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人傳統飲食習慣裡,人們總是把食物區分為主食和副食兩大類,前者主要指糧食,後者主要指魚、肉、蛋、奶等。這種模式當然與華人社會過去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中生產力發展落後、食物不夠豐富、溫飽還是問題的經濟條件有關,但這種模式也絕不是一無是處。
實際上,全世界的營養學家都認為,與西方發展國家的過多動物性食物的飲食結構相比,華人把日常食物區別為主食和副食,以主食為主、以副食為輔的飲食結構模式較為優越,是華人傳統飲食的一大優點。
這種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動物性食物為輔的飲食結構,不但有利於營養和健康,而且有利於節省能源、保護環境。當然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回到過去的年代,實際上,在貧窮的年代存在著副食過少、主食不足的雙重問題,根本無充分攝取營養,營養不良向來都是十分嚴重的問題。
因此,「主食為主、副食為輔」的原則還只是個基礎,比這更重要的是兩者的比例搭配。如何使主食和副食,或者說植物性食物和動物性食物的攝取比例維持在一個適當的平衡,既能避免營養不足,又可預防營養過剩,是忙碌的現代人要重視的課題。
本書特色
五穀類,是養生之道的必備品。
要減肥就不能吃澱粉?這種觀念大錯特錯!
五穀富含維生素B1,助新陳代謝、降低罹患慢性病風險,吃對了就健康!
維生素B1,又稱為硫胺(thiamin)或抗神經炎素(aneurine),為第一個被發現的維生素B。它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1還有增進食慾與消化功能、維護神經系統正常功能等作用。飲食中若不含維生素B1,最快10天左右就會有輕微症狀發生,包括:便秘、食慾低落、疲倦、虛弱無力、嗜睡、頭痛、煩躁、憂鬱等症狀。
所以,「食物多樣,穀類為主」的養生原則,是現代人應該餐餐不忘的健康飲食法則。
全彩配圖.圖文對照.實用食方
□科學的、營養均衡的飲食方式,在一念之間實現。
□將營養學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並改善飲食結構,設計適合現代人的營養膳食方案。
□專業營養師驗證,提供每日必需營養素、維生素及礦物質元素的種類及數量。
□搭配五穀精美圖片,可有效地認識、按圖索驥,享受優質五穀營養餐。
□200則「健康生活memo」實用保健知識,是最佳的健康報馬仔。
作者簡介
李敏
畢業於中國醫藥大學,現擔任醫院護理長。以傳統醫藥學、養生學為基礎,參考了大量民間流傳的飲食宜忌資料,並結合現代醫學、營養學的研究成果,引導現代人將最佳的營養理念應用於日常生活中,進而能改善身體不適,擁有健康和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