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不可預期的旅程
知道我常去雨林,朋友們常聽我描述各種珍稀植物,以及森林中豐富的寶藏,都露出無比嚮往的表情,希望哪天可以同行,然而,一聽我訂的日期,都惋惜行程無法配合,不可能請這麼多天假,想要成行,大概只能等退休後吧!
隨遇而安的雨林探險
另一種情況是雖然請假了,然而問到行程中可以看到哪些植物,我的回答總讓他們不知所措:「不知道可以看到什麼植物。」其實誰又知道在雨林裡會遇到什麼植物?這麼一來,他們便開始擔心難得的假期,花在一切都不確定的森林裡,似乎太冒險。如果對方還想確認有沒有可能什麼都沒找到,我的回答是:「有可能。因為我不知道計畫去的那座森林,抵達時,是否已被清理為一座木材堆積場,或是被火燒過,剩下一根根立在地面的木炭。」想當然耳,絕大多數的人無法接受這樣的回答。他們無法想像我給他們看的野外植物圖片,拍攝前,竟然預先不知道它們的存在。
或許今人已經習慣了團進團出的旅遊模式,行前會先掌握景點和行程內容,即便是背包客也是做了功課,知道前往的地點大概會遇到哪些東西。應該不會有人到了一個地點,便隨性跳上一輛開往未知的巴士吧!
曾經自婆羅洲友人羅伯那裡得到一張婆羅洲砂勞越的詳細水文圖,當時的感受,就像是在十七世紀大航海的年代,獲得一張前往金銀島的藏寶圖那般雀躍,和好友阿孟森描述自己的計畫,得到的答案卻是:「太過於瘋狂,簡直是用手指在地圖上旅行!」 或許,我和別人不同,總是大膽相信「熱帶雨林有無盡寶藏」,即便撲空,也能接受,就當作教訓吧!
赫斯山群的行前烏龍事件
一次計畫前往婆羅洲內陸未知的赫斯山群(Hose Mountains),因為這座山群雖然有名,卻根本沒有路可以前往。根據地圖上的標示,只知道可以利用既有的河流與水路搭船,再爬山三天兩夜抵達,於是便以此為路線規畫。某天,阿孟森跟我說,他從一位朋友口中得知,在卡皮特鎮上的一位醫院急救人員曾去過那裡,也知道如何前往。於是我和台北的丹尼爾約好飛往砂勞越古晉會合,再花了一天的時間自古晉搭船出海,抵達拉讓江(Rajang River)的出海口城市後,轉搭江輪,上溯拉讓江,抵達卡皮特鎮(Kapit,早期台灣外文書籍翻譯多直譯為卡皮特鎮,其實當地華人以福建方言發音寫作加帛)。
我們充滿期待地抵達這個經常在探險書籍出現的婆羅洲內陸都市後,便馬上連絡那位急救人員,並約好見面地點,心想:原來路況是這般簡單,一切都很順利。
碼頭上,我們見到了那位急救人員,他好心地為我們安排住宿旅館後,便約在樓下的咖啡店一起討論如何前往赫斯山群。阿孟森詢問他如何前往,他說:「我是參加急救演習時去的,那時是搭直昇機,而且還在山群的最高峰盤旋過!」見他兀自興高采烈,我們三個人卻感到一陣暈眩。
他察覺到了我們的失望,卻反問我們是不是要去那裡?當然,不然誰會為了聽他的故事而搭一天的船來到這裡。他認為我們先搭船再爬山的計畫,很困難,近乎不可能,於是想了一下;接著半小時,只見他忙著撥電話約人來談,每隔一段時間,總是一批人來,又一批人走,而我們,彷彿像是這些人眼中做白日夢的瘋子。
最後,在一群人中打聽到一位可能幫得上忙的仁兄,於是,急救人員仍興奮地聯繫,我們也再度燃起希望。終於,這位仁兄駕臨,在跟大家一一握手,坐下來喝杯飲料後,竟然回答:「不知道耶!」,頓時,我們又跌回愁雲慘霧之中,「不過,對面那個餐廳的老闆可能知道,因為他是從那座山群山腳下的村子來的。」哇,問了一堆人,一個透過一個,最後線索竟然是在對面餐廳!然而,此時餐聽已經打烊,只好等明天早上開店後再問,於是急救人員約我們明天在他平時吃早餐的店家見面。
翌晨,江面上濃霧未散,我們已在餐廳等待宣判。只見那位急救人員還是熱心引薦很多他的好友。吃完索然無味的乾撈麵和咖啡後,我們前往那餐廳,當然又是先了飲料,然後請店員幫我們詢問老闆。年輕的老闆表示,他確實來自那山區,但是如果我們要去的話,最好先徵得他父親同意,因為他父親是村長,有權決定是否讓我們進入村子。幸運的是,他父親今天剛好來卡皮特鎮辦事,此時正在另一個咖啡店,要我們趕快過去。於是我們大隊人馬又浩浩蕩蕩地趕到那個咖啡店。
到了那,又點了一次飲料,和村長表達了來意,告訴他我們希望前往他的村子,並且攀登赫斯山群,他考慮了一會兒才同意,並且在一張白紙上寫下停靠的碼頭及村子的名字。碼頭的名字很陌生,不曾在那張已經看過很多次的地圖上出現,後來才曉得這些伐木營的碼頭名稱都沒有記載在地圖上。這時,那位急救人員接到電話,他朋友說一位刺青師父知道如何前往,因為中午開往上游的船隻就快到了,我們必須爭取時間,於是我們又趕往刺青店。經過詳細詢問,總算有了前往上游密境的大致路線。
接著趕去超市打點需用的物資、水、罐頭、蔬菜等。村長說村子有米,倒是讓我們省去了帶米的麻煩。費力地將沉重的物資扛上江輪後,船終於開了。江面上不時可以看到順江而下、載滿原木的船隻,偶爾也看到一些撞到暗礁的殘船。沿著河岸兩旁的樹木早已被砍伐殆盡(事後經與伐木工人閒聊才知,伐木早就沿著河上游,一路砍到了印尼邊界),原來在夢境中的婆羅洲,那種大河兩岸都是茂密高樹的印象早已經不存在。過了半天後,沿河的小村落陸續有返鄉村民下船,詢問一位小姐是否知道那村長給的碼頭名稱,沒想到她竟然也來自同個村落,而我們也得以榮幸地搭上她男友的四輪傳動車一同前往。自碼頭前往村子的道路只是壓實卻未鋪裝,一路上彈跳似地前進,如果不幸前方有車子跑,我們似乎就捲入揚起的土塵中,簡直無法呼吸,不過,未下雨的土塵總比下雨時的泥漿好,這種路一經下雨便成為可怕的泥流。經過三小時的蜿蜒山路,總算見到盆地中的小村莊,而終日思慕的赫斯群峰便在遠方一字排開。
必須依賴當地朋友的協助
今天人們為了獲取資訊,往往只要將目的地輸入google,找到一些實用的相關網站後,再試著連接其他網站,就可以找到想要的答案。回想在卡皮特鎮,不免感觸良深。在原始的社會中,若想獲取資訊,就必須像這樣,透過一個個不同的人及其複雜的社會關係,還必須靠機會和運氣,才能得到一張路線圖,這張路線圖卻又不是能從任何網際網路上找到的。從台北趕來的丹尼爾,當時一定難受得想吐,因為他不知道行前會需要坐這樣多攤咖啡店,喝那麼多杯咖啡。我想,在完全沒資訊的情況下出發,總有很多事情讓人不可思議吧!
一般來說,前往預定的目的地,必須依賴當地朋友的協助,否則難以完成這些區域的探索。因為只有當地人才知道該地區的風險(包括自然的及治安的)。即便有了熟悉當地的朋友,最好還是能找到標的點的在地居民陪同才好,因為鄉野居民往往將自家後院的定義延伸到家後面視線可及的山脈,如果擅自前往,可能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與誤會,就像不速之客翻牆到你家陽台,來看看你種的花一樣。何況,如果他們在山裡設下捕獸陷阱,也只有他們知道位置,誤闖危險太大。我就曾經在一次計畫好的路線上,遇上村民獵捕山豬,為了避免被流彈所傷,只好避開打獵路線。
攀登時,除非需要長距離的平面移動,我很少穿運動鞋,而是直接穿溪釣用的長筒釘鞋,一來可以防滑,又得免除螞蝗及螞蟻的叮咬。由於雨林裡多的是有刺的藤,以及需要攀爬的鋒利石灰岩,因而手套也是必備之物。此外,很多人習慣穿長袖衫來防蚊,我並不建議,因為熱帶雨林裡雖然不是很熱,溼度卻很高,只要移動一陣子必定感到悶熱,穿著長袖衫往往沒能防蚊,反而會因流汗過度而虛脫。況且,熱帶的蚊子可以輕易地穿透衣服來叮人,除非穿兩件以上,不過那更超過了我可以負荷的溫度。防護蚊子的惱人問題還是交給防蚊液吧。只是防蚊液只能防蚊子,對於旅途中可能遇到的蜂類及虻類並不很有效。
其實在生態系統尚稱完整的婆羅洲及蘇門達臘,蚊子依然還在受天敵控制的範圍,碰到蚊子肆虐的機會應該並不多。但在馬來半島及泰國的森林中,便會像在台灣山區遇到的情況一樣,蚊子如雲霧般擾人。很多泰國朋友聽我抱怨泰國山裡的蚊子很多,他們多半大為驚訝,當我描述物產豐富的婆羅洲居然蚊子很少,而且石灰岩區及流著黑水的泥炭森林裡連螞蝗都沒有,他們又抱著懷疑的態度,但這確實是今日最後的雨林的真實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