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養生-春氣升發,防風養肝
春天陽氣升發,風和日麗,氣候卻極度不穩定,使人體各種器官負荷加重,因此要格外小心,養生措施也要隨著瞬息萬變的氣候隨時變更。
春季氣象對人體的影響
多數人體生理常數的最高值或最低值都出現在氣候條件不好的夏、冬兩季。但就一年四個季節而言,人體受季節影響最大的卻是春季。
雖然春季氣候宜人,氣候卻不甚穩定,使那些對天氣敏感的人難以適應。
春季人體皮膚舒展,循環系統功能加強,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液分泌也有所增加,各種器官負荷加重,中樞神經系統發生鎮靜、催眠作用,所以會發生春睏現象。
同時,春季因氣候多變,又是個多風的季節,易改變人體內的化學反應,因此必須格外小心,養生措施要隨瞬息萬變的氣候隨時改變。
春天養生的原則和方法
◆ 重在養肝
五行學中,肝屬木,與春相應,主升發,喜暢達疏泄而惡抑鬱,故養肝最重要的就是調理情態。現代醫學也認為,不良情緒易致肝氣鬱滯不暢,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引發多種疾病。
◆ 宜甘減酸
《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春季飲食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中醫認為,脾胃乃後天之本,人體氣血化生之源,脾胃之氣健壯,人便可延年益壽。春天是肝旺之時,多食酸性食物會使肝火偏亢,損傷脾胃。故應多吃一些味甘性平,富含蛋白質、醣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如瘦肉、禽蛋、牛奶、蜂蜜、豆製品、新鮮蔬果等,有利於發寒散邪,扶助陽氣。
◆ 重在鍛鍊
春天陽氣升發,風和日麗,空氣中的負氧離子較多,有利於人體健康,所以應多進行一些戶外活動。同時,還應根據各人體質,進行合適的體育鍛鍊,並多勞多動,以舒展筋骨,暢通氣血。
春季如何養肝
春季養肝以食為先,若肝功能受損,則會導致全身氣血運行紊亂,其他臟腑器官也會受干擾而致病。春季進補應如唐代百歲醫家孫思邈所說:「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意為少吃酸味,多吃甘味食物,以滋養肝脾兩臟,對防病養生大有裨益。
性溫味甘的食物主要有:糯米、黑米、高粱、燕麥、南瓜、扁豆、紅棗、龍眼、核桃、栗子、牛肉、豬肚、鯽魚、草魚等。
其次,春季要順應春升之氣,多吃溫補陽氣的食物,如韭菜、大蒜、洋蔥、芥菜、香菜、生薑、蔥等。這類蔬菜性溫味辛,可疏散風寒。
春季練「養肝功」
面朝東站立,兩腳分開,與肩同寬,兩膝微屈,頭正頸直,含胸收腹,直腰拔背。兩手臂自然下垂,兩腋虛空,肘微彎曲,兩手掌輕靠於大腿外側,全身放鬆,兩眼睜開,平視前方。
採用腹式呼吸法。呼氣時收腹提肛,人體重心略後移,腳跟著力,足趾輕微點地;吸氣時兩唇輕合,舌頂上顎,腹部隆起。呼吸自然均勻,用鼻子吸氣,然後以口呼氣。
站定放鬆,呼吸調順後兩手緩緩上提(手心向上),經腰上肩,過頭頂後,兩手重疊,右手掌覆蓋於左手掌上,掌心向裡,輕壓於枕後,頭緩緩轉向右側,微向右上方仰起,上半身隨之稍微向右側轉。轉動過程中緩緩吸氣,待轉至右側,頭仰定,兩目怒睜,用力呼氣,同時發出「噓」字音。
「噓」畢,頭緩緩轉向左側,微向上方仰起,上半身隨之稍向左側轉,過程中緩緩吸氣,待轉至左側,頭仰定後,兩目怒睜,用力呼氣,同時發出「噓」字音。左右反覆三遍,共噓六次。此後兩手向兩側移開,緩緩放下,自然下垂,兩手掌輕靠於大腿外側。噓後調息,改為正常呼吸,但仍應堅持鼻納口吐,平定情緒,息心靜思,兩目微閉,兩唇輕合,舌頂上顎,上下齒輕輕相叩三十六次。叩擊過程中,口中津生,用力猛咽,用意念送至腹部丹田。噓氣後調息的目的在於補益因噓以後的耗損,補養體內正氣,促進生長。
長壽之道
在春季的三個月中,養肝功應該要持之以恆,每日早晚各一次。練功時衣褲要寬鬆,精神須樂觀,全身要放輕鬆,動作要柔和緩慢,音調要柔細勻長,使氣呼盡。
長壽之道
明代的《本草綱目》記載:「茵陳除風濕寒熱邪氣,熱結黃疸,久服輕身益氣耐老,面白悅,長年。」並說茵陳生食或做餅、羹皆宜。茵陳生食,即將茵陳切細,加調料涼拌;茵陳餅則是將茵陳切碎,加入麵粉中做成菜餅,或烙或烤或蒸;茵陳羹則是將茵陳切成1公分長的小段,入滾水中加澱粉做成湯羹;若將茵陳煎汁加米煮成粥食用,也可養生延年。
>>補氣藥膳推薦<<
蟲草洋參烏雞湯
【原料】蟲草6克,西洋參10克,山楂15克,烏雞1隻,薑、蔥、米酒、鹽、味精各適量。
【做法】1.將烏雞去毛及內臟,切塊。
【做法】2.與西洋參、蟲草、山楂、薑、蔥、米酒同放沙鍋內,加適量水,燉至肉熟,加鹽、味精調味即可。
【功效】蟲草補虛強壯;西洋參補氣生津,為抗疲勞的常用佳品。
>>養血藥膳推薦<<
龍眼酸棗仁飲
【原料】龍眼肉、炒棗仁各10克,芡實12克。
【做法】1.將炒棗仁搗碎,裝入紗布袋;芡實加水500毫升,煮半小時後加入龍眼肉和炒棗仁,再煮半小時。
【做法】2.取出棗仁,加適量白糖,濾出汁液。不拘時飲汁,吃龍眼肉及芡實。
【功效】可養血安神,益腎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