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醫者本懷溫暖心路
在我近五十年的行醫歷程中,累積了一個個與病人生命交會的故事,這些故事形塑了我的行醫風格,啟發了我對病人的感恩,以及對醫者初發心的堅持。
身為醫師,在面對病人時,經常要抽絲剝繭釐清病人的想法,有時病患的念頭讓人啼笑皆非,但有時居然會危及生命,為此我還罵過病人。
對心臟專科醫師來說,「胸痛」是心臟病人的大忌,曾有一位老病人,半夜三點覺得胸痛,但他竟然撐到早上六點多才到急診報到,急診呼叫主治醫師,我接到電話趕緊跑到醫院。心電圖一照,已經看得出來心臟病就快要發作,真是太危險了!我責問他:「你的狀況已經這麼嚴重,怎麼不立刻到醫院來?」他說:「我當然知道應該要來醫院啊!可是你六點多才會起床到醫院巡房,我可不想半夜就吵醒你。」這種病人為體恤醫師生活的行為,令人感動,但是卻耽擱了病情,因此被我罵了一頓。
當然,我也碰過完全相反的狀況。有一天三更半夜,我被另一位老病人緊急叫到急診,到院一看,病人的主訴竟然是「頭痛」!我問病人:「那您頭痛多久了?」他說:「兩個禮拜了。」我再問:「已經都痛了二周,為什麼要在半夜緊急找我?」他竟然回答:「因為我睡不著!」真是讓人語塞氣結!
雖然一樣米養百種「病人」,但在醫療過程中,只要付出了關懷和愛心,不用說出口,病人與家屬都感受得到。
醫師這個職業,具有古老的價值、專業的理念──「尊重生命,以人為本」,有如中國老祖宗所說的「懸壺濟世」。高科技的發展,各式儀器、檢查五花八門,似乎讓醫病間的關係變得快速、複雜、缺乏情感,其實,醫師行業的本質與價值仍是不變的。
醫療,是一個專業的過程,重要的是過程中的關懷和愛心。而醫病溝通,永遠是醫師心中,學無止盡的重大課題。
我深信,從事醫療的醫護人員是有「福報」的,怎麼說呢?志工是要到處去找有沒有需要幫助的人,可說是「踏破鐵鞋無覓處」,才能付出救人;而身為醫療工作者的我們,卻是「得來全不費功夫」,病人自己找上門來,讓我們能夠付出所學來幫助他人、累積福報。所以,醫護都應該秉持「感恩的心」來發揮專業。而在發揮專業的同時,還能讓我們體會到「見苦知福」、「施比受更有福」的意義,也能從工作中感受到「發自心中的喜悅」。
《人醫心路》這本書,見證大醫王「以病人為中心、視病如親」的醫者本懷,見證醫師們從病人的回饋中所得到的反省和體會,而他們的內心話與心靈感受到的歡喜,也都一一表露在書中,是一本難得一見的好書,值得大力推薦。
慈濟基金會醫療志業執行長 林俊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