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曲
以前,許久沒有連絡的人,會問我︰什麼時候開音樂會?
現在,再加上另一個更難回答的:何時再出新書呢?
從來沒有去算過從音樂院求學期間到目前總共開過幾場音樂會?而每天在台北愛樂電台主持帶狀節目,也沒有算過現在是第幾集?還好每個月總是有雜誌主編們的提醒,會在一定的時刻,生命浪花的激動下,將滯留於腦海沙灘上的貝殼拾取,每顆貝殼裡的回聲,就成為這本書裡的章節。
我幾乎都是在深夜寫作,而英文裡的moonlight也有「夜晚兼差」這個不太浪漫的意思,於是將英文化為法文的月光 Clair de Lune。
這本書以人的五感來分類:
聽:音樂之友,是我相處最久的藝術
視:賞心悅目,是與視覺藝術的互動
味:飲食男女,是慾望的昇華
觸:浪漫行旅,是珍貴的行旅感觸
嗅:書香四溢,是對文字的最高禮讚
特別感謝家人小咪、允晨出版社社長,本身是作家的廖志峰,台北愛樂電台、台灣古典音樂協會、Taipei Blue-Stocking、室內雜誌,還有願意擁有這本書的您。
Zoe 佐依子
2012年 立秋
序
書與金魚
也許,最近,會有人從社群網站上尋找你。他們是你多年失聯的朋友(有失聯這回事嗎?),或是以前在小學時的同學(他們也忘了曾欺負過你)。然而,寂寞的現代人,只要有人將焦點放在身上,常會忘了我是誰,毫不考慮就按下「接受相認」的選擇。花了一些時間相聚之後,發現彼此根本是兩個世界的人。當然,也有美妙的例外。
但是,有一位朋友,你無論將他忽視多久,甚至將他完全忘了,讓他沾得滿身灰塵。當你有一天不小心再碰到他,或是突然想到他還有「可利用」之處時,他還是會默默的幫忙你,沒有怨言,這位朋友就是:「書」。
二零一二年的書香節,英國送出去一百萬本書。這些書是精選出來的經典文學,像狄更斯的《雙城記》,或是當代作家石黑一雄的《長日將盡》這類的書,各送四萬本。二十五本這類的書,加起來共一百萬本,在英國圖書館、劇院、書店、文化中心等地由藝文人士來發送。而愛爾蘭、德國與美國也響應了這個活動,共送出兩百五十萬本書。
記得第一次住在英國東岸的民宿時,白天音樂節活動很多,而晚上一片安靜,面對著大海,自然而然看到屋主人在房間的一落書櫃。拿起最厚的一本(因為三個月不是短時間),竟然是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妮娜》,每晚多少看一點,而看到其他的屋友(都是英國人),他們都從倫敦準備了自己想看的書。音樂節結束,大家就將書當成禮物送給彼此當紀念品,或是將書留在民宿,讓下一位房客閱讀。
維也納的小說家褚威格在他的自傳《昨日的世界——一位歐洲人的回憶》中,也有一個章節描述他在唸中等學校時,幾乎所有的新鮮知識都是跟同學下課後到咖啡館學的,因為咖啡館的主人訂購了巴黎、倫敦最新的文學雜誌,刻意讓咖啡館成為藝文人士「想來」的地方。而這群在學校受到刻板教育的年輕人,閱讀這些書報簡直就像在天堂似的。褚威格也說,他之所以會成為創作小說家,這個獨特的「咖啡館」閱讀經驗是促成的一大原因呢!
剛剛結束的法國總統大選,在競選期間,民眾觀察在乎的,除了候選人的能力,他們還想知道將來的領導人有沒有閱讀的習慣?攝影記者「虎視眈眈」的是總統候選人手上拿的是那本口袋書(livre de poche,隨時可閱讀的書),而前任的總統薩科吉,他最近手上拿的是法國人民喜歡的奧地利作家褚威格的小說呢!
說到總理,去年日本大選,野田佳彥先生在民主黨競選演說時,引用了詩人書法家相田光男(1924-1991)的一句話:「泥鰍是假裝不成金魚的」,來比喻自己要是當選之後,一定會謙虛的以最實在的自己來當首相。就這樣一句話,隔天位於東京鬧區的相田光男美術館,擠進了一千五百人,不但比平時來參觀的人多一倍,紀念品店的東西與書籍也被搶購一空,連當初出版相田詩集的出版社應讀者要求連夜印了五千本詩集。還有野田先生選上了首相。
這一切讓我想到一八七三年時的法國。受到普法戰爭的摧殘之下,一位叫都德(Alphonse Daudet, 1840-1897)的作家在他每星期一的專欄裡,不停的將法國人的心聲寫成故事,來撫慰人心。有一篇最有名的就是我們在小時候在課本裡都會讀到由胡適先生翻譯的〈最後的一課〉。那位語重心長的老師,要學生珍惜學習的機會,現在想想還真是令人動容。
現在您也可以聽著安穩的巴哈無伴奏,閱讀任何一本隨手可得的書,也許哪天您也會遇見那條泥鰍,或是金魚呢!
不敢奢望您看完這本書之後,會馬上想出門去談戀愛、看電影、買書,或任何感性的舉動。
但我只想跟您說,這些文章裡提到的每件事都是我十分在乎,而且在乎到一個不跟別人分享會發狂的地步,所以最後才訴諸文字。
衷心感謝親情、友情。
Bonne chance et bon courage!!!
Zoe佐依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