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引言何謂蘇黎士定律?瑞士是一個多岩的小國,面積僅相當於美國緬因州的一半。它不瀕臨海岸,是世界上最缺乏資源的地區之一。它沒有油田,也沒有煤礦,至於農業方面,它的氣候和地形都不適合於耕作。三百多年來它始終沒有捲入歐洲的戰爭,主要原因是,從來沒有一個侵略者要佔有這塊土地。
但在世界上,瑞士人民為最富有的國民之一。按國民所得來比較,他們與美國、西德和日本並駕齊驅。瑞士法郎也是世界上最強勢的貨幣之一。瑞士是怎麼改變自己命運的?他們是以扮演世界上最聰明的投資家、投機家和賭徒,而成就這番事業的。
本書就是專談如何打賭賺錢。或許就是這樣,本書對每位讀者都很適用。當然每個人都想贏錢,但並非人人都能致富。但又不是每個人都願意去賭,因此在權衡間存在著很大的不同。許多人希望致富,但不願去賭,這是可以理解而毋庸指責的。的確有一些舊式的道德觀念指導並訓示我們,冒險是愚蠢的行為。
每個人都懂得權衡得失。但假使你反對賭,那麼這本書將不會帶給你太多好處。當然,除非你改變自己的看法。假如你不在乎承擔合理風險,甚至你有興趣冒險,那麼這本書正為你而作。蘇黎士定律討論風險以及風險的管理,它值得你用心學習,會幫助你在賭中獲勝,而且勝算遠超過你所能想像。總之,它能讓你發財。
本書將對賭作廣義的詮釋。在本書中我會經常談論股票,因為從股票我已獲得很多經驗,但本書並不只侷限於這個市場。這些定律也可應用於商品期貨、貴重金屬、藝術品及古玩;應用於不動產投機:應用在日常的生意;應用於賭場和牌桌上。總之,這定律指引你如何在金錢遊戲中獲得更豐厚的報酬。
生活就是賭博,這是一般人所熟知的。有許多人,大概大部份人都不喜歡賭,他們的生活方式是儘可能避免賭。但另一些人則是走反方向,這正是瑞士人所走的路。但並不是所有瑞士人都擁有這種特質,雖然大部份人是如此。瑞士人並不是終日困守斗室而成為世界銀行家的,而是昂首面向風險並加以管理才獲得了成功。
站在瑞士的山上環顧世界,到處都充滿冒險的機會。他們有能力削弱個人冒險精神到最低限度,但他們也知道,假使這樣幹,也就等於放棄了希望。要在一生中獲得任何成就,不論是財富或任何的利益,你就該投入物質上和情緒上的資本,其中包括金錢、時間、愛情以及其他有關的一切。這是宇宙間的定律。除非你運氣發了橫財,否則在這個世界上,你不會有所成就。瑞士人注意到這點,總結出這樣一項有意義的結論,即人的一生,不能逃避風險,而應該謹慎的投入風險,必須謹慎而用思考去賭。在這種情況下收穫總是大於損失。做得到麼?當然這是有一定公式可追尋的。或許用「公式」二個字是錯的,因為這似乎是在暗示一種機械式的行動。最好是用「哲學」一詞。這個公式或哲學涵蓋了十二個深奧而神秘的投機定律。但要注意,你初次遇到它時會感到吃驚,因為它不是一種投資建議,而且甚至和一般的投資建議相互矛盾。成功的瑞士投機者幾乎不太注意那些一般性的投資建議,他們有自己更好的方法。
「蘇黎士定律」一詞是瑞士證券和期貨投機俱樂部所創,而且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從華爾街收集來的。我的父親是其中的發起人之一。它是一個正式俱樂部,但沒有社團規章、會費或會員名冊。它由一伙彼此志同道合,希望發財的男女所組成。他們認為沒有人能靠薪水而致富。他們不定期地在奧斯卡代爾蒙哥和其他華爾街的酒吧集會。這些集會在一九五○、一九六○和一九七○年代中持續進行。他們的談話內容豐富,但主要是風險,當蘇黎士定律的編纂工作開始時,我向父親提出一些他無法回答的問題。
我父親是一位瑞士銀行家,出生於蘇黎士。出生證書上的名字是享利‧里奇。他在美國稱為享利。他過世時,訃文上記載以下的事略:他是瑞士銀行家──蘇黎士金融界巨頭,紐約分行的主管。他曾經囑咐我,要我在他的墓碑上刻上這句話:「他賭而且獲勝」。
當我在中學求學時,父親便已開始對我談論投機。他在檢查我的成績單時經常表示不滿,認為課程不完整。
「它們沒有教你最重要的事。」他說:「投機,怎樣冒風險,怎麼獲勝」。
一個生長在美國的小孩子不知道怎樣投機──為什麼,這就像是有金礦而沒有鐵撬。
當我在大學求學和在部隊服役期間,曾設想為自己選擇個人未來的發展方向。
他說:「不要整天想薪水,沒有一個人能靠薪水發財。倒是有很多人卻因此而一貧如洗。所以你必得為自己放手去博,投機才是你所需要的。」這是標準的瑞士語言。我信服並吸收了,且作為我接受教育中的一部份。當我離開部隊時,身上有數百美元的積蓄。我聽從父親的勸導,避開了積蓄──這是他最不屑做的事。於是我把錢投入股市。我賺了些錢,但也輸了一些,平衡得失之後,最後手上還是差不多那麼多錢。當時父親在股市手氣也不好,但在另一方面的冒險活動中,從投資於加拿大鈾礦的股票中,卻賺了一大筆錢。
「這是為什麼?」我就問他,「我投資很慎重,但沒有收穫,而你買牧場卻致富,難道還有什麼我不了解?」
「你必須知道如何去做。」他說。
「好,那你教我」。
於是他開始對我演說。
凡是從他腦袋中流露出來的,盡是投機的規則。這些是他一生的經歷。這些法則處處存在,為人們所通曉,但很少能明確地表達它。在他一生中,從十七歲開始當學徒起,就相信並早已吸收這些法則,但他卻無法為我作出明確的證明或分析。他曾向在華爾街的朋友詢問,但他們也不太了解這些法則。但就在那時起,他們便試圖將這些法則拆散,並澄清它。開始把它當作娛樂,但逐漸進行得更確切了。他們養成了在從事投機時的一種習慣,即對自己和彼此質疑:「為什麼現在你買黃金?……為什麼你這樣做而不那樣做?他們逼使每個人說出這種思路,並做為他們的指導原則」。
一系列的規則逐漸形成,隨著時間的推移,它變得更簡短、更尖銳、更有條不紊。已經沒有人記得是誰完成了「蘇黎士定律」,但這個名稱已眾所熟悉,一直沿用到現在。近幾年來這守則的內容並沒有改變。
一般認定這就是最後的形式:即十二項主要定律和十六項次要定律。它的價值是數不清道不完的。每次讀它,感受也不斷增加。其中確實有真理存在,它不僅是一種投機哲理,實質上也是一條成功之路。它已經使許多人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