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心門,轉變人生,從心經開始!
星雲大師:「我不想講深奧的妙理,我只想傳達般若如何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之間。」
星雲大師最生活、最生動的主講,用簡短的故事,讓我們輕鬆讀懂《心經》。
如何轉個念,自我修行最珍貴的「心」,即可發揮心的力量於無限大,心到自然誠。
《般若心經》,一部「講自己的經」;短短二六0字,涵蓋時空和生命的真理。什麼是比知識、智慧更高的狀態?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人如何通達生死而出於生死?種種我們面對生命的處境和疑惑,《般若心經》都有最核心深入的解答。
星雲大師的《般若心經的生活觀》,透過一個又一個事理、一則又一則生動的故事,讓我們了解《般若心經》、活用《般若心經》,在生活中成就最本然、最美好的生命。當我們體會並活用心經,勝過世間一切法寶。
※星雲大師開宗明義闡述,這本《般若心經的生活觀》就是為了認識自己,找到自己回家的道路,把每一個人自己的本源探究出來。佛法應該和我們的生活、人生結合在一起,我想要讓人理解,理解之後,吃飯、睡覺、穿衣、教育兒女、到社會工作,都能用得著、很好用,那麼,這個佛法才是大家所需要的。
※ 《般若心經的生活觀》收錄星雲大師《般若心經》書法墨跡,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辦之「百萬心經入法身」活動有密切的推廣效用,此活動2009年9月1日~2011年8月31日,不僅使信徒更讓參與的普羅大眾藉由心經的抄寫,能得以自身參透之效。
◎ 《般若心經》是一本講「每個人自己」的經,了解心經就會了解自己、 提升生命。佛光山開山宗長、大修行者、大實證者星雲大師對《般若心經》透過一個又一個事理、一則又一則故事,讓大家輕輕鬆鬆的了解《般若心經》的智慧與道理。
◎ 星雲大師長年推動佛教人間化、生活化,《般若心經的生活觀》內容深入淺出,出世入世都適合閱讀,就是要讓大家了解心經、活用心經,進而擁有自在的心、從容的生活,在人間得幸福。
◎ 《般若心經的生活觀》強調可用、好用、受用,不講深奧的玄理,直指我們的心所應該走的大路、好路。
◎ 全書開本大方,編排清晰疏朗,書後並附「心經關鍵字」,可隨時複習心經的要字、要義。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
一九二七年生,江蘇江都人,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一九四九年初來台。曾主編《人生》月刊、《今日佛教》、《覺世》旬刊等佛教刊物。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致力推廣文化、教育、慈善等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設兩百餘所寺院道場,並在海內外設立十六所佛教學院,培養佛門專業人才。此外,為推廣社會教育,創辦普門中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美國西來大學,及創辦「人間福報」、「人間衛視」。一九八五年,卸下佛光山宗長一職,之後四處雲遊弘法,創辦國際佛光會,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榮譽會長。星雲大師著作等身,著有《釋迦牟尼佛傳》、《佛教叢書》、《佛光教科書》、《往事百語》、《佛光祈願文》、《迷悟之間》、《人間萬事》、《當代人心思潮》、《人間佛教當代問題座談會》、《人間佛教系列》、《人間佛教語錄》、《人間佛教論文集》等,並譯成英、德、日、韓、西、葡等十餘種語言,流通世界各地。
章節試閱
內文節選一
編者謹誌
自從西元四○二年,《心經》被漢譯介紹到中土,便逐漸成為中華文化圈中流傳最廣、大眾最耳熟能詳的佛教經典,幾乎人人都可以背誦全篇,至少是幾句經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感受到《心經》的文字和觀念影響深遠,可說幾乎無所不在。
全名為《佛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或略稱為《般若心經》的《心經》,總共只有短短的二百六十字,為何能涵蓋人間乃至宇宙的道理?
什麼是比知識、智慧更高的狀態?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人如何通達生死而出於生死?種種我們面對生命的處境和疑惑,《般若心經》都有最核心深入的解答。
但是,最簡短的心要,往往也是最難解的謎題;如果沒有體會與實證,沒有融入生活之中,兩百六十字的《般若心經》終究只是文句而已,我們可能會入寶山而空手還!
星雲大師的《般若心經講話》,透過一則又一則生動的故事,以及佛法的真義,讓我們了解《般若心經》、活用《般若心經》,在生活中成就最本然、最美好的生命。
下一次,當我們唸到「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的時候,就會了解生命更高的狀態其實近在自己的心中而已,我們最珍貴的心正是此生最艱難的課題、最巨大的秘密。
內文節選二
前言:人間大自在 ☉星雲大師
我們經常聽人說,「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仔細想來,一點也不錯;所以,我們能夠既得人身又聞佛法,其實是非常幸運的。
佛經浩瀚似海,我們一般最常聽聞到的正是《般若心經》,也簡稱為《心經》。
《般若心經》在佛法裡究竟佔有什麼樣的地位呢?
在佛教的三藏十二部經典裡,《華嚴經》有「經中之王」的稱譽,總共有八十卷。其實,比《華嚴經》更長的一部經稱為《大般若經》,有六百卷。六百卷的《大般若經》,不容易一一深入研究,所幸有一部《般若心經》,是佛經裡面經文最短的一部,只有二百六十個字,可是它卻代表了六百卷的《大般若經》,所以《般若心經》正是般若經的中心、宗要。
說起「般若」二字,在佛法裡面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經常聽到,佛陀為一大事因緣來到人間,他「說法四十九年,談經三百餘會」,而在這四十九年的說法當中,有二十二年,接近一半的時間都在講說《般若經》。可見「般若」的重要。
《般若心經》是一部什麼樣的經典呢?《阿彌陀經》是一部描述阿彌陀佛極樂淨土殊勝莊嚴的經典;《維摩詰經》是藉由維摩詰居士證得的境界,來闡揚大乘菩薩道;《般若心經》講的是每一個人最切身緊要的一部經,要認識自己,就要用《般若心經》。我們聽過很多道理,擁有很多常識,但是曾深入了解「講自己的經」嗎?曾深入了解自己的心嗎?
我們看到世間上的眾生,貓、狗要吃飯,雞、鴨要吃米,牛、馬要吃草,人當然也要吃。可是不同的是,牛和馬除了吃草之外,就沒有別的要求了,而人除了吃以外,還有思想和見解。
所以,人在吃飯,可是各人吃出的味道都不一樣。拿喝茶來說,不會喝茶的人,感覺到茶好苦;會喝茶的人,卻是早晚非來點茶不可。人間之中,譬如飲茶,有人好苦,有人甘醇;有人恓惶,有人卻無比自在!
般若就是讓我們在這個人間更自在的法門!吃飯有了般若,飯的味道就不一樣;睡覺有了般若,睡覺的味道就不一樣。大家都在求功名富貴,但是有了般若,即使是求功名富貴,境界、看法卻會不一樣,有了般若,人的生活、思想、境界都會跟著改觀。有了般若,不要說證悟到般若可以成佛作祖,那怕有一點般若的氣息,人生的情況就會改變。
我不想講深奧的妙理,我只想傳達般若如何運用在我們的生活之間。般若可以改善我們的生活,提昇我們的思想,淨化我們的人生境界。有一首詩說:「平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平常時,我們每天看月亮,看慣了,就不覺得它有什麼特別,但是有了梅花點綴,意境就不一樣了。所以說,一樣的生活,有了般若就有不同的體會。
佛法應該和我們的生活、人生結合在一起,我想要讓人理解《般若心經》,理解之後,吃飯、睡覺、穿衣、教育兒女、到社會工作,都能用得著、很好用,那麼,這個佛法才是大家所需要的。
佛法對現世人生的幫助,屬「入世法」的範疇。人活在世間終不免三苦八難,遇到挫折與風浪時,如果沒有般若作舟,沉浮其中焉能自在?因此以《般若心經》為智慧之母,時時以心念護持,反身觀照自我,自然在行住坐臥之間,身心自在輕安,處處結得善緣、佛緣,得到修行的大方便、大利益。
除此之外,般若同時也是解脫之法,常樂之法,包含在佛法的「出世法」中。在世間沒有永恆不變的快樂,沒有永遠盛開的花朵,人的生老病死無可避免,事物的生住異滅、成住壞空都無法逃避,只有覓得生命永恆的歸宿,出離短暫變異的世間,才能真正離苦得樂,到達極樂世界。在這個意義上,解脫之法是究竟的佛法。
玄奘大師西行取經之時,也曾得觀世音菩薩化身指點,在遭遇險阻時誦念《般若心經》,得到諸佛菩薩的護持,屢屢化險為夷,絕處逢生。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也有言:「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意思就是證道之後,他終於知道自己的本性是什麼了。而惠能大師能證得自性本不生滅、圓滿具足的存在,般若的指引功不可沒,所以說「般若是諸佛之母」。
《般若心經》是為觀世音菩薩所述修行般若的心法概要。有了它做為修行般若波羅蜜的總綱要,或者「去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或者「直指本心,見性成佛」,或漸或頓,依此真修實證。人生在苦海中的航行,就有了般若做為燈塔的指引,終能解脫成佛,遠離輪迴之苦,到達極樂的彼岸。
因此在現代社會,能有一卷《般若心經》,深解其意,不管在世間或出世間,信受活用,真是勝過一切法寶!
內文節選三
【下卷】透過故事讀心經
篇章:自在最難得
所謂「照見五蘊皆空」,就能「度一切苦厄」。無我怎麼能無苦呢?
舉一個例子。西方國家提倡踢足球,往往一場球賽就有十幾萬人觀看,可謂風靡,甚至瘋狂。最初,有的人在電視上,看到一個球沒有踢進去,氣得一拳把電視機打壞;有的人看到輸球了,就跳樓自殺。比賽的時候,觀眾經常是看到羸球了就歡喜,看到自己支持的球隊勝利了就高興。
有這麼一個趣談。歐洲體育之風非常盛行,十幾萬人在足球場觀看足球賽,座位很是擁擠,有一個人邊看球邊抽香菸,一不留神,燙到了鄰座的人的衣服,結果衣服慢慢的燒了起來。「痛啊!」這個人就想:「不得了!是我的香菸燒到別人了。」趕緊就向鄰座的人道歉:「對不起!我的香菸燒到你的衣服了。」「不要緊!不要緊!回去再買一件。」意思是說,你不要囉嗦了,讓我專心看足球吧!這是什麼心?無我的心,在他的心裡只有球,球重要,我不重要,衣服也不重要,回去再買一件就好。
但是沒想到,衣服上面的火並沒有完全熄菸,又延燒到另外一邊,一個小姐的頭髮也燒起來了。「哎喲!頭髮燒起來了!」這個抽香菸的人趕緊又說:「對不起!對不起!是我的煙引起的。」「沒有關係、沒有關係!燒了不要緊,回去再買一頂就好了。」他連頭髮都不要了,覺得只要再買一頂就好。這是什麼意思?無我,他要專心看球。
當然這些人都不是真的照見五蘊皆空,不過,都有相似的無我:衣服燒了不要緊,頭髮燒了也不要緊,不計較、不打架、不吵嘴、不感到苦。如果沒有無我,這還得了嗎?他們不就要爭吵,甚至打起架來了嗎?
所以,《般若心經》告訴我們「五蘊皆空」的妙用。
在這個人間,你能有也好、無也好,生也好、死也好,多也好、少也好,大也好、小也好,那裡都好,如是觀之,那麼你就擁有這美妙的世界,擁有空的世界、空的人生。
我們對於苦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人生是苦」是佛教常講的一句話,而苦有好多種,比方有二苦、三苦、四苦、八苦、無量諸苦。
「二苦」,就是身體上的老病死苦,和心理上的貪瞋痴苦,也就是身苦和心苦。
另外,還有「三苦」,苦就是我們的感受,有時候我們感受到苦,有時候感受到樂,有時候也有不苦不樂的感受。總之,無論感受是苦的,是樂的,或是不苦不樂的,以佛法來看統統都是苦。
「苦受」,世間上的老病死、貪瞋痴、怨恨、嫉妒、求不得、愛別離,都是苦的感受。
「苦苦」,人生本來就是苦,再加生活上的苦、感情上的苦、思想上、見解上的苦,就成了「苦苦」,苦中之苦。
有的人覺得很快樂、我年輕貌美,我有錢、有背景,我的家世好、事業好,我一帆風順,我感到人生很快樂。其實,樂受,在佛教裡面還是苦。什麼苦?「壞苦」!不管你怎麼快樂,這些快樂終有一天會壞。你說你年輕美貌,年輕美貌會消失;你說你感情美滿,感情也會有壞去的時候。
快樂也會消失,快樂也是苦。
再說「不苦不樂受」。人家讚美你很有修養、很有道德,你覺得那沒有什麼;活到三十歲死,或是活到一百歲死,你也都無所謂;有得吃很好,沒有得吃也沒關係。雖然苦和樂都不能動搖你,但是不苦不樂還是苦,什麼苦?「行苦」。不管你如何有道德、如何有修養,不管你如何平靜、如何慈悲,諸行無常,歲月不待人,時間是不會饒過你的,你會有變化的,會有無常的苦。 (more…)
內文節選一
編者謹誌
自從西元四○二年,《心經》被漢譯介紹到中土,便逐漸成為中華文化圈中流傳最廣、大眾最耳熟能詳的佛教經典,幾乎人人都可以背誦全篇,至少是幾句經文;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也常常感受到《心經》的文字和觀念影響深遠,可說幾乎無所不在。
全名為《佛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或略稱為《般若心經》的《心經》,總共只有短短的二百六十字,為何能涵蓋人間乃至宇宙的道理?
什麼是比知識、智慧更高的狀態?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人如何通達生死而出於生死?種種我們面對生命的處境和疑惑,《般若心經》...
目錄
《般若心經》全文
星雲大師《般若心經》書法
編者謹誌
前言:人間大自在
【上卷】瞭解般若與心
摩訶:大、多、勝
般若:超越知識與智慧
波羅蜜多:從此岸度到彼岸
心經:心的道路
關於《般若心經》的譯者:玄奘大師
【下卷】透過故事讀心經
自在最難得
因緣如花開花謝
無我的狀態
超越身心的限制
沒有煩惱的人生
「真空」才得「妙有」
「無」最快樂
心的大自由
附錄:心經關鍵字
《般若心經》全文
星雲大師《般若心經》書法
編者謹誌
前言:人間大自在
【上卷】瞭解般若與心
摩訶:大、多、勝
般若:超越知識與智慧
波羅蜜多:從此岸度到彼岸
心經:心的道路
關於《般若心經》的譯者:玄奘大師
【下卷】透過故事讀心經
自在最難得
因緣如花開花謝
無我的狀態
超越身心的限制
沒有煩惱的人生
「真空」才得「妙有」
「無」最快樂
心的大自由
附錄:心經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