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序 10 10
第一章 歷史的脈絡 14
第二章 理論的途徑與觀點 20
第一節 重要文獻的回顧 21
第二節 概念架構的建立 24
第三節 主要變數的使用與測量 27
第四節 資料來源 29
第三章 國家認同的大轉變 32
第一節 概念的釐清 34
第二節 台灣人的民族認同:從分歧到共識 36
第三節 台灣人的統獨傾向 44
第四節 結語 55
第四章 執政表現與總統聲望 56
第一節 概念的釐清 57
第二節 總統經濟表現的評價 59
第三節 總統整體施政表現評估 64
第四節 總統的兩岸政策表現 67
第五節 結語 72
第五章 政黨認同與獨立選民 74
第一節 概念的釐清 75
第二節 中心問題 78
第三節 台灣選民的政黨認同 79
第四節 個人及經社背景與政黨認同 83
第五節 政黨認同與政治預存傾向 90
第六節 獨立選民的神話? 93
第七節 結語:政黨認同才是真正的基本盤 97
第六章 選舉議題與中間選民的追尋 98
第一節 概念的釐清 99
第二節 中心問題 104
第三節 中間選民的追尋:以統獨議題為例 106
第四節 九二共識、一中原則與其他兩岸相關議題 114
第五節 其他重要選舉議題 126
第六節 結語 132
第七章 邁向候選人中心的選舉 134
第一節 概念的釐清 135
第二節 中心問題 136
第三節 選民對總統候選人的整體感覺 137
第四節 選民對總統候選人品德與能力的比較 143
第五節 打破沙鍋問到底:為什麼是這樣? 154
第六節 結語 170
第八章 游離選民、負面選舉與電視辯論 172
第一節 概念的釐清 173
第二節 心理涉入(psychological involvement) 177
第三節 游離選民(floating voter) 183
第四節 負面選舉:論宇昌案 187
第五節 電視辯論 194
第六節 結語 199
第九章 選舉支持的社會基礎 202
第一節 選民的投票抉擇 204
第二節 個人及經社背景與投票選擇 208
第三節 政治預存傾向與投票選擇 222
第四節 結語 228
第十章 人民的選擇與付託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