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物比價找書網找車網
FindBook  
 有 9 項符合

少女核

的圖書
最新圖書評論 -  目前有 5 則評論,查看更多評論
 時間序與視角不停切換,有時候覺...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3/05/16
時間序與視角不停切換,有時候覺得有點亂。虛實交錯,雖然有特殊氣氛但有時不是很懂作者的用意。 儘管如此,這本書重重打中我內心的傷,讓我在閱讀的那幾天心煩意亂,想起自己和父母兄弟姊妹的關係,想起求學階段的人際掙扎等等。那種想靠近卻不能或不知道該如何靠近的愛渴望、痛苦與恨,寫得非常傳...
少女核 少女核

作者:神小風 
出版社: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0-10-01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圖書名稱:少女核

內容簡介

  我還沒學會怎樣才能牽起妹妹的手。
  就像我某天起床,發現妹妹用鉛筆把我細細的圈了起來,
  連一根腳趾頭都沒有露在圈圈外面,
  拉了一條箭頭寫上「死了」。

  一對碎裂的姊妹。
  遠遠地站在兩端,不觸碰,不交談。
  當爸爸隱形,媽媽嘶吼,她們將自己蜷成一個繭,孤獨安全。
  直到有天,姊姊消失。
  妹妹走進姊姊房間,她的一顆心完全被揪到喉頭。
  至此,她才明瞭姊姊的祕密計畫。
  但,一切都來不及了嗎?

  一部不安卻令人心疼的小說。在貧瘠荒涼中,一對姊妹渴望靠近,她們以各自的方法縫補碎裂,但每一回,當她們就快觸碰對方,寒冷又從她們腳底蔓延。她們要對抗的,遠比她們所認為的艱難多了。

  不寫一個冷字,你卻覺得寒。驚駭的結局,在縝密的雙線敘事及渾然天成的鋪陳中,無預警朝你襲來,這是獲獎連連的年輕作家神小風的《少女核》。更驚豔的是,在絕望暴烈中,她讓我們看見一絲陽光,哪怕這陽光,只足夠我們靠在一起,取暖。

本書特色

  ◎長期深耕本土文學的寶瓶文化,在邁向10週年之際,以最大的磅礡氣勢與資源推出6位極具潛力的作家!
  ◎除了甘耀明撰推薦總序,並依據6位作家不同的風格與特色,分別邀請鍾怡雯、李昂、王德威、宇文正、郝譽翔、張瑞芬齊聲推薦!
  ◎2010華文文壇新力量!

作者簡介

神小風

  本名許俐葳。來自一九八四年的七年級少女,相信寫字永遠會照顧自己。

  畢業於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文藝組,現就讀東華大學創作與英語文學研究所,每天的回家功課是認真悲傷和說謊,所以寫了小說。但偶爾也會試著講講真心話,以及練習愛人。

  曾獲林榮三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全國學生文學獎等。且以〈親愛的林宥嘉〉獲三十二屆時報文學獎散文組評審獎,〈上鎖的箱子〉獲九十六年度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特優,並分別入選《98年散文選》及《96年小說選》。曾任耕莘青年寫作會總幹事,著有小說《背對背活下去》。

  經營部落格:〈真心話大冒險〉godwinder.blogspot.com/,每天都在故事與非故事間尋找冒險的可能,但品行不太優良,偶爾翹課。

 

推薦總序
新星圖,正要羅列
甘耀明(作家)

  二十一世紀以來,以台灣現代文學為研究的論文增多了。在中小學,體制教本對本土作品的編列比例躍升,寒暑假又有各種文學營,作家能見度高。遑論從年頭到年底的數百個文學獎,醉心於此的人絕對口袋滿滿。這是本土文學輝煌年代,寫手與作家幸福的時刻?

  事實並非如此。在某些文藝場合,作家與出版社編輯聚一起時,總會說出最殘酷、最不忍的例子。總歸一句,純文學市場不好搞,至於細節,各有苦水,各自發揮。這不是唱衰,對此劇變尤感深切的資深作家們,最能體會,隱地感嘆本土出版業越來越難走了,陳義芝直言「文學潰散」,愛亞感嘆她目前一本書的初版兩千冊賣不完。

  這樣的訊息太多,也不知「黑暗期」有多長,絕非抱著哭一哭就天亮了。這主因大環境改變,影響了讀者閱讀習慣。在上個世紀的七、八○年代,文學書市場和現在的出版爆炸比較,算是「鎖國」狀態,外國翻譯書不少,但本土書佔了地利,吃香的很多。而且,那時的讀者帶著「硬派」功夫,閱讀的耐受性強,對艱深、篇幅長的經典文學能花時間讀完。解嚴之後,台灣書肆如潰堤般湧入外國文學,九○年代的電腦普及更影響讀者習慣,輕閱讀的時代來了,有了「網路文學」。網路文學比大眾文學輕薄,易消化,專攻青少年市場。閱讀發展至此,讀者的選擇太多了,嘴也很挑,不甜的水果不買,不會因掛上MIT就放入菜籃(網誌上常有人表態,不讀本土文學,一概讀國外作品;亦有人告誡,讀本土作品容易踩到「地雷書」),甚至轉頭就走。

  套句狄更生《雙城記》裡膾炙人口的開場白:「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事實上,台灣的閱讀市場依舊,如果查閱實體或網路書店的排行榜,不少的文學書上榜,而且年度排行榜不離小說類。當然,這些上榜的書籍十之八九以翻譯文學為主,本土書籍的光環只照在少數的暢銷書作家,本土文學孤單得像是空燒議題或無奈的安慰劑。然而,早在農漁特產品仍躲在保護政策下時,台灣閱讀市場已國際化,本土作者面對世界各地的秀異作品,是拓展自我視野的契機。往好處想,環境已成定局,如何整備態度與作品質量,才是我們未來的道路。

  文學黃金年代的列車駛離了,新世代寫手才來到月台,火車還會來嗎?火車當然會來。文學可以靠一群作家創造時代的思維與流變,但寫作是個人的,強者能創造自己的列車,而不是搭便車。新人姿態萬千,活動力強,得給三本書或三年的成長期,好打造自己的火車頭。因此,期許成了面對他們的方法。然而,新人在哪?這是令人頭疼的問題。如果有人查閱「新世代作家群」圖像,每幾年被提出討論,發現他們像電子分裂,不確定、不穩定,隨時消失,留下來的又有多少?新人版圖,像是鬆動星圖,一閃而逝的流星居多,如何繼續寫下去,發光發熱,成為入此行最大考驗。

  觀察這世代的作家,有兩項徵候,值得思索。

  一、文學獎的迷思:這年代,新世代寫手要出頭,幾乎從文學獎搶灘,他們的第一本書是文學獎集結。台灣的文學獎越來越多,以高額獎金吸引人,本是好意,卻有不少寫手陷入追逐文學「獎」遊戲;亦有人整理出文學獎得獎公式,開班授課。文學獎應該檢討?沒錯。卻也冒出更多同質性的文學獎來攪和。參賽老手該自我約束?還是別跟獎金過不去。朱天心在評審某文學獎後語重心長的要一些常勝軍收斂,自省「初衷心」(朱天心之言也在網路引發了誰是「職業評審」的言論)。不可否認,該鼓勵新人投文學獎,淬鍊文筆,更該提醒他們及早爬出醬缸文化,免得自溺。得文學獎,誰多誰少、誰得大獎,不代表出身名校,誰還再執迷得下去才是問題。新世代作家們更有活力改變文學,但是,通過文學獎傳統機制窄門,易向既定價值靠攏,作品難免拘謹,甚至長成固定模子的扁平美貌。要像成英姝、陳雪這樣大膽野性,不通過文學獎的難見到。

  二、生活經驗扁平:台灣幅員小,城鄉差距更小,大家生活經驗差不多。新世代寫手的學歷以大學居多,不少是碩、博士(這也是不少老手得寄生文學獎的主因),這些人因就學或工作,生活圈最後以大都市為主,生活經驗容易貧血與貶值,寫作不再倚重經歷,從圖書、新聞與古狗(google)轉化而來,像是「坐在咖啡館的夢想家」。這種寫法沒錯,資深作家也是如此。然而,老作家有時代轉折的資產經歷,相較之下,新人只好拿筆拜古狗大神。新世代寫手群的經驗與思維類同,如何消化醞釀題材,需要視野。況且,世代如此,已是普遍性,無須責難,唯有強者能趁勢而起,創造風格,擺脫不痛不癢的內容。這是新人的最大考驗。

  寶瓶出版社推出「六人行」,這六顆新星是彭心楺、徐嘉澤、郭正偉、吳柳蓓、神小風、朱宥勳。他們有的六年級,有的七年級,橫跨年齡層十餘年。這六本作品,主要是小說,無論取材與語言,潛藏一股能量。假以時日,他們有可能羅列在文學星群,後續發展,令人期待。

  這幾年來,散文與小說在類別混血外,也走到專業主題的書寫,比如旅行散文、飲食散文、同志小說等,經由專業知識、分眾經歷的包裝書寫,將作品導入個人風格,彭心楺(一九七四─)的《緩慢行進中的屍體》走這一脈路徑,她有十餘年的護士資歷,在醫院看盡生離死別,將故事編織成書。毫無疑問,《緩慢行進中的屍體》對護理工作的描摹詳盡、鉅細靡遺,宛如護理指南,對讀者來說這成為閱讀的另一種興味。

  《緩慢行進中的屍體》的節奏,採緩調的女音進行曲,嬰屍、難產、醫療疏失、藥物濫用、器官移植、植物人,每個題材背後傳遞的驚嚇指數,像是艾倫坡的驚悚小說,一再挑戰感官,緊繃閱讀神經。比如〈嬰兒廢棄物〉中的護士竊取嬰屍,帶「它」逃離醫院,卻發現無處可逃。比如〈人體產房〉中在雪地中難產的護士,荒謬的由牙醫以牙醫器材接生。比如〈忘了停頓的病房〉中一場錯誤又殘酷的貧戶截肢。或者,〈緩慢行進中的屍體〉運送大體回家。彭心楺的「護理小說」以寫實主義的筆法經營,文章結尾又接近「自然主義」,以中立旁觀的態度處理角色,甚至戛然而止,無須太多交代,總有股冷酷、無奈與寒涼的人生況味,更接近醫院前線的醫療景觀。這樣的風格在新人中具有識別度,也讓彭心楺成功跨出第一步。

  徐嘉澤(一九七七─)在新人行列中,敢拚敢寫,出道至今,出書的質量均豐,小說散文皆行,書寫範圍涵蓋同志情慾、都市文化、家庭親情、童年懷鄉,是題材與類型通殺的人,後續發展看漲。《不熄燈的房》是精采的短篇小說集,徐嘉澤將以往駕馭小說的功夫與融會題材之法,再次鏗鏘出擊,技法不青澀。「鰥寡孤獨廢疾者」向來是作家最關注的人物。徐嘉澤不吝暴露企圖,以「廢疾書寫」的美學貫穿此書,融入自閉症、癌症、聽障、視障等題材,角色不外乎心靈版圖殘缺、肢體障礙到癌魔腐蝕,甚至被邊緣化的畸零人。

  正因如此,《不熄燈的房》的書寫策略並不是戲劇性的廢疾驟降,而是人在殘疾之後的處世態度,如何融入家庭、人群或愛情的掙扎,沒有大幅度劇情,以心境轉折為主,向內的、定靜的、凝視生命態度的方式進行。這種「文火式」書寫,迥異於大火熱油快炒,沒有難倒徐嘉澤,反而成功展現火候。另外,廢疾書寫也正扣緊近幾年來流行的「敘事治療」風,將創傷外化,寫作者獲得新力量。在《不熄燈的房》中,〈三人餐桌〉、〈咧嘴〉、〈不熄燈的房〉在題材與手法上互為翻版,從口腔癌手術後下頦廢缺,到狗嘴遭鞭炮炸開後的顏殘,充滿情感的不忍與淡淡哀愁,透出徐嘉澤的書寫意念。然而,廢疾者逆境圖存,人是渺小,卻被現實逼得偉大,歷經掙扎與磨難,能否到達幸福的彼岸?書以《不熄燈的房》為名,隱藏了親情的觀照與微燈守護,這是最好的寓意。

  小說承載議題的容積率較大,作者能在裡頭暴露個人隱私,無須在現實面善後。當然,這不足以說明新世代為何以小說為秀場,主因是讀者取向。我就聽過這樣說法,某出版人將散文集看作票房毒藥,現代詩尤烈。寶瓶出版社這次推出的六位新人中,唯獨郭正偉(一九七八─)以散文走秀,彷彿是硬派招式的拳腳功夫場子,他打緩慢的太極氣功。

  郭正偉右臉「先天性顏面神經末梢麻痺」,從小自卑,學會定靜內觀。作為都市漫遊者的觀察身分,《可是美麗的人(都)死掉了》寫他自小的挫敗經驗,到入社會心境,主題有網路、吉他音樂、疾病、同志情慾與男體冒險。郭正偉作為社會性格的文藝青年,理想尚未成灰燼,也不知道下一場盛燃的柴薪在哪,文中瀰漫不確定感。《可是美麗的人(都)死掉了》是真誠的生活紀錄,動人之處在此,郭正偉大量暴露自身的「醜」與「怪」。以醜為美,以美為醜,是這世紀的審美標準,那種老是自陳情感、身體或道德完美的散文(尤其是高度讀者取向的),顯得刻意,也不真實。沒人是完整,殘病才是常態。誠懇(甚至大膽)呈現疾殘、情慾流動、膽怯害怕,成了另一種美學。《可是美麗的人(都)死掉了》走的就是這派路數,可貴的是,郭正偉不渲染自己,也不污化自己,更無須宗教式懺悔,有幾分,就說幾分,使得此書的出版更顯珍貴,有意義。

  這幾年來,在電影、文學與社會文化議題上,常討論外籍配偶在台灣生活的面向。這些東南亞新移民,經過社會幾年來認同,不再被標籤化,不再是電桿上張貼的買賣廣告,她們是「新台灣之子」的母親。當然,或許是我們塗抹問題而已,這些外籍配偶的困境仍被壓抑在社會底層,吳柳蓓(一九七八─)便將這類怪現狀擺放在《移動的裙襬》。書中處處可見,青春豐美的外傭與外配,填補了「婆娑之洋、美麗之島」男性們的慾望缺口,成了機械子宮、活體充氣娃娃、人蛇集團賣淫的搖錢樹、殘缺男子的傭人。

  然而,令人訝異的是,《移動的裙襬》並沒有因為處理相關議題而沉重,成了這類的主題書寫中,最生動有趣的小說。多虧吳柳蓓的語言活潑有特色、節奏明快,很會說故事,這是闖蕩江湖的最棒輕功了,令人羨慕的才女。《移動的裙襬》有幾篇幽默生動,不拖泥帶水,讀來大快人心,在台灣文壇,這種寫法向來甚少由女性出招,引人矚目,如〈吃李嬤的豆腐〉、〈印姬花嫁〉、〈魔法羊蹄甲〉、〈菲常女〉、〈傻瓜基金會〉等,讓沉痛的社會議題有了輕盈浮力,風格幽默、俏皮,卻不輕浮,甚至看得出來,外籍與外配的生命力強悍,不再是弱勢,穿透台灣法律與道德的鐵強,經過多年的歷練與轉變,她們從羞澀新娘,成了掌權的老娘,蔚為奇觀。

  好了,「七年級」的神小風(一九八四─)上場了。《少女核》以重量級的少女漫畫之姿降臨,給人另類的閱讀感。神小風向來以長篇小說出招,有意跳脫台灣文學獎以短篇小說為科舉競技,同時展演她對同世代文化的細膩觀察。《少女核》印證新世代的次文化,上網打怪、留連網路、手機重症,對流行文化高度敏感,卻對現事的世界焦慮徬徨,無法與父母應對,只能以謊言敷衍。這令人想起東洋味的「蘿莉泰」。「蘿莉泰」原本從納博可夫的名著《蘿莉泰》(Lolita)而來,是十二歲少女之名,經過日文流行文化浸潤,成了某種特定少女族群的代名詞。這群少女面貌青澀、裝扮可愛、衣著如漫畫的少女,甚至指拒絕跨越到成年者。日本味「蘿莉泰」成了青春期無限延伸者的代名詞,《少女核》就有幾分這種「不願長大成人」的味道。

  《少女核》開始,張舒婷與張舒涵這對姐妹逃家後,敘事不斷插敘,將記憶拉回更年少時,這種拖著青春期尾巴不願割捨的「蘿莉泰」姐妹,在原生家庭是敵對關係,沉溺於網路聊天室,最後受引誘而離家。其中,張舒婷的愛情隨之而來,性愛也輕浮,屬於強烈肉慾的。至於妹妹張舒涵,則是精神的,內觀的人生。姐妹互為表裡,性格互補,也互相凌遲,這種設計目的,小說最後揭露的謎底像是電影《鬥陣俱樂部》的女聲翻版,一人分飾兩角。《少女核》虛虛實實,暗喻指涉,看得出神小風不甘將此流於故事表層,使得《少女核》內在結構多了些有趣的翻轉與意義,有待讀者深究。

  「六人行」最後的壓隊人物,是二十出頭的朱宥勳(一九八八─)。他出道早,高中時以〈晚安,兒子〉拿下台積電文學獎首獎,卻因為該篇曾在網誌發表,違反徵文規定,資格遭取消。此案例成了文學獎投稿禁忌的活教材。事後,朱宥勳哂然以對,筆耕不輟,終於在四年後的今天交出處女作《誤遞》,算是扳回一城。《誤遞》依取材可歸納成兩類:愛情與親情。這樣的分法,頗符合朱宥勳自己對此書下的註腳:「有的時候他會悲傷,有時候不知道怎麼面對情人,更多時候和家人隔著冰峽遙遙相望。」愛情與親情是他目前生活焦點。也誠如他所言,《誤遞》有股淡淡哀愁,偶來的「悲傷」,或一瞬間不尋常的傷感。

  親情與愛情常常是新人下筆之處,難免出現老梗,但是朱宥勳寫來不落俗套。愛情類的〈倒數零點四三二秒〉、〈白蟻〉、〈煙火〉等,朱宥勳用棒球運動、人類學作為寓意象徵,明陳生命的虛無,藉此形塑愛情觀。在親情類的〈壁痂〉、〈末班〉、〈墨色格子〉等,也用類似技法,手法巧妙。這反映了朱宥勳在寫作之途,越來越懂得現代主義文學的功夫,這與他在高中時期寫的樸實風格的〈竹雞〉,截然不同。現代主義文學在台灣是重要的脈絡,成就不少作家,如白先勇、張大春、駱以軍等人。朱宥勳的這種風格,隱約有了接承姿態,再加上《誤遞》瀰漫老靈魂的陳述味道,使他在新世代中闢出一條自己發聲的獨特風格,特別顯眼。

  以上這六位文學新人,一起出陣,隊伍壯觀,星光懾人。我想,給新人肯定之餘,也給寶瓶出版社更多掌聲。在今日多數出版社視新人出版為寒冬顧忌的年代,寶瓶出版社讓新人擁有麥克風與舞台,是多麼溫暖之事。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6249259
  • 叢書系列: Island
  • 規格:平裝 / 256頁 / 14.8 x 20.8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圖書評論 -   評分:
 時間序與視角不停切換,有時候覺...
轉載自博客來  推薦  2023/05/16
時間序與視角不停切換,有時候覺得有點亂。虛實交錯,雖然有特殊氣氛但有時不是很懂作者的用意。
儘管如此,這本書重重打中我內心的傷,讓我在閱讀的那幾天心煩意亂,想起自己和父母兄弟姊妹的關係,想起求學階段的人際掙扎等等。那種想靠近卻不能或不知道該如何靠近的愛渴望、痛苦與恨,寫得非常傳神。恨,是因為太愛了。
 少女核
轉載自TAAZE 讀冊生活  無評分  2017/07/25
暑假也許會使許多人憶起「離家出走」的欲望或經驗。不過,《少女核》並不純粹是一本《那些逃家孩子教會我的事》,它寫得最好的,是帶有迷離味的青春經過儀式。長大過程裡,誰都可能走近「存在性的懸崖」,不是掉下去就是轉身,那危險的一瞬,我們後來很容易遺忘,神小風卻把它拉長了,寫成叮咚作響的樂曲。

顧爾德說海頓比莫扎特好的原因,在於海頓對細部從不輕忽,這也是《少女核》莫大的優點:這個「糖果屋」的一磚一瓦都甜蜜可口。有些少女可以選擇逃或不逃,有些不能,有些深思,有些衝動行事——小說並非人生的逐點建議,「夏日少女啊,」此刻我只想說:「文學確實惦記著妳們。」
 說到神小風,我想印象最讓我深刻...
轉載自TAAZE 讀冊生活  尚可  2011/04/29
說到神小風,我想印象最讓我深刻的,就是她得時報文學獎的作品-親愛的林宥嘉。這篇散文非常非常有意思,我看了之後非常的喜歡,也因為這樣而記住了神小風這位作家。少女核是我買的她的第一本書,薄薄的,講得有點抽象,看到最後,妳會不知道這對姊妹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姊妹或者是一個人與她的影子,或者一個人的兩個面相。開頭的甘耀明的導讀我看得很認真,大概的內容是說,現下的本土作家,因為生活中的歷練與經驗被美滿的生活與完整的物質享受侷限住了,所以沒辦法寫出戰亂、動盪時代的那種視野與格局。

我想,這本書就是一杯恬淡香醇的黑咖啡吧。它有著摩登的苦澀味,那種因為時代而產出的社會問題,例如疏離感與寂寞構成了這本書的基調。然而對於現代的我們來說,生活中「大事」究竟是什麼呢?姊姊離家出走了。段考沒拿到全校前五名。媽媽把我的手機沒收了。

相對於「敵人打來了!」、「瘟疫蔓延了!」、「我們滅村了、沒有家了!」,前者就是一種恬淡甚至稀薄的味道。

到只要是味道,還是會觸動我們的味蕾,就像是神小風的這本書一樣,可以讓人感受到,一種..隔閡。一種囚禁,一種不自由,一種孤獨。

一種渴望交集、渴望被瞭解、渴望空間的........渴望XDDD

好啦~就是這樣。
 <小說家的恐怖屋> ...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0/10/19
<小說家的恐怖屋> 



那些寂寞的、疏離的、黑暗的、不斷在內裡大聲呼喊「我要死了」的書寫手法,向來就是神小風所擅長的,好比<寂寞馬賽克>中那個暑假在每個親戚家流轉、壓抑著情慾成長的少年;<上鎖的箱子>中不被人所知的把自己藏在箱子裡的外婆;<日光印象>中總獨食獨行的二十幾歲女孩,對陌生人輕口問著:「你好嗎?」、期盼著某人也能這麼問著寂寞的自己;而和前篇彷如姊妹作的<夜間飛行>中用手機打暗號而始終無語的兩個陌生人;<羅莉塔少年>中彷彿把自己囚禁在時間之塔的三十歲寂寞少年,卸下裝後魔法消失一切回復正常;<親愛的林宥嘉>滿滿貼著偶像海報、渴望著他人來拜訪的房間……



神小風的文章有著奇特的魔力,一種暴風雨似的狂亂性格,把所有穩定的狀態開始破壞,再把被破壞後剩下單獨殘破的內裡展現給讀者看,就是那空蕩蕩的一片最傷人的寂寞空洞。



神小風第一篇出版著作是《背對背活下去》,裡頭主角是兩位互相傷害仿若連體嬰般的兩名女子:范音音和香水,兩人似乎都為愛而生,主角范音音可以傷害自己尋求男人停駐的眼光,而香水只求一雙可以流連在她身上具有愛的眼神即可。愛的狂暴性在此展現無疑,小說開始范音音和香水像是再好不過的摯友,而最後謎底攤開,不過就是互相傷害的兩個人,兩個為愛糾纏在一起像孿生姊妹的女人,表面上的溫柔言語下都藏著惡與恨意的暗刀。在新作《少女核》中,主角從連體嬰中被剝離成雙胞胎、互為姊妹的張舒婷與張舒涵,兩條支線敘事,進行一場冒險及尋找秘密的根源。這一次神小風在小說中不再進行狂暴式具毀滅性的性格模式,而是讓兩個姊妹在「愛」的基礎下溫水慢煮去尋找姊妹的存在意義,一個是急於出走的姊姊、一位是渴望靠近的妹妹,在《少女核》中神小風展現她在《背對背活下去》中的推理敘事風格,讓讀者越到小說後面,越接近真實的核心。



《背對背活下去》中有意卻隱藏著惡意互相糾纏傷害的兩女人,在《少女核》中兩姊妹卻是無意卻又實質傷害了對方,像是互為表裡的兩個人被困鎖在同個屋內。《少女核》中的姊妹張舒婷與張舒涵在《背對背活下去》中已經先行演練一次彼此的人生,不同的是姊妹的人生與結局在兩本小說中卻迥然不同,讀者似乎踏進小說家所設置的恐怖屋裡頭,原本消失的,咧嘴在另一頭對你笑著、而存在的卻在你面前再一次死去。那些人物似乎又戴著別人的面具讓你分不清誰是誰,香水和張舒婷交雜著渴望一個可以重新開始的「名字」、同在屋簷下背對背生活的張舒婷(張舒涵)與張舒涵(張舒婷),相同的臉對讀者笑著,卻要讀者去猜出場的人物究竟是誰。



神小風在小說中總是創造出特殊行為模式的出色人物,隨處可見角色中種種的怪癖詭異行為,好比《背對背活下去》中范音音用手搓揉臉上摩擦衣物等染上自己的氣味的動作,以為只要如此做所擁有的物品就走不掉,包括男人;《少女核》中用鉛筆將事物圈起來,拉出箭頭重新以自己眼光定義事物的張舒涵(張舒婷?)、成為書店的女人-茉莉、不完整的男人-於夏,還有不斷重複人生的房東先生……



小說家神小風用她迷亂他人的手法再一次成功\的說謊欺瞞所有的讀者,當讀者越往小說中的「ㄏㄜˊ」前進,卻也一步步踏入神小風所精心步入的陷阱之中,而當讀者困在恐怖屋的迷境之中,抬起頭似乎可以看見神小風戴著張舒婷的面具大聲說著:「我沒有錯。說謊只是我生存的方式。」而後用她看似溫柔卻殘酷的手緊緊攫著讀者的手抵著「ㄏㄜˊ」來決定按下,或者不(Y/N)。
 <小說家的恐怖屋> ...
轉載自博客來  極力推薦  2010/10/19
<小說家的恐怖屋> 



那些寂寞的、疏離的、黑暗的、不斷在內裡大聲呼喊「我要死了」的書寫手法,向來就是神小風所擅長的,好比<寂寞馬賽克>中那個暑假在每個親戚家流轉、壓抑著情慾成長的少年;<上鎖的箱子>中不被人所知的把自己藏在箱子裡的外婆;<日光印象>中總獨食獨行的二十幾歲女孩,對陌生人輕口問著:「你好嗎?」、期盼著某人也能這麼問著寂寞的自己;而和前篇彷如姊妹作的<夜間飛行>中用手機打暗號而始終無語的兩個陌生人;<羅莉塔少年>中彷彿把自己囚禁在時間之塔的三十歲寂寞少年,卸下裝後魔法消失一切回復正常;<親愛的林宥嘉>滿滿貼著偶像海報、渴望著他人來拜訪的房間……



神小風的文章有著奇特的魔力,一種暴風雨似的狂亂性格,把所有穩定的狀態開始破壞,再把被破壞後剩下單獨殘破的內裡展現給讀者看,就是那空蕩蕩的一片最傷人的寂寞空洞。



神小風第一篇出版著作是《背對背活下去》,裡頭主角是兩位互相傷害仿若連體嬰般的兩名女子:范音音和香水,兩人似乎都為愛而生,主角范音音可以傷害自己尋求男人停駐的眼光,而香水只求一雙可以流連在她身上具有愛的眼神即可。愛的狂暴性在此展現無疑,小說開始范音音和香水像是再好不過的摯友,而最後謎底攤開,不過就是互相傷害的兩個人,兩個為愛糾纏在一起像孿生姊妹的女人,表面上的溫柔言語下都藏著惡與恨意的暗刀。在新作《少女核》中,主角從連體嬰中被剝離成雙胞胎、互為姊妹的張舒婷與張舒涵,兩條支線敘事,進行一場冒險及尋找秘密的根源。這一次神小風在小說中不再進行狂暴式具毀滅性的性格模式,而是讓兩個姊妹在「愛」的基礎下溫水慢煮去尋找姊妹的存在意義,一個是急於出走的姊姊、一位是渴望靠近的妹妹,在《少女核》中神小風展現她在《背對背活下去》中的推理敘事風格,讓讀者越到小說後面,越接近真實的核心。



《背對背活下去》中有意卻隱藏著惡意互相糾纏傷害的兩女人,在《少女核》中兩姊妹卻是無意卻又實質傷害了對方,像是互為表裡的兩個人被困鎖在同個屋內。《少女核》中的姊妹張舒婷與張舒涵在《背對背活下去》中已經先行演練一次彼此的人生,不同的是姊妹的人生與結局在兩本小說中卻迥然不同,讀者似乎踏進小說家所設置的恐怖屋裡頭,原本消失的,咧嘴在另一頭對你笑著、而存在的卻在你面前再一次死去。那些人物似乎又戴著別人的面具讓你分不清誰是誰,香水和張舒婷交雜著渴望一個可以重新開始的「名字」、同在屋簷下背對背生活的張舒婷(張舒涵)與張舒涵(張舒婷),相同的臉對讀者笑著,卻要讀者去猜出場的人物究竟是誰。



神小風在小說中總是創造出特殊行為模式的出色人物,隨處可見角色中種種的怪癖詭異行為,好比《背對背活下去》中范音音用手搓揉臉上摩擦衣物等染上自己的氣味的動作,以為只要如此做所擁有的物品就走不掉,包括男人;《少女核》中用鉛筆將事物圈起來,拉出箭頭重新以自己眼光定義事物的張舒涵(張舒婷?)、成為書店的女人-茉莉、不完整的男人-於夏,還有不斷重複人生的房東先生……



小說家神小風用她迷亂他人的手法再一次成功\的說謊欺瞞所有的讀者,當讀者越往小說中的「ㄏㄜˊ」前進,卻也一步步踏入神小風所精心步入的陷阱之中,而當讀者困在恐怖屋的迷境之中,抬起頭似乎可以看見神小風戴著張舒婷的面具大聲說著:「我沒有錯。說謊只是我生存的方式。」而後用她看似溫柔卻殘酷的手緊緊攫著讀者的手抵著「ㄏㄜˊ」來決定按下,或者不(Y/N)。
贊助商廣告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奧賽羅----威尼斯的摩爾人 (中英雙語版 )
作者:威廉‧莎士比亞
出版社: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7-08-28
66折: $ 185 
金石堂 - 今日66折
「好萊塢編劇教父」麥基故事學三部曲套書(3冊):《故事的解剖(二版)》、《對白的解剖(二版)》、《人物的解剖》
作者:羅伯特.麥基
出版社:漫遊者
出版日期:2024-01-22
66折: $ 1036 
金石堂 - 今日66折
一百則旅行諺語,一百個你該旅行的理由
作者:田臨斌(老黑)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1-10-12
66折: $ 277 
金石堂 - 今日66折
為什麼有錢人先吃最喜歡的菜?55條思考法則,換一顆有錢人的「投資腦」【暢銷新裝版】
作者:世野一成
出版社: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0-09-08
66折: $ 218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以貓貓之軀,讓宇宙完整
作者:四叉貓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25-01-22
$ 276 
金石堂 - 暢銷排行榜
雙子與老師(2)
作者:かきのたね
出版社:台灣東販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2-06
$ 111 
博客來 - 暢銷排行榜
鋼之鍊金術師 CHRONICLE(全)
作者:荒川弘
出版社:尖端
出版日期:2025-02-06
$ 382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張忠謀自傳全集(上下冊)
作者:張忠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1-29
$ 869 
博客來 - 新書排行榜
吾命騎士【2025珍愛特裝組】
出版日期:2025-02-12
$ 558 
金石堂 - 新書排行榜
1天5分鐘!把「沒辦法」變成「有辦法」的持續習慣
作者:井上新八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17
$ 300 
Taaze 讀冊生活 - 新書排行榜
顯化冥想的力量:100個引導練習,啟動宇宙中最強大的願景實現
作者:卡珊卓.波札克
出版社:英屬維京群島商高寶國際有限公司台灣分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8
$ 266 
 

©2025 FindBook.com.tw -  購物比價  找書網  找車網  服務條款  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