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作者的心目中,骨董不應是藏在深宮大院的收藏品,而該是融入生活中的文物。有許多古董高貴不貴,是一般人都可享受到的美學生活。
本書記錄了作者多年來古董文物的收藏歷程,其收藏態度是兼具實用與欣賞的興味,故也是生活化的。其內容並非一般題材嚴肅的古董鑑定、古董通史或市場行情,也就是說,這不是一本專業性的古董參考書;作者著重的是其多年來的收藏經驗,及與行家、店家交手、交往的種種點滴,當然,也介紹了他本身收藏的各種骨董。古董商與收藏家彼此間像朋友但又各懷鬼胎,且角色常互換,常常古董商既是商人也是收藏家,收藏家也常私下交易,搖身一變成為古董商人,臺灣有很多古董店就是收藏家開的。每一個物件的製作與流傳,常隱含不少家族的興衰榮辱。所以在古董的世界裡,不只涉及器物本身的品相與歷史,也有很多相關的人與事,以及尋寶過程之樂事。
作者親自手繪書中介紹的每一收藏物件,為本書增添可看性。閱讀本書,您彷彿跟著作者進行一趟古董之旅、享受尋寶之趣,能夠學習如何欣賞古物,獲得與古董相關的知識,並且一窺古董店神秘的面貌。
骨董收藏既是品味的表徵,也具有一種形上的象徵意義,那是文化的傳承與延續,是人類文明中最美好的一部份。
作者簡介:
英國里玆大學碩士。曾在工業界服務多年並兼任大學講師。
自幼喜愛提琴與古典音樂,因此拜師學習演奏、製琴與製弓,長期致力於提琴樂器的研究。
著作:提琴的秘密(城邦果實/藝術家)
提琴之愛(大燕如果)
世界著名跳蚤市場與古董市集(藝術家)
提琴工作室裡的樂章(華滋)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 薦 序】
藝術家談古董
趙 曉 寧
出了許多本與音樂有關的書後,這回仲平把眼光放在古董上,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古董的種種。
仲平的這本書,包含了幾個層面;一則描述了多年來搜集古董的經驗,二則也約略地把自家的古董做了番完整的介紹;另外一層,卻是與行家與店家交往的一些經驗。整本書讀來很像是看電影,從一個場景換到另一個場景,讓人忍不住一口氣把它讀完。
說它像是看電影,主要是因為我雖然對古董也有興趣,但從來都是走馬看花般,不曾花心思與力氣去研究,即使買過幾件,頂多也只是從欣賞的角度看它、用它,相關知識不過是皮毛而已。
仲平就不同了。對每一件有興趣的事,他都有深入探討的興趣;音樂如此,古董更是如此。尤其難得的是,每一件自家古董的來龍去脈,他都記得清清楚楚,每一個來往過的古董店情況,他也都掌握得住。於是,讀這本書,才會有彷彿跟著作者做了一趟時間長河的古董之旅的感覺。
有趣的是,作者雖然內行,卻又不是只對某類物件入迷,其他類別就完全不理會。他會在台北逛古董店,甚至跟老闆熟到成了朋友;也會在出國時看貨、買貨。他喜歡高古陶瓷,也熱愛老家俱、老木雕、老地氈,甚至連民藝品也不放棄;若不是我知道他天生對「美」很執著,單看這本書,一定會認為這個人的體內,從少年時就住著一個老靈魂!
說是曾經有意開古董店,其實句裡行裡不難看出作者多半是為喜歡、為「有感覺」而搜集古董。對於古董的擁有,作者也不像一些愛古董成痴的人一樣,想買的時候不達目的勢不甘休,到手以後就絕不肯放;他買賣古董既有點興之所至,又有點隨緣應化;說他是個古董行家雖沒錯,但行事作風似乎更像個藝術家。
也因為如此,他會把已經出售的魁星重新買回來,把店家看上的東西用原價再賣回去。而一件件別人家裡收藏得仔細的珍品,他卻拿來當成日常用品;書櫃如此、燈具如此、陶瓷器皿如此,連古老的手工地氈也照樣踩在腳下使用!
由此看來,研究古董是生活知識,搜集古董,對作者可就是生活的一部份了。
不過,對仲平來說古董雖是生活,對一般讀者而言,透過這一連串精彩的故事,還是可以讓人獲得一些有關古董的知識,並且一窺古董店神秘的面貌,想接觸古董,這本書倒可以做為參考。
而在介紹各種古董之餘,作為一個能寫擅繪的藝術家,莊仲平也頗能善盡職責:不用照片來介紹一樣樣器物;改用自己手繪的圖畫來呈現它們的真實樣貌。這一點,可又讓本書更增添了許多可看性,這也是這本書的難得之處。
【推 薦 序】
尋寶客的寶貝
溫 小 平
認識仲平,也不算意外,因為我先後讀過他的3本書,覺得有趣,於是,在我的廣播節目中介紹,談的都跟小提琴有關。其中我最欣賞的是跟跳蚤市場有關的書。
我對音樂雖是一竅不通,卻喜歡他尋找寶物的態度。千里迢迢之後,終於遇見的那份欣喜,彷彿與失散多年的親人或情人重逢,只有同好才能體會。
他曾經提到為尋找一把古董小提琴的曲折,當他發現外貌毫不起眼的小提琴頗有來頭時,便鐵了心非買到手不可。回到旅館,迫不急待地拉起這把琴,琴音,就這樣悠揚在他的房間,飄出窗外,迴盪著,讓每個路過的人駐足。
多麼熟悉的情節啊!
記得我剛到歐洲自助旅行時,也愛上他們的跳蚤市場,尤其是荷蘭阿姆斯特丹的露天跳市,我挑了許多陶製裝飾品,帶回旅店,洗乾淨了,一個個擺上窗台,窗外的陽光襯托著他們,好像,他們的過往歲月也跟著閃亮起來。
朋友笑我神經,我卻樂在其中,因為,他們不懂我這份遇見寶物的心情。是的,只要我們覺得他是寶貝,他就是寶貝,不管他是我花了多少錢買的。
我跟仲平不同,他蒐集的是古董,我買的是二手物,價差很大,唯一相同的是,我們都喜歡那種古意、陳舊、樸拙,帶著歲月的刻痕。
仲平的家就像古董屋、尋寶屋,隨時去探訪,都能遇見寶貝,甚至三不五時有客人上門,把玩著筆罐、茶罐,撫觸著木雕,最終免不了論及價錢,但是那價錢,是每個人心裡訂下的,喜歡,就出得高,不喜歡,再便宜,連一眼都不會逗留。
我家裡也有來自世界各國的瓶瓶罐罐,朋友來訪,看了喜歡,問我願不願意割愛?我說,總有一天吧!
曾經想過,把每樣物品標上價錢,只要有人喜歡,讓出去,也算一種分享。
如同我在美國克里夫蘭拜訪過的一對夫妻,準備結婚的他們,沒有太多預算,從一張舊床買起,漸漸買上癮,經常逛舊物市場,結果家裡愈堆愈多,於是他們想出一個方法,幫每樣家用品標價,誰看中了,就可以買走,這樣,他們才有錢繼續買其他古物。
他們說,只要曾經擁有,不需要天長地久,至少,這樣古物已經在他們家停留過,現在要到其他地方去旅行了。
每個物件之間,交流著彼此的情感。在不同的主人中,交替著掌心的溫度。
仲平對待古物的態度也是如此吧!
他常說,每件古物都有命定的主人,即使存在陰暗的角落,還是會被識貨的人買走。如果不是你的,任何高價都無法擁有他。
很喜歡他描寫自己愛上古董燈的那一段,幾趟歐洲行,特意尋找古董燈,可是,有一回,他在維也納的古董市集買到一組銅吊燈,卻因為實在太重,自己又疲累,不得不遺棄在火車站內。喔!我在心底低呼,如果我當時在場多好,再重,我一定把他拎回家。
尋寶的過程中,就是會有這些不得已。不過,我相信,那組古董燈,一定已經尋到了好人家,如同仲平家的好幾盞古董吊燈,散發出溫柔的光。
我嚮往他家的古董圍繞,期盼有朝一日可以登門造訪,怕的是,愛上了其中的古物,捨不得離去,卻又實在買不下手。
還好,不管我們是不是古董收藏家,透過仲平在古董間的尋索、鑑定等故事,我們也學得了如何欣賞古物,這也算是另一項收穫吧!
他的朋友、他的古董、他的客人,都帶給他各種情緒起伏,有快樂、有興奮、有失意、有落寞,而他記錄著這些繽紛的情感,毫不藏私的跟我們分享,彷彿在我們跟古物之間,架起了橋樑。
戀舊,是尋寶客共通的毛病,但卻堆積起我們另類的情感。
名人推薦:【推 薦 序】
藝術家談古董
趙 曉 寧
出了許多本與音樂有關的書後,這回仲平把眼光放在古董上,深入淺出地介紹了古董的種種。
仲平的這本書,包含了幾個層面;一則描述了多年來搜集古董的經驗,二則也約略地把自家的古董做了番完整的介紹;另外一層,卻是與行家與店家交往的一些經驗。整本書讀來很像是看電影,從一個場景換到另一個場景,讓人忍不住一口氣把它讀完。
說它像是看電影,主要是因為我雖然對古董也有興趣,但從來都是走馬看花般,不曾花心思與力氣去研究,即使買過幾件,頂多也只是從欣賞的角度看...
章節試閱
7. 樹幹形紫檀筋瓶
香道文化不只是薰香聞香而已,薰香也不只是講究香品是沈香或肖楠而已,其實香道器皿也是香道文化重要的一環。香席的擺設可玩可賞,不薰而香,我的香道因緣就是起於器皿。
我原本有香盒二只,都是白釉的宋代磁州窯,這種宋磁州窯小盒出土及傳世的極多,當年價錢不及千即可擇優選購,我將之擺置架格多年。因它只是一件古瓷,僅供觀賞,從未思及如何應用。
去年中,我意外獲得一只北宋影青鏤空香爐,如獲至寶,雖知其當薰香之用,但我仍當珍藏的古瓷,再度置於架格上,也未曾考慮拿來薰香。
最後我獲得筋瓶一件,那也是意外。有了筋瓶,那麼香道中的「爐瓶三事」就齊全了。所謂爐瓶三事,那是舊時代北京的用語,也就是香道中香爐、筋瓶及香盒三件器皿,是明清明代流行的一整套薰香器具。民國三十年趙汝珍出版的書上就提及,筋瓶為焚香之要器,北京小攤上常有之,今則難得矣。時隔七十年,筋瓶之為何物,不僅難得,更少有人知了。
其實獲得這件筋瓶的過程純屬意外。年初一日逛進三峽老街,踩在花崗岩的石板道上,逐一觀看各家櫥窗,古董店似乎很符合老街的地方背景,人們到此觀賞古蹟,思古之幽情由然而生,不自覺地踏進了一家古董店。店內瀰漫著一股清純的芳香,那是一種高級的沈香,眼前所見是一只厚胎的銅香爐,上面鋪著一撮沈香末,微微煙嵐上升,因此滿室芬芳。
後來在老闆桌上,看到一件紫檀樹幹形的小擺飾,包漿油亮光滑,我猜測老闆一定是平時坐在桌前,有空就拿起來盤,努力加速包漿的形成。紫檀經長期使用,表面會因空氣氧化與人為的使用摩擦,而形成一層酷似角質的潤澤表層。據中國古董傢俱權威胡德生說,紫檀的自然包漿,以現今的技術尚難仿製,因此包漿是確保紫檀年代的重要依據。內行人對古董的包漿很重視,古董若無包漿是不會下手買的。
這座小擺件高約二十公分,直徑約五公分,樹幹略為彎曲,有枝椏、蛀孔和樹瘤,姿態混然天成,木頭表面呈發亮的黝黑色,摸起來細膩光滑,其高貴、沈穆與雍容華貴的本質表露無遺。因係紫檀雕刻,甚為沈重。又其雕刻細膩,尖細處呈牛角半透明的潤澤。紫檀木質堅硬細密,可施以精湛的雕琢,若是仿紫檀的非洲盧氏黃檀,也就是俗稱的大葉紫檀,則紋理粗糙,不易作精雕細琢。
因老紅木與紫檀的顏色及紋理都近似,很容易混淆,所以要仔細辨別。老闆為了證明係珍貴的紫檀,當面做了簡單的實驗。他取棉球輕輕擦拭器物表面,仔細地觀察,然後告訴我:
「紫檀放久後,長期與空氣、光線接觸,顏色會從桔紅色轉變為深紫或黑紫,常帶淺色或黑色條紋,紫檀元素易溶於酒精,木頭表面接觸酒精後,會產生耀眼的紅色,如果棉球呈紫紅色,就是紫檀,所以我們都是用擦酒精的方式來檢驗。」
「此外,有人將新紫檀表面作舊處理,例如擦皮鞋油、刷高錳酸鉀或用石灰水等方法,使表面變暗。」
我湊過去看,酒精擦拭過的表面呈現紫紅底色,部份黑色條紋如山峰或水流,金絲細長稀疏,若隱若現,這是典型紫檀木的特徵。無論如何,以其重量之沈,估計落水可沈,應是紫檀木無誤。
我本以為這只是個擺件,因為它上頭是平面,還有個小洞,似可接續下一段樹幹,很像不完整的擺飾殘件,我問老闆:
「這是什麼東西?做什麼用的?」
老闆也不知所以然,說這東西雕工漂亮又是紫檀,當案頭陳設或用來鎮紙,足供玩賞,藝術品是不需要功用的。說的也是,對於器物的創作,若只是為了美麗而不為實用,我們稱之為藝術,藝術是個案的創作;若是為了實用,則只是工匠的產品,工匠的產品可以大量生產,因此普世下,藝術品的價值遠大於工匠的產品。
才三千元台幣,至少這是塊紫檀料子。紫檀是中國古董木料之首,我正缺紫檀這種最高級木料的古董呢,這樣我也擁有一件紫檀古董了。紫檀木歷來為帝王將相與文人雅士所珍愛,價格始終昂貴,居眾木之首,被稱為「王者之木」。早在唐代即有以紫檀木製作小物件,日本奈良正倉院中仍存有中國唐代皇帝饋贈天皇的紫檀器物。在明朝,紫檀木更為皇朝所重視,鄭和下西洋於回程時,即採購大批的紫檀木兼當壓艙物,是中國大量進口之始,此後明代皇帝便定期派官吏赴南洋採辦紫檀木。在明朝晚期之前,紫檀大多製成文房小件物,如鎮紙、筆筒、爐、瓶或盒等。清代初年,紫檀則多用在傢俱上,被製成桌椅、几架、箱櫃或盒匣等。
這半年來,大概是對這種樣式的雜件特別注意,我陸續在別家古董店發現這樣的東西,也是樹幹形上有一小洞,一般體積較小,只有一半高度,幾乎都是紫檀料子,有的是木質更細、色澤全黑的烏木料。經內行的古董店老闆介紹,原來這東西是薰香的器具,用以插置銅箸或銅鏟,它叫做筋瓶。
筋瓶需要沈穩,才不致翻覆。古代筋瓶大多銅鑄、琺瑯、玉器、瓷器,少數用紫檀木料雕製,而今之筋瓶已無人講究,欲插置銅箸或銅鏟,只取一普通瓷杯而已,文化上的細節,今人竟不如古人。
所以這筋瓶仍是個實用品,但也是件純藝術品。後來讀到奚密的《芳香詩學》,正好釋除了這個疑慮:
「在芳香文化裏,香的材料固然重要,但是香的器皿也不可或缺,而且隨著芳香文化的發展,薰香的香具早已從實用的工藝演變成了一門精緻的藝術。」
所以這件紫檀筋瓶的創造歷程,已從實用的工藝品演變成了一件精緻的藝術品了。
以薰香為目的的焚香器材甚多,今人多講究香料,工具則著重於薰爐,薰爐就有各種材質與造型,但對筋瓶則不甚講究,少有人知道筋瓶。我這件紫檀精雕細琢的筋瓶,則是最頂級的筋瓶了,且又超乎筋瓶的用途,還可兼當賞玩擺飾的藝術品。
24. 深入民間的古董販子
古董販子是古董的第一手買賣者,他們大多是沒有店面的古董生意人,但都有一輛小發財車供找貨與跳蚤市場擺攤之用。他們經常在外面跑貨,所以叫「販仔腳」。台灣的古董販子大多經手台灣民藝品,因為台灣民藝品產自台灣本地,不必仰賴大陸進口。古董販子是要勤於奔波的人。所謂早起的鳥兒有蟲吃,他必須積極主動地跑拆舊屋者及廢物回收站找貨,更有些具業務性格的古董販子,會穿梭在鄉村老屋間,積極尋求屋主讓售老傢俱舊文物。古董販子也要經常跑古董店,把貨賣出。
有些古董販子的人生目標是將來能開家古董店,只要每天坐在店裡跟人家喝茶聊天,就能輕鬆做成生意,而貨物自會有別的販子自動送上門來,從此他就不需再東奔西跑了。
有的古董販子本身就是廢棄物清理業者,有次我在善化牛墟逛舊物攤,看到一組奏樂的天使小錫人,精緻而生動,我好奇端詳這西洋玩意兒:
「這是西洋的?台灣怎麼會有這款民藝?」
「這是美國人的宿舍清出來的。」
「所以你是向販仔腳收來的?」
「不是喔!這是我親自去美國人的宿舍清出來的,我就是販仔腳,他們那些古董店隴來我那裡拿貨的,連收藏仔也直接來找我。」攤老闆驕傲地說。
古董店多,而販子少,所以在交易過程中,販子常較強勢,貨價也由販子決定,古董店若不從或愛殺價,販子下次可能就不願再送貨來了。古董店也深知此道理,常不敢殺價甚至還出個好價錢,跟販子交陪感情,希望販子能優先提供好東西。販子也很聰明,若有一件好貨,他會把幾件爛貨湊在一起統售,乘機把爛貨推銷出去,而那些爛貨若在古董店,可能永遠也賣不出去,但為了買進一件好貨,不得不忍痛收購一些爛貨。所以古董店對於古董販子真是又愛又恨。
但也有古董商不跟販仔腳進貨的,做高檔古董民藝的高雄興仔就說:
「我從不跟販子打交道!百件難得一件好東西,我只跟收藏家及同業進貨,只有最好的我才要,這樣比較快啦!」
古董販子也有女性,據高雄打狗民藝店的女老闆說,她們店多年來有一位阿婆供貨,阿婆總是到鄉下老屋挨家挨戶找古物,將收到的東西全部交給她,這位阿婆可說是古董江湖中的女中豪傑。
古董業者最愛聊天,朋友聚在一起就是喝茶聊天,談些古董逸聞,猶如白頭宮女話當年,總是有聊不完的話題。古董店與古董販仔腳的交易,曾有很多令人津津樂道的故事,讓古董業者一再回憶敘述。台北淡水雄仔的古董店大部份是台灣民藝品,因為雄仔有畫師的背景,對美術品也有相當的興趣,常買進賣出一些油畫或水墨畫,而販子們也都知悉他的這項專業,一有美術品,都會先送到他這裡來。
那一天我們到雄仔的店裡,一踏進他的住家兼店面,就被拉到茶桌前,他馬上泡一壺老人茶待客。古董業者都有一套茶具在桌上,電壺一壓,不到一分鐘,水就開了,小紫砂杯的熱茶馬上遞到你面前。大概是太久沒有客戶上門,雄仔的眼中閃爍著光芒,回憶起舊日時光,又滔滔不絕談起一件他的得意之作,其實他忘了,這故事我早就聽他講過:
「有次,一個販子通知我去看一幅油畫,是人家拆屋,從閣樓搬出來的,是一幅陳澄波六十號的油畫,用麻布袋包裹著,我想大概是十幾年不見天日,保存得非常完整。」
「這是我見過最完整的陳澄波油畫!」雄仔紅著臉,興奮地強調著。
陳澄波是台灣本土早期畫家,他的油畫極具個人風格,日治時代曾在日本帝展獲獎過,當年為二二八受難者,被國民黨視為罪犯,因此他的畫作無人敢展示,以免被控通匪之罪,所以這幅油畫上的陳澄波簽名還被刮除,再以麻布袋包裹,並偷藏在閣樓。如今解嚴過後,陳澄波的作品大受肯定,已是台灣行情最高的畫家了。
「這幅畫簽名被刮掉,但隱約可見陳澄波的名字,確定是真品,販子開價五十萬。」
「我跟販子說:『簽名都破壞不見了,價值大減,假如簽名還存在,我照價給你啦!』於是我給他殺到四十萬元。」
「但販子也不肯太讓步,最後以四十六萬元成交,我本來要開票子的,票子都開好了,但販子卻堅持要現金,我怕販子反悔,立即趕回家向人家借錢,才把畫拿回來。」
隔天雄仔在家門口清除油畫上的灰塵,才打開麻布袋,正好遇上一位同行來訪,被他看到,立刻要求收購,最後以一百二十萬元成交,雄仔笑著說:
「灰塵都不用清了,同行馬上帶走。」
看來,雄仔多年來一直陶醉在這件事上,連做夢都會偷笑。
不待他講下一個故事,我喝完手中的一杯茶,連忙起身:
「我先逛逛,看看你現在有什麼好貨。」
「好吧,你隨意看。」
雄仔房子一、二樓是古董展示場兼客廳,由於私人收藏與販賣商品雜置,居家與商場同處,我們都分不清那些東西是可賣商品,那些是非賣品的私人傢俱。寬闊的地板擺滿了古董傢俱,有各式桌椅櫃,留著一條像迷宮般的走道,在窄狹的空間內,有時要側身惦腳才能擠得進。幸好我早走遍各式古董店,很習慣於這樣的參觀方式,否則會令人遲疑,是否允許在裡面亂闖。在這些古董桌上則又擺了一些小古董,如佛像、交趾陶及竹木雕等。雄仔的交趾陶收藏在業界是知名的,他對這種民俗工藝品有興趣,台灣各地拆廟的人會把拆下的交趾陶送來。雄仔的東西太多了,連牆壁空間也不浪費,掛了很多水墨畫、油畫及雕花板等。地面桌子下又錯置了好幾個陶甕及石雕,雄仔的石雕貨色在業界也小有名氣,他在附近另有空地堆放石雕,幾年前古董石雕景氣好,台灣有幾名石雕收藏大戶,競相收購石雕,雄仔曾是主要供應者,從中獲得不少利潤。
我問雄仔:「這年頭還有古董販子嗎?」
雄仔搖搖頭,不勝嗟噓:「唉呀!現在早就沒了,台北的老屋該拆的都拆了,可能南部還有一些販子吧!」
看來,雄仔再也沒有天方夜譚的淘寶撿漏機會,真是可惜。今日台北老屋及眷村已拆得差不多,一般人家也少有舊貨可丟了,以致於北台灣的民藝品貨源無繼,古董販子自然消聲匿跡,民藝品店也陸續收攤,販子與古董店的愛恨情仇自然劃上句點。忠誠的民藝人要淘寶,可能要轉去中南部尋覓了。
7. 樹幹形紫檀筋瓶
香道文化不只是薰香聞香而已,薰香也不只是講究香品是沈香或肖楠而已,其實香道器皿也是香道文化重要的一環。香席的擺設可玩可賞,不薰而香,我的香道因緣就是起於器皿。
我原本有香盒二只,都是白釉的宋代磁州窯,這種宋磁州窯小盒出土及傳世的極多,當年價錢不及千即可擇優選購,我將之擺置架格多年。因它只是一件古瓷,僅供觀賞,從未思及如何應用。
去年中,我意外獲得一只北宋影青鏤空香爐,如獲至寶,雖知其當薰香之用,但我仍當珍藏的古瓷,再度置於架格上,也未曾考慮拿來薰香。
最後我獲得筋瓶一件,那也是...
作者序
自 序
一般古董收藏的書籍,總介紹故宮級稀世珍寶,言必稱汝窯或唐三彩,或報導國際拍賣場上拍出天價的頂級古董,事實上故宮文物只能欣賞而不能玩賞,對於頂級古董,上班族傾畢生之力也無法購買一件,以至於古董給一般民眾的印象,常是遙不可及的物品。其實古董是高貴不貴,可輕易擁有收藏的。收藏古董像談戀愛,看對眼了,就可以追求擁有,是一般人都可享受到的美學生活。古董文物也是一種形而上的象徵意義,對於其表達崇敬喜愛,是人類文明中最美好的一部份,同時也期盼它能發揚光大。
本書記錄了我多年來古董文物的收藏歷程,我的古董收藏態度是兼具實用與欣賞的興味,也是生活化的。古董的收藏經歷往往充滿了許多智慧與趣味,這些人事物讓我產生了很多寫作靈感,於是我把收藏和體驗的心得以散文的形式寫下來。本書在文體上是描述古董收藏的散文,在內容上是知性與休閒並重的,因此這本書的內容並非一般題材嚴肅的古董鑑定、古董通史或市場行情的論文,也就是說,這不是一本專業性的古董參考書。本來古董就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文物,希望讀者以輕鬆愉快的心情來欣賞,同時在閱讀過程能獲得一些古董相關的知識,進而引發一點古董文物收藏的興趣。
小時候家裡有二件古董:一件是黑熊背魚的木雕,那是媽媽留學日本時,她一位住北海道的同學送的,媽媽常常拿出黑熊木雕,講述黑熊的故事給我們聽。故事中有一隻笨熊到河裡抓了一大堆魚,用繩子綁起來,背著走回家,但這隻笨熊不會打結,在路上,魚一隻一隻地掉落地面,但黑熊一直未察覺,等回到家時,才發現所有的魚早已掉光。
另一件是三隻牛的木雕,刻工極佳,應是名家所作,但不知是何許人。台灣光復初期,很多日本人被遣返,他們為了減少麻煩與運費,於是在街上就地擺攤變賣家產,這是爸爸從一位歸國日人手上買下的。
只因家裡有這二件古物,非閒暇時我們經常一起賞玩,凝聚家人感情,使家庭生活倍感溫暖,讓我在童年,就對古董產生了認同感。
自學生時代,我就已踏入古董領域。這些年來古董的尋覓,豐富了我人文精神的內涵,也同時提高了我的生活品質。我認為,一個人即使擁有很多財產,若無文化上的涵養與充實,其生活水準是粗俗的,如同徒然度過空白的一生,那將是多麼的貧乏空虛。古董並非都是高不可攀的精品,不少古董是一般上班族、甚至學生也買得起的;古董也可以很生活化,可以把古董自然地融入居家空間。我喜愛把古董擺起來當裝飾品,古董傢俱拿來使用,而非把它們深藏在倉庫或抽屜裡。在生活中使用的古董,有著一股不可言喻的溫暖及情調。正如我們踩在古董地氈上的感覺,古希臘著名詩人愛基羅科斯(Archilochus)在他的劇本裡曾說:
「踩在像金銀珠寶般珍貴的氈上是奢侈的,但這種奢侈是偉大的。」
我的老地氈並不奢侈,踩上去也不令人覺得偉大,但讓我擁有小一種小小而確實的幸福。在平日生活中,若每天有一件事能夠讓你欣慰,那就是很值得的。
文人玩古鑒古的風氣,肇始於北宋末年,明人收藏古器更為普遍,晚明時期,士大夫更竭力追求生活的情致。今日之物質文明更勝於前代,不必花很多的錢,就能購買一件甚有年代的古董,讓你擁有一件具體珍愛的器物,可讓你走進夢幻、歷史與文化的情境。它不但可以保值和增值,又可以賞心悅目,是實實在在的東西,所以絕非是一項玩物喪志的嗜好。富裕者,由古董的收藏及投資中得到文化層面水準的提高;收入不豐者,同樣能由民藝品的收藏及賞玩過程中,獲得擁有的滿足感。我們可以真正咀嚼與品味出民藝品的真正價值及美的表現,使我們辛苦的工作有了具體的代價,讓精神得到愉悅與撫慰,工作壓力得以抒解。
本書文字除了古董收藏,出現最多的是與古董有關的商人與收藏家。古董商與收藏家彼此間像朋友但又各懷鬼胎,且角色常互換,常常古董商既是商人也是收藏家,收藏家也常私下交易,搖身一變成為古董商人,臺灣有很多古董店就是收藏家開的。每一個物件的製作與流傳,常隱含不少家族的興衰榮辱。所以在古董的世界裡,不只涉及器物本身的品相與歷史,也有很多相關的人與事,以及尋寶過程之樂事。
古董是文化的產物,古董也是有生命的,收藏古董使人得以認識歷史演進的更迭,我充分享受了古董在人生上帶給我的充實與愉悅,也希望以這本書,把這些美好的經驗分享給大眾。本書中之故事題材涉及國內外,歷時數十年之變遷,若非鄭亞拿老師的協助,難以聚文成書,特此感謝。
自 序
一般古董收藏的書籍,總介紹故宮級稀世珍寶,言必稱汝窯或唐三彩,或報導國際拍賣場上拍出天價的頂級古董,事實上故宮文物只能欣賞而不能玩賞,對於頂級古董,上班族傾畢生之力也無法購買一件,以至於古董給一般民眾的印象,常是遙不可及的物品。其實古董是高貴不貴,可輕易擁有收藏的。收藏古董像談戀愛,看對眼了,就可以追求擁有,是一般人都可享受到的美學生活。古董文物也是一種形而上的象徵意義,對於其表達崇敬喜愛,是人類文明中最美好的一部份,同時也期盼它能發揚光大。
本書記錄了我多年來古董文物的收藏歷...
目錄
目錄
自序
趙曉寧序-藝術家談古董
溫小平序-尋寶客的寶貝
1. 一柄簡練的竹雕如意
2. 令人懷念的鼓椅
3. 秀麗的酸枝圓桌小姐椅
4. 柞榛木畫桌的真假
5. 文綺典雅的古董書櫃
6. 空靈清雅的古董圈椅
7. 樹幹形紫檀筋瓶
8. 窮工殫巧的竹雕小香筒
9. 柔和的奶油燈
10. 古意精巧的木雕片
11. 溫潤如玉的黃花梨小櫃
12. 沈穩的黃花梨官皮箱
13. 雍容華貴的紫檀木
14. 沈穆之美的古董石雕
15. 溫馨宜家的古董壁爐
16. 淳樸的高古陶器
17. 樸拙的日本鐵茶壺
18. 深情的古董民藝品
19. 踩在如金銀珠寶般古董地氈上
20. 古董燈的生活美學
21. 古董的緣份
22. 三峽古董店
23. 淡水河邊的古董店
24. 深入民間的古董販子
25. 古董阿坤,一個古董業者
26. 古董美女
27. 台南尋寶記
28. 精明的大陸古董客
29. 到我家淘寶的大陸客
30. 收藏家傳奇
31. 淡水阿丁的觀點
32. 後記──力挽狂瀾的台灣古董業者的生存之道
目錄
自序
趙曉寧序-藝術家談古董
溫小平序-尋寶客的寶貝
1. 一柄簡練的竹雕如意
2. 令人懷念的鼓椅
3. 秀麗的酸枝圓桌小姐椅
4. 柞榛木畫桌的真假
5. 文綺典雅的古董書櫃
6. 空靈清雅的古董圈椅
7. 樹幹形紫檀筋瓶
8. 窮工殫巧的竹雕小香筒
9. 柔和的奶油燈
10. 古意精巧的木雕片
11. 溫潤如玉的黃花梨小櫃
12. 沈穩的黃花梨官皮箱
13. 雍容華貴的紫檀木
14. 沈穆之美的古董石雕
15. 溫馨宜家的古董壁爐
16. 淳樸的高古陶器
17. 樸拙的日本鐵茶壺
18. 深情的古董民藝品
19. 踩在如金銀珠寶般古董地氈上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