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老師強調:「傳統西方神學,幾乎一面倒的強調罪咎與清白(guilt and innocence,簡稱為 GI),因為歐美法治社會,傳統上就是以基督教約束人的內心,以羅馬法約束人外在的行為,上帝的審判官角色,很容易理解,信仰表達偏向個人主義;靈恩運動興起後,在恐懼與權能(fear and power,簡稱為FP)的世界觀中大有斬獲,強調祭壇、禱告的大能,靈界的爭戰,上帝的角色是得勝的將軍、是猶大的獅子;而羞恥與榮耀(shame and honor,簡稱為SH)的系統神學,正逐漸受到注意,先是宣教團體,如今逐漸擴及神學界,雖然還在建構中,但已成為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神的形象則是浪子的父親,忍受罪人的頂撞,仍痴 心的等待兒女的歸回;至終,神的兒女都要『回家』,此觀點多從家族、群體考量,耶穌受盡羞辱,卻挽回神的臉(尊榮),使祂可以呈現出充滿恩情的父親那一面,而我們也才得以脫離羞恥的地位,重享神兒女的尊榮。」
作者簡介:
邱顯正 博士
美國Biola大學宣教學博士,華神道 學碩士,交大光電所碩士。曾任教 會牧師,威克理夫聖經翻譯會駐菲 律賓宣教士、台灣區總幹事、國際 董事會副主席,泰國應用語言學基 金會跨文化教育顧問。現為中華福 音神學院專任宣教助理教授及宣教 中心主任。曾主責修訂當代中文譯 本聖經(聖經資源中心出版,橄欖 華宣發行,2011),著有《天上垂 下來的繩子》(道聲,2018),譯 有《宇宙波瀾》、《柏拉圖的天 空》(天下文化)、《扭轉乾坤論 人際關係》(大光)。
章節試閱
摘要
在基督教傳入台灣之後的一百五十年後,台灣的客家族 群仍舊屬於宣教未觸及的一群。這份參與式行動研究的目的在 於了解台灣的客家傳道者,在參加研討會增加了對罪咎與清白(GI)、羞恥與榮耀(SH)和恐懼與權能(FP)三種文化價值系 統的認識,將如何看待之後融入這三種文化價值的佈道行動所帶 出的果效。在這項研究當中,我呈現了佈道的神學基礎,並解釋了罪咎與清白(GI)、羞恥與榮耀(SH)和恐懼與權能(FP)三 種文化價值。在參與研討會之前,這些客家傳道者佈道時主要傳 遞的價值為罪咎與清白(GI),有時候會有恐懼與權能(FP)(根 據個別教會的神學信念而有所不同),也會自然地採用羞恥與榮耀(SH),然而羞恥與榮耀(SH)神學必須要有更進一步的發展。
這份研究的研究介入(intervention)方式為舉辦以「世界觀與客家福音的再思」(Worldview and Reflection on Hakka Evangelism)為主題的研討會。舉辦研討會是非常重要的,因為 參與者一致表達在研討會中,他們首次聽聞以有系統的方式來呈現從羞恥與榮耀(SH)觀點出發的神學。焦點小組的成員都同意罪咎與清白(GI)、羞恥與榮耀(SH)和恐懼與權能(FP)提供了幫助他們了解聖經以及未來處境化佈道的價值系統。他們學 會更全面地思考,有利於未來致力於在客家佈道上的各種處境化嘗試。
我主要的研究問題為:「在客家族群中事奉的傳道者,是如何看待用來提升他們在佈道時對於罪疚與清白、榮耀與羞辱、恐懼與權能三種文化價值覺察的研討會,以及對於應用這套價值系 統在事工中的果效為何?」所得的結果為:「客家傳道者都認為在處境化的教會活動或事工中,藉由積極性的信息如明確的聖經故事和個人見證,在其中融入三種文化價值,按照羞恥與榮耀(SH)→ 恐懼與權能(FP)→ 罪咎與清白(GI)的次序來呈現, 這樣做有助於增加在客家佈道或門徒訓練的影響力。」
最後,對於未來的研究方向我也提出建議,包含更進一步地發展羞恥與榮耀(SH)神學、口語傳播、以及發展夥伴三方面。這三個領域有機會強化客家佈道的影響力,藉由重新建構我們的 神學裝備訓練和門徒造就過程,進而接觸世界各地尚未被福音觸及的群體。
摘要
在基督教傳入台灣之後的一百五十年後,台灣的客家族 群仍舊屬於宣教未觸及的一群。這份參與式行動研究的目的在 於了解台灣的客家傳道者,在參加研討會增加了對罪咎與清白(GI)、羞恥與榮耀(SH)和恐懼與權能(FP)三種文化價值系 統的認識,將如何看待之後融入這三種文化價值的佈道行動所帶 出的果效。在這項研究當中,我呈現了佈道的神學基礎,並解釋了罪咎與清白(GI)、羞恥與榮耀(SH)和恐懼與權能(FP)三 種文化價值。在參與研討會之前,這些客家傳道者佈道時主要傳 遞的價值為罪咎與清白(GI),有時候會有恐懼與權能(FP...
目錄
認識作者:學思之路與信仰歷程
推薦序 1 / 眼光、新策略、新行動/溫永溫永生
推薦序 2 / 教策略反思的最佳範例/周學信
推薦序 3 / 甸園效應的出路—解開纏繞人的裹屍布/吳獻章
推薦序 4 / 榮辱神學(SH)要多「融入」我們的宣教?—我們與榮辱神學的距離/余慶榮
摘要
1 導論
2 文獻探討
3 方法和過程
4 研究發現
5 邁向處境化的客家宣教
6 討論與建議
附錄
附錄 A 世界觀與客家福音的反思
附錄 B 家譜訪談指南
附錄 C 主要訪談指南
附錄 D 恩惠相遇 人員組織表
參考文獻
認識作者:學思之路與信仰歷程
推薦序 1 / 眼光、新策略、新行動/溫永溫永生
推薦序 2 / 教策略反思的最佳範例/周學信
推薦序 3 / 甸園效應的出路—解開纏繞人的裹屍布/吳獻章
推薦序 4 / 榮辱神學(SH)要多「融入」我們的宣教?—我們與榮辱神學的距離/余慶榮
摘要
1 導論
2 文獻探討
3 方法和過程
4 研究發現
5 邁向處境化的客家宣教
6 討論與建議
附錄
附錄 A 世界觀與客家福音的反思
附錄 B 家譜訪談指南
附錄 C 主要訪談指南
附錄 D 恩惠相遇 人員組織表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