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之道是“放下”,放則瀟灑。現實生活中,“放不下”的事情委實太多,“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一旦“放不下”,則勢必陷入“剪不斷,理還亂”的窘境。
懂得隱身的人,之所以有很強的心理定力,是因為他們已經認識和掌握了生活的定律:“當你經常被人指責的時候,說明你是一個舉足輕重的人物”,“真正認識你的人,除了你的朋友,就是你的對手。所以要重視對手,因為他最早發現你的過失;要感謝你的對手,因為他使你強大起來”。
懂得隱身的人,最懂得韜光養晦的策略,他不會衝動行事、我行我素,亦定然是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用最多的自信面對未來的人。這樣的人生,一定是最智慧的人生!
本書特色
中國古代的先賢極為推崇“忍”,視“忍”字為最妙,奉“忍”為“眾妙之門”;現代化的工業強國日本,也極為重視“忍”,將“忍”作為工業倫理學來研究。“忍”字為什麼會有如此深遠的影響,其妙在何處?那就讓我們來推開這扇“眾妙之門”,追根溯源,探究一下“忍”的本義吧!
以“忍”組詞,人們可以順口說出一大串詞語,諸如忍耐、忍受、忍讓以及忍饑挨餓、忍氣吞聲、忍痛割愛、忍辱負重等等。但當“忍”作為人的一種性情、性格、行為方式和處世態度.時,人們往往很自然地把它同無能、窩囊、廢物、懦夫等聯繫在一起,久而久之,“忍”在生活詞典裡便成為一個被貶責的對象。其實,這完全是一種誤解。
“忍”字在古文字學和古代人生活中卻是一個褒詞。中國第一部字典《說文解字》這樣解釋“忍”:“忍,能也”。清朝的段玉裁被公認為注解《說文》的天下第一人,他在“忍”字注中解釋說:“賢者稱能,而強壯稱能傑。凡敢於行日能,今俗所謂能幹也。敢於止亦日能,今俗所謂能耐也。能耐本一字,俗殊其言。忍之義兼行止,敢於殺人謂之忍,俗所謂忍害也。敢於不殺人亦謂之忍,俗所謂忍耐也。”……
作者簡介
孫顥
位行走江湖多年的出版人,面對職場中的拼搏自有一套生存哲學,十餘年的職場生活也是他寫作的一個靈感來源,藉由身邊的人事物用以詼諧的筆鋒來敘述這些有趣的現象;現為自由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