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巖的俠義經商之路
胡雪巖一八二三年出生在安徽績溪縣十都湖里村。幼時家境貧寒,為了養家糊口,作為長子的他經推薦,進錢莊做學徒,從掃地、倒「夜香」等雜役做起,三年師滿後,就因勤勞、踏實成了錢莊正式的夥計。這一時期,胡雪巖認識了已捐了浙江鹽運使但無錢進京的王有齡。
胡雪巖慧眼識珠,認定王有齡前途不凡,便資助了王有齡五百兩銀子,叫王有齡速速進京混個官職。後王有齡在天津遇到故交侍郎何桂清,經其推薦到浙江巡撫門下,當了糧台總辦。王有齡發跡後並未忘記當年胡雪巖知遇之恩,於是資助胡雪巖自開錢莊,號為「阜康」。之後,隨著王有齡的不斷高升,胡雪巖的生意也越做越大,除錢莊外,還開了許多店鋪。
庚申之變成為胡雪巖大發展的起點。在庚申之變中,胡雪巖處變不驚,暗中與軍界搭上了線,大量的募兵經費存於胡的錢莊中,後又被王有齡委以「辦糧械」、「綜理漕運」等重任,幾乎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戰時財經,為今後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不過,王有齡在與太平軍的戰鬥中失掉城池而自縊身亡,之後胡雪巖又結識了左宗棠。
一八六二年,經曾國藩保薦,左宗棠繼任浙江巡撫一職。左宗棠所部在安徽時「餉項」已欠近五個月,餓死及戰死者眾多。此番進兵浙江,糧餉短缺等問題依然困擾著左宗棠,令他苦惱無比。急於尋找到新靠山的胡雪巖又緊緊地抓住了這次機會。他雪中送炭,在戰爭環境下,出色地完成了在三天之內籌齊十萬石糧食的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在左宗棠面前一展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左的賞識並被委以重任。
在左宗棠任職期間,胡雪巖管理賑撫局事務。他設立粥廠、善堂、義墊,修復名寺古剎,收殮了數十萬具暴骸;恢復了因戰亂而一度終止的牛車,以方便百姓;向官紳大戶「勸捐」,以解決戰後財政危機等事務。胡雪巖因此名聲大振,信譽度也大大提高。這樣,財源滾滾來也就不在話下了。自清軍攻取浙江後,大小將官將所掠之物不論大小,全數存在胡雪巖的錢莊中。胡以此為資本,從事貿易活動,在各市鎮設立商號,利潤頗豐,短短幾年,家產已超過千萬。
一八七六年,胡雪巖籌設胡慶餘堂雪記國藥號,於杭州湧金門外購地十餘畝建成膠廠。胡慶餘堂雪記國藥號,重金聘請浙江名醫,收集古方,總結經驗,選配出丸散膏丹及膠露油酒的驗方四百餘個,精製成藥,便於攜帶和服用。其時,戰爭頻仍,疫癘流行,「胡氏辟瘟丹」、「諸葛行軍散」、「八寶紅靈丹」等藥品備受歡迎。此後,胡雪巖親書「戒欺」字匾,教誡職工「藥業關係性命,尤為萬不可欺」、「採辦務真,修製務精」。其所用藥材,直接向產地選購,並自設養鹿園,且制招牌為「真不二價」。胡慶餘堂現為國內規模較大的全面配製中成藥的國藥號,飲譽中外,對中國醫藥事業的發展產生了推動作用。
短短四年,胡慶餘堂的資本就發展到二百八十萬兩銀子,與北京的百年老店同仁堂南北相輝映,得到了「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的美稱。而胡雪巖也因其不恥下問、勇於探索,以一個錢莊出身、不熟悉藥業的人,在中國藥業史上寫下了光彩奪目的一筆,使他的聲名不致被時間所沖淡。
在功成名就之後,胡雪巖並未忘記他的發跡之地——杭州,為杭州百姓做了許多善事。他開設錢塘江義渡,方便了「上八府」與「下三府」的交通,並設船,為候渡乘客提供方便,因此博得了「胡大善人」的美名。他還極其熱心於慈善事業,樂善好施,多次向直隸、陝西、河南、山西等澇旱地區捐款賑災。
到一八七八年,除了胡雪巖捐運給西征軍的藥材外,他向各地捐贈的賑災款估計已達二十萬兩白銀。更鮮為人知的是,在轟動朝野的「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中,他利用自己的聲譽活動京官,贊助錢財,為此案最終昭雪立下了汗馬功勞,並藉此案使他的義聲善名更加深入人心。此外,他還兩度赴日本,高價購回流失在日本的中國文物。從這一切舉動中可見他行俠仗義的仁厚之心和一顆愛國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