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遊牧民族的七種狀態
草原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這首匈奴在陰山下唱的牧歌,是對西域草原的極好說明。草原寬廣遼闊,站在草原上可以看見遠處的天空猶如和大地連接在一起,人的心胸頓時為之舒暢。天空高遠,在人的視野中似乎很難一眼望到它的盡頭,但遊牧民族卻常常能夠用歌謠的方式抒發出內心的感受,比如他們將天空比喻成帳篷頂部的穹廬,讓人覺得有一種將天空拉近的溫暖感。我們可以看出,天空在人的情感方面有著很大的影響,它讓人的靈魂為之昇華,讓精神有所寄託。草原上的遊牧民視天為神,比如蒙古族將天空稱之為「長生天」,他們經常舉行祭天的活動,並從中獲取精神力量。
遊牧民族長期以來一直在草原上居住,幾乎遊牧民族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在草原上出生並長大的,終其一生,他們都離不開草原。帳篷、馬車、歌聲……,你在草原上行之不遠,就可以看見和聽見。如果你不是一個匆匆過客,你還可以看見在綠色的山坡上、樹林旁,或者小河邊,往往有一戶牧民的帳篷;馬匹靜靜地站立著,似乎在等待著一次向遠處的奔馳;牧民的妻子或女兒站在帳篷門口唱著歌,悠揚的歌聲像天上的白雲一樣慢慢飄遠。
草原是遊牧民族的家,由於遊牧這一生產方式離不開草原,所以哪裡的草原上水草豐美,哪裡就是他們的家。對於一個牧民來說,他們的一生屬於草原,其生命價值就在於一生中找到了多少可供牛羊們吃上一整個夏天的草。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由於草原上生存著不同的遊牧民族,所以,草原也被嚴格地劃分成了塊狀,每個民族只能在自己所屬的草原上活動,不能輕易進入他人的領地。
草原的自然條件影響著遊牧民族的發展,使他們無法在草原上開展像農耕地區一樣的農業經濟,多少年以來,他們一直沿襲著傳統的牧業方式,雖然民族特色濃厚,但對外延伸的步履卻邁得極其緩慢。同時,由於他們居住分散,加之寬闊的草原不適宜建築,所以他們也沒有城市建設。人們常常在草原上圍起一道柵欄,一則防止自家的牛羊走散,二則標示此處為自己的「圈地」,外人不得經易進入。
他們的一生都遵從於草原的生存秩序,活著時與草原融為一體,自由、快樂、灑脫,不為草原以外的事情而煩惱,是浪漫的大地之子;死了後,他們的屍體被人們用毯子裹起來,讓牛車拉到山上去,在夜晚降臨時被狼吃掉。他們認為只有屍體被狼吃掉,才會在來生再次降生到草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