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訂版序
感謝主,卅多年來,這本討論聖經倫理的書在世界各地被使用,作為教科書或自修的閱讀。這本書如此長壽,是筆者當初著書時沒有預料到的。
為什麼再一次有新版面世?這一版主要的增修是收錄了內人周一心博士所撰寫的兩篇生命倫理的文章,一篇討論人工生殖科技,另一篇討論胚胎幹細胞研究。近年來生物醫療科技的進展帶給整個社會不少的倫理衝擊。納入這兩篇文章,讓本書的內容能追得上時代,更增色不少。增訂的文詞風格有些改善;這也要歸功於內人。除了這些以外,筆者在不同的地方稍有內容的修訂或補充,都不是大幅度的修改,不能一一細說。謝謝莊美善姊妹的打字;因為她的效率,這本書能及時在我卸任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職位之前完成。
筆者的禱告是,願《信望愛:聖經倫理學導論》的增訂版能被主所用,幫助基督徒在不同的處境中,遵行救主的旨意,成全愛神與愛鄰舍的心願。
周功和 2014年
初版序
市面上已可買到幾本「福音派」的倫理學書,為什麼要再寫一本?這本書的特點何在?以下六點簡單說明本書的特點,也構成寫書的原因。
一、從三個觀點來思想倫理
本書從準則、處境與動機的觀點來討論倫理。這三個觀點源自韋斯敏斯德神學院(Westminster Theological Seminary)的傅瑞姆(John M. Frame)教授。本書的結構是以這三個觀點為骨幹。
二、以神學為基礎來討論倫理學
筆者認為基督教倫理學應該建立在神學以上。我們要把倫理問題帶到聖經面前找答案。因此,按這原則,本書的第二、三、四部全是先介紹神學思想,然後才討論倫理。
三、藉救恩歷史來解答倫理問題
聖經主要是記載並解釋神如何在歷史過程中為人類成就救恩。救恩歷史是一段很長的過程,任何一段經文的解釋必須考慮到那段經文是在救恩歷史的哪一階段所寫的。所以當我們把聖經應用在倫理上時,我們必須從救恩歷史的角度來解經。如此,某些困擾基督徒多年的問題就可以得到解答。
四、從群體倫理的角度來討論某些問題
自從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指出群體倫理與個人倫理不同以來,不少倫理學家開始著手研究群體倫理。可是「福音派」的倫理學到目前為止,在群體倫理方面仍然少有進展。我們著重個人倫理,避談群體倫理。筆者在群體倫理方面並沒有太多的突破,只是在本書後半部的幾處,稍微有一點探討性的討論,希望能拋磚引玉。
五、以不逃避的態度來面對某些難題
有些問題很難有清楚確定的結論,而且任何結論都會引起很大的爭論(如拜祖宗、安樂死等)。最容易的方法是逃避,不討論,或者給一些聽起來很純正、保守、虔誠的答案, 但是卻把問題過份簡單化。本書的立場是寧願把問題的多面性與複雜性講清楚,不講出確定的答案。這樣做,強如逃避問題或把問題簡單化。倫理上的難題很多,本書勢必無法全部涵蓋,只選擇了其中某些難題,加以面對。
六、以信徒的親身經歷作為倫理抉擇的例子
本書後面有一些來自筆者所認識的弟兄姊妹的實例。若沒有這些例子,這本書的性質會不一樣。寫書時若沒有弟兄姊妹們的臉孔與生活上的困難經常浮在腦海裡,寫出來的書很可能會過份抽象,是象牙塔裡的人寫給象牙塔裡的人看的書。本書免不了有象牙塔味道,可是若沒有這些弟兄姊妹的影響,這個問題會嚴重得多。
周功和 19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