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算過自己看過幾部電影嗎?施昇輝有。
昨天他跟我說,他看了4353部!
本書就是一輩子被電影欺壓而快樂無比的影癡,最虐、最High的自白!
人人都愛「看」電影,人人都愛「講」電影,
可是,怎麼沒有人好好講「看電影」這件事?
這是一本獻給「電影」的書!
雖然談的是電影,但裡頭既沒有嚴肅的影評,沒有專業的影史,也沒有導演的風格分析,有的,只是一個一輩子極熱愛電影的男子,娓娓道來「看電影」這件事情,所帶給他最純粹的快樂!
白天認分地工作,在投資戰場上謀略攻城,但「股海無涯,唯影是岸」,午夜時他潛入戲院,找個位子,幻化為銀幕主角,過另外一種平凡人生。從憂鬱少年到青春歐吉桑,時光遷移,人生起落,他卻始終一個人坐 在靠走道的位子,看一部又一部的電影,銀幕裡與電影外的世界,便絲絲縷縷交織出他的人生。
★不純粹の文青口味:誰說正港影迷只看高深藝術電影?本書89.99%你都聽過!
★不專業の個人意見:跟拍翻拍重拍?續集前傳番外篇?多少電影有姊妹關係?
★不得不の炫耀收藏:泛黃的本事?消失的戲院?青春歐吉桑才暸改的小知識!
★不用錢の今日獻映:縱橫古今中外,處處旁徵博「影」,帶你看稀奇的電影!
★不負責の私房片單:101部經典電影,喜歡電影,求「氣壯」,不須「理直」!
★不理性の電影推薦:男人真命苦、男人真命苦,除此之外還是男人真命苦!
作者簡介:
施昇輝
一九六○年出生於台北,當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是《公寓春光》。
一九八三年畢業於台大商學系工商管理組,那一年《廣島之戀》令他印象最深。
一九八五年,靠《柏格曼的四個劇本》進入《天下》雜誌,擔任行銷企劃。
一九八八年,正逢股票投資狂潮,轉進證券業,成了《華爾街之狼》,直到二○○三年,完全離開職場,成為專職投資人與暢銷書作家,著有《只買一支股,勝過18%》《理財不必學,就能輕鬆賺》(時報出版)。
現在,他決定用一生最愛的電影,來書寫他五十四歲以前的人生,並獻給世世代代的影迷。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徐立功、林正盛、韓良憶 領銜推薦
王昀燕、黃以曦、鄭秉泓、膝關節 友情喊聲
★ 其他影癡的告白──
「這本新書的內容,完全跳脫了我印象中的電影書籍。他說,他沒有那麼深厚的人文素養,無法從美學、社會學、人類學,或是意識型態,來剖析電影的藝術性。他還說,他也不想去探討這些電影對他人生的啟發,而只是想和讀者分享,看電影『這件事』帶給他人生的喜悅和滿足感。......看完整本書之後,我可以輕易在字裡行間,看到他多年歲月累積後的成熟和豁達。我認為,這是一本有關『人生』的書,而不只是一本有關『電影』的書。」──徐立功(縱橫國際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作者施昇輝,愛看電影成迷成癡,將他年少以來看過的好看電影,時而感懷敘之,時而調皮幽默,甚至些許搞笑趣味。就這樣共冶一爐敘述出作者做為一個影迷影癡,他走在電影光影裡的美好時光。」──林正盛(導演)
「一口氣讀完,覺得施昇輝這本著作更像是寫給電影的情書,厚厚的,深情款款。這樣無悔的深情,想來有三種人會懂:現任電影青年,仍相信電影的中年影癡,還有即使拄著枴杖,也要走到售票口,顫巍巍地開口說『一張全票,靠走道』的老人。」──韓良憶(影評人)
★「關於電影的一切,總讓我又虐又High」──
★ ibon(令人崩潰)網路購票衝影展不稀奇,人肉ibon排隊八小時才真給力?
開賣的第一天,早上八點開始售票,我查了公車首班發車的時間,準時上了車,還不到早上六點,我就到了電影圖書館。我的媽呀,不只一樓大廳擠滿了人,隊伍從青島東路已經轉彎到了林森南路,尾巴則到了現在喜來登飯店停車場的入口……那一天,我一直到下午兩點才買到票。怎麼買呢?工作人員在你排隊的時候,會先發給你一張片單。……排隊不是讓你發呆,或上臉書(開玩笑的,當時哪有智慧型手機?)你要好好利用這個時間做沙盤推演。
★ 少年影迷的時尚聖地遠在「東南亞」?少男欲轉大人得先「愛國」?
當時,花蓮有一家戲院專門演色情片,這家戲院的名字早就不記得了。每到休假日,部隊都會發電影勞軍票,這家戲院最搶手,一來就被軍官搶光了。我雖然也是軍官,但官階最小,哪輪得到我?不過有一次,某位長官大發慈悲,幫我拿了一張,我才有了初體驗。……放映師應該是確定沒有警察入場,便從善如流,改播精采的養眼鏡頭。放映師或許也懂蒙太奇(Montage)的意義,因為男女交歡的畫面,就接在動物交配的畫面之後,畢竟人也是動物嘛!
★ 奧斯卡最佳影片=當年世界第一ㄅㄧㄥˋㄅㄧㄤˋ叫好棒棒的巨作?
奧斯卡舉辦八十五屆以來,真正能夠列名影史經典的最佳影片,可說是鳳毛麟角,只有《阿拉伯的勞倫斯》和《教父》(The Godfather)兩片而已。反倒是當年落榜,甚至連提名都沒有的電影,經過時間的淬鍊,才顯出它們的偉大價值。
這不是我個人的看法。我要拿最權威的英國《視與聽》雜誌(Sight and Sound)由上千位影評人所選出的TOP10來作為我以上評論的依據。……最有趣的是,《日出》是一個德國導演拍的美國片,在第一屆奧斯卡影展中,硬是敗給了美國人拍的《鐵翼雄風》(Wings)。第一屆嘛,怎麼可以讓外國人拿走最大獎呢?
★ 沒有YouTube的年代,想看自己拍的電影,得先到澳洲當「澳客」?
花錢最多的地方在8釐米底片。當年哪有數位攝影機?一旦NG,錢就等於燒掉了。我買了五捲,印象中一捲只能拍五分鐘,最後剪出大約十五分鐘,也算沒有浪費太多。不知是我控制得宜?還是我要求不高,得過且過?
除了買底片,還要買沖映盒。現在年輕人一定不知道這又是蝦米碗糕?當時沖映要送到澳洲,買一個盒子就代表一捲底片的沖洗費。拍了五捲,當然就要買五盒。再花國際郵資寄到國外去,會不會寄丟?只好聽天由命。
★ 《東京家族》和《東京物語》的關連我暸,但《七武士》和《少林足球》?
「跟拍」就是某部電影叫好又叫座之後,很多人就依循該片的劇情模式,變換一下時空背景,又成了一道新菜。
久遠一點的是黑澤明的《七武士》,一個貧苦農村為了對抗土匪,找來七個武士助陣,終於擊退悍匪。好萊塢的《豪勇七蛟龍》(Magnificent Seven)把時空改成美國西部;香港片《七福將》改成中國軍閥時期,甚至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去找各懷絕技的師兄弟,加上教練吳孟達,正好七人,組成足球隊,恐怕也是受《七武士》的啟發。
【推薦序】
聚焦人生的電影情歌
◎徐立功(縱橫國際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三十年前,我就認識昇輝了。當年,他還是台大的學生,我則是電影圖書館(現在電影資料館的前身)的館長。他在徐州路的台大法學院上課,離我任職的地方只要大約五分鐘的腳程,我幾乎天天都會看到他出現在我們電影圖書館裡。他當時到底有沒有去學校上課啊?這是我的疑惑之一。他因為常來,連我前後四任秘書都跟他很熟,他究竟是來看電影的?還是來把妹的?這是我的疑惑之二。
他畢業之後,我差不多同時也離開了電影圖書館,自此就失去了連絡,只是偶而還會在影展的場合或是電影院巧遇。輾轉聽說,他後來一直在從事證券相關的工作,因為工作性質與我差異太大,心想大概很難再有任何交集了。
沒想到三十年後的某一天午後,他居然出現在我辦公室的玻璃門外。一樣的燦爛笑容,一樣的和藹親切,唯一不同的是,頭髮還是難逃中年灰白的宿命。他帶了他的第一本書,也是理財暢銷書《只買一支股,勝過18%:理財專家不敢教你的事》來送我,也帶了一大疊其他的文稿來。股票,我是完全外行,只能謝謝他,但另外的文稿居然是他即將出版,有關電影的新書。沒想到,「電影」還是他的最愛。
這本新書的內容,完全跳脫了我印象中的電影書籍。他說,他沒有那麼深厚的人文素養,無法從美學、社會學、人類學,或是意識型態,來剖析電影的藝術性。他還說,他也不想去探討這些電影對他人生的啟發,而只是想和讀者分享,看電影「這件事」帶給他人生的喜悅和滿足感。
他太謙虛了。早在他還在念大學的時候,就常常幫電影圖書館的期刊〈電影欣賞雙月刊〉寫稿或譯稿,國際影展特刊也常見他的精闢觀點,至今都還令我印象深刻。不過,看完整本書之後,我可以輕易在字裡行間,看到他多年歲月累積後的成熟和豁達。我認為,這是一本有關「人生」的書,而不只是一本有關「電影」的書。
這個時代,恐怕很少有人說不愛看電影,但是大家都太聚焦在電影本身,忘了這件事同樣承載了許多的回憶。昇輝找到了電影書籍新的切入點,喚醒了大家許多類似的往事。小時候跟父母看電影,爸爸喝咖啡,他吃冰棒。高中第一次和女生單獨看電影,內容忘了,只記得路上正好撞見女生的家人。他也提到,當年在電影圖書館漏夜排隊買國際影展電影票的盛況,這或許是早已習慣網路購票的新世代難以想像的事情。
電影本事和錄放影機,都是如今四十歲以上人的共同記憶,現在的年輕人只知道酷卡和DVD了。他說,從小蒐集的電影本事,一直被家人視為垃圾,沒想到在五十歲之後,可以成為書中的亮點。
他在學生時代沒做過家教,就靠寫影評賺零用錢,在民國七十年代,也算是小有知名度的影評人,以現在流行的說法,他雖然不是A咖,但至少是一個B咖。然而,他不想把這本書寫成影評的文集,因為都寫《變形金剛》,大概難登藝術殿堂;都寫費里尼,又怕曲高和寡,難引共鳴,乾脆另闢蹊徑,也正好符合他學企管的背景,這叫「市場區隔」。影評見仁見智,但回憶卻能心靈相通。
當天,我們聊了很久,但他起身離開時,最後講的這一段話,讓我感觸最深。
「我年輕時真的很想去學電影,拍電影,但被老爸阻止,又不敢革命,只好念商。但是,若去拍電影,恐怕早已餓死街頭,結果進了證券業,才能累積一些樂活人生的資本。很多人抱怨現實毀了年少的夢想,但我喜歡我後來的人生。」
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李安,但每個人都能和昇輝一樣,開朗、知足。
名人推薦:徐立功、林正盛、韓良憶 領銜推薦
王昀燕、黃以曦、鄭秉泓、膝關節 友情喊聲
★ 其他影癡的告白──
「這本新書的內容,完全跳脫了我印象中的電影書籍。他說,他沒有那麼深厚的人文素養,無法從美學、社會學、人類學,或是意識型態,來剖析電影的藝術性。他還說,他也不想去探討這些電影對他人生的啟發,而只是想和讀者分享,看電影『這件事』帶給他人生的喜悅和滿足感。......看完整本書之後,我可以輕易在字裡行間,看到他多年歲月累積後的成熟和豁達。我認為,這是一本有關『人生』的書,而不只是一本有關『電影』的...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因為電影,讓我不虛此生 (節選)
真正從「愛看電影」進化到「影迷」,是要到進了大學之後。一則上課自由,時間多了,二則不再有一試定終生的考試關卡,三則拜科技之賜,看電影的方式變多了。
民國六十八年,我剛剛進入台大就讀,校園裡充滿琳瑯滿目的社團招生廣告中,我一眼就相中了「視聽社」,為我開啟了好萊塢以外的電影世(視)界。
當年,我們常常去西門町的台映試片間,看到很多只在書上「讀」過的電影,舉凡《單車失竊記》(Bicycle Thieves)、《強尼上戰場》(Johnny Got His Gun,又譯《無語問蒼天》)、《魂斷威尼斯》(Death in Venice)、《城市之光》(City Lights)、《摩登時代》(Modern Times)等等,簡直是大開眼界。
那是美麗島事件剛發生不久的年代,施明德是最後才落網的異議人士,政府為了抓他,懸賞一百萬。他最後藏身之處,就是台映試片間的對面。文藝青年和革命鬥士,曾隔著一條街,短暫交會過。
當年我在台大念的是商學系工商管理組(現在台大工商管理系的前身),到了大二,就得離開公館的總區校園,到徐州路的法學院念書。從學校走到青島東路的電影圖書館(現在電影資料館的前身),不要五分鐘的時間,對我而言,真是太幸福了。
從大二到大四,只要沒課,或是不想上課,我就跑去電影圖書館,有時是看它規劃的主題電影,有時是去那裡借自己想看的錄影帶。當時圖書館所有的員工,我都認識。他們常懷疑我是不是整天只打網球和看電影,因為我真的經常打完球,連衣服也沒換,就去電影圖書館報到。
那真是大量看電影的時期,美國的電影、歐洲的、日本的,我全部都看,簡直葷素不忌,電影圖書館裡有些歐洲電影還有英文字幕,有些日本電影連英文字幕都沒有。有一次,為了看黑澤明的《七武士》,因為既沒英文字幕,又聽不懂日語發音,只好把美國人跟拍的《豪勇七蛟龍》(Magnificent Seven)先看一遍,這樣至少可以看懂劇情的發展。
電影圖書館在民國六十九年辦了第一屆的金馬獎國際電影觀摩展,當時只有十四部電影參展。自第二屆開始,我的人生就和電影展密不可分了。時至今日,國內電影展百花齊放,都要歸功當年的創舉。
我在戲院看電影,已經愈來愈少了。除了放映的管道增加了,還有一件「科技」大事發生了。以今日的眼光來看,其實也算不上科技,那就是錄放影機問世了。這就是DVD Player的祖先。
錄影帶的誕生,讓戲院的生意一落千丈。在家看錄影帶,愛什麼時候看,就什麼時候看,而且再也不用到戲院外大排長龍了。更過分的是,很多院線片都被不肖商人盜錄,大家更不必去擠戲院了。
今天九份的昇平戲院和內灣的內灣戲院,至少還有觀光客會來消費,其他很多鄉鎮戲院,都被迫關門大吉。這是錄影帶造成的傷害,但對我這種超級影迷,卻是一大福音。因為很多根本不可能在戲院放映的經典名片,藉由盜錄國外電視的錄影帶,得以進入台灣。
民國七十年暑假,老爸花了快新台幣五萬元(!)買了一台錄放影機,為我開啟了更廣大的電影天地。三十幾年前,借一支錄影帶就要八十元,幾乎跟今天一模一樣。我透過錄影帶看的前兩部電影,就是丹尼斯霍柏(Dennis Hopper)的《逍遙騎士》(Easy Rider)和安東尼奧尼(Michelangelo Antonioni)的《春光乍洩》(Blow-up),光是看到這兩部經典,我就覺得一切都值得了──老爸聽到,大概會生氣,因為這台錄放影機幾乎就花了他一個月薪水!
其實,大學花這麼多時間看電影,真正的理由是談戀愛不順利啊!因為我老是帶女生看一些娛樂性很低的電影,嚇跑了她們:(
大學畢業,入伍當兵在花蓮服役,看電影依舊是我最重要的消遣活動,不過花蓮資源畢竟有限,能夠去看各式影展的日子不多,只好趁休假回家,猛看錄影帶,一解相思之苦。
◆
現在我五十幾歲了,但汗顏的是,我對電影的熱情好像逐漸消退了。以前每個月大概都能看十幾部電影,現在有時三個月才看十部。以前影展動輒看二三十部,現在有時少到只有兩三部。我已經退休,時間多得很,小孩都大了,也沒什麼學校的事可以煩我了,反而電影愈看愈少,奇怪?
我大致歸納出三個原因:
第一、 年輕時崇拜的電影大師逐漸凋零,或是已經江郎才盡,激不起我再追星的狂熱。
第二、 現在很多導演誇張的敘事風格,我可能是「食古不化」,真的很難接受。《猜火車》(Trainspotting)我看了十幾分鐘,就受不了了。
第三、 太多電腦動畫,讓以前很困難的事變簡單了,再也感受不到以往前輩拍電影的那種無悔的堅持。
最近只有一件事,又讓我燃起了對電影的熱情,那就是曾膺十大電影之首,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在台北公開上映。我在臉書貼文,呼籲親朋好友一定要看。有個朋友深受感動,留言說她已請公司包兩場給同事看,叫我別擔心了。只是我以為在華山光點放映,一定會讓常去看影展電影的文藝青年擠破頭,沒想到首映當天,還是假日下午,居然只坐了個半滿,我其實是很難過的。不看小津,怎配稱影迷?
我至今總共看了四千三百餘部電影,扣除十歲以前,平均一年大約看一百部。最誇張的是民國七十一年,我大三,一年看了三百部。不過,這幾年都不到百部,讓我振奮的好片也變得鳳毛麟角,科技進步了,原創性卻少了,最重要的是,人文關懷也在目眩神迷中變淡了。
這究竟是因為電影本身的轉變?還是純粹和個人歲月與心境有關?
我曾和小孩說,請他們一定要買我看的最後一部電影的DVD來收藏,做為對我這個影迷老爸的一個紀念。哪一部會是我人生的最後一部電影?沒人知道,但肯定是對我別具意義的電影。
◆
每一個影迷都希望能把自己最喜歡的電影拿來和大家分享,我也不例外。因此,我要為大家放映的第一部電影,就是我心目中的最佳影片《魂斷威尼斯》。民國七十年,是我第一次看這部電影,迄今已三十二年,但它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從未改變過。
【今日放映】 《海神號》(The Poseidon Adventure)
為什麼要放這部電影給大家看呢?因為它代表了好萊塢近幾年「重拍」經典老片的風潮。
最方便重拍的題材,就是好萊塢自己的經典,例如《名揚四海》(Fame)、《瞞天過海》(Ocean’s Eleven,原版中譯名是《十一羅漢》)、《非常衝突》(Sleuth)、《驚魂記》(Psycho)……等等,族繁不及備載。
要鄭重推薦的是《非常衝突》,全片只有兩個人,連路人甲都沒有,場景就是一棟豪宅而已。一個中年富豪邀請他妻子的年輕情夫來家裡,準備用計殺了他,典型「貓捉老鼠」的遊戲就在爾虞我詐中展開。在一九七二年原版的富豪是專演莎翁名劇的勞倫斯奧利佛(Laurence Oliver),年輕情夫是米高肯恩(Michael Caine);到了二○○七年的新版,米高肯恩變成富豪,裘德洛(Jude Law)則演他當年情夫的角色。演員演得精采,導演的場面調度也是一絕。
最有趣的是《驚魂記》。新版導演葛斯范桑(Gus Van Sant)完全照著原版導演希區考克(Alfred Hitchcock)的畫面,一五一十重拍一遍,算是對緊張大師的最敬禮。但是,觀眾有必要重看一遍嗎?
好萊塢的題材不夠拍,又往外發展,例如將日本片《大家來跳舞》重拍為《來跳舞吧》(Shall We Dance?)、《七夜怪談》成了《七夜怪談──西洋篇》(The Ring),或是香港片《無間道》重拍為《神鬼無間》(The Departed)。什麼時候,也會輪到台灣的電影被好萊塢相中?
重拍並不是好萊塢的專利,日本導演山田洋次在二○一三年的電影《東京家族》,就是重拍了他的師父小津安二郎曾被譽為影史上最偉大電影的《東京物語》;而大陸導演田壯壯也重拍了號稱中國最偉大的傑作,那是費穆一九四八年的作品《小城之春》,也是我至今認為新版藝術成就最接近原版的一部。一個散發現代化氣息的年輕男子,造訪一對住在傳統中國宅邸的夫婦。男主人重病在床,女主人如何抵擋年輕男子的誘惑?精巧微妙地指涉了中國在一連串內憂外患的動盪中,如何面對東西文化,以及現代傳統間的衝突。
好萊塢的電影被其他國家的導演重拍,倒不多見。但席尼盧梅(Sidney Lumet)的法庭經典作《十二怒漢》(Twelve Angry Men),被日本導演中原俊拍成喜劇版的《十二個溫和的日本人》,又被俄羅斯導演尼基塔米亥可夫(Nikita Mikhalkov)拍成強調社會批判的《大審叛》(12),就是少數的例子。
一般都是後輩導演重拍前輩之作,但日本導演市川崑,卻用彩色底片重拍了他自己的黑白片代表作《緬甸的豎琴》。他的努力,絕非後來很多導演推出自己的「導演剪輯版」所能比擬的。
講完「重拍」,我們來講另一種模式「跟拍」。
「跟拍」就是某部電影叫好又叫座之後,很多人就依循該片的劇情模式,變換一下時空背景,又成了一道新菜。跟風模仿的劣作很多,我就不浪費油墨了,只講兩個「跟拍」比較成功的例子。
久遠一點的是黑澤明的《七武士》,一個貧苦農村為了對抗土匪,找來七個武士助陣,終於擊退悍匪。好萊塢的《豪勇七蛟龍》(Magnificent Seven)把時空改成美國西部;香港片《七福將》改成中國軍閥時期,甚至周星馳的《少林足球》去找各懷絕技的師兄弟,加上教練吳孟達,正好七人,組成足球隊,恐怕也是受《七武士》的啟發。當然,還有外太空版,也有古羅馬版,但我沒看過,只好略過。
近一點的是《終極警探》(Die Hard),我們英勇的男主角陰錯陽差被一群歹徒挾持在一棟高樓裡,只有他一個人有能力拯救所有人。地點換成公車,就是《捍衛戰警》(Speed);換成郵輪,就是《捍衛戰警2》(Speed 2);換成軍艦,就是《魔鬼戰將》(Under Siege);換成火車,就是「魔鬼戰將2」(Under Siege 2);換成冰上曲棍球場,就是《絕命殺陣》(Sudden Death),換成機場,就是《終極警探2》(Die Harder)。讓各位猜猜看,最狹窄,最沒地方躲,歹徒也最愛來的地方是哪裡?
飛機上。《空中監獄》(Con Air)、《747絕地悍將》(Executive Decision)、《巡弋悍將》(Passenger 57)都是。甚至美國總統也在劫難逃,就是《空軍一號》(Air Force One)。待在白宮,也不安全,因為他會碰到《白宮末日》(White House Down)。
我不知道,是否全部提到了?如果沒有,讀者就自己加吧!
還有第三種,叫做「翻拍」,就是找一部經典裡的一個梗,然後拍出類似,甚至完全不同的電影。
昆汀‧塔倫提諾(Quentin Tarantino)最擅此道。他的《追殺比爾》(Kill Bill)根本就是在翻拍很多華語武俠片或功夫片。鄔瑪舒曼(Uma Karuna Thurman)一身黃色連身運動服,加上一場接一場的武打架構,誰都看得出來,在模仿李小龍未完成的遺作《死亡遊戲》。
最近的《決殺令》(Django)其實只用了《續集荒野大鏢客》(Django)的片名及主題曲,剩下的劇情都是屬於他自己的。當然,戴白頭套的一幫歹徒還是可以看到原版的影子,只是原版歹徒戴的是紅頭套。原版的男主角法蘭哥尼羅(Franco Nero)也在新版軋一角。
插句題外話,《續集荒野大鏢客》根本不是正宗《荒野大鏢客》的續集,而是一部跟風的仿作,史家通稱「義大利西部片」或「通心麵西部片」。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塔倫提諾的《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也是有所本,原型是德國喜劇大師劉別謙(Ernst Lubitsch)的《生或死》(To Be or Not to Be)。而劉別謙另一部經典喜劇《街角的商店》(The Shop around the Corner),也被別人翻拍成大家都很熟悉的《電子情書》(You've Got Mail)。
看著「重拍、跟拍與翻拍」三種型態的電影,最大的趣味來自於新舊版本的差異性,但是塔倫提諾總能另闢蹊徑,拍出非常個人化的樂趣,這也是他成為票房和評論雙重寵兒的原因所在。
第一章 因為電影,讓我不虛此生 (節選)
真正從「愛看電影」進化到「影迷」,是要到進了大學之後。一則上課自由,時間多了,二則不再有一試定終生的考試關卡,三則拜科技之賜,看電影的方式變多了。
民國六十八年,我剛剛進入台大就讀,校園裡充滿琳瑯滿目的社團招生廣告中,我一眼就相中了「視聽社」,為我開啟了好萊塢以外的電影世(視)界。
當年,我們常常去西門町的台映試片間,看到很多只在書上「讀」過的電影,舉凡《單車失竊記》(Bicycle Thieves)、《強尼上戰場》(Johnny Got His Gun,又譯《無語問蒼天》)、《魂斷威尼...
目錄
【領銜推薦】聚焦人生的電影情歌 ◎徐立功
【友情喊聲】走在電影光影裡的美好時光 ◎林正盛
深情款款寫給電影的情書 ◎韓良憶
【自 序】序幕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
【觀影須知】青春歐吉桑的影癡宣言
第一篇 因為電影,讓我不虛此生
【今日獻映】《魂斷威尼斯》
──瓊瑤vs二秦二林;王家衛vs另類金庸:電影和文學,今晚你選哪一個?
第二篇 眾樂樂?還是獨樂樂?
【今日獻映】《海神號》
──跟拍、翻拍、重拍?續集、前傳、番外篇?多少電影有姊妹關係?
第三篇 戲院!就是我家
【今日獻映】《爸媽不在家》
──金馬五十大回顧!兩岸三地電影萬花筒,金馬獎說話最有份量!
第四篇 電影能有什麼天大「本事」?
【今日獻映】《刺激》與《阿拉伯的勞倫斯》
──奧斯卡最佳影片=最偉大電影?列名影史的經典,簡直鳳毛麟角!
第五篇 那個盜錄猖狂的年代
【今日獻映】《男人真命苦》
──詹姆士龐德拍了23集,他說累了想洗洗睡;黃飛鴻眼裡那只是小咖:他打了77集!
第六篇 百花齊放的國內影展
【今日獻映】《小金同志想要飛》
──北韓和科威特這輩子大概很難去,但在百花齊放的影展電影裡,可以窺見當地的風景!
第七篇 電影場景,近在眼前
【今日獻映】《海角七號》
──中港台電影大不同!香港拍警匪片很強,中國有大時代的觀察,台灣最愛本土小確幸!
第八篇 B咖影評人的筆記本
【今日獻映】《2001太空漫遊》
──世界TOP 10的影評權威又怎樣?人人心中都有一份我的最愛電影清單!
第九篇 只要有心,人人都是金獎導演
【今日獻映】《印度之歌》
──實驗性極強的電影總讓人走出戲院時,心中偷罵:「媽的,在演什麼東西啊?」
第十篇 那些年我們一起看電影
【今日獻映】《開羅紫玫瑰》
──便利商店集點太老套,把喜歡導演的作品整套看完才真王道!
第十一篇 小收藏大展覽,我的電影博物館
【今日獻映】電影脫口秀
──電影片名面面觀:好的片名讓你上天堂,壞的片名讓你住套房!
【後 記】他說:「爸看的不是電影,爸看的是人生。」
【同場加映】青春歐吉桑之絕對(不負責任)私房片單
【領銜推薦】聚焦人生的電影情歌 ◎徐立功
【友情喊聲】走在電影光影裡的美好時光 ◎林正盛
深情款款寫給電影的情書 ◎韓良憶
【自 序】序幕 My heart will go on and on
【觀影須知】青春歐吉桑的影癡宣言
第一篇 因為電影,讓我不虛此生
【今日獻映】《魂斷威尼斯》
──瓊瑤vs二秦二林;王家衛vs另類金庸:電影和文學,今晚你選哪一個?
第二篇 眾樂樂?還是獨樂樂?
【今日獻映】《海神號》
──跟拍、翻拍、重拍?續集、前傳、番外篇?多少電影有姊妹關係?
第三篇 戲院!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