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各種朗朗上口、耳熟能詳的諺語
解讀發生在台灣的大代誌
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是誰建立的?對大清帝國有何威脅?
一名愛旅遊的福建師爺為何來台煉硫磺?他居然可以邊做公務邊旅遊,還寫了一本遊記。
什麼是「行」?什麼是「郊」?為台灣帶來多少的商機和財富?
台灣三大民變究竟把社會造成多大的動亂與不安?為何會有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之說?這一切是否都是清朝官員的錯?
基隆、淡水、安平、高雄四大港市,它們因水而發,因水而富,看它們如何穿越時空,走過風華!
日本人以仔細謹慎出名,為了統治台灣,投入大量人力和精力,進行戶口、土地、舊俗習慣調查,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徹底治台。
漢人受不了日本異族的統治,為了民族的自尊,一批批有志之士拋頭顱灑熱血,以武力抵抗日本政權,寫下可歌可泣的血淚史。
日治時期,是誰提出鴉片、食鹽、樟腦專賣?是誰在台推動三大調查?是誰推動興建自來水工程?他就是醫師出生的後藤新平。
台灣何時出現第一個政黨?因何而設?又因何解散?它對台灣有何貢獻?
臺灣的詩有文人雅士吟唱,也有官員創作。大家因詩而友,因詩結社,於是第一個詩社「東吟社」出現了。詩從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到現在,它一直都在傳唱著。
本書主要藉由一些常聽到的諺語當引子,來認識台灣十件代表性的大事: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郁永河和《裨海紀遊》、台灣商人和行郊、台灣三大民變、台灣四大港市、台灣三大調查、漢人武裝抗日事件、後藤新平的主張、台灣第一個政黨、台灣詩和詩社。有政治、經濟、社會、旅遊、文學等類別;有從漢人的角度,也有從日本人的角度探究台灣歷史的脈絡,隨著事件高低潮的演變,讓我們感受台灣動脈的起伏跳動。
本書特色
從各種朗朗上口、耳熟能詳的諺語
解讀發生在台灣的大代誌
作者簡介:
勁草
苗栗客家人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學士、東亞研究所碩士
因熱愛台灣這塊鄉土,故成立圖庫,藉由影像資料豐富美麗的家園。
代表作品有《世界古文明之旅》、《世界歷史》、《台語讀本》12冊、《台灣大代誌》等。
章節試閱
1.一支草,一點露: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
明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清順治八年),延平王招討大將軍鄭成功東征,驅逐荷蘭人,在台灣建立有史以來第一個漢人政權。台灣諺語云:「一支草,一點露。」正說明了明鄭軍民為了「反清復明」的壯志,拋頭顱、灑熱血,彷彿「一支草,一點露」這句台灣諺語所說的,指一枝草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只要一滴露水的滋養,就有希望繁衍生命。
可惜,鄭成功尚未大規模建設復興基地即於永曆十六年(西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五月初八在東都撒手人寰,由於未及交代後事,旋即發生了五弟鄭世襲和長子鄭經的叔姪爭位風波。
(1)繼承權的爭奪
從法理上來說,鄭經係鄭成功元配董夫人所生的長子,理應是不二人選的繼承者。從體制上來說,鄭成功的王爵只是榮銜,無法世襲,而且鄭經時傳緋聞,讓父親鄭成功非常難堪,無意傳位於鄭經。但是,國不能一日無主,東都眾臣商議結果,決議推舉鄭成功的五弟鄭世襲(原名鄭淼)繼承鄭成功。但為何是五弟呢?因為鄭成功其他四個弟弟世忠、世恩、世蔭、世默都已經和父親鄭芝龍於北京遇害了,加上與鄭世襲友好的四個參軍:蔡雲、李應清、曹從龍、張驥主張「兄終弟及」,於是在沒有多少人反對下,鄭世襲以「護理招討大將軍印」,繼承鄭成功的權力。
此時,賞勳司蔡政並不服從,他私下攜帶鄭成功遺留下來的潮王冠服投奔明思州(今廈門)的鄭經。「留守派」諸將聞之振奮,想一鼓作氣,讓鄭經承襲鄭成功的王爵,不過按照明朝舊制,各級爵位的繼承一定要經過朝廷認可才能定案,但朝廷、皇帝已不存在,於是變通採取虛設帝座,從宗室裡輩分最高的寧靖王朱術桂侍立座左,眾臣按程序奏事,假設皇帝聆聽同意,以後便固定此一模式,凡封拜皇帝授權以外的官爵或重大決策前,都要經過此一程序。
於是,在明思州(今廈門)有位虛歲21歲的鄭經自我認定是候旨繼任的「延平王晉封潮王」,在台灣島東都有位比姪兒大三歲的鄭世襲自稱代理「招討大將軍印」。表面上他們都是代理,但情勢上以進入劍拔弩張的緊張狀態了。
(2)鄭經渡海奪權
鄭成功本來以為台灣島經過荷蘭人開墾之後,物產豐富,但是在荷鄭交戰時,後方補給卻成了鄭成功後勤的問題,急需明思州(今廈門)的支援,可是負責後勤運輸的鄭泰卻有虧職守,鄭成功在東征時先後動用了17個精銳的衛、鎮級軍力,又經歷銅山、南澳的叛變,一旦面臨清軍兩面應戰,恐怕東征之役會鎩羽而歸,因而故意由鄭泰、洪旭、黃廷領銜,派遣親丁鎮楊來嘉向清廷的靖南王耿繼茂、福建總督李率泰表示投降之意,以鬆懈清廷的戰意。耿繼茂、李率泰聞之消息非常高興,特別派人護送楊來嘉北上向清廷報喜。雙方一來一往忙碌談判事宜就花了九個月的時間,但是卻在先登岸或先薙髮的問題以及其他芝麻小事浪費了好多時間和口舌,最後卻不了了之。此時,鄭經軍已抓緊時機擊敗了叔叔鄭世襲,不僅鞏固了明思州的地位,也在東都樹立了自己的權威。
在十月初一,鄭經祭拜海神,初六大軍開航,出七抵達澎湖,本想直接攻入東都,但諮議參軍陳永華以為諸臣擁立鄭世襲並無失禮之處,不宜師出無名,應該先派員通知東都世子前來奔喪,如果東都有反抗之舉,再加以出兵懲戒。因此,鄭經派遣禮官鄭斌渡海傳諭,下令各鎮留駐原汛。
諭令接到後,支持鄭世襲的黃昭、蕭拱辰堅持鄭世襲的正統地位,而其他各鎮卻未表態,鄭經趁此時機,故意誇大黃昭、蕭拱辰兩人矯造遺命之罪,與他人無關,遂而揮軍東向。十月十六日凌晨大霧,鄭經大軍故意不張旗幟、不擊金鼓,利用潮水最高時刻全力進入鹿耳門,在禾寮港(今德慶溪口附近)登陸。
鄭經部隊在一片寧靜又詭譎氣氛下,來個措手不及的進攻之舉,著實讓黃昭在大意之下中箭身亡,等大霧散去,右虎衛黃安、宣毅中鎮鐘宇在周全斌的心戰運籌下棄謝投順。部隊退進抵達洲子尾(今永康市洲子尾一帶),在此設防的中衛鎮部隊也都撤離,而蕭拱辰旋即遇捕,此時大局底定。鄭經殺了蕭拱辰、李應清、曹從龍、張驥,蔡雲卻因畏罪而自盡。至於鄭世襲,則是與姪子抱頭痛哭,由於顧全大局,鄭經也不可能殺自己的親叔,過了2年鄭世襲則攜家帶眷投降清廷。
鄭經在東都穩定政局,以族叔鄭省英為承天府尹(首任府尹楊朝棟在去年遭誅,鄭成功以下令鄭省英繼任,此為真除),以賞勳司蔡政為審理所正審理(等同最高司法首長)。在軍事方面,編組了親軍勇衛,以右虎衛黃安掛統練將軍印統領,負責承天府南北路軍務,台灣門戶安平鎮,命中權鎮顏旺忠鎮守,至於黃昭的後衛鎮和蕭拱辰的中衛鎮可能遭到裁撤了。
1.一支草,一點露: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
明永曆十五年(西元1661年,清順治八年),延平王招討大將軍鄭成功東征,驅逐荷蘭人,在台灣建立有史以來第一個漢人政權。台灣諺語云:「一支草,一點露。」正說明了明鄭軍民為了「反清復明」的壯志,拋頭顱、灑熱血,彷彿「一支草,一點露」這句台灣諺語所說的,指一枝草的生命力非常旺盛,只要一滴露水的滋養,就有希望繁衍生命。
可惜,鄭成功尚未大規模建設復興基地即於永曆十六年(西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五月初八在東都撒手人寰,由於未及交代後事,旋即發生了五弟鄭世襲和長子鄭經的叔姪...
目錄
1. 一支草,一點露: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
2. 先苦後甜,富貴萬年:郁永河和《裨海遊記》
3. 台灣錢淹腳目:台灣商人和行郊
4. 鴨母王走入溝仔尾――死路一條:台灣三大民變
5. 一府二鹿三艋舺,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台灣四大港市
6. 諸羅自有新高在,仰止雖殷未易攀:台灣三大調查
7. 王爺公無保庇,害死蘇河志:漢人武裝抗日事件
8. 烏煙食酬腳曲曲,親像老猴吹洞簫:後藤新平的主張
9. 蕃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台灣第一個政黨
10.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台灣詩和詩社
1. 一支草,一點露:台灣第一個漢人政權
2. 先苦後甜,富貴萬年:郁永河和《裨海遊記》
3. 台灣錢淹腳目:台灣商人和行郊
4. 鴨母王走入溝仔尾――死路一條:台灣三大民變
5. 一府二鹿三艋舺,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台灣四大港市
6. 諸羅自有新高在,仰止雖殷未易攀:台灣三大調查
7. 王爺公無保庇,害死蘇河志:漢人武裝抗日事件
8. 烏煙食酬腳曲曲,親像老猴吹洞簫:後藤新平的主張
9. 蕃薯不怕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台灣第一個政黨
10. 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台灣詩和詩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