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傳統重男輕女的價值觀,在現代的台灣社會看來不可思議,但這本回憶錄中,卻赤裸裸地呈現它殘酷的一面。作者因為父母領養一個兒子而把她送到美國,直到因為家人的呼喚,踏上了福爾摩沙的土地上,展開精采的重聚。一切發生的事好像是一場夢,但血緣關係,是如此的奇妙,當作者和家人再度相遇,親情的力量將中西文化衝擊降到最低,人生當中許多轉折出現得突然,沒有機會事先彩排,該如何來面對呢?藉由這段真實的故事,讓身為母親的我看了感動,相信對您也會有所啟發!」──黃文華,東森主播、超視「請你跟我這樣過」主持人
「她是女兒,不是爸媽眼中期待的兒子,被拋棄,被送走,還是在另一個全新的家庭長大了!她半自傳體的人生故事,揭開的不是一己之痛,而是牽扯了好幾個世代「重男輕女」的課題!但她從不怨天,也不尤人,當她回到不曾參與過的出生地,卻有著最大的寬容與愛!」──傅娟,知名主持人
「梅齡.霍普古德讓我們追隨她年輕時候的身影,去回溯她與台灣的故事。讀著,不禁感到心底一陣暖暖的濕潤,不肯從她的字裡行間稍作停歇。她捕捉了她生命中的美好,以及不幸之中的幸運──在這一段尋覓返家的路上。」──丹妮莉.楚索妮,《天使學》、《墜越地球》作者
「這的確是一段需要勇氣的旅程!梅齡為了與原生家庭接觸,學習了中文,努力克服文化的隔閡,而後卻發現一個需要更多勇氣去面對的家族真相!這是一個關於尋根與家族情感糾結的感人故事,真誠,令人無法不動容!」──凱薩琳.弗林,《巴黎藍帶廚藝學校日記》作者
媒體推薦:
「梅齡用一種幽默、可親、包容的筆調,寫出了她所瞭解到的一段生命故事:它是如此深深受到機運、抉擇以及愛的左右而產生……一個充滿智慧、撫慰人心的告白;一個關於家庭、尋根及命運的感人之作!」──《寇克斯評論》
「知名作家梅齡,她幾乎可以說是最早一批被美國領養的台灣孩子。她的故事寫出了我們難以想像的台灣舊社會觀念……很棒的一本書!」──《好管家雜誌》
「梅齡.霍普古德的敘述很有魅力,讓人如同看到電影版的《雙面情人》,不禁要想,如果當年她不是被送養出來,現在又會如何……在她靈巧又動人的對比下,我們看到了她台灣姊妹的童年,以及她在密西根州養父母家中所得到另一種截然不同的成長歲月……」──《ELLE雜誌》
「《被抱走的女兒》對於被收養的小孩的情感,有著最深刻的描繪。作者誠實剖析了自己,從與親生家庭的第一次碰面,到與親姊妹的緊密相連;從台灣父親渴望生兒子的執念,卻一再擺脫不了生出女兒的命運……在在都緊抓著讀者的心,讓我們隨之心碎,而又從中看到了諒解。」──《寄養家庭雜誌》
「梅齡與她台灣家人團聚的過程,讓人無比動容……她的故事之所以吸引人,不僅在於裡面充滿歡樂、詼諧,更因為她坦白,敢於正視親生家庭將她送養的原因,甚至未曾隱去任何不堪的家庭祕密。」──《路易斯維爾信使報》
「《被抱走的女兒》無論在切入的角度,或是描述的觀點上,都有別於其他同類型的作品。它讓我們清楚看到那些決定送養兒女的家庭背後,所承擔的壓力與痛苦,更多時候,這決定卻是出自不可告人的理由……梅齡的文字簡明而且渲染力極強,讓讀者如同緊隨她身邊,觀看她生命的每一個重要時刻;我們也因為無法將眼光從她身上移去,而逐漸看到一種屬於她的獨特身影。」──《底特律地鐵報》
「作者是一個成長於底特律的知名記者。她用本身具備的幽默與洞悉力,寫下了自己與親生家庭所糾葛的情感。她的文采,造就了這部感人的故事……這本書不僅讓讀者一窺作者與親生家庭的和解經歷,也讓我們瞭解到其原生家庭為何擺脫不了傳統束縛,所引發的家庭悲劇……」──《婦女書評》
「為了寫這本書,作者迫使自己對原生家庭不停的提問。隨著她一再的探問家人,逐一記下自己被送養的原由時,我們也看到了這個家族的祕辛隨之曝現,相當令人震撼……誠實到近乎殘忍……梅齡寫的不止是她自己的故事,更是反映了許多被收養者的心理寫照。」──《BUST雜誌》
「有這麼多的祕密,以及令人憤慨的事……梅齡耐心且細細爬梳在家族裡接連不斷出現的複雜問題,同時讓我們明白:這就是家族的意義所在。」──《明尼亞波里斯星壇報》
「一部相當迷人的回憶錄!一次欲罷不能的閱讀經歷!」──《哥倫布快報》
「這本書之所以好看,也在於作者持以一個客觀、理智的態度,並無意彰顯或控訴自己被領養的身世。」──《密爾瓦基哨兵日報
「身為記者的梅齡.霍普古德,用她特有的敏銳度與觀察力,毫不遲疑地向眾人坦言至今仍存於她生活裡的兩個世界。相當精采!一讀難忘!」──《洛磯山電訊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