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背上的強悍帝國,文明古國的千年顫慄
成吉思汗、耶律大石、阿提拉是為戰爭而生的大地之子,
他們讓這世界烽火四起、動盪不安,卻也留下了無數驚心動魄的故事。
成吉思汗成功的實施擴張,並用掠奪手段取得輝煌的戰績,是統一蒙古並征服歐亞的天之驕子。
耶律大石幾乎靠著一個人的力量建立了帝國,後來稱雄中亞時,使喀喇契丹成為統治中亞和西域版圖最大的國家。
阿提拉是匈奴的最後一位單于,他在歐洲橫衝直撞,差一點摧毀了羅馬,是歷史上走得最遠的匈奴。
購物比價 | 找書網 | 找車網 |
FindBook |
有 5 項符合
上帝之鞭;成吉思汗、耶律大石、阿提拉的征戰帝國的圖書 |
圖書選購 |
型式 | 價格 | 供應商 | 所屬目錄 | 二手書 |
$ 150 |
TAAZE 讀冊生活 |
二手中文書 |
$ 221 |
TAAZE 讀冊生活 |
中國歷史 |
$ 238 |
五南文化廣場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 246 |
iRead灰熊愛讀書 |
中國歷史 |
$ 252 |
三民網路書店 |
社會人文 |
---|
圖書館借閱 |
國家圖書館 | 全國圖書書目資訊網 | 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 | 電子書服務平台 | MetaCat 跨館整合查詢 |
臺北市立圖書館 | 新北市立圖書館 | 基隆市公共圖書館 | 桃園市立圖書館 | 新竹縣公共圖書館 |
苗栗縣立圖書館 | 臺中市立圖書館 | 彰化縣公共圖書館 | 南投縣文化局 | 雲林縣公共圖書館 |
嘉義縣圖書館 | 臺南市立圖書館 | 高雄市立圖書館 | 屏東縣公共圖書館 | 宜蘭縣公共圖書館 |
花蓮縣文化局 | 臺東縣文化處 |
|
馬背上的強悍帝國,文明古國的千年顫慄
成吉思汗、耶律大石、阿提拉是為戰爭而生的大地之子,
他們讓這世界烽火四起、動盪不安,卻也留下了無數驚心動魄的故事。
成吉思汗成功的實施擴張,並用掠奪手段取得輝煌的戰績,是統一蒙古並征服歐亞的天之驕子。
耶律大石幾乎靠著一個人的力量建立了帝國,後來稱雄中亞時,使喀喇契丹成為統治中亞和西域版圖最大的國家。
阿提拉是匈奴的最後一位單于,他在歐洲橫衝直撞,差一點摧毀了羅馬,是歷史上走得最遠的匈奴。
引子一 牧人、騎手或戰士
引子二 游牧者走過的地方
阿提拉:最後的單于
匈奴人
一、懷念或記憶
二、狼的後代
三、散架的原始車輛
四、時間的腹腔
五、貶和褒的詞
六、狼性
七、流血的河
八、文明之痛
九、奧爾良戰役
一○、貓與老虎的遊戲
一一、女薩滿傳出的消息
一二、九十九步和最後一步
一三、婚禮背後的陰影
一四、死亡的另一種說法
一五、馬戲表演中示眾的頭顱
一六、冒險的代價
一七、尋找祖先的人
、附錄一、匈奴單于世系等
耶律大石:一個人的帝國
契丹人
一、戰爭讓人瘋狂
二、長城第一次被打開了一個口子
三、遼王朝的盛與衰
四、戰狼躍上了歷史舞臺
五、不合時宜的愛情
六、孤獨的突圍者
七、尋找自己的路
八、遠行
九、一個人的帝國
一○、理智的遷移
一一、稱雄一方
一二、卡特萬大戰
一三、中亞的顫抖
一四、復國之痛
一五、勝利與失敗
一六、消失的背影
一七、一種證詞
、附錄二、遼皇帝世系
成吉思汗:一代天驕
蒙古人
一、宮帳車大道
二、天族
三、少年的苦難
四、兩個典故或草原上的女人哲學
五、安答的箭
六、蒙古的統一
七、大樹底下的啟示
八、劄撒令
九、像圍獵一樣打仗
一○、西夏的陣痛
一一、金朝的顫慄
一二、西遼之痛
一三、花剌子模的滅亡
一四、英雄的血一定要灑在戰場上
一五、草原的尊嚴
一六、長調聲音裡的馬群
一七、傾倒的巨柱
一八、讓世界年輕起來
一九、科克盟科克
、 附錄三、成吉思汗世系
引子一
牧人、騎手或戰士
漫長的冬天終於過去了。春天讓草原上有了新的生機——草地綠了,樹發芽了,山上的積雪消融後流下了雪水,牛羊和馬又變得不安起來,它們知道很快又要去夏牧場了,那是一次要歷經遠行之後才可以享受的盛宴。牧人們同樣在這樣的季節會有一絲悸動,「天似穹廬,籠蓋四野」,他們的目光被吸引到了遠處,心已經有些按捺不住,要急切地趕著牛羊去遠方的夏牧場。他們的先輩曾留下過這樣的諺語:「眼睛能看到的地方,人和馬一定能到達。」當他們將眺望的目光收回,內心已有了幾絲欣慰,臉上的神情也頗為從容和愜意。
在春天出發,這是生活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沿襲了很多年的生存規則。「隨季節遷移,逐水草而居。」他們因此成為大地之子,命運與土地緊密相關。他們趕著牛羊到達夏牧場,讓它們啃食青草,而他們則騎馬在草原上奔跑、追逐和唱歌。古老的游牧生活讓一代又一代人遵從著草原上的法則:牛羊僅為自己食用,馬匹僅為自己騎乘,他們不懂得對外交流,經濟和貿易在遠古的草原上是不存在的,他們因而自足自樂,精神極度自由。一年下來,一個牧民隨著羊群增多,馬匹長得健壯,在部落裡的地位也會逐步提高。當然,他們從一開始就是草原的主人,每個人都被劃分了牧場。有時候,部落與部落之間會有一些戰爭,但民族尊嚴是解決所有矛盾的有力方法,他們會用多少代人堅持下來的傳統方法解決矛盾,比如歃血盟約,賠駝代罪,等等。
後來,他們把牧業發展壯大,因為偶然的機會,他們開始向外界張望。那一時刻,他們看到了讓他們十分震驚的文明。這些文明在一道沿襲了很多年,顯然是用來防範他們的柵欄。他們向這道古老的柵欄內眺望,看到了從來都沒有見過的文化、建築、村莊、農業、城郭、糧食、服飾、工具等,他們受到了刺激,懷著極大的好奇心慢慢向文明地區接近。顯然,他們是不願意暴露自己的身份的,文明給他們造成了一種既興奮又怯懦的心理。他們從草原邊緣或不為人知的角落悄悄走出來,像他們傳說中的祖先「狼」一樣,在他們認為較為安全的地帶先慢慢遊動,然後迅速越過柵欄向目標撲去。但這種在好奇心促使下的冒險顯然是不成熟的,他們受到了柵欄內的人強有力的阻擊,他們一無所獲,不得不轉身離去。他們由此明白,柵欄內的東西並不像他們在草原上捕獲動物那樣容易得手,他們在草原上慣用的手段在文明面前毫無作用。但他們對此並不在乎,回到草原後便又引吭高歌,縱情歡舞。草原是他們的天堂,他們回到草原便等於回到了天堂。
但他們是不安分的,到了秋高馬肥之時,他們又有了去外面的世界闖蕩的想法。他們是一股從雪山上傾瀉下來的雪水,文明地區相對他們而言猶如一個「水庫」,他們渴望匯入這個水庫找到一個立足之地。他們甚至還有在這個水庫上建立水上樂園的想法。
他們因此引發了文明地區的戰火。歷史有時候總是被一些不起眼又完全出乎人們意料的事情締造的。縱觀歷史,中原每隔幾百年,總要被北方的某個少數民族攻入,並執掌大權。鮮卑、蒙古、滿族就是這樣的例子。這些草原牧人就是在不被人們注意時悄悄遷徙的。這時候,前面有可能就是他們願望中的家園,也有可能就是戰場。他們把全部家產都捆綁在馬背上,手持彎刀前行;他們是游牧者,但在瞬間的殺伐中又會變成一個個戰士,對於「善騎」的他們來說,這並沒有什麼不適應的,因為他們天生就是好鬥和殘忍的。
文明地區的柵欄有時候並不是堅不可摧的,他們伸出雙手將阻礙他們的古老柵欄推倒後,十分驚訝地發現,那裡氣候很好,田野上的泥土十分肥沃,四周有長勢非常好的樹木;這正是他們理想中要到達的地方。但不久,柵欄內的人因為受到了他們的打擊,便開始走出柵欄與他們開始了真正的較量。很快,兩隻手掰在了一起。在他們各自的身後,都有更為複雜的背景,都站著更多的人在吶喊助威。雪峰上的雲慢慢散去,太陽從雪峰反射出的一片寒光中升起,將陽光灑在了大地上。他們馬上有了反應,渾身突增力量,一咬牙將從柵欄裡走出的人的手向下壓去。從柵欄裡走出的人大吃一驚,趕緊用力挺住……這兩隻手從此就一直這麼掰著,誰也不想輕易鬆開。
後來,這些草原牧民慢慢變得平靜了,早先想在文明地區「射殺獵物」的心理也已經沒有了,但他們的血液依舊很熱,依舊不停地在文明地區的柵欄外徘徊著。他們的嚮往就像大漠上一掠千里的大風一樣,一旦發作便不可收拾。當這場大風被阻擋後,便呼嘯得更厲害了,一聲高過一聲,使綿延萬里的邊關一線烽火硝煙千年不息。就像從雪山上流下來的雪水再也不會倒流上去一樣,在他們改變文明地區的能量未耗盡之前,他們的野心沒有被摧毀之前,冒險沒有付出殘忍的代價之前,他們是絕對不會回頭的。
慢慢地,從他們中間湧現出了一些代表人物。他們是匈奴阿提拉、契丹人耶律大石和蒙古人鐵木真(成吉思汗)。
阿提拉是匈奴的最後一位單于,是歷史上走得最遠的匈奴。在東方,匈奴要麼已融入別的民族,要麼進入長城以內生活,人們已經很少再提到匈奴這兩個字了。但他卻突然在歐洲出現了,把匈奴人樂於冒險的精神推向了極致,在歐洲橫衝直撞,差一點摧毀了羅馬。我們把時間從阿提拉這裡回溯四五百年,當時的匈奴在西域像脫韁的野馬,帶著對世界的好奇心和幻想匆忙上路,在受到阻礙後便又向別處恣肆蔓延。他們在人生途程上拐了很多彎,受到了很多物體的羈絆,但他們始終沒有停止過,並從來都不回頭。幾百年後,他們的這種冒險精神終於在阿提拉身上得到了一次淋漓盡致的爆發,在西方文明世界面前,他仍然顯得像他的祖先一樣樂觀、簡單和無所顧忌,讓我覺得這群不停地給世界找麻煩的匈奴人通過打擊羅馬帝國,終於享受了一次實現了古怪想法的快感。
耶律大石從一開始就立志稱汗,在最為艱難困苦的境地幾乎靠著一個人的力量建立了帝國。如此大志向和大作為,古往今來有幾人可與他相比。而且他在後來稱雄中亞時,使喀喇契丹成為歷史上統治中亞和西域版圖最大的國家。但耶律大石從一開始躍上歷史舞臺就命運不濟,他面臨的遼國大廈將傾,人心渙散,但他卻雄心萬丈,企圖力挽狂瀾,拯救遼國東山再起。就這樣,遼國的「大敗」和他個人的「大志」在他身上交織出了他痛苦的命運,他苦苦掙扎,作為一個常人的內心和精神反應顯得越來越清晰,他的失敗和追求也越來越緊地扭結在了一起。他作為西遼大汗是無比輝煌的,但他的內心卻充滿了悽楚,至死都不能放鬆。
成吉思汗是統一蒙古並征服歐亞的天之驕子,他將草原民族圍獵的方法十分成功地運用到作戰中,形成大兵團攻擊的優勢,取得了一次又一次輝煌勝利。他帶領蒙古人征服歐亞,推翻宋朝,是以軍事的方式走得最遠的游牧民族。而且受到他打擊的都是一些強大的國家,這些強大國家的文明和城市被他一舉擊潰,他走後,身後留下了一座座廢墟。無論中國還是西方的史學家,都對他的經歷和他所處的時代進行了細緻的記錄。由此可見,人們是因為出於對他的敬仰而在認真地做著有關他的事情。成吉思汗是成功的,歷史記錄下了他高大和完美的形象,有關他的史書皆因他身上的擴張和掠奪欲而顯得生動。作為一個軍事家,他成功實施擴張,並用掠奪手段取得了撼人的業績。他是一位戰神。
阿提拉、耶律大石和成吉思汗這三位歷史人物,都是從個人理想出發,懷著極大的好奇心和掠奪欲望去征服歐亞世界的。他們為世界帶來戰爭和死亡,而後又重新為其佈局。西方人在他們剛出現的時候,因為不喜歡他們來自落後的地區,而且缺少文明,所以便稱他們為「蠻族」,但當西方的城市被掠奪,建築被無情地摧毀,高貴被淩辱,乃至文明被撞擊得東倒西歪時,西方人便驚呼:上帝之鞭出現了。他們三人身上有一個共同點,即他們都是從東方草原出發,用極富游牧特色的方式去征服世界的。他們把諸多「不可能」變成了「可能」,並且因為他們都是來自落後地區的牧民,所以,他們身上呈現出了一股奇特的地域氣息。按勒內.格魯塞的說法,他們是一群大地之子。歷史學家在論述歷史每每涉及草原文化時,都顯得很興奮,似乎從草原上出發的游牧民族是歷史大車上的一部古老的留聲機,當歷史學家扭開屬於它的那個開關時,便會發出震耳欲聾、讓人精神振奮的聲音。所以,當這樣一群人突然在人們面前出現時,他們身上赤野的氣息和對文明的輕視,讓西方人不能理解更不能接受。但他們百折不撓,就是要按照自己的意願為世界換血,享受征服的快樂。他們終其一生都要讓自己在開闊的地方生活,並為之而不惜一切地去打仗,讓人覺得他們就是為戰爭而生的。
這三個人之所以能夠重新為世界換血和佈局,其實都與他們的血性有關。從某種程度上而言,他們的意志是從不會因受外界的影響而有所改變的,他們的行為同樣不會囿於世界,當走到讓他們眼花繚亂的文明世界面前時,他們並沒有膽怯,而是用自己的想法開始劫掠、征服和殺戮。有時候,他們顯得非常可愛,打仗只是率性而為,不把勝利當回事,即使失敗也在所不惜。他們行為中的本能和無意識,讓人們看到了一個民族不可改變的根性。事實上,他們三人除了打仗外,更多的時候有清晰可見的常人舉動。比如阿提拉嚮往羅馬公主的裸體時的內心悸動,耶律大石難以割捨家族尊嚴的隱憂心理,成吉思汗對馬的偏愛,等等,都讓人覺得他們似乎是我們身邊熟悉的人,又因為匈奴和契丹都已在時間中消失,所以,他們身上的民族根性對後人而言便顯得彌足珍貴。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他們壟斷了自己所處的時代。最後,他們都告別了這個世界,結束了自己的人生,跟隨他們闖蕩了很久的戰士,甚至是他們所在的民族的命運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他們在身後留下了無數驚心動魄的故事,在世界各地,他們的名字被人們久久談論。如果把世界比喻成一扇對人人都打開的門的話,那麼相對於大一統的國家而言,他們的出現和消失都是推進文明這輛大車的插曲。他們為自己的理想全力以赴地去征服世界,甚至在有些時候他們只為享受冒險的快感,視維護人的尊嚴為至高的行為準則,他們武斷地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了別人的痛苦之上。雖然「上帝之鞭」(Scourge of God) 是他們的代名詞,但被他們征服過的人因為內心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所以除了詛咒他們之外,從來對他們都沒有什麼好感。
只有經過很多年後,人們已經能夠心平氣和地對待歷史時,他們的名字才開始從發黃的史冊中散發出光芒。
引子二
游牧者走過的地方
〔漠南〕指今天的內蒙古地區。相對於蒙古高原而言,這一地區屬於邊緣,但它與長城遙相對應,二者之間佈滿戈壁和戈壁草原。自古以來,漠南為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地區都十分重視的要塞。
〔雁門關〕仍屬於漠南地區,是北方游牧民族南下,或中原人北上,均要經過的重要關隘。先後有匈奴、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從這裡進入了中原。形勢緊張時,這一線佈置有重兵,雙方的軍事態勢十分嚴峻。
〔河套地區〕指黃河以北地區。北起雁門關,南到寧夏朔方。這塊地區由高向低,由北向南綿延,一直深入至中原腹地,但由於受沙漠氣候影響,土壤被大量沙化,只在春夏季長草,不能種植農作物。匈奴曾在此生存多年。
〔鄂爾多斯〕鄂爾多斯在歷史上是游牧民族的主要活動區域。匈奴曾在這裡生存多年,現在的鄂爾多斯市博物館保存有匈奴金頂頭冠。由於當時鄂爾多斯離長安和洛陽都不遠,所以游牧民族在這裡形成了統治中心,並構成了對中原的威脅。
〔漠北〕匈奴、突厥、蒙古人的主要活動區域,後來成為政治和軍事中心。匈奴曾設單于龍庭。位於今天的蒙古國高原,海拔較高,多在一千五百米左右。南面以戈壁為邊界,東面大致到克魯倫河,西面多山,主要有杭愛山、阿爾泰山等。
〔陰山〕位於今內蒙古地區,水草豐美,氣候宜人,適於游牧,是匈奴的主要活動地帶。此地流傳著一首游牧民族創作的古老牧歌《敕勒歌》:
敕勒川 陰山下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克魯倫河〕鄂嫩河的支流,流量不大,但在歷史上卻起到了重要的軍事作用,它分隔開了漠北各游牧部落,是一道十分重要的自然界限。
〔鄂爾渾河〕從蒙古高原中部流過,系貝加爾湖(北海)的重要支流。由於水量豐富,兩岸牧草茂盛。蒙古人將其視為母親河,歷代漠北游牧民族在夏季大多把王庭設在這條河的岸邊。
〔杭愛山〕漢代曾稱其為燕然山,處於蒙古高原西北部,自雁門關延伸進來的道路至此成為終點,中原民族進入漠北打擊游牧民族時,大多走到這裡止步不前。
〔長城〕歷代中原民族防止北方游牧民族入侵的有力設施,東起遼河(今鴨綠江),西至嘉峪關。春秋時代,各國階段性地修建了長城,秦始皇統一各國後,下令將各長城段修建連接起來,計一萬餘里。長城有力地阻止了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對中原的入侵。到了後晉,石敬瑭因為得到契丹人的支援而當了皇帝,為了報答契丹人,他把燕州(今北京)在內的河北北部地方和雲州(今山西大同)割讓給了遼國。長城第一次被撕開了口子,北方游牧民族第一次以軍事方式進入了長城。
〔河西走廊〕位於今甘肅武威、張掖、酒泉一帶,背倚祁連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段。月氏人最早生存於此,後來匈奴趕走了月氏人,在此盤踞多年。漢朝將領衛青、李廣、霍去病等多次和匈奴在這裡打過仗。
〔祁連山〕位於今甘肅武威、張掖、酒泉一帶,在當時被游牧民族視為神山。周圍草場寬闊,植被豐富,適於放牧。匈奴在此受到漢朝軍隊打擊後流離失所,曾唱出一首悲切的歌:
失我祁連山
使我六畜不藩息
失我胭脂山
使我婦女無顏色
〔西域〕位於今天的新疆南疆及甘肅以西地區。其界限東面以玉門關、敦煌為界;北面沿塔里木盆地邊緣形成一系列弧形綠洲,其中有今天的哈密、吐魯番、庫車等地,最後到達喀什;南面則比較荒涼,出敦煌後,經樓蘭、米蘭、尼雅、和田、葉爾羌等,最後和喀什會合。西域為游牧民族的重要活動地區,曾有西域三十六國。
〔絲綢之路〕漢朝大使張騫開拓,以長安或洛陽為起點,經過河西走廊出玉門關和敦煌的古陽關西去,進入新疆後分為北道、中道、南道三條路線西行。北道經過吐魯番、吉木薩爾、伊寧前往裡海沿岸;中道經樓蘭、焉耆、輪台、庫車、溫宿、喀什,越過帕米爾高原,到達地中海中岸地區;南道是沿塔克拉瑪干沙漠南緣,經若羌、且末、民豐、和田、莎車,翻越世界屋脊,過阿姆河到伊朗,最後到達伊斯坦堡,也就是古羅馬帝國的首都。絲綢之路不但是歷代王朝經營西域的重要政治通道,而且還是農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流的重要樞紐。它先前曾名以「玉石之路」、「佛教之路」等,1877年,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在他的著作《中國》一書中首次使用了「絲綢之路」一詞,從此這條路便獲此名。
〔蔥嶺〕即帕米爾高原,位於明鐵蓋的瓦罕走廊,為絲綢之路的出口。伊斯蘭教沿蔥嶺傳入西域,喀喇汗王朝從此改信此教。
〔阿爾泰山〕曾被稱為阿山,匈奴、突厥、柔然、烏孫等民族曾在此生存。這裡植被茂密,河流眾多。匈奴和突厥在阿爾泰山上留下了很多石人和岩畫。成吉思汗征服歐亞時,曾「六出阿山」。
〔額爾齊斯河〕勒內.格魯塞稱為石河,系我國唯一流入北冰洋的內陸河。許多游牧民族曾沿這條河游牧遷徙,在河邊也發生過不少戰爭。至今哈薩克族、蒙古族在這裡繁衍生息,沿襲著亙古千年的游牧生活。不遠處是喀納斯湖和傳說中埋葬成吉思汗的三道海子。額爾齊斯河沉緩、內斂,像一位思索著的哲人。有一首薩滿歌對這條河發出了這樣的贊吟:
馬頭的金色力量
羊頭的棕色力量
滲透了你的脊樑
〔中亞草原〕西突厥和後來的突厥人在這裡建立了王朝,並成為他們的主要活動地區。東面從阿爾泰山開始,在額爾齊斯河上游和漠北各部連接;北面則經過巴爾喀什湖,沿楚河一線,一直到達鹹海;南面以天山山脈和西域各部相鄰,然後沿著興都庫什山延伸到伊朗高原,與波斯帝國為鄰;西面的界限一直存在著多種可能性,大多數游牧民族到達鹹海和阿姆河便適可而止了,但有些游牧民族卻可以到達裡海沿岸,甚至還可以越過裡海,到達亞美尼亞高原和伏爾加河沿岸,最後甚至到達黑海和亞速海之間的博斯普魯斯海峽。
〔巴克特里亞〕又名吐火羅,位於今天的阿富汗地區,其昆都士和巴米安等是這一地區的中心,後成為中亞文明的中心。西元前4世紀時,希臘人曾入侵並征服了它,使其很快變為希臘化的文明。到了西元1世紀,中亞游牧民族(大夏與大月氏)大量湧入這一地區,迅速將其征服,很快讓這一地區具備了中亞最高程度的文明。為爭奪這一地區,遠遷而過的中亞各游牧民族和久居這塊土地的波斯各王朝經常發生戰爭。
〔河中地區〕鹹海的兩條支流阿姆河和錫爾河(中國古代稱為烏滸河和藥殺水)將其環繞在中間,包括今天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的大部分地區。由於是中亞的兩河流域,所以水草豐美,成為游牧民族放牧和休養生息的理想家園。
〔塔什干〕處於錫爾河上游,突厥人建立的一座歷史名城。
〔撒馬爾罕〕處於阿姆河的上游,突厥人建造的最偉大的歷史名城,花剌子模哈拉汗王朝的都城(後被成吉思汗摧毀)。撒馬爾罕土地肥沃,空氣清新,很適宜居住。曾有史詩這樣讚美撒馬爾罕:
假如說這人間有一座樂園,
那樂園便是撒馬爾罕,
哈,要是你把它跟巴里黑相比,
苦和甜能彼此一般。
……
這國家,石頭是珍珠,泥土是麝香,
雨水是烈酒。
〔楚河〕錫爾河的支流。突厥人遷徙到此後,基本上全部定居了下來。
〔坦羅斯〕處於楚河流域,唐朝在鼎盛時期曾征服了這塊土地,並踞此建立了整個中亞草原的霸權,但在西元751年坦羅斯戰役中,唐朝軍隊慘敗,從此再也無力向中亞擴張。之後,中亞草原很少再出現過漢族人的身影,像「藥殺水」這樣的漢字地名也逐漸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