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第一章講述的死後世界,許多人非常有興趣。
第二章談論現代日本的政治家,同時還揭示出了何謂正確的宗教。
第三章教您如何探索自己的真心,針對追求悟道的問題,
從「心的發現」、「心的平靜」和「心的展開」等方面做講解。
第四章談人生修行之路,從科學的見地對靈性人生的構成試做了說明。
雖然本書還只是「悟道」上的一個入門導引,但在內容上卻可令人回味無窮。
「悟」,是宗教的目的所在。
各宗教對於悟的意義、內容,以及方法論的見解,明白揭示了此宗教的真實價值。
作者一貫表明:「『悟』並不需要有特殊的環境,以及特殊的立場,它就在當今大眾之中。」
所謂「悟」就是指「吾心」、「己心」,知道自己的心即意味著覺悟。而這個心,即不是在看不見的某個世界中,也不是在從未見過的仙人身上,它就在我們自己的身上。人若能探知己心就是悟道。
明白了上述的道理,繼而便可探究怎樣認知和掌握自己的心,以及其方法和順序的問題了。
對此,幸福的科學揭示了現代四正道:「愛的原理」、「知的原理」、「反省的原理」、「發展的原理」,並由此統合這四個原理,總稱為「探究正心」。從這個總稱中可以得出何謂「正心」的答案,即根據四正道予以分解:愛心、知心、反省心、發展心。
作者在以下的行文中把這個「悟道」,即有關探索自己真心之道、探究正心之道大體分作「心的發現」、「心的平靜」、「心的發展」三個部分做闡述。
心的發現即是指去發現本來的自己,自覺靈性的自己。具體地說,就是要脫離有雙手、雙足、頭部和身軀的自我意識,自覺自身即是靈性存在。即使肉體會死亡,身軀也會被焚毀,但是自己的個性存在是能夠持續的,承認這個事實即意味著尋找到了起點。也許在這個事實面前難有實感,會認為「手感、視覺、耳聞不是預示著自己的存在嗎?肉體消失之後自己又何所有呢?」。
針對這種疑問作者多次做過答覆。脫離了肉體的自己才是真實的自己,才是貫穿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自己,才是自己的真實存在。也即是說,人們的所思所想、內心活動才是自身,絕不是他物。
如果要問「何謂自己?」的話,就可以回答說:「你的所思所想、思考的內容就是你自己」,所謂有肉體、服飾、發型、表情的自己,只不過是覆蓋在思考行為之上的外套而已。」
心的平靜是指什麼呢?這是指心的狀態似風平浪靜。心在相反的狀態下即會情緒焦躁、坐立不安,繼而容易在心中泛出惡念。有了心如澄清的湖面一樣安然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說窺視到了幸福的本質。
佛神之光用人眼是見不到的,但通過靈界高級靈投射下來的光是可以感受的,可是如果沒有穩靜的心態也就無法感受。在心態處於安穩之時就會有幸福感降臨心中的感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即是光入心間,此時,佛神之光靜靜地進入了內心,心逐步呈圓形,自然地湧上對賜予了自己一切的感謝心。
維持心的平靜有兩個必要的方法。
一個即是人們熟知的反省法。心中波瀾起伏,不能平靜的原因,大都是往這個水池中投入了小石塊。這個小石塊是指與各種人之間發生的事情、他人的言辭、或是對自我的評價等等,總之必有其原因。因此就需要追究這個原因,探索自己的心為何而搖擺不定。
當然,人們有時還會遇到所謂不可抗力的大災難,這時需要什麼呢?即「不動心」。行船必會遇到疾風惡浪,要闖過難關就需要有不動心,這至關重要。不動心的基礎部分即「信念」,保持信念就有可能以不動心征服驚濤駭浪繼續前進。
這種信念從何而來呢?即來自通過對自己正心的發現而得出的自信。在內心覺醒愛和善,堅信佛神的理想,才會有自信,進而形成信念,在這個信念的背後銘刻著的不動心即能發揮出威力。
做反省的依據是「謙虛」,在這反省之上才能夠建立起不動心。有了「反省心」和「不動心」,即使在任何事態面前也能夠保持心的平靜。這就是守護著自己的「心的王國」、是幸福的道路之一。
自古有「小聖隱居山中,大聖街內住宿」之說,小聖人隱居深山,大聖人混在俗人之中生活。這是說小聖人求己心幸福,有了小悟即足矣,而大聖人生活於凡人之中,為眾人的幸福著想,意味著在困境中修行。因此,我們也不能只是為自己著想。只要有一顆追求眾人的幸福、公眾幸福的心,就絕不能放棄對發展的抉擇。
隨之,在探求平靜心的同時,必須肯定在一定的時間裡看起來似有矛盾的「發展」,思考從任何發展中尋求幸福、尋求覺悟。
心的發展要點是什麼呢?我想在此例舉兩點。一是「希望」,二是「勇氣」。
我認為,在心中閃耀著希望之光的人,終歸是確信自己是佛子的人。在確信自己是佛子、是鑽石般的存在、是未加工的金剛石的人面前,無論有多麼陰暗的事態發生,無論有多麼艱難困苦或悲哀的事情出現,在其內心深處仍舊會閃爍出光輝來,這即成為希望。有希望的人即對自身有自我認識。
作者認為,為了保持希望,更重要的就是對佛神的信仰。在情緒低落的氣氛中生活、自卑、自虐、發牢騷不滿的人,他們的特徵是沒有希望,而心中沒有希望的人的特徵又是什麼呢?即沒有對佛神的信仰。
另一面,還需要有勇氣。勇氣即是決然的判斷、意志的力量。以堅強的意志力突破迎面而來的各種阻礙,即使自己是處於困惑和逆境的不利之地,亦能以行動衝破阻撓。這就是勇氣。
作者簡介:
大川隆法
「幸福科學」國際集團組織創始人,現任總裁。1956年7月7日出生於日本四國德島,東京大學畢。日本著名思想家、心靈導師,心靈勵志類暢銷書作家,至2010年6月為止,已出版超過600本書籍,曾創造連續八年、每年榮登日本單本暢銷書排行榜冠軍的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除此之外,其著作亦被翻拍為電影,《永遠之法》(2006年)、《佛陀再誕》(2009年)等六部作品,均創下了票房紀錄。
章節試閱
「悟」,是宗教的目的所在。
各宗教對於悟的意義、內容,以及方法論的見解,明白揭示了此宗教的真實價值。
第三章悟 道
一、探究正心之道
我認為,「悟」的意義不僅易懂,而且為了讓一般人可以明瞭,必須做現代性的說明,不能再侷限於用有特殊學問的人和宗教家的用語來說明,它應該簡單易懂,並在現代的職業、學校和家庭中能夠實踐,且讓實踐者有所心得。
希望大家從此觀點來認識我所說的「悟」。我一向表明:「『悟』並不需要有特殊的環境,以及特殊的立場,它就在當今大眾之中。」
原本「悟」字是由豎「心」旁和「吾」構成,是指「吾心」、「己心」,知自己的心即意味著覺悟。因此,這務必要做探究的心,即不是在看不見的某個世界中,也不是在從未見過的仙人身上。人若能探知己心就是悟道。
明白了上述的道理,繼而便可探究怎樣認知和掌握自己的心,以及其方法和順序的問題了。
對此,幸福的科學揭示了現代四正道:「愛的原理」、「知的原理」、「反省的原理」、「發展的原理」,並由此統合這四個原理,總稱為「探究正心」。從這個總稱中可以得出何謂「正心」的答案,即根據四正道予以分解:愛心、知心、反省心、發展心。在本章中,我對這個幸福的科學的基本思想暫且不做論述,而是想要先對一般讀者闡述易懂的內容。
以下,我將把這個悟道,即有關探索自己真心之道、探究正心之道大體分作「心的發現」、「心的平靜」、「心的發展」的三個部分做闡述。
二、心的發現
心的發現即是指去發現本來的自己,自覺靈性的自己。具體地說,就是要脫離有雙手、雙足、頭部和身軀的自我意識,自覺自身即是靈性存在。即使肉體會死亡,身軀也會被焚毀,但是自己的個性存在是能夠持續的,承認這個事實即意味著尋找到了起點。也許在這個事實面前難有實感,會認為「手感、視覺、耳聞不是預示著自己的存在嗎?肉體消失之後自己又何所有呢?」。
針對這種疑問作者多次做過答覆。脫離了肉體的自己才是真實的自己,才是貫穿了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自己,才是自己的真實存在。也即是說,人們的所思所想、內心活動才是自身,絕不是他物。
如果要問「何謂自己?」的話,就可以回答說:「你的所思所想、思考的內容就是你自己」,所謂有肉體、服飾、發型、表情的自己,只不過是覆蓋在思考行為之上的外套而已。」
怎樣自我檢查是否發現了自己的實體「心」呢?我在此向讀者說明兩個要點。如果在這兩個要點上有所領悟的話,也就代表你有了心的發現。
其一是「愛」,其二是「善」。在自己的內心把握了「愛和善的兩個效應」就可以說做到了「心的發現」。
愛和善包含的內容是什麼呢?
從總體上來看,愛可以大致分成兩方面。
一方面是「小愛」。這個愛是指去祝福在生活中為自己創造了生活環境的人。首先應該有這種「小愛」之心。
在小愛之上當然有更偉大的愛,可以稱之為「大愛」。這個愛是指已超越了個人的界限、願望、社會、國家、人類等諸共同體或大型組織集團,向著佛神的理想進發的強烈的愛。這是大愛。
作為對己心發現的例證,首先重要的是去發現愛。愛的發現又可以分成兩方面,一方面要看是否有祝福自己的生活圈中的人「幸福」、「進步」的心願。另一方面要看有無超越了個人的偉大社會理想,祝福社會、國家和人類幸福的宏願。不管是小愛或大愛,都必須要在自己的心中尋找和發掘。
心的發現還有另一個必要條件,即「善」的發覺。如果對善的問題做深入複雜討論的話,即會得出各種解釋,但在此我們同樣只從兩方面做探討。
一個是「小善」。何謂小善?意即:「願以在他人的目光下無羞恥之感的方式生活」、「否定他人所批判的生活方式」,這個姿態即是小善。當人們進入社會後即會感覺到這是善的最低限度。
對人來說,誰都不願在生活中塑造他人眼中有羞恥感的自我形象。如果自己做了壞事,一旦觸及到了他人的目光就會在心中感到難受。對這種心情的感受是為人處事很重要的條件。這種具有消極性意義的善,使人會產生顧忌世間批評的心情的善,就叫作小善。
可以說,善的內涵境界和上述小愛和大愛的思路是相同的。如果說小善是盡可能避免自己受到惡性的影響,大善就是以偉大的理想為根據。在超越了個人力量的、造成人類危機、妨礙人類進步發展等大惡面前,毫不膽怯、不斷進取者就是大善。與上述的大愛相同的是,它們都與理想相關,也就是在面對大惡,面對社會、國家範圍的惡、以及人類共同的惡、逆時代而行的惡時,可以凜然正視,保持勇往直前的心。
三、心的平靜…反省心和不動心
心的平靜是指什麼呢?這是指心的狀態似風平浪靜。心在相反的狀態下即會情緒焦躁、坐立不安,繼而容易在心中泛出惡念。有了心如澄清的湖面一樣安然的經驗,在一定程度上就可以說窺視到了幸福的本質。
佛神之光用人眼是見不到的,但通過靈界高級靈投射下來的光是可以感受的,可是如果沒有穩靜的心態也就無法感受。在心態處於安穩之時就會有幸福感降臨心中的感覺。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即是光入心間,此時,佛神之光靜靜地進入了內心,心逐步呈圓形,自然地湧上對賜予了自己一切的感謝心。
維持心的平靜有兩個必要的方法。
一個即是人們熟知的反省法。心中波瀾起伏,不能平靜的原因,大都是往這個水池中投入了小石塊。這個小石塊是指與各種人之間發生的事情、他人的言辭、或是對自我的評價等等,總之必有其原因。因此就需要追究這個原因,探索自己的心為何而搖擺不定。
當然,人們有時還會遇到所謂不可抗力的大災難,這時需要什麼呢?即「不動心」。行船必會遇到疾風惡浪,要闖過難關就需要有不動心,這至關重要。不動心的基礎部分即「信念」,保持信念就有可能以不動心征服驚濤駭浪繼續前進。
這種信念從何而來呢?即來自通過對自己正心的發現而得出的自信。在內心覺醒愛和善,堅信佛神的理想,才會有自信,進而形成信念,在這個信念的背後銘刻著的不動心即能發揮出威力。
做反省的依據是「謙虛」,在這反省之上才能夠建立起不動心。有了「反省心」和「不動心」,即使在任何事態面前也能夠保持心的平靜。這就是守護著自己的「心的王國」、是幸福的道路之一。
自古有「小聖隱居山中,大聖街內住宿」之說,小聖人隱居深山,大聖人混在俗人之中生活。這是說小聖人求己心幸福,有了小悟即足矣,而大聖人生活於凡人之中,為眾人的幸福著想,意味著在困境中修行。因此,我們也不能只是為自己著想。只要有一顆追求眾人的幸福、公眾幸福的心,就絕不能放棄對發展的抉擇。
隨之,在探求平靜心的同時,必須肯定在一定的時間裡看起來似有矛盾的「發展」,思考從任何發展中尋求幸福、尋求覺悟。
心的發展要點是什麼呢?我想在此例舉兩點。一是「希望」,二是「勇氣」。
我認為,在心中閃耀著希望之光的人,終歸是確信自己是佛子的人。在確信自己是佛子、是鑽石般的存在、是未加工的金剛石的人面前,無論有多麼陰暗的事態發生,無論有多麼艱難困苦或悲哀的事情出現,在其內心深處仍舊會閃爍出光輝來,這即成為希望。有希望的人即對自身有自我認識。
作者認為,為了保持希望,更重要的就是對佛神的信仰。在情緒低落的氣氛中生活、自卑、自虐、發牢騷不滿的人,他們的特徵是沒有希望,而心中沒有希望的人的特徵又是什麼呢?即沒有對佛神的信仰。
另一面,還需要有勇氣。勇氣即是決然的判斷、意志的力量。以堅強的意志力突破迎面而來的各種阻礙,即使自己是處於困惑和逆境的不利之地,亦能以行動衝破阻撓。這就是勇氣。
四、心的發展──希望和勇氣
心的平靜畢竟還是個人的喜悅,個人的需求。換句話來說,這很接近寺廟中的禪僧。在遠離人煙的深山老林坐禪,可以求得心的平靜的喜悅,但要所有的人都這麼做是不可能的,也許坐禪的人很幸福,但不可能所有人都同時坐禪瞑思。如此來看,坐禪的人選擇了自己的幸福,卻忘記了他人的處境。
自古有「小聖隱居山中,大聖街內住宿」之說,小聖人隱居深山,大聖人混在俗人之中生活。這是說小聖人求己心幸福,有了小悟即足矣,而大聖人生活於凡人之中,為眾人的幸福著想,意味著在困境中修行。因此,我們也不能只是為自己著想。只要有一顆追求眾人的幸福、公眾幸福的心,就絕不能放棄對發展的抉擇。
隨之,在探求平靜心的同時,必須肯定在一定的時間裡看起來似有矛盾的「發展」,思考從任何發展中尋求幸福、尋求覺悟。
心的發展要點是什麼呢?我想在此例舉兩點。一是「希望」,二是「勇氣」。
我認為,在心中閃耀著希望之光的人,終歸是確信自己是佛子的人。在確信自己是佛子、是鑽石般的存在、是未加工的金剛石的人面前,無論有多麼陰暗的事態發生,無論有多麼艱難困苦或悲哀的事情出現,在其內心深處仍舊會閃爍出光輝來,這即成為希望。有希望的人即對自身有自我認識。
當人們以渺小的人心做觀察時,有時會覺得在某些事情上自己受到了委曲和痛苦,但是人們應該想到:「從偉大的佛神視角來看則不是如此,所以自己的判斷一定有誤。佛神宏觀人類的輪迴轉生,人類是在千、萬年以上的歷史中,無數次地轉生人間,而在幾十年的人生中,歷經各種事物,這是磨煉靈魂極好的機會,是佛神使自己進化的恩賜。所以,人們不應該對世間有所譴責、對世人不應該有恨,因人們身處其中必有靈魂進化的報答。應該從中看到希望。」
這是對佛神的信仰,也可以說是信賴。要信賴、信仰佛神。無希望之人即無信賴、信仰。
另一面,還需要有勇氣。勇氣即是決然的判斷、意志的力量。以堅強的意志力突破迎面而來的各種阻礙,即使自己是處於困惑和逆境的不利之地,亦能以行動衝破阻撓。這就是勇氣。
人們一定要從單純的「不煩惱即為樂」、維持現狀的想法中脫離出來,投身於日常的環境,在形形色色事物中,滿懷強烈的希望生活,這才能使靈魂更加進化、發展,同時也必然能夠從中獲得喜悅,以及率領更多的人走上幸福的道路,為眾人帶來超越了個人幸福觀的公眾幸福。
但要如此做就必須有心的發展。強勁的靈魂、寬宏的器量、非凡的魅力即是必然的要求。
五、以悟為名的幸福
本章分「心的發現」、「心的平靜」、「心的發展」三個部分闡述了心的形態。可是通過心的發現、平靜、發展又能得到什麼呢?即是以「悟」為名的幸福。
通過以上心的三個面向,人們即可以理解到以悟為名的幸福是什麼──亦即深知自身靈魂的使命,並且身體力行地去完成這個使命。因此,獲得了悟之幸福即可深知自身靈魂的使命、力行這個使命,能夠使生命之火熊熊燃燒。我認為,這是美麗、壯觀的。
「悟」,是宗教的目的所在。
各宗教對於悟的意義、內容,以及方法論的見解,明白揭示了此宗教的真實價值。
第三章悟 道
一、探究正心之道
我認為,「悟」的意義不僅易懂,而且為了讓一般人可以明瞭,必須做現代性的說明,不能再侷限於用有特殊學問的人和宗教家的用語來說明,它應該簡單易懂,並在現代的職業、學校和家庭中能夠實踐,且讓實踐者有所心得。
希望大家從此觀點來認識我所說的「悟」。我一向表明:「『悟』並不需要有特殊的環境,以及特殊的立場,它就在當今大眾之中。」
原本「悟」字是由豎「心」...
作者序
前言
「悟」,是宗教的目的所在。
在這個詞中演繹了何等的意義、內容,以及包含了何等的方法論,可以清楚顯示宗教家的真實價值。
對於「悟」之探討,我曾在各地做了淺顯易懂的講演解說,本書即是這些演講的結集。就這個意義而言,它是一部易於理解的悟道入門書。
本書第一章講述的死後世界,許多人非常有興趣。第二章則在談論現代日本的政治家,同時還揭示出了何謂正確的宗教。在第三章中,針對追求悟道的問題,從「心的發現」、「心的平靜」和「心的展開」等方面做了講解。隨後,在第四章中,從科學的見地對靈性人生的構成試做了說明。
雖然本書還只是「悟道」上的一個入門導引,但在內容上卻可令人回味無窮。
前言
「悟」,是宗教的目的所在。
在這個詞中演繹了何等的意義、內容,以及包含了何等的方法論,可以清楚顯示宗教家的真實價值。
對於「悟」之探討,我曾在各地做了淺顯易懂的講演解說,本書即是這些演講的結集。就這個意義而言,它是一部易於理解的悟道入門書。
本書第一章講述的死後世界,許多人非常有興趣。第二章則在談論現代日本的政治家,同時還揭示出了何謂正確的宗教。在第三章中,針對追求悟道的問題,從「心的發現」、「心的平靜」和「心的展開」等方面做了講解。隨後,在第四章中,從科學的見地對靈性人生的構成試做了說明...
目錄
第一章 天國與地獄
一、真正死亡的瞬間
二、靈魂何去何從
1. 不入靈界旅程之靈
2. 徑直陷入地獄之靈
3. 靈界常規旅程
三、進入靈界旅程
1. 冥河
2. 冥河灘
3. 渡冥河的方法
4. 生前的情形歷歷在目
5. 與心思相應的靈界
四、老壯年生活
1. 和顏愛語與慈祥的眼光
2. 斷此世執著之念
第二章 宗教改革精神
一、覺醒不同宗教之別的時代
二、「三密」的正確修行
1. 身……健全的肉體生活
2. 口……協調語言
3. 意……對心的控制
4. 自負責任的原則
三、「三界」與輪迴轉生
四、地獄諸相
第三章 悟 道
一、探究正心之路
二、心的發現
1. 發現本來的自己
2. 愛和善
3. 四個精神作用
4. 墨子的愛善觀
5. 心之偉大
三、心的平靜……反省心和不動心
四、心的發展……希望和勇氣
五、以悟為名的幸福
第四章 人生修行之路
一、從高次元觀此世
二、主動的人生
三、靈的指導和附身
四、學佛法獲得光的供給
五、現代的布教方式
六、以宗教界向上為目標
後語
第一章 天國與地獄
一、真正死亡的瞬間
二、靈魂何去何從
1. 不入靈界旅程之靈
2. 徑直陷入地獄之靈
3. 靈界常規旅程
三、進入靈界旅程
1. 冥河
2. 冥河灘
3. 渡冥河的方法
4. 生前的情形歷歷在目
5. 與心思相應的靈界
四、老壯年生活
1. 和顏愛語與慈祥的眼光
2. 斷此世執著之念
第二章 宗教改革精神
一、覺醒不同宗教之別的時代
二、「三密」的正確修行
1. 身……健全的肉體生活
2. 口……協調語言
3. 意……對心的控制
4. 自負責任的原則
三、「三界」與輪迴轉生
四、地獄諸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