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好心情,它是生命賦予我們的本能。沒有誰為陰鬱、淒苦而降生於這個世界上。好的心情和性格一樣,雖有先天的基因,卻主要來自後天的修煉;它不會誕生在某一個時刻,而是天長日久中人格、素養、品質、才情的自然流瀉。 我們內心的平靜和我們在生活中所獲得的快樂,並不在於我們身處何方,也不在於我們擁有什麼,更不在於我們是怎樣的一個人,只在於我們的心靈所達到的境界。在這裏,外界的因素與此並無多大的關係。 在智者的眼中,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可成為歡樂的源泉。一滴閃亮的露珠,一個清新的早晨,一次黃昏中的散步,一個會心的微笑,一件小小的禮物,一份悠悠的思念,只要你敞開心扉,全身心去領略大自然賦予自己的一切,感受人際間的溫馨和友愛,歡樂自然會來到你的身邊,湧上你的心頭。 擁有財富的人,不如擁有智慧的人。一個人,不能瞭解生命,生命對他來說是一種懲罰。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蘭生幽谷,不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義,不為莫知而止休。平凡之人追求不平凡,智者則甘於平凡,卻享受平凡。征服世界,並不偉大,一個人能征服自己,才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身心安頓的智慧》一書,以中國文化的精髓為基礎,以佛家感悟人世的高超智慧為核心,融合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精華,通過富有禪意和哲理的故事、濃縮的東方傳統智慧精華,全方位展示了佛的智慧和道的真諦,並與時俱進地引發了相關的人生哲理,以更貼近生活,滿足讀者的精神需求。 願你能靜下心來,反複品味書中的故事和哲理,逐漸將禪的精神、佛的智慧、道的精髓融入生活、工作當中,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把握時代脈搏,昇華人生的意義。仔細閱讀本書,會使你的精神生活更充實,物質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圓滿,感情生活更純潔,人際關係更和諧!
章節試閱
曠達篇
意氣和平,天下自無可惡之人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明)憨山大師
古人說:「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之不可陶熔。我果為巨海長江,何患橫流汙瀆之不能容納。」這就是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豁達些、寬容些,不要斤斤計較、睚眥必報。善於克己忍讓,才能夠拓寬人生的道路。
有一位青年,脾氣非常暴躁、易怒,並且喜歡與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他。有一天,他無意中遊蕩到大德寺,碰巧聽到一休禪師正在說法,聽完後發願痛改前非,就對禪師說:「師父!我以後再也不跟人打架口角,免得人見人厭,就算是受人唾面,也只會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一休禪師說:「噯!何必呢,就讓唾沫自乾吧,不要去拂拭!」
「那怎麼可能?為什麼要這樣忍受?」
「這沒有什麼不能忍受的,你就把它當作蚊蟲之類停在臉上,不值得與它打架或者罵它,雖受唾沫,但並不是什麼侮辱,微笑地接受吧!」一休說。
「如果對方不是唾沫,而是用拳頭打過來時,那怎麼?」
「一樣呀!不要太在意!這只不過一拳而已。」
青年聽了,認為一休說的太沒道理,終於忍耐不住,忽然舉起拳頭,向一休禪師的頭打去,並問:「和尚!現在怎麼樣?」
禪師非常關切地說:「我的頭硬得像石頭,沒什麼感覺,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啞然,無話可說。
醍醐灌頂
心胸寬闊的人是不可戰勝的。當某些小人蓄意向你挑釁的時候,你採取更理智的態度,暫時巧妙地躲開,就可以避免兩敗俱傷的悲劇。
尋覓別人身上的閃光點,感受世界的美好
在一條比較繁華的街道上,一位僧人總能看到幾個畫家的生意出奇地好。畫攤周圍聚集了很多人,而其他畫攤邊的人卻寥寥無幾。
一天,僧人也擠進了人群想探個究竟。
「給我也畫一幅!」一個小夥子搶先坐到小木椅上。他衣著邋遢,尖嘴猴腮,看起來很討厭。作家暗忖:這模樣還當眾畫像,簡直就是出醜!畫家上上下下打量著小夥子,旁若無人、異常專注,然後又示意小夥子調整身體眼神的位置和方向,認真揣摩。準備就緒後,畫家便奮筆疾書,幾分鐘後,一幅畫交到小夥子的手上。
大家紛紛湊過來一睹為快。哇!像極了!這也的確是人們的第一印象:小夥子有幾分像日本影星高倉健,而畫中人面容稜角分明、雙目炯炯,更把小夥子的特點突出出來。小夥子拿著畫端詳了老半天,眉開眼笑十分滿意。他絕對沒想到形象醜陋的自己,在畫家筆下竟會有如此神韻。
接下來,一個看樣子圓滑勢利、大腹便便的商人,在畫筆下,變得慈眉善目、笑容可掬;一個兇神惡煞的彪形大漢,則變得豪放耿直,像梁山好漢一般令人敬畏。
這時,僧人已恍然大悟。這位瘦小畫家的高明之處就在於:他總能用心捕捉到所畫對象最美好的氣質,然後發揚光大,所以他的畫受到大家的歡迎。
醍醐灌頂
生活中沒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沒有十惡不赦的人。如果我們能用一顆寬容的心,去對待身邊每個人,我們一定能尋覓到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不肯定不懷疑的事物,不懷疑不肯定的事物
鶴林玄素禪師,俗姓馬,時人皆稱他為馬素,後來的人更模擬馬祖道一禪師而稱之為「馬祖」,可見其知名度似乎與馬祖相等。
有一個屠夫,仰慕鶴林禪師的道德聲望,特地準備上好飲食,至誠懇切地邀請鶴林禪師赴宴。鶴林禪師也就非常隨緣的前去,致使全寺大眾為之譁然。看大家那種不以為然的表情,鶴林禪師泰然道:「佛性平等,賢愚一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可度者,吾即度之,這有什麼好訝異的呢?」
鶴林禪師說罷,就毫無顧忌的前去接受屠夫的供養,回來後,禪師房間緊閉,不和人講話,有一學僧幾度的去敲鶴林禪師的門。
鶴林禪師在房內問道:「誰啊?」
學僧回答道:「師父,是我。」
鶴林禪師應道:「不要說是你,就是佛祖也不能進來。」
學僧不解似地問道:「為什麼連佛祖都不能進去呢?」
鶴林禪師答道:「因為這裡已無空間給佛祖住宿了。」
學僧問道:「那麼,你告訴我什麼是祖師西來意,我就不進去好了。」
鶴林禪師用非常慈悲的聲音答道:「祖師西來意就是到屠夫家中應供。」
學僧聽後,又問道:「這種西來意,難道不怕人懷疑嗎?」
鶴林禪師答道:「懷疑的事就是不懷疑,認識的事就是不認識。我這裡沒有懷疑的人,你要懷疑到別處去懷疑好了,因為我不肯定不懷疑的事物,不懷疑不肯定的事物。」
學僧終於省悟,在門外頂禮而去。
鶴林禪師知道,屠夫所操的是殺業,他虔誠供養,這確實是佛心,一個證悟禪道的人,怎能不接受佛心呢?
醍醐灌頂
一塊堆滿了腐草和糞便的土地,才是能生長許多植物的好土壤;一條清澈見底的河流,常常不會有魚蝦來繁殖。所以君子應該有容忍庸俗的氣度和寬恕他人的雅量,絕對不可因自命清高、不跟任何人來往而陷於孤獨。
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有一個農夫,禮請無相禪師到家裡來為他的亡妻誦經超度,佛事完畢以後,農夫問道:「禪師!你認為我的太太能從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無相禪師照實說道:「當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只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眾生無不得益。」
農夫不滿意道:「可是我的太太是非常嬌弱的,其他眾生也許會占她便宜,把她的功德奪去。能否請您只單單為她誦經超度就好,不要迴向給其他的眾生。」
無相禪師慨歎農夫的自私,但仍慈悲地開導道:「迴轉自己的功德以趨向他人,使每一眾生均沾法益,是個很討巧的修持法門,『迴向』有迴事向理、迴因向果、迴小向大的內容,就如一光不是照耀一人,一光可以照耀大眾;就如天上太陽一個,萬物皆蒙照耀;一粒種子可以生長萬千果實,你應該用你發心點燃的這一根蠟燭,去引燃千千萬萬支的蠟燭,不僅光亮增加百千萬倍,本身的這支蠟燭,並不因而減少亮光。如果人人都能抱有如此觀念,則我們微小的自身,常會因千千萬萬人的迴向,而蒙受很多的功德,何樂而不為呢?所以我們佛教徒應該平等看待一切眾生!」
農夫仍是頑固地說道:「這個教義很好,但還是要請法師破個例,我有一位鄰居老胡,他對我可說是欺我、害我,能把他除去在一切有情眾生之外就好了。」
無相禪師以嚴厲的口吻說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農夫茫然,若有所失。
醍醐灌頂
古人說:「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為什麼世人常常幹些損人不利己的事,卻不願幹那些利己利人的事呢?自己快樂,也讓別人快樂,才應該是人生的真諦。
出門在外,難免心情不好
唐朝開元年間,有位夢窗禪師,他德高望重,並且還做了本朝的國師。
有一次,他搭船渡河,渡船剛要離岸,遠處來了一位騎馬佩刀的將軍,大聲喊道:「等一等,等一等,載我過去。」他一邊說,一邊把馬拴在岸邊,拿了鞭子朝小船走來。
船上的人紛紛說道:「船已經開了,不能回頭了,乾脆讓他等下一會吧。」船夫也大聲喊道:「請等下一會吧。」將軍非常失望,急得在水邊團團轉。
這時,坐在船頭的夢窗禪師對船夫說道:「船家,這船離岸還沒有多遠,你就行個方便,掉過船頭載他過河吧。」船家一看,是位氣度不凡的出家師父開口求情,就把船開了回去,讓那位將軍上了船。
將軍上了船後,就四處尋找座位,無奈座位已滿。這時,他看到了坐在船頭的夢窗禪師,於是拿起鞭子就打,嘴裡還粗野地罵道:「老和尚,快走開。沒看見你大爺上船了嗎?快把座位讓給我。」沒想到,這一鞭正好打在夢窗禪師的頭上,鮮血順著他的臉頰汩汩地留了下來。禪師一言不發,把座位讓給了那位將軍。
看到這一切,大家心裡既害怕將軍的蠻橫,又為禪師抱不平,人們紛紛竊語:這將軍真是忘恩負義,禪師請求船夫才回去載他,他不僅搶了禪師的位子,還打人家。從大家的議論聲中,將軍明白了一切。他心裡非常慚愧,懊惱不已,但身為將軍,他又不好意思認錯。
不一會,船到了對岸,大家都下了船。夢窗禪師默默地走到了水邊,洗掉了臉上的血污。此時,那位將軍再也忍受不住了,他走上前,跪在禪師面前,懺悔道:「禪師,我真對不起您。」
誰知,夢窗禪師不僅沒有生氣,反而心平氣和地說:「不要緊,出門在外,難免心情不好。」
醍醐灌頂
古人說:「心體澄澈,常在明鏡止水之中,則天下自無可厭之事;意氣和平,常在麗日光風之內,則天下自無可惡之人。」在生活中,如果我們都能夠給別人多一點寬容,多一點理解和尊重,那麼,世界上就會少一些猜疑和怨恨,人與人之間會相處得更好。
曠達篇意氣和平,天下自無可惡之人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明)憨山大師古人說:「我果為洪爐大冶,何患頑金鈍鐵之不可陶熔。我果為巨海長江,何患橫流汙瀆之不能容納。」這就是告訴我們,在生活中要豁達些、寬容些,不要斤斤計較、睚眥必報。善於克己忍讓,才能夠拓寬人生的道路。有一位青年,脾氣非常暴躁、易怒,並且喜歡與人打架,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他。有一天,他無意中遊蕩到大德寺,碰巧聽到一休禪師正在說法,聽完後發願痛改前非,就對禪師說:「師父!我以後再也不跟人打架口角,免得人見人厭,就算是受人唾面,...
目錄
立身篇:水只注五分,器便穩
澗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脈流水。──(金)佛覺禪師
◇一時熊熊的烈火,僅能遺留下一把灰燼
◇放棄悠閒安逸,奔流不息才有生命力
◇越成熟的穀穗,越懂得彎腰
◇人外有人,不可自高自大
◇見識愈短淺的人,反而愈盲目自大
◇敏學問者,終身無所為滿足時
◇凡驕傲自滿的人,沒有不失敗的
◇越是沒有真才實學的人,越是追求虛榮
◇澗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脈流水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找正自己的位置,以謙卑的態度處世
◇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自己
◇虛空地自我膨脹,不會得到好的下場
◇虛心地接受別人的意見,才能避免許多懊悔
◇要尊重實踐經驗,重視別人的建議
◇良藥苦口,忠言逆耳
曠達篇:意氣和平,天下自無可惡之人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明)憨山大師
◇心胸寬闊的人是不可戰勝的
◇尋覓別人身上的閃光點,感受世界的美好
◇不肯定不懷疑的事物,不懷疑不肯定的事物
◇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出門在外,難免心情不好
◇恢宏大度,送人一輪明月
◇以菩薩的心腸,來看待周遭的人與事
◇佛珠也能長蘑菇,世間沒有什麼不能諒解
◇睚眥必報,不如豁達寬容
◇以德報怨,就能夠促使矛盾的緩解
◇希千百事之榮,不如免一事之醜
◇心底無私,胸懷才能寬厚
◇君子事來而心始現,事去而心隨空
◇豁達灑脫,不為灑在地上的牛奶而哭泣
◇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一讓風平浪靜
◇克己忍讓,是雄才大略的表現
◇人弱心不弱,人貧道不貧
◇欲樂,莫過於善
◇值利害得失之會,不可太分明
◇避免無益的爭論,豁達地面對得失
◇不是他們多管閒事,是你自己多管閒事
◇堵塞得越厲害,沖決堤岸時的力量就越大
◇是非不必爭人我,彼此何須論短長
◇饒恕可容之事,包涵可容之人
修養篇:不妄求則心安
人品之不高,總為一利字看不破;
學業之不進,總為一懶字丟不開。──(清)釋智禪師
◇尋求珠寶,不如追求人們自身的美德
◇要想除掉曠野裏的雜草,就在上面種上莊稼
◇只有品德好的人,才會知恩圖報
◇有機會報仇卻放棄,才是最高尚的事情
◇自己的心裏有主,不占非己之物
◇不妄求則心安,不妄作則身安
◇人生在世修行,貴在正當二字
◇無益之念勿起,無益之事勿為
◇加強修養,以彌補品德上的「破綻」
◇自欺欺人,終將出盡洋相
◇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己之情欲不可縱,當用逆之之法以制之
◇必須時刻克制自己的欲望,才能有所收益
◇善於約束自己,專注地精勤用功
◇在誘惑面前巍然不動,把持節操
◇誠實無詐,身教重於言教
◇心靜自然涼,心遠地自偏
◇為人處世要有反省意識,做到一日三省
自識篇:眾生都是佛祖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春秋)老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我的東西,並不是你的東西
◇王者之業,惟倚自信
◇智慧是生命的泉源,信念是生命的動力
◇一切現成,不必外求
◇眾生都是佛祖,人人都能成功
◇忘記自己,才能發現心靈深處的真我
◇你就是自己的救世主,要相信自己的力量
◇只要自己真有實力,就要耐得住寂寞
◇自信自立,是修行者的思想基礎
◇修行的要旨在於內心的開發,自身潛力的挖掘
◇長短相形,高下相盈
◇要相信自身的偉大,努力去發展自己
◇不管幹什麼,都不必企圖使人人都滿意
◇做自己該做的事,走自己該走的路
◇讓自己「停下來」,不要被欲望所控制
◇不可妄自菲薄,盲目崇拜和羡慕他人
◇堅持錯誤的目標不自覺,不是真正的執著
◇心太大,則舍近圖遠難有成
◇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
◇首先都要確定好方向,避免南轅北轍
◇不能依賴偶然的機會,期望意外的收穫
◇世上沒有無用的功夫,只怕沒有任何特長
◇只要你具有足夠的定力,就沒有什麼可以阻擋你的
◇在你最困難的時候,並不是孤立無援的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逞勇鬥狠不是勇敢,而是愚蠢的行為
立身篇:水只注五分,器便穩
澗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脈流水。──(金)佛覺禪師
◇一時熊熊的烈火,僅能遺留下一把灰燼
◇放棄悠閒安逸,奔流不息才有生命力
◇越成熟的穀穗,越懂得彎腰
◇人外有人,不可自高自大
◇見識愈短淺的人,反而愈盲目自大
◇敏學問者,終身無所為滿足時
◇凡驕傲自滿的人,沒有不失敗的
◇越是沒有真才實學的人,越是追求虛榮
◇澗谷把自己放低,才能得到一脈流水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找正自己的位置,以謙卑的態度處世
◇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自己
◇虛空地自我膨脹,不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