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唐卡被列入中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唐卡成為藝術家們的重點收藏。作為一種展現藏族文化歷史及藏傳佛教的繪畫藝術,唐卡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已逐漸為人們所肯定。
如何透過一幅幅唐卡,去了解其背後所講述的故事?如何去欣賞唐卡之美?如何鑒賞唐卡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本書將為你提供全面的解答。本書完整而詳細地介紹了唐卡的發展歷史、流派、制作工藝、題材類別、鑒賞要點、藝術價值等內容.特別是按照唐卡的不同題材,匯集70餘幅最具代表性的珍貴唐卡精品,逐一加以詳細的分析和解讀。書前還附有64幅清晰的彩色唐卡,以供讀者品鑒和收藏。本書集知識性與欣賞價值、收藏價值於一體,一本在手,即可破解最美的藏地密碼,與古老的神秘圖像交流和對話。
【本書特色】
圖解唐卡
追求心靈淨土,解讀西藏最美的珍寶
精選70餘幅最具代表性的唐卡精品,逐一解析和鑑賞
隨書附贈2幅4開珍藏唐卡
每一幅唐卡都流傳著藏地千年的繪畫藝術,作為一種展現藏族文化歷史及藏傳佛教的文物,其所具有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也已被人們所肯定,本書精選70餘幅最具代表性的唐卡精品,逐一解析和鑑賞,更附有64幅清晰的彩色唐卡,以供讀者品鑒和收藏。
想知道唐卡是什麼、對諸佛菩薩、金剛、護法的故事感興趣、對藏傳佛教存有許多疑問的你,都可以透過這本《圖解唐卡》來找到精確的答案!
深入解析
全方面展示唐卡故事的圖像意義,深入解圖符號系統,精確闡釋畫面背後所反映的密義教法
題材多元
描繪了佛教神明故事、佛教教義、歷史地理、神話傳說、藏族醫藥、天文曆算……等,揭開藏密面紗
絢麗極致
以藝術價值切入,詳細敘述唐卡製作工藝之精細,以及各派別精雕細琢之風格
【本書特點】
以圖解形式揭示唐卡價值及其收藏訣竅
精選64幅清晰的彩色唐卡,逐一詳細解析和鑑賞
超過200張簡單易懂的表格,分析整理讓你更能體會唐卡的奧祕
作者序
揭開藏密面紗的鑰匙
唐卡是什麼?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其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
認識唐卡
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唐喀」,係藏文音譯,「Thang」表示廣袤無邊的空間,「ka」指的是空白被填補,合起來指的是卷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
品種與質地
唐卡的品種和質地豐富多彩,除常見的彩繪唐卡與印刷唐卡外,還有刺繡、織錦(堆繡)、緙絲、貼花,及珍珠唐卡等。唐卡多繪畫或刺繡在布、綢或紙上,然後以綢緞縫製裝裱,上端橫軸有細繩便於懸掛,下軸兩端飾有精美軸頭。畫面上覆有薄絲絹及雙條彩帶。涉及佛教的唐卡畫成裝裱後,一般還要請喇嘛念經加持,並在背面蓋上喇嘛的金汁或朱砂手印。
內容與製作
唐卡的內容繁多,多為藏傳佛教中的各位上師,各教派的本尊,不同變相的佛和千姿百態的菩薩,以及藏族社會的歷史、天文地理、藏醫藏藥、歷史人物和吉祥圖案等,也有反映藏民族風情的畫面。
唐卡的構圖嚴謹、均衡、豐滿、多變,畫法主要以工筆重彩與白描為主。其製作工藝包括繪畫、刺繡、貼花、織錦、緙絲、堆繡等藝術技巧。除繪製極為複雜外,唐卡的用料也極其考究,顏料全為天然礦植物原料手工研製而成,色澤豔麗,經久不退,具有濃郁的雪域風格。
尺寸與規格
唐卡的尺寸規格沒有限制,其尺寸大小一般為長約70公分,寬約50公分,小者可如巴掌大小,大者長度可達數十公尺。其規格最常見的是上下長條形,橫軸則較為少見,正方形則常見於曼荼羅(壇城)的畫中。
多元文化的碰撞
唐卡畫派的形成
隨著佛教在西藏高原的弘傳,造就了建築、雕塑、繪畫方面的人才,而外來文化藝術的滲透,也造就了屬於藏傳佛教藝術的唐卡,出現各種不同的繪畫風格,形成百花齊放的繁榮局面。
尼泊爾畫派
尼泊爾畫派起源於松贊干布時期,尼泊爾藝術風格的融入,主要流行於11世紀~15世紀。該流派繪畫以暖色調為主,中央主尊地位突出,其造像較為簡單,身段僵硬,著衣少而單薄,飾物有沉重感。
勉唐畫派
勉唐畫派是15世紀以後,影響最大的繪畫流派,主要流行於衛藏地區。因創始人是勉拉‧頓珠嘉措,出生於洛紮勉唐(今山南地區),所以該派以「勉唐」冠名。為與新勉派區別,也稱「舊勉(勉寧)」。
勉唐畫派的特點是將漢地青綠山水加進主尊身後背景,造像法度嚴謹,注重線條的運用,其線條工整流暢,色調活潑鮮亮,布局活躍多變。
欽則畫派
欽則畫派的創始人—貢嘎崗堆‧欽則欽莫與勉唐派創始人為同窗好友,他所創立的「欽則畫派」,從明代漢族藝術中吸收營養,同時承襲了l4~15世紀尼泊爾畫派的諸多傳統,並不斷創新,在構圖上保持尼泊爾畫風中主尊較大的特點,但在風景表現上,開始吸收漢地的繪畫風格,尤其擅長表現具有陽剛之美的忿怒像,和繪製精彩絕倫的壇城,其造型強勁,氣勢宏大。
欽則畫派和勉唐畫派的出現,給流行於衛藏地區的尼泊爾繪畫樣式畫上了句號。
噶赤畫派
16世紀,南喀紮西活佛創辦了噶瑪噶赤畫派。該派與噶瑪噶舉派(黑帽系嘎舉派,「白教」)藏傳佛教關係密切,又稱「噶瑪巴的營帳畫派」,簡稱「噶赤」。該派畫風特點是人物造型強調表現個性,線條剛勁流暢,設色偏重青綠,優美清麗;畫面風景吸取明代重彩工筆畫山石瀑布、花鳥樹木的表現方法,意境淡遠。
無量壽佛
無量壽佛是阿彌陀佛的意譯,為五方佛之西方蓮花部部主,代表著五智中的妙觀察智。在藏傳佛教中,祂既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同時又是可以賜予眾生今生世壽幸福的佛,因此對其信仰十分普遍。
主尊無量壽佛通身紅色,著菩薩裝,雙手結法界定印,捧托寶瓶,瓶中生長蓮花,結跏趺坐在蓮臺上。
追求無上菩提的人
菩薩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為追求無上菩提的人。大乘佛教認為,菩薩其實就是一個無私忘我、自覺覺他的稱號,凡是真心幫助一切大眾者,都有可能是菩薩。
何謂菩薩?
菩薩的梵文是Bodhisattva,意為「覺悟的眾生」,包含自覺和覺他兩層意思。指「以智上求無上菩提,以悲下化眾生」,修諸波羅蜜行,於未來成就佛果之修行者;亦即自利、利他二行圓滿、勇猛求菩提者。
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是協助佛傳播佛法,救助眾生的人物。菩薩像早期以佛陀出家前的悉達多太子形姿為主,流傳到漢族地區後,隨著菩薩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對世人而言所具有的人情味,便逐漸轉為溫柔慈祥的女性形象,多以古代印度和漢族貴族服飾裝扮,顯得格外華麗而優雅。
四大菩薩
智、悲、行、願是大乘佛教四大菩薩—文殊菩薩、觀音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的標誌。
觀世音菩薩是慈悲的代表。大慈與人樂,大悲拔人苦,觀音菩薩在現實婆娑世界救苦救難的品格,使其成為慈悲的化身。「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在自然界的災變與人間社會禍難不可能消除的情況下,觀音菩薩就是人們永遠的信仰希冀。
文殊菩薩以智慧著稱。祂洞察紛繁世理,善於引導教化,不僅指引著芸芸眾生,而且還被喻為三世諸佛成道之母。在諸大菩薩中,文殊更被冠以「大智」的尊號。
普賢菩薩是大乘佛教行願的象徵。祂既有廣大誓願,又能身體力行去實踐,因此,祂是大乘佛教徒在實踐菩薩道的榜樣、典範。
普賢、文殊兩位菩薩構成一對法門,普賢主司一切三昧(正定),文殊菩薩主司一切般若(智慧),兩者相輔相成,在修行證道歷程中都不可或缺。
地藏菩薩以大願聞名。因其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祕藏,故稱為「地藏」。祂曾受佛陀囑託,莊嚴自誓:「必盡度六道眾生,始願成佛。」並真切踐行了這樣宏大無邊、捨己度人的誓願。
八大菩薩
密宗的八大菩薩除了上面提及的觀音、文殊、普賢、地藏外,還包括彌勒菩薩、虛空藏菩薩、金剛手菩薩和除蓋障菩薩。
彌勒菩薩出身於印度婆羅門,後得釋迦牟尼佛的教化,授記為菩薩。祂是一生補處的菩薩。所謂「補處」,是此菩薩可彌補佛陀位置的意思,也就是替補。
虛空藏菩薩為藏福德於虛無境界之意,在眾多菩薩中專主智慧、功德和財富。因其智慧、功德、財富如虛空一樣廣闊無邊,並能如願滿足世人的需求,使眾生獲得無窮利益,故有此名。
金剛手菩薩也即金剛薩埵,又稱「祕密主」,象徵「堅固不壞之菩提心」與「煩惱即菩提之妙理」。因手持金剛杵而得名,代表諸佛神通大能。
除蓋障菩薩以消除包括貪慾、嗔恚、睡眠、掉悔、懷疑五蓋在內的一切蓋障而著稱,為胎藏界曼荼除蓋障院之中尊,也是金剛界曼荼羅賢劫十六尊之一。
菩薩的階位
菩薩是修學大乘道的通稱,根據修證的深淺不同,也有層次之分。從最初發菩提心的入大乘資糧道的菩薩,直到十地菩薩為止,中間所有位次都屬於菩薩。
佛教不同的宗派對菩薩的分類略有不同,一般分為資糧道菩薩(分上品、中品、下品)、加行道菩薩(分暖、頂、忍、世第一四種)、見道菩薩(初地)、修道菩薩(初地第二刹那至十地菩薩)。詳細的劃分可見《現觀莊嚴論》、《十地經論》等佛教著作。
揭開藏密面紗的鑰匙
唐卡是什麼?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種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其題材內容涉及藏族的歷史、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等諸多領域,堪稱藏民族的百科全書。
認識唐卡
唐卡(Thang-ka),也叫「唐嘎」、「唐喀」,係藏文音譯,「Thang」表示廣袤無邊的空間,「ka」指的是空白被填補,合起來指的是卷軸畫。唐卡是藏族文化中,獨具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歷來被藏族人民視為珍寶。
品種與質地
唐卡的品種和質地豐富多彩,除常見的彩繪唐卡與印刷唐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