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序
讓小孩把減肥當成「吃喝玩樂」 ◎張培鑫(小兒腸胃科專科醫師)
不少研究顯示兒童肥胖跟父母親肥胖有相當相關性,這當中固然有不可改變的遺傳因素,但仍有相當部分是來自親子間共同的飲食習慣及生活型態,可喜的是,這一部分可經由教育來改變。每個人都有「積沙成塔」的觀念,身為兒童腸胃科醫師的我,更是不忍心看著未來的主人翁們,因為不正確的生活習慣,經年累月的囤積脂肪球,由兒童肥胖進入成人肥胖,進而影響到不同器官及系統的健康,造就了各式各樣的成人慢性病,成為個人及公共衛生的沉重負擔。
還記得二O一O年七月,蕭敦仁醫師跟我說,他打算從減肥專科醫師的角度,寫一本兒童減肥書,屆時要請我這個小兒科醫師為該書寫推薦序。我跟蕭醫師從廿二年前於衛勤學校受訓時分發在同一個連隊開始,就認識至今;他可說是近十年來,少見的會主動關注「兒童肥胖」這個公共衛教議題的非小兒科醫師。因此,基於公私情誼,當時的我立即答應:「我將拭目以待您的大作。」事隔一年,這本書終於熱騰騰的出爐。
這本兒童減肥書,是蕭醫師專為家中有小孩肥胖問題的父母們而寫的。其實,從事減肥的專科醫師都知道,兒童減肥想要成功,除了要灌輸小孩減肥及營養攝取的正確觀念之外,父母也要一起參與,因為,沒有父母愛的支持和共同營造減肥環境和減肥氛圍,兒童減肥是注定要失敗的。
本書除了闡述父母為何是兒童減肥成功的重要關鍵之外,還頗有創意地提出用「吃喝」「玩樂」的另類觀念,取代傳統「飲食控制」「多做運動」的教條,教小孩在「吃喝玩樂」中減肥,讓他們在不排斥減肥的情況之下,達到健康享瘦的最後目的。
另外,本書還提出四點父母必須注意的兒童減肥事項,其內容大意分述如下:
一.及早發覺小孩肥胖問題
門診時最常看到的就是父母親常常有意無意忽略兒童肥胖的狀態,老是把白白胖胖當成健康,錯把披著狼皮(過多熱量)的狼當成羊(正確的營養素),因而使小胖變成大胖,驀然回首才驚覺到家中的小寶貝,已經再也抱不動了!由於,兒童的BMI標準值會隨著年齡增加而改變,因此,為人父母的可以藉由本書附表,及時了解兒童的健康狀況。
二.不良的生活習慣,是造成小孩肥胖的主因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經由書中的說明,父母可協助家中小孩了解自己之所以肥胖的生活及飲食習慣,然後對症治療,並且由父母帶頭,以身作則做對的行為、吃對的東西,以便有效改善小孩肥胖的情形。另外,父母亦能經由教育小孩正確的減肥觀念,改變自己的生活與飲食習慣,跟著自己家中的小孩一起健康享瘦!
三.不能將成人減肥的方法套用在兒童身上
因為兒童肥胖不同於成人,兒童還會長高,不能像成人減肥一味地限制熱量,父母必須依照書中,已經由營養師計算好熱量的減肥食譜,讓自己的小孩吃得飽、吃得好、吃得健康,使得身高成長速率大於體重增加的速度;另外還要依照書中,經由體能教練精心設計的「兒童瘦身game」,帶領小孩進行適當的運動,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避免因為肥胖因素造成的運動不便,因而使肥胖的情況更加惡化,而且還可引導身體能量由「橫向發展」轉為「向上拉高」(自然調整BMI回到正常)。
四.「老師的話」是兒童減肥成功的另一個關鍵
兒童一天24小時裡,在學校的時間至少占了1/3,兒童的行為深受師長及同儕影響。很多父母親都有很深的感觸,有時老師一句話,勝過父母十句話,所以如果能透過老師及同學適時的鼓勵,更能讓兒童減肥事半功倍。
最後,對於從事兒童減肥的醫療人員而言,兒童減肥最大的挫折,不只來自父母的輕忽與不在意,更因為兒童本身並沒有像成人一樣有強烈的減肥動機,因此想突然改變兒童原本盡情吃喝的飲食習慣,以及要改變兒童「只要能躺就不想坐、只要能坐車就不想走路」的生活習慣,必然會讓兒童在本能情感上產生厭惡,反而影響其日後自動自發關心自己體重的意願。
因此,基於以上兒童對減肥會產生的排斥心理,作者蕭醫師提出他自己這些年精心研究出的「兒童5C減肥法」,亦就是期望藉由「觀念的改變」、「關係的改變」、「習慣的改變」、「飲食的改變」以及「運動的改變」,讓兒童化被動心態為主動,持之以恆地在父母、師長以及減肥醫師的關心與協助之下,做好自我體重管理。而擁有健康、快樂的下一代,正是社會國家之福。在此將這本好書,推薦給所有的父母及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