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1
施顏祥(經濟部部長)
一個世紀的經濟發展成果,為下一個百年經濟塑立成長典範,推薦給所有讀者共同分享。
推薦2
值得珍惜的一個百年奮鬥記錄
許士軍(元智大學講座教授暨校聘教授)
自一基本意義上,歷史乃是所有知識和科學的發展的根源,這包括:在自然科學上,人們探究宇宙和地球的起源;在生物科學上,達爾文以物種原始開啟演進的奧秘;社會科學更是建構在人類生活和文化的發展過程上。
在感性層面上,人類之各種群體的形成和認同對象,也和他們擁有共同的歷史經驗和奮鬥歷程有密切關係。俗話說,要毀滅一個國家,先要毀滅這個國家的歷史,這一說法不是沒有道理的。
值此人們在慶祝和紀念民國百年之際,本書的問世記錄了生活在台灣這一地區的人,在經濟生活方面如何創立企業的歷程。書中,將過去百年這段產品發展史以10年為一階段,分成十個年代,在每一年代中,選擇最具代表性的企業,以最精簡方式描述其發展特色和貢獻。但是縱覽全書,又以貫穿百年的眼光辨析各年代的演進軌跡和所代表的集體成長智慧。
本來產業代表一個社會最重要的一種經濟活動領域。表面上,它提供了這一社會人們生活所需的資料,包括有形和無形的;但是實際上,這方面的活動又和社會其他構面,如教育、政治、文化以及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說,在當今時代中,如果一個社會缺乏與時俱進,充滿活力的產業的支持,所有上層的文化和政治活動的蓬勃發展是難以想像的。
不過,每一國社會的產業發展都有它的特色。這些特色,根源於其背後更廣泛的歷史;但反過來,產業發展本身又創造了這一社會的歷史。台灣產業發展在其根源上,有其特殊的複雜性:可以追溯到1945年前日本50年的殖民統治;在光復初期政府所採取的三七五減租和耕者有其田政策;稍後由於人民勤勞的特質,加上教育普及與社會秩序安定,吸引了外人投資以及加工出口廠的設立;再後來,在政府產業政策的積極引導下,使台灣從早期農產加
工和輕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轉變為以紡織業盛極一時,賺取大量外匯;其後,隨著財富累積也支持了像機械和石化業這類資本密集產業的興起。
更重要的是,由於科學園區的創設,讓台灣的資訊產業在世界上占有一重要地位。近20年來,我們又看到台灣產業自大規模製造導向的結構中出現了以價值和創新取向的種種小而美,小而精的公司和產業,形成台灣獨特的產業結構。
整體而言,台灣產業所以能經歷考驗和挑戰保持其活力和成長,乃和整個世界發展潮流有關。從政治上政府播遷來台,到東西冷戰,以至於新興國家崛起,台灣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在這基礎上,台灣面臨世界貿易組織所帶來的全球化,以及區域合作潮流,還有在科技上的自動化、數位化和網絡時代的來臨,既帶來挑戰,也帶來機會。令人感到高興的是,在這些大潮流大趨勢中,台灣都能找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
本書記載了台灣百年來的產業發展史,不但紀錄了在這一社會成功奮鬥的歷史,值得生活在這一土地上參與這一歷程的人們感到珍惜。更有甚於此者,就是將這一段歷史放在人類發展的大歷史中,也有其熠熠發光的價值,這也可以說是本書問世之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