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組成、政府結構、人生選擇,從來並不存在通往理想的直達道路,曲曲折折中我們不得不忍受許多的將錯就錯。但也有忍無可忍的時候,也有無法視而不見的時候,也有必須用三字經解決問題的時候,也有必須用自己的生命換一個改變機會的時候。
針對課綱違法微調的抗爭,在教育部無視法院、師生與社會之異議而蠻幹下去之際,因中學生挺身攻佔教育部趨向白熱化,而以運動發言人林冠華的死諫留下無法磨滅的印記。本期有潘家欣、阿布、賀婕、瞇、顆粒、白告、上晏蕭、嚴毅昇、清晨、離喚、鴻鴻等十餘位詩人為此事件提出證言與悼歌,為「建文明學校」築壘基石。還有奧地利的維馬丁寫都更、嘉勵‧賈文卿寫塵爆、倉本知明寫移工、阿芒寫美麗灣、翁書璿與莊仁傑寫難民,以及更多詩人以詩作持續觀察身在全球化浪潮中的社會情狀。
香港作者叉平和吳耀宗發表兩輯意味深遠的短詩,展現長遠的積累之功。廣州的林儂提供直面女性情慾的版畫圖文,沈眠分析陳大為從中國大意象到野體書寫的偏移,拓展了《衛生紙+》的關注向度。
在日本掀起安保法抗爭的此刻,特別推薦李璐劇本《歩兵の本領》,以日本和南洋為場景,對照赤軍連未竟的抗爭,重省戰爭的魅影,提醒我們不能一錯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