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 4 項符合
狗日子‧貓時間:韓良露倫敦旅札(紀念新版)
的圖書
狗日子‧貓時間:韓良露倫敦旅札(紀念新版) 作者:韓良露
出版社:有鹿文化
出版日期:2015-06-05
語言:繁體書
圖書介紹 - 資料來源:博客來 目前評分: 評分:
圖書名稱:狗日子‧貓時間:韓良露倫敦旅札(紀念新版)
內容簡介
再聽一次她熱情的分享,記憶,就在這些美好的情味中延續下去。
永遠懷念,韓良露。
韓良露倫敦旅居書寫,跨越世紀,歷久彌新
紀念新版 + 新收選文,認識倫敦最好的開始
作家、生活家蔡珠兒專文推薦
一位遊歷並思考世界的奇女子,
在生命中記錄下輕快而愉悅的靈魂腳步,
從倫敦開始,在這本書。
「若對倫敦都厭倦了,就是對人生厭倦。」——英國文豪約翰生
「這座城市給了我靈魂的座標。」——韓良露
她在滋養心靈的都市,時而像隻幽靜的貓,在屋子一角梳理心靈深處的曲折,時而像一隻好奇的狗,在大街小巷穿梭獵奇。倫敦——這個高度成熟、世故的文明之都,永遠提供最先進、繁複、變化的風景給對世界好奇的旅人。韓良露向外看世界,向內看自己,《狗日子‧貓時間:韓良露倫敦旅札》有最深入的英倫文化體驗,也有最淺出的晃遊分享,傳達出這種既沉靜又好動的生活情味及感受,帶領讀者跟著她在倫敦旅居,以及之後來來去去,不曾止息的歲月中,扮貓也扮狗的靈魂腳步。
倫敦的魅力,韓良露如是說:
★看書、買書、藏書——書痴的天堂
神祕主義書店、占星學書店、旅行書店、食譜書店、皇室御用書店 ……
書香如此逼人,讓書痴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洗滌身心,轉個身到公園散個步
海德公園、肯辛頓花園、綠園、荷蘭公園、攝政公園、格林威治公園……
一天走一個公園,一年到尾都不會重複。
★主題徒步之旅,做個London Walker
莎士比亞的倫敦、開膛手傑克的倫敦、福爾摩斯的倫敦、披頭四的倫敦……
用雙腳探索世界之都,自在又逍遙。
★坐在世界餐桌,享受異國美饌
印度坦都里烤雞、義大利蔬菜湯、匈牙利燉紅椒牛肉、摩洛哥古斯古斯……
這是一個能夠輕易取悅味覺的所在。
★盡情「爬吧」,體驗酒館人生百態
四百年歷史酒館、如神殿般的酒館、聽得到倫敦土腔英語的酒館……
到沒去過的酒館品酒,自有娛酒之道。
還有世界各地的雜貨店、形形色色的博物館、貴族般的下午茶、購物狂的聖地……
跟著韓良露紙上行旅,倫敦實在有意思。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韓良露(1958-2015)
美食家、旅行家、生活家、作家、非典型知識分子、公益文化推廣者;種種興趣、專長、投入與身分,讓她成為豐厚多元的文化人。
十六歲開始於詩刊發表現代詩,開啟寫作之門,寫作觸角廣及影評、散文、電視和電影劇本等,曾獲台北文學獎、新聞局優良劇本獎、廣播金鐘獎、電視金鐘獎多項殊榮。二○○六年起,成立「南村落」,以藝文社會企業方式介入推廣、舉辦超過千場文化活動,重新詮釋在地文化,並因此榮獲二○一三年「台北文化獎」個人獎,被盛讚為「城市的文化魔術師」。二○一五年,以《良露家之味》榮獲圖書類金鼎獎。平日喜歡研究星象、蒐集地上城鎮,著有《樂活在天地節奏中:過好日的二十四節氣生活美學》《良露家之味》《文化小露台》《台北回味》《韓良露全占星系列》《微醺》《雙唇的旅行》《浮生閒情》等二十五部作品。
韓良露原來規劃與她一生的摯愛朱全斌,多相陪伴,一起過生活,也從事更多寫作、出版、電影等文化投入。但因緣果熟,於二○一五年三月三日捨報,留給她的夫婿、家人、朋友和眾多讀者豐美的著述和回憶,以及一門人生叩問真善美的修行功課。
插畫、攝影者簡介
朱全斌
從小就喜歡接觸文藝以及表演藝術的獅子座,人生經驗過各種不同的角色,包括電視製作人、電視台副總、紀錄片導演、音樂劇導演等,偶而也兼作插畫、編劇、專欄作家、廣播主持人等工作。拍照是旅遊時不可缺少的興趣,於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取得媒體與傳播博士,目前正職是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系教授兼傳播學院院長,仍持續在人生中探索潛能開展的新可能。
目錄
【推薦序】 她的心,她的城◎蔡珠兒
【代 序】 狗性子,貓靈魂──懷念英倫的良露◎朱全斌
【自 序】 安靜的貓和好奇的狗在倫敦過日子◎韓良露
Part 1 倫敦落腳
租屋記
搬新家
街道的名字
下午茶交誼時光
安娜的聖誕大餐
在倫敦買房子
做個貝斯沃特居民
Part 2 城市晃蕩
諾丁丘的故事
在切爾西和肯辛頓村莊漫步
要去公園散步嗎?
書痴的天堂
購物者的樂園
在倫敦看戲
老電影院
免費的公立博物館
野餐的日子
徒步的主題之旅
到莊園旅館過夜
搭乘「運河船旅館」
Part 3 文化觀察
愛讀報的倫敦人
生活休止符──一天七杯茶
理想的酒館
庭園桃花源
黛安娜神話
皇室觀光產業
倫敦的馬克思幽靈
人類大家庭
由「階級」決定生活
倫敦人的口音
倫敦的「外國人」區
同志共和國
神祕主義學的聖地
Part 4 玩樂倫敦
酒館風情
何處「下午茶」?
咖啡屋風景
「英國菜」巡禮
倫敦的「便宜吃」
形形色色的異國餐館
世界美食雜貨店
Part 5 我的母城
獨特家常的英倫食物風味
農夫午餐和炸魚炸薯條
倫敦四季
雙城記——倫敦vs.台北
附錄 店家資訊
序
推薦序
她的心,她的城
◎蔡珠兒
一
倫敦洸洋瑋麗,曲折幽深,特色實在太多,諸般可喜可愕,可圈可點,乃至可惱可怪之事,殊勝奇異,數不清看不盡說不完。街頭隨意望去,就有一大把活地標,硃砂紅的電話亭,雙層的「路霸」(Routemaster)紅巴士,還有黑亮精悍,靈巧如甲蟲的計程車(black cab),都是倫敦的吉祥物,除了美觀有趣,其身世歷史,也都大有來頭。
就說這「小黑」吧,倫敦和巴黎,是世上最早有計程車的城市,十七世紀伊始,倫敦就有出租馬車(hackney carriage),一路進化到現代的黑甲蟲,四百年來,形成一套完備制度,對出租車的款式、安全和行李空間,都有詳細規管,其中最嚴格的,是司機考核。
想考到「小黑」的司機牌照,當上倫敦的運將(cabbie),必須通過「倫敦知識」(the Knowledge of London)。這套簡稱「知識」的考核系統,舉世獨有,惡名昭彰,其艱困刁鑽,令人聞風喪膽,難度之高,不下於在牛津攻讀博士。
倫敦不像紐約和巴黎,市區路徑如棋盤,如蛛網,大體有模式可循;倫敦像羅馬和拿波里,道路糾結錯綜,毫無章法,有如貓兒玩過的毛線團,細窄又纏亂,滿布單行道、死胡同、大小圓環和交匯口,歧路亡羊,陷阱四伏。以前又沒有衛星導航,我剛在倫敦開車時,迷路迷到暈,行不得也哥哥,吃過不少苦頭。
但私家車可以迷路,計程車可不行,一定要識途認路,在迷津中找出兩點之間的最短距離,最快路線,這就是「知識」的考核宗旨。可是天知道,倫敦到底有多少點,多少街路和巷弄啊?
二
每次搭小黑,我總要問司機:「你花了幾年?」
西敏區的查令十字路口(Charing Cross Road),有座查理一世的騎馬銅像,這是倫敦的中心點,以這銅像為圓心,畫出半徑六哩(9.6公里)的圓圈,圈裡就是倫敦的市區範圍,其間密密麻麻,縱橫交錯,共有三百二十組路線,兩萬五千條街道。
「知識」的課本是一冊藍書(Blue Book),書裡就是這三百二十組路線,兩萬五千條街道。參加考核的知識男知識女,要每天騎著綿羊車,在擋風板夾著地圖,穿梭倫敦街頭巷尾,一段段來回逡巡,一區區彳亍勘測,邊開邊看邊唸,地毯式包抄踏查,死記路名路線,把這本藍書背到滾瓜爛熟。
但藍書只是熱身打底,好戲還在後面,皮要繼續繃緊。「知識」不是一兩次考試,是艱辛的長期抗戰,期間長達數年,分成三階段,初期兩個月考一次,後期三星期考一次,加起來要考二、三十次。除了第一次筆試,其他都是口試,稱為「出場」(appearance),考生要衣裝筆挺,正襟危坐,在一個小房間接受盤問。第一次出場的考題,通常是這個:
「從莊園屋(Manor House)地鐵站到吉本森方場,怎麼走?」
「呃,從地鐵站左邊的綠巷出發,左轉布萊克史多路,前行開到海伯瑞公園,嗯嗯……再右轉聖保羅路,然後順著海伯瑞角,右轉到伊斯林頓公園街,唔……啊……然後呢,在圓環第二個出口開進櫻桃丘……。」
(開到吉本森方場,至少還要三百字,不好意思灌水,刪了。)
考問路名和路線,只是基本起跳,接下來峰迴路轉,一次比一次難。為什麼叫「知識」?因為考官什麼都問,倫敦的任何機構,任何地點,公園、醫院、酒館、戲院、餐廳、教堂、監獄、墓園、碼頭、辦公室、領事館、體育場、政府部門,乃至某一座雕像,某一個皇家學會,只要考官問到,考生就得了然於胸,立即答出在哪裡,什麼路,怎麼走。
知識男女過五關斬六將,歷盡煎熬考到執照,平均要花三年功夫。我問過的小黑司機,只有三個人在兩年內考到,其他三四五六七年,什麼都有,有一個最慘,花了九年才考上。
「知識」的淘汰率,高達百分之七十,被刷下的人不計其數,我在倫敦考駕照時的教練阿當,正是其中一個敗將,他考到第十五次,壓力大到胃潰瘍出血,撐不住,決定退出。每次聊到知識,阿當舊情難忘,愛恨交加,許多考場秘辛,就是他跟我說的。
三
小黑固然厲害,然而倫敦的街道路名,宮園館邸,肉眼可見的方位地點,究竟是表層皮相,僅是資訊而非知識。倫敦真正的知識,內在的風華精髓,層層疊疊,豐富深蘊,嵌藏在這城市迷宮般的皺褶內,紋理中。
良露一語中的,直探核心,她說:「我的倫敦意象是一個巨大的腦子。」
倫敦的形構地貌,反映出城市的文化特性,錯綜的路徑,曲折的模式,豐沛龐大的突觸與連結,正像人類的大腦。
長居英國的美國作家吉瑞(James Geary),和良露英雄所見略同,他說,許多城市,例如紐約和芝加哥,都由直線構成,就像電腦的積體電路,稜角井然,倫敦卻是一團華麗的混亂(a glorious mess),因為它是從幾個村莊進化而來的,村莊的邊界日漸推移,彼此嚙合融接,終於演變成一個大迷宮,蜿蜒迂迴,精細複雜如大腦,滿布轉折跌宕。
幸而有良露帶領,縱身這座曲折的文化首都,我們不迷路,不碰壁。她拉著我們分花拂柳,靈巧穿梭,走過一個又一個村莊,隨手一指,招牌大嗓門侃侃滔滔,韓氏人肉百科刷刷翻動,街巷角落,河岸林間,頓時熠熠有光,栩栩鮮活起來,到處有故事,有人情,有古董,有炸魚,有蒼然老樹,有好吃小館,有時光的輾痕,階級的烙印,有馬克思和黛安娜裊裊飄過的幽魂。
四
不知是誰說過:「倫敦是個壞習慣,但沒人想戒斷。」(London is a bad habit one hates to lose.)
我和良露一樣,都做過Londoner,在倫敦旅居幾年之後,完了,從此永誌不忘,終生上癮。讀著這本書,英倫況味油然重現,昔日光景俱上心頭,記憶的河道開閘,嘩嘩湧出無限鄉愁。
書中提到的許多地方,親切熟稔,也是我經常流連之處。諾丁丘那家噴香的「廚師書店」,海德公園雁鴨紛飛的長蛇湖畔,唐人街的雜貨鋪和電影院,希臘街的老左派匈牙利菜館,查令十字路那家巨大雜亂,卻又溫馨可人的蜉蝣(Foyles)書店。
而我最愛的,是良露也常去的漢普斯特德荒野(Hampstead Heath),草野廣袤,深翠連綿,高處可以遠眺倫敦南岸,低處有可以澡浴的湖塘。森林幽靜濃密,初夏有清香椴花,深秋可以摘黑莓,撿栗子,森林邊的肯伍德大草地,夏夜有露天音樂會,男女老少席地野餐,啃著薯片喝著紅酒,聽著笛音琴韻,急管繁弦,望著煙火在紫藍的夜空濺開暈染,世間之樂,何以復加。
良露說得真對,「公園是文明中最美好的事物。」英國是公園的創始地,十七世紀初葉,當出租馬車達達行走街頭時,王公貴族的園圃和獵鹿場,也陸續開放給倫敦市民遊憩玩賞,那就是後來良露經常徜徉,每天要去兩三趟的肯辛頓花園和海德公園。
樹影婆娑,遍布市區的公園綠地,是倫敦一大殊勝特色,良露一再歡喜讚嘆,對她來說,入園散策,不在身而在心,那是深度的心靈運動,與內在自我的凝視對話,爬梳澄定,近乎修行。「我真喜歡去公園散步,每一次去,都覺得靈魂洗了澡似的。」即便是英國人,遊園能遊到這境界的,恐怕也絕無僅有吧。
良露深得倫敦三眛,內聖外王,「向內看自己,向外看世界」,在這城市,她成了觀察靈敏,見識豐富的世界公民,也修煉出高度的心智神思。「倫敦收養了我的靈魂」,「給了我靈魂的座標」,良露與倫敦的關係,深刻真摯,強烈到近乎聖堂。
五
十二年前,讀到這本書的初版,很是喜歡,書名好,有趣又貼切,充滿遐思妙想,良露的文字熱力奔放,朱利安(朱全斌筆名)的插圖幽默內斂,頗有英倫風味。今年此書出新版,本來,我哪有資格寫這篇序,然而世事也如倫敦街巷,轉折跌宕,錯綜難知。
今年初春三月,乍聞良露驟逝的噩耗,我驚愕悲戚,不能自己,好一陣呆滯憂傷,鬱鬱不歡,至今仍難釋懷。和她相識,卻不熟稔,遑論深交,我從來只是遠遠站著,旁觀欣賞,也正因此,更覺損失慘重。多麼懊悔啊,我與良露,其實有不少共同好友和碰面機會,卻總蜻蜓點水,錯身而過,入寶山而空回,而今斯人遠颺,失諸交臂,永不可得,再也無法親炙深談了。
二十年前,第一次見到良露,就在倫敦,她那布置清雅的貝斯沃特家中,那是個濕寒的二月天,屋裡卻煦暖如春,在座的還有來英國玩的良憶,以及和全斌同校攻讀博士的郭力昕。良露從哈洛斯百貨美食廊買來帕瑪火腿、漬橄欖和印度饢包,又快手幾道熱炒,做了一頓鄉村風味的午餐。
食物當然香美可口,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男女主人,他倆言笑晏晏,溫馨家常,卻又滿含趣味機鋒。全斌精簡扼要,良露縱橫開闔,說起什麼都洋洋灑灑,長江大河,只見她手揮目送,灶間桌前,皆成聚光舞台,閃爍照眼,熱力四射,聽得我一愣一愣,目迷心折。
雖僅短暫交集,卻深感在心,因而受全斌託囑,我也就不自量力,追憶往昔,含悲忝為此文,以紀念一個奇女子。她的籍貫在台北,靈魂在倫敦,精神在宇宙和世界。她的肉身已消失,她的熱情和慧見,卻還遍布字裡行間,每一翻讀摩娑,依然暖燙閃亮。
代序
狗性子,貓靈魂──懷念英倫的良露
◎朱全斌
星期天的早上,我在鳥叫聲中甦醒,朦朧中彷彿又聽見良露在對著我呼喊「要去公園散步嗎?」不過腦中浮現的,不是台北家附近的大安森林公園,而是倫敦的海德公園,公園中翠綠的草地、大樹,池邊的野鴨、躺椅,身旁推著搖籃車走過的婦人,我們手牽著手,提著野餐盒,一邊談笑一邊經過了戴安娜居住的肯辛頓宮……。這雖是二十年前的記憶,但時光好像靜止,一切恍如昨日,只因這是我們三十年相守中最甜美最安適的一段時光。
如果時間可以永遠停格在那個瞬間,該有多麼美好,但是人生的設計並非如此。在倫敦住了五年,也度過人生最平靜的充電時光。之前是我們人生的打拚階段,在電視台過了好一陣昏天黑地的日子,也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之後則是我們耕耘與回饋的階段,我忙於教書研究,良露忙於寫書、教占星學,到後來的南村落更是七年都不得閒,雖然兩人都認同慢活的生活理念,但是起心動念想做的事太多,內在的狀態跟倫敦那幾年相比,總是騷動許多。
倫敦也不是沒有改變,自從二○○二年夏天,我們返回倫敦把陪我們安居了五年的房子脫手後,就再也沒有回去過。一直到十年之後,才因在巴黎居遊的地利之便,回去待了幾天。結果近十年來脫離金融風暴陰影而恢復景氣的倫敦,市況繁榮,旅遊業旺盛,物價高漲,再也不復我們居住的那段經濟低迷時期的安靜與鬆緩。我們為了看戲及逛書店方便,住在蘇荷區(Soho)的一間旅店裡,每天跟來自世界各國的大批遊客摩肩擦踵,心浮氣亂,非常懷念有自己的窩可以安頓的日子。雖說我們住的貝斯沃特區(Bayswater)也有不少近東與遠東的移民,但那裡多是長居者或落地生根的移民,社區的氣氛熱鬧但並不混雜。
我想起以前良露總愛牽著她的竹籃拖車,穿梭在家附近的雜貨店、小商鋪以及懷特利購物中心間,回家時總是眉開眼相笑,跟我分享她又獵獲了什麼寶物。我總是笑她是Foolish Things的蒐集狂,買一堆無用之物做啥。的確,這些東西還跟著我們漂洋過海,來到台北的家中,而如今卻下落不明地散落在不同的櫥櫃、抽屜或箱子中,而那位撿拾它們回家的女主人,沒有多回顧一眼就跟它們告別了,一如我們共度的倫敦時光,也藏在我倆的記憶裡,再也喚不回來了。
良露曾說倫敦是她靈魂的家,我不知如今已脫離肉身的她是否又飄回去了?但在我的感覺中,在倫敦的她,的確是最自在也最無憂無慮的。這裡是她發現慢活之美好,並開始體現樂活之精髓的地方。在五年的旅居生活中,她全心全意地享受生活,認識英國文化,並學習體會人生放空的樂趣。而我則因為有博士學位這個功利的目標,沒有辦法像她那麼自由,而常常抱怨。其實自己內心明白,即便可以,我也學不來她的灑脫,因為本質上,良露是比我更熱愛生命的人,若不是因為有她這個旅伴,我的倫敦經驗,可能只侷限在讀書與寫論文的枯燥生涯。
雖然不用攻讀學位,良露在英國讀的書,卻遠比我多。除了家附近的Dillons以及Waterstones這兩家連鎖書店,離家不遠,位於諾丁丘(Notting Hill)的好幾家二手書店,更是她經常流連之處。她常常抱回一落落的磚頭舊書,其中文學、哲學、心理學,無所不包,而更特別的是,她發現了「Books for Cooks」以及「The Travel Bookshop」這兩家專業書店,也開始了她美食以及旅遊書籍的收藏興趣。
但是要論起跟她的靈魂相關的學習,那必須要提的是占星學,以及位於柯芬園(Covent Garden)她去過無數次的Astrology Shop。在家中經常可以看到她窩在舒適的靠背沙發椅中,手上捧著厚厚兩本有如天書般的星曆,四周散落著各式占星書,以及她從Astrology Shop的電腦打回來的多達數十本的歷年推運解釋,往往一坐就是一整個下午或晚上,她樂此不疲的專注神情有如進入時光隧道,跟生命中不同時期的她做對話。雖然她也上過不少占星課程,但是我覺得這種有如煉丹式的自我學習,以及對自我以及生命變化韻律的好奇與狂熱,才是成就她占星大師地位的主因。
在家中讀書時,良露像隻安靜的貓,但是她也喜歡像隻好奇的狗一般到處趴趴走。對於倫敦這個大都會的熟悉與理解,她是用她的雙腳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走路可到的地方,她決不坐車,坐巴士可到的點,她絕不搭地鐵。晚上回到家她會坐在桌前畫地圖,哪家書店的隔壁是哪一間咖啡廳,在哪個路口轉彎可以看見什麼服裝店,她用這樣的方式串起自己的倫敦拓樸學。其實不只倫敦,每到一個新的城市,她都喜歡用這個方式獨自先做探勘,然後像一隻導盲犬般喜滋滋地擔任我這個路痴的個人導遊。
這樣熱衷於帶路的良露,在倫敦好像回到了原鄉,因為這個城市也有許多跟她一樣的同好,在城市中不同的歷史文化街區帶引著各種路線的City Walks,只要有空,這就是她最喜歡參與的休閒活動。當時哪裡想到多年後她也在台北帶出了文化漫遊模式的城市導覽呢。
我們在一起七年,直到旅居倫敦之後,才第一次有居家生活的感覺。我們在家開伙,維持正規的生活作息,規律地一起採買生活必需品、上公園散步、逛書店、上戲院看電影、偶而看齣舞台劇、週末上上館子、晚上或看電視或讀報,兩人彼此相伴,在每個空檔都有聊不完的天……,如此平淡無奇的生活,卻令現今生活中無時無刻不掛在網路或智慧型手機上,依賴Line或臉書與人互相取暖的我,無比懷念。
在倫敦,除了靈魂的探索,良露也對英國社會高度的文明發展感到好奇,這個多種族的城市,因為市民理性與容忍的精神,大家得以和平共生共存。擁有資源的人對於弱勢不但會付出關懷,也會提出不只給魚還給釣魚竿的解決方案。良露對於社會企業的啓蒙跟觀察到這些現象很有關係,例如提供街友自食其力機會的《大誌》雜誌(The Big Issue)或是由著名的NGO(非政府組織)樂施會(Oxfam)所經營的二手衣或二手書店,都是令她感到興趣也經常光顧的對象。現在這些機構在台灣都有了分支,而良露也創辦了以文化推廣為職志的「南村落」。
有趣的是,她雖然肯定盎格魯撒克遜人的頭腦,自己的性格卻是十足拉丁人的。良露貪玩、熱情而不知節制,或許是補償心理吧,她卻對由正經、無趣並守紀律的英國人所定出的社會規範頗為肯定。她常常說自己比較像法國人,而我比較像英國人,我們兩個人有如英法聯姻,但卻是頗能互補的成功典範。
良露畢生的遺憾,是沒有把我這個嚮往拉丁國度的人變成個能夠發揮自我潛能的藝術家。在她的慫恿兼鼓勵下,十幾年前,我為本書試著畫了幾張插畫處女作,缺乏自信的我當然覺得自己畫不好,原來也不肯多畫,為了讓我信服,她不惜搬出繪本大師好友幾米來給意見,結果一向不說應酬話的他,居然說我的圖配良露的文是「綽綽有餘」,而我也因而不再有理由推託而乖乖畫完。
雖然現在我仍然是那個覺得自己畫得不夠好的插畫素人,並因過分自謙而不肯繼續畫,但是我永遠感激良露曾經為了鼓舞我並激發我燃起生命熱情。她所做的一切,這本書,也因為我倆的圖文合體,而成為我們英倫生活永恆的紀念。
自序
自序 安靜的貓和好奇的狗在倫敦過日子
二○○二年的初夏六月,我帶著寫了好多年斷斷續續不曾完成的倫敦旅居生活的文稿,回到了位在倫敦海德公園北邊的貝斯沃特的家。
這間十年前購買的公寓,即使在五年前搬回台北後,租給房客期間,屋內的陳設家具仍一如過往,連我遺忘在客廳茶几抽屜中的紙條,都還記著過去的一些雜事。站在這樣的屋內,恍惚之間會覺得一切都沒改變;下午三時的陽光依然照在牆上那張在普羅旺斯買的水彩畫上,對鄰的希臘餐室在下午五點多就開始傳來濃郁的茄子燉肉的味道,夜裡十一點過後總是會有一些剛從酒館離開的客人唱著歌走過家門前。
真是十年一覺倫敦夢,因為離開過,再回來,更覺得時光太匆匆。十年前,我剛結束了為期一年的世界之旅,早已習慣雲遊四方,享受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旅館帶來的多變化的生活,在那時,在我心中,只有台北是可以稱得上是家的地方;在世界的其他角落,不管待長待短,我都只是個過客。
我這個愛飄泊的旅人,卻在倫敦住了下來,而且一住就待了五年,不知不覺中,倫敦也成為收養我的家了。有一段時間,我突然發現,台北是我感情上的家,倫敦卻是我靈魂上的家。
十年前來到倫敦的我,當時正面臨重大的生命轉變期。離開前的一年,我結束了多年忙碌有成心卻慌空的電視編劇及新聞製作生涯,再也受不了媒體喧囂的生活。之後的一年,走在五大洲不同的旅途上,看遍了世界的同時,卻更渴望能看清自己的內在。
於是,選擇在倫敦落腳的我,開始過起一生中最清閒的時光,生活的主調是讀書,重拾起許多年少愛看的小說及詩,也開始看起早有興趣但一直沒時間深入的占星學與神祕學的書。看書之餘,每天到公園散步、在家附近小巷小徑溜達、再去市場買食物回家做菜,都成了生活的大事。
早年在台北,一直沒安心下來好好過著家居生活的我,在倫敦卻發現了許多生活上的雜事,像洗洗衣服、做做菜、種種花草、打理屋子,竟然是挺快樂的事。一直覺得自己的個性有如好奇的狗,到了倫敦,才知道自己也可以做一隻安靜懶散的貓。
後來回想起自己在倫敦過的日子,大部分時間也真像隻幽靜卻神祕的貓,總是在屋子的一角啃讀著一些上溯埃及古文明,遠達宇宙星辰的書。再不然,就有如貓咪般玩線球似的梳理自己心靈深處的曲折,久而久之,對倫敦住家的感情,就不只是一個裝載了軀體的家了;家更變成了心靈的密室。
不過,當倫敦難得的陽光在對門的屋角上嬉鬧,當隔鄰西班牙糕餅店炸起糖油條的味道飄到窗前,當街角那個吹薩克斯風的音樂家又奏起那首〈夏日時光〉,我體內的好奇的狗又會蠢蠢欲動起來。許多放封的日子,我就像一隻未被主人拋棄的逍遙流浪的狗般逛遍倫敦的大街小巷,在古董市場覓寶,在咖啡室、茶沙龍聞香,在博物館刺激腦波,在書報攤探聽消息。
到了寫作倫敦旅札時,安靜的貓和好奇的狗都各有想法,因此讓我經歷了最難寫完一本書之考驗。過去寫作的書再猶豫擱置一兩年總能完成,倫敦這本書卻前前後後整理了四、五年,一直到已經把所有文稿交出去的現在,都依然覺得還有太多關於倫敦、或關於在倫敦的我的事還沒寫完。
英國文豪約翰生博士說過一句經常被倫敦人引用的話:「若對倫敦都厭倦了,就是對人生厭倦。」倫敦的確是一座異常豐富的城市,在我生命的轉捩點階段,這座城市給了我靈魂的座標,一直到今日,當我在人生之海中偶有迷航之時,想到一些我在倫敦時真摯信仰的精神時,都會讓我覺得心有所安。因此在某些象徵的意義上,倫敦收養了我的靈魂。
倫敦也訓練我成為更靈敏的世界公民,這裡高度成熟、世故的文明,永遠提供最先進、繁複、變化的風景給對世界好奇的旅人看;倫敦是我了解世界的一個觀景窗。
在倫敦過日子,我向外看世界,向內看自己;真希望這本旅札能傳達出這種既沉靜又好動的生活的趣味及感受,也希望讀者能和我一起分享我在倫敦居住五年,以及之後來來去去又五年中,扮貓也扮狗的生活片段。
此外,要感謝朱利安為這本書所繪的插圖,讓我心中美好的倫敦時光,留下了更具體的影像。
詳細資料
ISBN:9789866281976叢書系列: 看世界的方法 規格:平裝 / 296頁 / 25k大 / 16.5 x 20 cm / 普通級 / 部份全彩 / 初版 出版地:台灣
作者:阿楞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10-01
66折: $ 257
作者:山本健人
出版社:如何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2-07-01
66折: $ 238
作者:楊思遠
出版社:圓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02-01
66折: $ 185
作者:葛木雷什‧D‧巴特爾、 約書亞‧波洛克
出版社:方智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3-04-01
66折: $ 211
作者:杉井光
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24-09-30
$ 284
作者:強納森.海德特 (Jonathan Haidt)
出版社:網路與書出版
出版日期:2024-11-29
$ 379
作者:臺北市流浪貓保護協會/黃宇璇/劉智豪/陳婕瑀/李懿芳
出版社:最新期數:最新一期出版日期:出刊頻率:出刊類型:紙製用品>時效日/月/掛/桌曆選擇訂閱期數:完成付款後,新訂戶將由目前最新一期寄發,續訂戶若已取得最新一期,則會從下一期繼續寄發。×Previous
$ 280
作者:柴田啓子
出版社:采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26
$ 252
作者:葉服明
出版社: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1
$ 175
作者:曾寶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0-31
$ 331
作者:翰林編輯
出版社:翰林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4-12-19
$ 131
作者:羅友琪
出版社:白象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25-01-01
$ 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