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本書以道教的生命文化為研究主題,聚焦於道士尋道、修道、行道的生命實踐內涵,內容包含全真道仙真傳記的敘述形式探索、道教養生理念的解讀、延壽儀式經典的文本探討,最後嘗試術數的現代化應用。近年來對道教文化以生命文化為主從事研究,起源於進行博士論文文本「全真七子的證道詞」研究時,基於對全真七子生平的理解需求,閱讀了全真教的許多傳記。當時運用藍伯的皈依理論,展現全真七子的生平,探索全真七子的宗教生命,從而思索道教徒的生命追尋與生命實踐有何內涵?從而決定於論文完成後,進一步系列探索全真教傳記,希望藉由探索道教徒追尋生命不死的信仰歷程,找尋道教徒將生命投注於神仙道教信仰的意義,展現道士的生命關懷與生命實踐內涵。
從文化資產的角度看,道教文化是由道士與其信徒們建構出來的本土宗教文化瑰寶。在講究科學證據的現代社會,一般人印象中的道教始終是個充滿神祕而又迷信色彩濃厚的宗教。這個宗教過去的發展歷史繁複而多元,卻始終有著活絡的生命力,也每每在亂世中擔負起安定民心,救濟百姓的宗教使命,他的未來會如何發展?提出這個問題,隨即想到的是現代人如何相信道教的神仙信仰?道教文化對現代人有何意義?思索這個新問題時,想起了人類學學者對土著文化尊重的態度,於是省思難道古人是因為比現代人愚昧或知識不足,才相信神仙信仰的嗎?從這個提問出發,原先全真傳記的研究計劃,即在完成《金蓮正宗記》及《金蓮正宗仙源像傳》的論文後,重新調整研究步調。
全真教是個注重性命雙修和濟世功行的道派,那些傳記中的全真人所呈現出來的生命記錄是尋道、修道、行道的生命歷程。這麼單純的生命記錄,已經透露出道教為何吸引歷來的信仰者,依循道教教義與修煉方術展現他們的生命,因為這些單純的生命記錄中解決了世人生存的基本與深層的問題。
人對於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的建立都有追尋的本能,環境許可時人們就將這個本能化為行動,環境不許這個本能即表現在思維上對生命提出疑問。宗教信仰是探索生命意義與價值建立的具體實踐,任何宗教都能滿足這種需求。道教則因他長生不死的神仙信仰,讓人們對於生命意義的探索與價值的建立,始終不離生命本身,因此建構出多元而豐富的生命文化。因此被道教吸引的人並非因為不知道人會死,而是人可以不死這個希望給生命的追尋者開創一條生命實踐的積極道路,而其豐富多元的生命文化又能提供人們處理生命問題或生命困境的善巧技能。
然而不死的追尋卻是一條漫長而艱辛的道路,踏上尋道之路可能源自於生命內在動力,也可能來自於生命外在的壓力,或是內外一致地指引著人向永恆之路回歸。全真教傳記的研究即在探索宗教師們的生命追尋,在這些傳記中記載了全真祖師們的修真歷程,內容展現了一個人由塵世走向修行,又因修行回到塵世完成其修行功行的程序。此一歷程是個人與社會斷裂與合和的過程,展現道教清靜無為的教義與世俗追尋的差異,也呈現道教應運濟世參與社會的宗教情懷,這些全是修道的內容。
由於《金蓮正宗記》及《金蓮正宗仙源像傳》所載仙真,多數相同,其內容依仙真行誼而編,結構本質相同,完成《金蓮正宗記》敘述結構分析後,進行《金蓮正宗仙源像傳》的敘述研究,無可避免地須面臨探討內容近似的困境,除了討論兩者之間的差異之外,由於文本本身對仙真事蹟敘述繁簡與選材的差異,因此雖然兩篇研究結構近似內容解讀主題相同,但文本內容本身有異,所以詮釋內容,似同而不同,這樣的研究或許也無意間突顯《金蓮正宗記》及《金蓮正宗仙源像傳》這兩部記載全真教五祖七真的傳記似同而不同的特質,因此在論述上也以繁簡不同的安排,表現在兩篇論文的結構上。
道的修行必須以生命為載體,生命的經營與維護又是長生不死的基礎,因此探討道教徒的修行,首先關注展現生命經營與維護的養生實踐,由於道教的養生理念源自於道教徒對於生命的體驗與體悟,內含著形神相依、身心一體的理解以及生理與心理的雙向鍛鍊。因此道教養生之學不僅體現道教身心文化,也將道教的宇宙觀內化於一己生命之中,其中具有道教的神學觀,也富道教特殊的人體認識論,更具多元龐雜的操作實踐方法,而這一切統合於道教核心義理之中,故而本書關於道士修道的探索,從養生的基礎理念進行。
仙道的修行在道教文化中,是個融合著他力與自力的生命實踐工程,養生能夠表現自力修行的特質,但道教的修行也需神明救度,除了自主地追尋、精勤修行之外,也需神仙點化,生命中不可預測的災厄更需神祇助佑。儀式的功能即在於祈神福佑,在道教儀式的進行中,處處可見神人之間的交感,符籙的使用、文檢的傳遞,無一不賴神祇襄助。而人們最關心的壽命問題,當然也能求助神祇,延壽科儀經典中,明確記載道士個人依經修奉的方法,道士也運用這些經典作為替信眾祈請神明降福從而為信眾延壽的科儀本。
道教的延壽經典是道士修道的依據,同時也是道士行道的工具,其中內涵著道教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也呈現道士自度度人的修行觀,更是道士行道之法。道教延壽經典內容的討論,即在展現道士修煉與行道並行,自度也度人的修行內涵。
道教的術數文化是道士行道之具,行道的目的在於完成道士濟世度人的修煉要求,道教進入現代化社會,依然在社會中擔任協助人們解決生活或生命困境的宗教師角色。現代道士對於術數的運用,必然需要融合現代文化,吸收其他知識領域的知能,結合道教文化本身的特長,才能達成濟世度人的任務,道教術數的現代應用,即是個人思索道教修行者於現代社會,其生命意義與價值建立的可能方向。
這五篇論文是四年多來以道士的尋道、修道、行道為主軸,探討道教的生命文化成果。仙真傳記是道士自身生命的實踐記錄,內容展現了道士的生命追求與實踐歷程;養生理念則表現出道教從生命來源到生命認識與生命對待的思想觀念;延壽儀式的經典中則具體呈現他力與自力的生命救濟觀念;論命術則是對生命展開象徵性的詮解;探討道教教義融入命理諮詢開展道教術數的現代應用,乃是思索道教這個深具生命文化特長的宗教於現代社會之價值所在。
這些關於道教的生命文化的研究成果,全都曾經發表於國際學術會議中,有的會後經過審稿程序收錄於會後出版的論文集,有的則刊登於具外審制度的學報或期刊中,現今增修內文集結出版。
事實上道教文化包含多元龐大的知識系統,博士論文完成後,為了較深刻地了解道教文化,開始學習術數,陸續學習五術中醫學之外的術數以及祭解科儀。希望經由實際了解道教術數世界的過程,支援道教義理內涵的探究,通過這些術數的學習後回頭研讀道教經典,較能體悟經典文字中隱含的未傳之教。
從無意中進入道教文學的研究開始,對於道教愈接觸愈了解其文化內涵之龐大,常有「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的感慨,我知道這一輩子光是學就學不完。這個一直扣著人們生命追求的宗教文化,蘊涵著豐富的知識層面,也具有簡易質樸的操作心法,包含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天文地理,卻也可以一掃萬塵,直指清靜無為的一點真心。現代人不一定要信仰道教,但了解道教,有助於了解自身生命。
民國一百年四月十四日 張美櫻序于佛光大學香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