抑止發癢。
生病時,「天然食物」就是最好的解藥。
只要有效運用食材和藥材,即可把病吃好!
流傳百年的袓傳養生帖,最能解身體的毒。
本書特色
(一) 文字淺顯易懂,幫助快速了解體質類型
對於一般人常弄混的體質特性,張院長用簡單的文字解說,5大體質加上表格輔助症狀說明,迅速幫助找到自己的體質,對症下藥。
(二) 收錄體質與好發疾病對照表,事先預防最準確
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容易引發的疾病也不一樣,只要詳讀張院長獨家整理的對照表,就能了解自己的身體,找到應變的對策。
(三) 張院長量身訂做養生方案,5大體質皆適用
體質不同,所需的養生方法也不一樣,張院長針對各體質的特性,詳細說明飲食限制及生活上的建議,照著做自然能養出好身體,遠離疾病。
(四)破解17個最容易弄錯的健康迷思,解開疑惑
一天排便多次是健康的象徵?喝咖啡提神很正常,不須太在意?你以為對的養生方法,其實都是錯的!張院長獨家整理最多人容易弄錯的養生觀,讓你不再用錯誤的方法對待身體。
(四) 收錄20帖袓傳養生秘方,用食物就能把病吃好
西藥雖然效果快,卻不一定能治本,天然食物效果溫和,材料取得方便,安全性高,更能在家自己動作做,隨手可得的藥材,正是治病最好的藥方。
作者簡介:
張鐘元(懷生堂第四代傳人)
【經歷】
前中醫師全國聯合會 常務理事
台灣省中醫師公會 常務理事
台南縣中醫師公會 理事長
懷生堂第四代傳人
張維鈞(懷生堂第五代傳人)
懷生堂祖傳中醫世家之第五代傳人。現為台中濟生中醫診所院長。
家族自清光緒年間行醫以來,歷經一百二十多年的悠久歷史。從小耳濡目染,傳承中醫臨床經驗與百年食療方子,徹底實踐「藥食同療」的治病養生法則,每每運用於門診臨床治療而取得重大療效,人人嘖嘖稱奇。
個人不僅精通中醫學理,對於西醫用藥及食品營養學都有深入的研究。擅長以中醫理論分析病症成因,結合現代人容易取得之食材與藥材,運用家族流傳下來的食療方子,對症開藥,利用簡單的食材與藥材,達到祛病強身的效果。
著有《五代中醫救命養生帖》、《五代中醫(上)家傳食療治百病》。
【經歷】
台南懷生堂家傳五代中醫世家
台中濟生中醫診所院長
台中市中醫師公會監事
文化大學推廣教育中心 中藥班講師
中國醫學大學 中醫社指導老師
中山醫學大學 國醫社講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藥學系 藥學士
高考及格中藥師及西藥師
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 醫學士
長庚大學中醫研究所 碩士班
廣州中醫學大學研究所 醫學博士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醫界名人,健康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前台灣省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前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員、玉安中醫診所院長
──吳元劍
■光田醫院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弘光科大生科系講師
──沈炳宏
■前中華民國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永生中醫診所院長
──林永農
■中華民國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 、廖正雄小兒科診所主治醫師
──陳雅芬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廖正雄小兒科診所院長
──廖正雄
■前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內科教授
──賴永勳
名人推薦:◆醫界名人,健康推薦(依姓氏筆畫排列)
■前台灣省中醫師公會理事長、前衛生署中醫藥委員會委員、玉安中醫診所院長
──吳元劍
■光田醫院耳鼻喉科資深主治醫師、弘光科大生科系講師
──沈炳宏
■前中華民國中醫師全聯會理事長、永生中醫診所院長
──林永農
■中華民國家庭醫學科專科醫師 、廖正雄小兒科診所主治醫師
──陳雅芬
■中華民國小兒科專科醫師、廖正雄小兒科診所院長
──廖正雄
■前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內科教授
──賴永勳
章節試閱
★【迷思6】蔬果汁能治百病,連皮吃、不濾渣對身體更好?
張院長:「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蔬果汁性質較寒,不濾渣更寒,必須評估自己的身體能否適應。」
最近,各式各樣的養生法越來越多,當紅的蔬果汁療法就是其一,正如俗話說:「救人的方法越多越好!」將自己獨特的養生經驗與大眾分享的確是好事,但令人憂心的是,不見得人人都適用於同一種方式。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任何養生方法的前提都是要「適合自己」,才能達到改善健康的作用。
目前流傳的眾多養生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幾乎都是以「糾正西式飲食的錯誤」為前提所創造的。西式飲食的特點是高油脂(幾乎都是壞的油脂)、大量吃紅肉、高溫烹調、高鹽、高糖,這種飲食文化透過跨國商業經營,拓展到全世界,幾十年來造就全人類健康的大浩劫,無數的糖尿病、三高問題、痛風、癌症、免疫失調、肥胖等皆是由此而生。
但這一切終於在有心人士大力提倡「回歸大量蔬菜水果」,甚至採用「蔬果汁療法」後得到驚人改變。例如:高血壓不藥而癒了、血糖自動回復正常,高血脂消失了、癌症者保住了性命……等神奇療效,讓成千上萬的人們都想親身體驗這種快速找回健康的方法。
◎體質偏冷、少肉多菜的人,並不適合喝蔬果汁
「蔬果汁療法」真的這麼神奇嗎?其實神奇的不是多吃蔬果或是蔬果汁,按照中醫的說法,這正是「致中和」理論所帶來的成效,也就是「反向矯正法」。簡單地說,就是「缺什麼就補什麼;多什麼就去掉什麼」。
一般來說,蔬菜水果的確比動物性食物來得重要,人可以不吃肉,但不能不吃蔬果。西式飲食大量吃肉,不重視蔬果,缺少纖維,當然導致健康的崩壞。反向矯正的方法很簡單,就是多吃蔬果,甚至大量飲用現打蔬果汁,若是連皮打、連渣喝,大量的纖維、維生素和植化素進入體內,能夠中和並排出毒素,當然可以有效地回復健康。
若你平常不吃西式飲食,早就在吃大量的蔬菜水果,也很少吃肉,但身體仍然日漸虛弱,對照「致中和」理論,你的身體不適可能是體質偏虛或偏寒所造成。如果再飲用大量蔬果汁,又連皮打、連渣喝,後果恐怕不堪設想。
◎蔬果汁比蔬果更寒冷,直接喝容易傷胃
大家在採用「蔬果汁療法」時,必須先回想自己長期以來的飲食傾向,是大魚大肉、重口味?或是屬於正常、清淡的飲食?或甚至是營養不良?
很多人不知道,蔬果汁比蔬果更寒冷數倍,而連皮打、連渣喝的高纖蔬果汁又比單純的蔬果汁更加寒冷。原因是,我們吃蔬果時的咀嚼動作可以在口中加溫,利用唾液達成初步的消化,減輕腸胃負擔。
喝蔬果汁時,雖然已經被調理機打得很細,但是喝的時候未經咀嚼,直接進入胃中,腸胃虛弱的人根本承受不起。再加上許多蔬果汁的材料皆為寒性的蔬果,又多從冰箱拿出使用,如果不去渣,腸胃會被大量的纖維刺激,造成「寒上加寒」,必然漸漸降溫,慢慢的,消化功能就會出問題。
◎不確定自己是否適合喝蔬果汁前,可先少量試探
如果想嘗試「蔬果汁療法」,在安全的考量下,我建議從「少量試探」開始,也就是連喝3~7天蔬果汁,每次都喝原本的1/4分量就好(如一杯為500cc,即先喝125cc),若覺得身體有好轉,沒有出現新的不舒服症狀,就可以每週再多增加1/4的分量,最後就可喝完整的一杯。
反之,若感覺身體越來越差,開始出現以前沒有過或更甚的症狀,像是打嗝、腸鳴、排氣、腹瀉或大便無力、睡眠品質變差、腰痠無力、皮膚癢等,千萬別以為是「好轉反應」還繼續硬撐,必須先減量2~3天,測試這些新增加的症狀是否有消失?若是,就表示蔬果汁喝太多,減量即可。若症狀沒有消失,只是略微好轉,表示這方法根本不適合你,必須立即停止。
如果飲食已很正常、清淡的人,最好別喝大量蔬果汁,只要保持吃足夠的蔬果即可。已經很養生的人,如果身體仍然不舒服,可能是別的地方出問題,最好立即尋求治療。
◎蘋果紅蘿蔔汁適合所有人,下午3點前喝完最好
很多病人問我,如果真的想喝蔬果汁,有適合的配方嗎?我建議喝較安全的蘋果紅蘿蔔汁,用一顆蘋果搭配半條紅蘿蔔並去渣,完成後再滴幾滴檸檬汁,一天喝1~2次,在下午3點前喝完。因為任何蔬果汁越晚喝,身體會越冷。這道蔬果汁非常溫和,只要不是腸胃虛到極點的人,都可以喝。
此外,也可以再加入1/4顆甜菜根或1顆芭樂、1顆奇異等,只要是當季的蔬果就可以。當然,癌症患者也可以喝,腸胃好的人可以連皮打、連渣喝。總之,渣及纖維越多就越寒,必須以不傷腸胃為原則。
★遺傳的疾病,不能改變?錯!改變生活飲食是關鍵
只要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體質就會改變,疾病也會隨之改變,遺傳疾病亦不例外。生活習慣因包含各種因素,無須輕易變動,但是飲食只要用點心思,就能改變。常吃炸雞腿便當的人,只要改吃滷豬腳便當,油炸和水煮,對身體的影響自然不同。
體質有30%是遺傳,這個部分很難改變,不過,這只是小部分,另外有高達70%的範圍,我敢保證,絕對是可以改變的。
現代醫學已證實,「先天遺傳基因一定會產生作用」是錯誤的,最新研究結果發現,某些遺傳基因是可以不被開啟的。假如父母都有大腸癌,子女必定也有相同基因,但是,只要後天生活及飲食得宜,不啟動大腸癌的因子,就不會得到癌病,顛覆「遺傳」決定一切的說法。
◎「天然食物」不一定對身體好
人類經過幾十年的歲月,飲食和生活習慣已經固定,體質也會跟著固定。若出現新的飲食傾向,體質便會跟著食物,往新的方向改變。例如,一個人如果本來都不吃油炸物,卻從今天開始,一天吃一點,不用半年,他會開始朝陰虛的體質發展,持續幾年後,就會真正形成陰虛體質。如果之後習慣還是沒改,再加上某些誘因,形成觸發點,疾病就開始生成了。
疾病是有跡可循的,源頭就是「體質」。體質也是其來有因的,就是食物,吃什麼食物就構成什麼體質。判案可能還會有冤案、假案,但是自己吃下肚的食物,會構成相應的體質,完全不會弄錯的。
只要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體質就會改變。生活習慣因包含各種因素,無往輕易變動,但是飲食只要用點心思,就能改變。常吃炸雞腿便當的人,只要改吃滷豬腳便當,油炸和水煮,對身體的影響自然不同。
一般我們都會認為「天然的最好」,反式脂肪是人工氫化過的壞油。這當然大部分是對的,但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牛、羊的肉及奶,雖說是天然食材,卻含有天然的「反式脂肪」。這是因為牛、羊屬於反芻動物,胃的結構和豬及人類不同,裡面的菌種也不同,所以,製造出來的脂肪酸會含有少量的反式脂肪,大約是1%左右。
歐美人或游牧民族因為有極大的運動量,用來代謝少量的反式脂肪是足夠的,不會造成大問題。但是,東方人生活在都市,運動量不足,微量的反式脂肪都能讓我們產生代謝上的障礙,偶爾吃或許無大礙,常出就容易出問題。
◎料理方式、容器,也會影響身體的健康
我曾遇過一個70、80歲的歐巴桑,她非常重視養生,幾乎不吃肉,只吃魚,也很遵守一些養生原則。不過,她卻得到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必須吃很多類固醇和消炎藥,雖能暫時抑制病情,身體卻越來越差。
她跟我訴苦,說自己已經很養生,為什麼還是會生病?我說「事出必有因」,請她告訴我平常都吃些什麼食物,以便找出病因。結果,她的早餐都是麵包或白吐司,再塗上乳瑪琳、花生醬,最後是芝麻醬。平常大多用塑膠桶裝的蔬菜油或植物油炒菜和煎魚來吃,也常常吃炒飯配素料。原來,她雖然注重養生,卻在飲食上犯了大忌,當然會生病。
她所吃的食物及油,都含有大量的人工反式脂肪。廠商為了增加油品穩定性,多半會使用氫化,再加上塑膠桶是油溶性的結構,用這種容器裝油,等於是在吃塑膠。更何況,她還將花生、芝蔴打成醬,堅果裡珍貴的不飽和脂肪在接觸空氣後會大量氧化,變成氧化油,而且因為沒有冰存,極可能因高溫而被黃麴毒素汙染。素料更不用說,多含有大量的有害添加物、色素和防腐劑。
◎生病時必須先改變自己,而不是只靠醫生
因為吃了太多傷陰的食物,變成最容易產生自體免疫疾病的陰虛體質,「類風濕性關節炎」正是自體免疫的問題。後來,我勸她將冷壓亞麻仁油和橄欖油交替使用,不再吃麵包吐司,改用饅頭沾著好油吃。主菜改吃清蒸魚或魚湯,炒菜改用水炒,最後再拌入好油。蔬菜量要有魚肉、類的3倍,食用順序是魚→雞、鴨、鵝→豬→羊→牛,但是暫時先不要吃豬、牛、羊,再配合中藥調理,幾個星期內就有了明顯改善。
此外,我也提醒她,使用的油品一定要記得放冰箱冷藏,以免因高溫氧化。調理半年後,她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就完全好了。由這個例子可以明顯看出,「食物」會影響體質,更控制著「病情」,生病時,必須從自己開始改變,把責任丟給醫生,是沒有效果的。
總而言之,健康不外「吃、睡、動」三方面,讀者可細心體會,糾正飲食和生活的錯誤之處,必能重拾健康生活。若能再學習一些處理小毛病的方法,更能避免疾病坐大,保障良好的生活品質,愉快活到百歲。
★【迷思1】一天排便多次,代表沒宿便、很健康?
張院長說:「大便次數過於頻繁,表示腸胃無力,無法排空,是『極虛』現象。」
「排便狀況」是中醫診斷病人體質與病況的重要指標,不論是糞便的形狀、色澤與次數,都會忠實反應身體的狀況。中醫師透過排便情形就能對症下藥,因此,平時應養成在如廁後看一眼排泄物的習慣,別急著沖掉。
有些人覺得自己從來不會「便祕」,甚至對於自己一天能排便3次以上而感到得意,認為如此一來腸胃絕對「清空」,是「沒有宿便」的象徵,對健康大有助益。不過,一天排便多次、腸胃真的清空了?就是健康的象徵嗎?
莊子曾說:「道在屎溺之中。」真是所言不虛!尤其以「糞便」最能直接反應消化系統的健康與否。其實,凡事過猶不及,大便次數太過頻繁,在中醫來說是屬於「極虛」的現象。因為腸胃非常無力,沒有辦法一次排空,才會分多次進行。這種人通常五臟六腑皆虛,器官容易快速退化,對健康有負面影響。
此外,大便排出時也不該聞到臭味,除非靠很近聞。如果大便一排出,鼻子就聞到臭味,代表腸內腐敗、毒素過多的情況已很嚴重,必須從吃的食物開始改善。
◎大便形狀反應身體狀況,太細、太黏都不好
(1)大便非常軟散,甚至會看到食物的殘渣和原來的顏色
表示腸胃已非常虛寒,中醫稱為「腸胃無火,不能腐熟五榖」,極可能是過度勞累或是吃太多寒性食物所引起,後者還會有排便前下腹痛,或半夜、凌晨出現下腹痛的現象。
(2)大便形狀太細,甚至如牙膏般
代表身體正處於極度的「過勞狀態」,可能是用腦過度、緊張壓力或睡眠不足,導致心肺和腸胃功能降低,中醫稱為「心脾兩虛」和「肺脾氣虛」,必須有足夠休息和適度運動紓解身心。此外,飲食負擔過重也會造成「腸胃過勞」,特別容易發生在吃太多紅肉、高蛋白、高油脂食物,或吃太飽、喝太多冷飲冰品的人,也會出現大便變細的現象。
矯正的方法是改變飲食習慣,餐餐吃8分飽即可,還要避免吃重口味的食物,多吃營養清淡、好吸收的食物,如清蒸或水煮蔬菜、雞蛋、適量白肉或魚湯,以減輕腸胃負擔。
(3)大便感覺很黏稠,排的量不多,老是覺得排不乾淨
代表腸胃濕氣很重,這時要避免冷飲冰品、過度飲水、流汗過多和吃太快、太飽,以免增加腸胃濕氣。若上述的情況還加上大便臭,代表腸胃不僅有濕氣還有熱氣,中醫稱之為「脾胃濕熱」,表示腸胃已經很虛,卻吃進太多營養,可能是吃太多蛋白質所致,讓腸胃無法負荷,營養在腸內腐敗轉化為毒素,因此才變臭。
此外,就算沒有吃超量的營養食物,卻常吃不當烹飪或破壞調味的食物,如煎過的魚、炸過的肉、燒烤快炒、重口味的食物等,食物殘渣也容易在腸內腐敗轉化為毒素,造成大便黏臭的現象。這種狀況最不好,很容易變成消化系統的癌症。
(4)大便不通暢、小腹總覺得有脹墜感
若加上腰部痠軟或無力,更是「腎虛」的表現,屬於「過度老化」的現象。這種情況會讓人疲倦不堪,也代表身體正急速衰退中,必須減少工作量並盡快就醫,調養腎氣,補腎之後排便就會改善,全身機能也得以增強。
◎大便顏色偏黑、偏白,和「吃」的食物有關
(1)大便顏色太淺、甚至偏白
代表膽囊出口有阻塞的情形,造成膽汁無法順利進入腸道,多是膽道發炎或膽結石所引起,也有可能是膽管癌,一定要徹底檢查,查明原因。
(2)大便顏色偏暗褐色,代表身體「缺氧」
表示腸道裡的壞菌過多,缺氧的原因可能是疲勞過度、太晚睡及睡眠不足、倉促進食、吃太飽所引起的。另外,運動量太少導致肺活量不夠,也會缺氧。整天壓力過大、吃飯時沒有放鬆心情,也會使消化功能減退,消化一旦不完全,壞菌就會伺機而起,大便顏色當然會偏暗。若吃太多甜食,或過多肉、蛋、奶製品及海產等高蛋白食物,也會消耗大量氧氣而造成缺氧,讓糞便顏色變暗。
(3)大便顏色為黑色,甚至黏稠發亮
代表腸胃正在慢性出血,輕者可能是胃潰瘍或十二指腸潰瘍,重者可能是胃癌或大腸癌的前兆。大便顏色若是如柏油般漆黑、黏稠發亮,通常是胃或十二指腸大量出血的徵兆,中醫稱之為「遠血」,也就是消化道出血的位置離肛門較遠,排出時血早已氧化,導致顏色偏黑。通常會伴隨頭暈、疲倦、心悸等貧血現象,有些人則因虛弱而出現「低燒」(指體溫在37.3℃~38℃的發燒),出血嚴重者甚至會冒冷汗而昏厥,若不趕快送醫急救,大腦可能會因為嚴重缺血而導致某種程度的損壞。
除了就醫外,還要回想是否在近期內吃了較多傷胃的食物,如止痛藥、過於寒涼的食物或藥物。此外,壓力太大、情緒不穩定、睡眠不足等,也容易造成胃或十二指腸出血,要避免暴飲暴食與過度勞累,以免病情加重或復發。
如果平常大便顏色正常,突然某天變暗褐色或暗黑色,一般來說沒有太大的關係,有可能只是前一天吃太多含鐵質的食物,如牛肉,或是暗色的食物,如墨魚麵等所造成的,不需太緊張。
(4)大便帶有鮮紅色的血
通常是因為痔瘡或大腸近肛端出血,中醫稱為「近血」,一般多是因發炎或感染所引起的,也就是「火氣大」。此時要盡量減少食用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煎炸燒烤以及煙燻食物,和各式加工、再製品,如:香腸、火腿、培根、漢堡、熱狗、素食加工品等,並要多休息,避免勞累、生氣。還要注意不可久坐,多吃一些新鮮蔬果,每天用溫水坐浴,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傷口癒合。
不過,如果你愛吃甜食或很甜的水果,容易使腸內「黴菌」增加,因為黴菌最愛吃糖。當腸道黴菌變多時,不只腸胃會出問題,甚至會引起身體其他部位,如:陰道或皮膚反覆感染,擦藥也好不了。這時候,只要少吃含糖食物就能改善了。
◎排便時間反映健康,吃早餐前排便最好
此外,病患也常問我,排便的最佳時間是在什麼時候呢?其實排便的時間只是反映健康狀況,最健康的人早上起來,在吃早餐前就自然排便了;差一點的,在吃完早餐之後才會排便;若是午或晚餐之後排便也還算可以,最差的就是好幾天排便一次或一天排便好幾次。
話說回來,有便意就要趕快去上廁所,不要忍便,久了大腸平滑肌會鬆弛,使排便能力下降,引發一連串的健康問題。忍便和憋尿一樣,都是非常要不得的壞習慣。
★【迷思11】黑糖能止痛,經痛時可以多吃?
張院長說:「黑糖止痛僅適用於虛寒體質的人,現代人多為熱性體質,反而會越吃越痛。」
「黑糖」因為比白糖保留更多豐富的礦物質,一直以來被認為是養生聖品,給予人健康的印象。其實,黑糖也是糖,甜度仍然很高,吃多對人體的傷害非常大。古早有個改善月經疼痛的知名偏方,就是用黑糖煮薑湯來活血止痛,對虛寒性體質者而言確實有效。不過,若本身為「熱性體質」,經痛時吃黑糖,只會越吃越痛,還會使子宮發炎過度,造成嚴重損害。
很多人都知道精製白糖只有「空熱量」,沒有任何營養,吃了會使血糖飆升造成代謝負擔,對身體有不良影響。而黑糖是由白甘蔗榨取蔗汁後,直接在熱鐵板上炒乾成粉末所製成,沒有經過精製的過程,保留許多人體所必需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了這樣的前提,「黑糖」自然被標榜為健康食物。
許多人甚至認為,對身體好的食物多吃亦無妨,結果不但沒有更健康,反而得到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脂、腎臟病和肥胖,甚至是癌症!為什麼呢?問題就在於,黑糖雖比白糖多了維生素和礦物質,仍舊是糖類,吃多了一樣會使血糖飆升造成代謝負擔。基本上,任何型式的糖能不吃就別吃,若真的要吃,必須非常注意「攝取量」。
◎吃太多糖會讓胰島素分泌過多,易致癌
人體只要吃下糖分,血糖便會上升,胰臟會開始分泌胰島素,將血糖送進身體的細胞,之後血糖就會下降回復。但是,當吃下過多精緻糖讓血糖快速上升,連細胞都無法再容納多餘的血糖時,就算胰島素分泌再多,血糖都送不進細胞裡,這就是所謂的「胰島素抗阻」。血糖沒有地方去,會利用新陳代謝的力量先轉化為脂肪,當作「倉庫」囤積,形成高血脂和肥胖。
若倉庫也滿了,血糖沒辦法再轉化,就一直停留在血中,便形成「高血糖」。這時如果不趕快停止糖分的攝取,讓身體的代謝機能好好休息,新陳代謝終究會停擺,以致於血糖沒辦法再轉化,始終維持在濃度過高的狀態,就容易引發「糖尿病」。
胰島素雖是人體正常調節血糖的內分泌,近幾年也有研究顯示,胰島素過多的話也會出現致癌現象,不管什麼糖,只要吃多,胰島素就分泌過多,會提高人體致癌的機會。
直接吃「黑糖」易讓血糖迅速飆升,導致糖尿病
黑糖雖然含許多維生素及礦物質,卻還是糖,與常見的白糖一樣,是沒有纖維的糖,吃進體內後很快會消化成葡萄糖,並進入血液。當胰臟發覺血糖上升太快時,就會大量分泌胰島素,以穩住血糖。不過,此時的內分泌也已受到很大的損害,但一般人卻渾然不覺。
許多人喜歡直接吃黑糖塊,以為這是很健康的舉動,結果血糖在短時間內飆升太快,胰臟遭受巨大衝擊,根本沒有時間評估釋放多少胰島素,基於身體本能反應,於是便全部釋放。這樣一來,血糖卻又變得太低,造成頭暈、疲倦想睡或空虛煩躁,於是忍不住又想吃些甜食,吃了之後血糖又開始飆升,形成惡性循環,損害健康。
◎現代女性痛經多為熱性,吃黑糖反而易讓子宮發炎
許多女性朋友習慣在生理期來時吃黑糖薑湯,的確,黑糖裡面的鐵含量很高,可以彌補經血的流失,黑糖還含有許多鈣質可以穩定情緒和緩解疼痛,薑湯溫熱的刺激也有助於排血和止痛的效果,但是,這只適用於「虛寒型的體質」。在我的臨床經驗中,現代人吃太多高熱量的食物,根本已經很少出現虛寒性的經痛,絕大多數都是發炎性的熱性痛經。因此,喝再多的老薑熬黑糖也不會有效果,反而會造成子宮過度發炎而受傷,留下後遺症。
我有很多女病人都是盲從的跟著別人吃黑糖,每次吃完都只會更痛,結果子宮持續發炎,最後都是靠中藥慢慢清熱、活血,長期調養之後才恢復健康。由此可見,許多人痛經都誤以為要吃很多溫補的食物,卻一直沒有效果,以為是吃得不夠,只好再吃更多。殊不知,是吃錯食物了,當然會越吃越痛。
◎蜂蜜、楓糖,只能偶爾吃
既然黑糖不宜多吃,許多病患便問我:「院長,可以改吃蜂蜜或楓糖嗎?」原則上,蜂蜜比白糖及黑糖好,營養也更加豐富,但是,含糖量還是太高,高達80%,也只能偶爾吃。更何況,市售蜂蜜多是假的,這類假糖沒有任何營養價值,還是少碰為妙。
至於楓糖,是一種比蜂蜜更好的糖,含糖量只有66%,營養也很豐富。缺點是太稀有也太昂貴,市面上容易充斥假貨,購買前務必要慎選。
★【迷思6】蔬果汁能治百病,連皮吃、不濾渣對身體更好?
張院長:「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蔬果汁性質較寒,不濾渣更寒,必須評估自己的身體能否適應。」
最近,各式各樣的養生法越來越多,當紅的蔬果汁療法就是其一,正如俗話說:「救人的方法越多越好!」將自己獨特的養生經驗與大眾分享的確是好事,但令人憂心的是,不見得人人都適用於同一種方式。每個人的體質不同,任何養生方法的前提都是要「適合自己」,才能達到改善健康的作用。
目前流傳的眾多養生方法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幾乎都是以「糾正西式飲食的錯誤」為前提所創造的。西式飲...
作者序
破除迷思,養生不能趕流行,一定要「全面評估」
近十年來,養生觀念方興未艾,各種養生方法紛紛出籠,但是,臨床上我卻常遇到許多原本調理得當的人,因誤用不適合自己的養生法,而功虧一簣。例如,我有個乳癌患者經過1、2年的調理,原本已漸漸走向健康之路,沒想到在最近幾個月內,突然迅速惡化。
我詳細問她這段期間飲食和生活是否有改變?她的回答一律是「沒有!」直到3個月後才告訴我,近來大便其臭無比。我說「大便很臭代表腸內腐敗很嚴重,毒素很多,人體七成的免疫力都在腸道,腸道充滿毒素,等於妳的免疫力一下子喪失七成。」這樣如何抵擋癌細胞?
這時她才說出因親友的關心,建議她大量吃魚,可以把癌症體質轉變成正常體質。於是,她每天從早到晚都吃很多魚,沒想到大便卻開始變得又臭又黏,人也感到有些不對勁。我告訴她,「妳的腸胃消化和吸收功能從小就不好,卻在短時間內吃進大量蛋白質,消化功能根本負荷不了,一旦消化不完全,讓魚在腸內快速腐敗,毒素就暴增,免疫系統在不堪負荷下,癌症當然會惡化。」我建議她暫時停止吃魚和集中調養腸胃,幾個月後才慢慢恢復健康。
◎流行的養生法,都不見得適合每個人
其實,所有的養生法都有它使用的體質條件,並不是說多吃什麼就一定會得到健康。因此,本書第1章的重點就是「體質」,養生先要明白體質,才有正確的方向。不弄清楚體質就貿然進行,等於是在靠運氣,非常危險!
我這幾年觀察一般坊間的養生法,發現有幾個嚴重的問題,包括:
(1)不合理的養生法如雨後春筍般冒出
例如,「踮腳尖」走路可以「通督脈」之氣,結果許多人因此腓腸肌發炎,復健很久才好。或是過度強力按摩,按過之處的經絡反而變成陳年舊傷。
(2)立論不錯,但過度強烈
例如,檸檬含有維他命C,適度喝些檸檬水有益健康,但某些理論卻鼓吹把整顆檸檬連皮、連籽磨碎榨汁喝。試問,胃腸和肝臟被如此強大的刺激摧殘,能夠維持多久呢?
(3)只強調某食物「含有」某種好物質,卻不管它同時「也含有」傷害性的物質
例如,香蕉含有大量的鉀離子,理論上對心血管有益。但是,若從整體的角度來看,香蕉的熱量也非常高。如果你是運動員,多吃當然沒問題;如果你很少動又常吃很飽,飯後還再吃香蕉,我實在無法想像身體要如何代謝這些熱量?代謝一垮,三高就出現,光靠香蕉的鉀離子也沒用。
(4)該養生法理論上對人體有益,可是你的體質並不適合,要修正才能適用
例如,番茄含有茄紅素,但番茄性寒,體質偏虛的人喝多容易腹瀉,造成好菌流失,消化系統紊亂。不過,只要將番茄煮過或改吃番茄炒蛋,讓寒性消失,就變得適合了。
因此,本書第2章的內容,就是希望能夠破除大家「單一角度」的迷思,回到「全面思考、全面評估」的觀念,才能確保養生不會誤入歧途。
在第3章,我則提供一些好用的家傳食療,只要使用者的體質、病情相符,很快就能見效。爺爺曾說過:「安全有效,驗者方錄」,就是要大家放心使用。
◎用天然的食物,解除身體的病痛
我永遠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吃魚卡刺,父親到廚房拿了一根完整的韭菜,叫我一手拿著根部,另一手把尾部菜葉塞入口中,粗略咀嚼幾下後吞下,一小段韭菜隨即被拉入食道,然後再拉出,魚刺就被纖維帶出來了。當下我就對醫術能夠「解決痛苦」感到很心動。時光悠悠,至今正式行醫已15年的時間,在醫學院也帶出了數百位優秀的學生。
本書的完成,首先要感謝父母的協助,他們將家傳醫學和食療的功力源源不絕的注入到我身上,讓我滋養而茁壯。再來要感謝兩位中醫界令人敬重的前輩──林永農醫師和吳元劍醫師,兩位前理事長答應為我們的著作寫序,實在是莫大的榮幸,也讓本書增色不少。還有前高雄醫學大學副校長、內科教授賴永勳醫師,家庭醫學科廖正雄醫師、陳雅芬醫師幫忙推薦,以及賴弘敏醫師和采實文化永芬的全程協助,特此一併申表謝忱。
濟生中醫院院長
懷生堂第五代傳人
張維鈞
破除迷思,養生不能趕流行,一定要「全面評估」
近十年來,養生觀念方興未艾,各種養生方法紛紛出籠,但是,臨床上我卻常遇到許多原本調理得當的人,因誤用不適合自己的養生法,而功虧一簣。例如,我有個乳癌患者經過1、2年的調理,原本已漸漸走向健康之路,沒想到在最近幾個月內,突然迅速惡化。
我詳細問她這段期間飲食和生活是否有改變?她的回答一律是「沒有!」直到3個月後才告訴我,近來大便其臭無比。我說「大便很臭代表腸內腐敗很嚴重,毒素很多,人體七成的免疫力都在腸道,腸道充滿毒素,等於妳的免疫力一下子喪失七成。」這樣...
目錄
第1章 你了解自己的體質嗎?──五種體質大剖析,精準預測好發疾病
【觀念1】「體質」才是疾病的源頭,也是對「症」下藥的依據
【觀念2】五大體質,決定人的健康與壽命
○1【氣虛】調理好「睡眠」和「腸胃」問題,就能補足流失的氣。
氣虛體質食譜【七味異功飲】
○2【陰虛】適時補充水分和足夠膠質,能養足缺少的陰氣。
陰虛體質食譜【沙參地黃飲】
○3【血虛】多吃營養食物,以補充造血所需的原料。
血虛體質食譜【參耆小營煎】
○4【氣滯】放輕鬆,不擔過多壓力,氣自然能順暢運行。
氣滯體質食譜【玫瑰紫蘇飲】
○5【血瘀】飲食宜清淡,減少代謝的廢物,血流便能暢通不黏稠。
血瘀體質食譜【麥芽決明茶】
【觀念3】吃錯食物、搬家、換工作……,都可能是引發疾病的「誘因」
◆各種體質與好發疾病的對照表
【觀念4】體質多為遺傳,不能改變?可以的,改變生活飲食是關鍵
◆張院長養生觀:肉要全熟並去皮再吃,除了減脂,更能預防禽流感
【觀念5】體質不一定是單一的,一個人可能有好幾種體質
◆張院長量身訂做,五大體質的「養生方案」
【觀念6】不是每種體質都能進補,吃補之前,先搞清楚
◆張院長養生觀:冬令進補需先了解體質,切勿胡亂進補
【觀念7】為什麼他總是吃不胖?易胖、易瘦取決於體質
第2章 到底是養生還是傷身?──為你破解最容易弄錯的健康迷思!
◆一定要知道→每個人的問題都不同,養生方法一定要慎選
【迷思1】一天排便多次,代表沒宿便、很健康?
張院長說:「大便次數太頻繁,表示腸胃無力,無法排空,是『極虛』現象。」
【迷思2】疲倦、很累的時候,喝咖啡提神最有效?
張院長說:「盲目用咖啡因掩蓋疲倦,長期下來只會更累,讓身體消耗過多元氣,導致抵抗力變弱。」
【迷思3】只要「少吃多動」,就是實踐「養生」的生活?
張院長說:「並非人人都適合『少吃多動』,要依照個人職業和生活習慣決定。」
【迷思4】室內溫水池溫暖又不怕曬,最適合游泳?
張院長說:「常在室內溫水池游泳,容易吸進高濃度的氯氣,傷害身體。」
【迷思5】已經很注意飲食了,為什麼膽固醇還是過高?
張院長說:「膽固醇主要由肝臟製造並能修補血管,發炎越嚴重,體內的膽固醇量自然越多。」
【迷思6】蔬果汁能治百病,連皮吃、不濾渣對身體更好?
張院長說:「每個人的體質不同,蔬果汁性質較寒,不濾渣更寒,必須評估自己的身體能否適應。」
【迷思7】為了讓食物更美味,用大火快炒最好吃?
張院長說:「『高溫』會破壞食物的成分,火越大,食物就越不營養且越毒。」
【迷思8】植物油比動物油好,多吃無害?
張院長說:「如果吃到改良後的氫化植物油,不但身體無法代謝,還會造成心血管疾病。」
【迷思9】十穀米的纖維含量高,多吃有助消化?
張院長說:「市售十穀米多混有豆類,吃太多反而易導致消化不良及脹氣。」
【迷思10】多喝牛奶可補充「鈣」質,預防骨質疏鬆?
張院長說:「並非任何人都適合喝牛奶,若攝取過量,反而會加重肝腎負擔,導致骨質疏鬆。」
【迷思11】黑糖有止痛效果,經痛時多吃,就不會痛了?
張院長說:「黑糖止痛僅適用於虛寒體質的人,現代人多為熱性體質,反而會越吃越痛。」
【迷思12】烤地瓜富含纖維,多吃無害還能排毒?
張院長說:「清蒸或水煮才能完整吸收地瓜的養分,高溫烘烤易讓營養流失,對身體無益。」
【迷思13】堅果營養價值高,每天吃很健康?
張院長說:「高溫烘烤的堅果,珍貴的不飽和脂肪早已變質,甚至還含有致癌物。」
【迷思14】只吃肉、不吃澱粉,是能減肥又健康的好方法?
張院長說:「並非每一種人都適合多吃,吃太多會加重身體負擔,引發慢性病。」
【迷思15】喉嚨乾卡時,多吃喉糖就會好?
張院長說:「喉嚨乾卡多為吃錯食物所致,吃喉糖只能暫時緩解,必須徹底改變飲食習慣才有效。」
【迷思16】餓很快的人,要吃飽一點比較好?
張院長說:「腸胃差卻常吃太飽的人,易傷害消化和代謝系統,讓身體充滿毒素,老化得更快。」
【迷思17】高血壓只能吃降壓藥控制,以免造成中風?
張院長說:「降壓藥只能暫時降低血壓,高血壓也並非造成中風的主因,調整生活及飲食並配合治療,才能真正治癒。」
第3章 用天然食物解身體的毒!──隨手可得的食材,是最好的藥方。
◆一定要知道→吃進身體的毒,就用「天然食物」來化解
【五代獨門解毒帖】蘆筍炒雞柳
【症狀1】金銀花甘草茶,改善【疲倦、精神不佳】
【症狀2】養生滋補膏營養豐富,緩解【手腳冰冷】
【症狀3】冬瓜鴨湯幫助養陰,消除【火氣大】
【症狀4】行氣護眼茶保護眼睛,改善【眼壓高】
【症狀5】豆漿燕麥奶保護血管,抑止【血液循環差】
【症狀6】金銀菊槐茶清熱抗毒,預防【口角炎、疱疹】
【症狀7】什錦味噌火鍋補血健腦,改善【健忘】
【症狀8】乙癸燉盅補肝又補腎,緩解【頭昏腦脹】
【症狀9】紅豆薏仁粥化水去瘀,消除【水腫】
【症狀10】加減午時茶去除濕氣,解除【中暑】
【症狀11】自製蘋果泥,改善【過敏性濕疹】
【症狀12】漢方紫雲膏,【燙傷】必備良藥
【症狀13】生薑蛋白糊,快速【消腫去瘀】
【症狀14】老薑藥酒,【改善掉髮】效果顯著
【症狀15】煙絲泡白醋,減緩【香港腳】的發作
第1章 你了解自己的體質嗎?──五種體質大剖析,精準預測好發疾病
【觀念1】「體質」才是疾病的源頭,也是對「症」下藥的依據
【觀念2】五大體質,決定人的健康與壽命
○1【氣虛】調理好「睡眠」和「腸胃」問題,就能補足流失的氣。
氣虛體質食譜【七味異功飲】
○2【陰虛】適時補充水分和足夠膠質,能養足缺少的陰氣。
陰虛體質食譜【沙參地黃飲】
○3【血虛】多吃營養食物,以補充造血所需的原料。
血虛體質食譜【參耆小營煎】
○4【氣滯】放輕鬆,不擔過多壓力,氣自然能順暢運行。
氣滯體質食譜【玫瑰紫蘇飲】
○5【血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