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二十一世紀語言,重新詮釋十四世紀佛學鉅著!
◆最淺顯易懂的《菩提道次第廣論》白話版!
◆所有佛教徒都應深入實修的寶典!
《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作者是宗喀巴大師,在得到文殊菩薩加持後於淨觀中寫下。本論遠傳承可以追溯到釋迦牟尼佛所有言教,近傳承主要依據阿底峽尊者的《菩提道炬論》,能幫助所有根器與心性不同的眾生,按部就班、全面性了解佛法精髓,步步登上解脫大道。
中文譯本為法尊法師所譯的《菩提道次第廣論》,也是目前市面上流傳最廣的版本,以現代眼光來看,由於語體過於文言,又隱含許多典故,很容易讓人望之卻步。為了自他二利,劉小儂居士投入六年時間,將此書寫成一般人容易閱讀的白話文,可說是佛教界的一大創舉。白話《菩提道次第廣論》的出版,對學佛者想要深入學習藏傳佛教及弘揚佛陀教法極具意義。
作者簡介:
被喻為第二佛的宗喀巴大師(1357-1419),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開山始祖、偉大的宗教思想家和改革家,也是文殊菩薩的真實化現。在十四世紀西藏佛教墮落之際,開啟復興戒律、重視學習的風潮,建立先顯後密的修行次第,制定五部必修大論,舉辦嚴格的辯經與考試制度,強調聞思修三者並重。 1402年,宗喀巴大師在止貢法王、勝依法王及前後藏善知識勸請下,寫下《菩提道次第廣論》奢摩他之前的章節;原本宗喀巴大師打算停筆,文殊菩薩立刻現身請他繼續毘缽舍那章節,並在虛空顯示甚深空性義理,以利益末法眾生。
譯者簡介:
法尊法師是中國近代史最偉大的譯經師,1902年生於河北深縣,1920年離家前往五台山出家,法名妙貴,字法尊,十九歲因聽聞大勇法師開示《八大人覺經》等經典,觸動法師除自了生死,更應擔負起弘揚佛法的使命,由此奠定譯經志向。 法尊法師一生譯著超過一百二十部,幾乎涉及所有佛學層面,著名的如《菩提道次第廣論》、《密宗道次第廣論》、《入中論》、《入中論善顯密義疏》、《現觀莊嚴論金鬘釋》、《辨法法性論》、《集學論》、《釋量論》等,對漢地學習藏傳佛教具有重大貢獻。
章節試閱
如何閱讀本書
法尊法師自述,「不管在那天死,只要活著一天,我就抱著一部菩提道次及一部密宗道次在翻,寫一張算一張,要死就死,我辦不到的,死了也不後悔。」大勇法師在圓寂前殷重囑咐法尊法師,要他去昌都跟隨安多格西學習《廣論》,學了以後,務必要把它傳到內地。由這兩段敘述,可知本論的重要性。
《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作者是宗喀巴大師,在得到文殊菩薩加持後生起淨觀而寫下這本的偉大論著。本論遠傳承,可以追溯到釋迦牟尼佛所有言教,近傳承就是根據阿底峽尊者所寫的《菩提道炬論》及道次第傳承上師的語錄和言教。佛海浩瀚,一部經論動輒十萬偈,即使畢一生精力讀完已經不容易了,更何況要整出一個理路。這部論能幫助所有想要修習佛法的眾生,有次序的、全面性的了解佛法。
宗喀巴大師依照眾生願力,將行者分為三種人,下士、中士和上士,三士學習的過程,如登山步步拾級而上,不可躐等。入道前,先修習道前基礎;入道後,先學習共下士道,接著學習共中士道,最後學習上士道。取巧的人,也許想直接進入上士道課程,以便快速入道;其實這樣做反而欲速不達,因為前者是後者的基礎,缺乏穩固的基礎,如蓋房子不打地基,隨時有倒塌的危險。
閱讀本書時,首先依照架構,在腦中描繪出道次第輪廓,了解前後章之間的關聯。進入每一章主題,先熟悉章前大綱,全盤掌握重點,然後才進入內文;為了編排及閱讀方便,內文分段與章前大綱略有調整,就完整性來說,還是要以章前大綱為主。本書的分段及下標,主要依據黃老師採用的四家注、五明佛學院講義及原文的科判,層次分明與條列式有助於理解、閱讀及憶持。等到熟悉全論後,就能將日後所聽聞的經論一一放入相關子題,形成自己完整的學習,這也符合宗喀巴大師開宗明義所說,「一切聖言現為教授」的道理。
本書除奢摩他和毘缽舍那是採節錄方式,其餘均採逐字翻譯,以不違背原意下,儘量貼近現代語法。先引經典再重新解釋,這種不厭其煩的做法,看似冗雜,實則具有強化思辯能力及反覆記憶的優點,因此本書也保留此藏式傳統。
一、歸敬頌
禮讚文殊菩薩,頂禮上師文殊師利菩薩。文殊菩薩又名文殊師利、滿殊尸利、曼殊室利,意為妙德、妙首、妙吉祥。《首楞嚴三昧經》記載,過去久遠劫前,南方平等世界的龍種上如來,壽量長達四百四十萬歲,為了救度眾生,特別化現到娑婆世界,以文殊菩薩的身份協助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代表智慧,學論之前,首先要向文殊菩薩頂禮。以下禮讚本師釋迦牟尼佛,分為禮讚佛陀身功德、語功德及意功德。
1. 禮讚佛身功德:佛身所具有的三十二相及八十種好,是由無量善業累積而成,故能圓滿眾生無邊願望。要得到相好圓滿,究竟有多困難?根據經典記載,累積十倍聲聞緣覺的福報,才能成就一個毛孔的功德。將所有毛孔功德乘以百倍,才能成就一種好。將八十種好功德總數乘以百倍,才能成就除眉間白毫相及頂髻以外的一相。將三十相功德總數乘以千倍,才能成就眉間白毫相。將眉間白毫相功德乘以十萬倍,才能成就最後的頂髻功德。
2. 禮讚佛語功德:佛語具有六十種妙音的功德,雖然佛陀只出一聲、只發一語,不同種類、不同趣道的眾生都能隨類得解,了解佛陀所說的語意。
3. 禮讚佛意功德:佛陀可以同時觀見勝義諦及世俗諦真理,這個功德絕無僅有,連證量極高的十地菩薩,也只能在根本定(入定)的時候觀見勝義諦,在後得位(出定)的時候觀見世俗諦。因為佛陀具有身語意三種無上功德,可以說佛陀是一切眾生的主人;我以額頭觸禮佛足,向佛陀致上最高禮敬。
禮讚彌勒菩薩及文殊菩薩:佛陀教法概分為廣行派和深見派,前者由彌勒菩薩傳下,後者由文殊菩薩傳下,因此讚誦二位菩薩都是佛陀的心子,和佛陀同樣具有現化遊戲自在的神通方便,能擔負利益眾生的佛行事業,因此我向二位菩薩頂禮。
禮讚龍樹菩薩及無著菩薩:《般若波羅蜜多經》是能夠生出三乘聖者的母親,由於空性義理深奧難解,末世眾生根器不足,根本無法自修自證,從過去以來就有許多論師著書解釋佛陀思想,其中最能闡述佛陀密意,紹繼深見和廣行二派傳承的,就是被尊稱為「南贍部洲二大莊嚴」的龍樹菩薩與無著菩薩,他們的美名在三界中普遍傳揚,因此我向二位菩薩頂禮。
禮讚阿底峽尊者:由龍樹菩薩與無著菩薩傳下的深見、廣行思想,只有燃燈大師阿底峽尊者才能圓滿解釋,指導眾生正確修行要道,因此我向阿底峽尊者頂禮。
禮讚道次第傳承上師:菩提道修行次第的教法,經過傳承祖師代代相傳,這些祖師大德就像能為眾生遍覽聖教經論的眼睛,引導具有善緣的眾生進入解脫大道;他們受悲心驅使,以各種善巧方便開示殊勝法要,因此我向所有道次第傳承善知識頂禮。
二、造論原因
時下一些修行人,或者想以瑜伽為主,寡聞而輕視經論;或者雖然多聞,卻不知修行重點;或者仗著自己博學,以片面想法擅自解釋論典;或者缺乏思辯能力,無法整體觀照佛語。這四種人都不能如理判別教法,距離智者歡喜的道路愈來愈遠,距離殊勝圓滿的教法也愈來愈遠。看到這些亂象,實在需要有人出面導正,因此我(宗喀巴大師)懷著強烈的企圖心與歡喜心,決定寫下《菩提道次第廣論》解釋大乘要道。也許有人認為,這部論不過是某個特定教派的特殊見解,不適用所有佛教徒。我深切希望那些沒有被教派黨執蒙蔽,本身還具備取捨善惡的能力,又希望不要白白虛度暇滿人身的有緣者,能專心聽聞,好好學習。
本論涵蓋一切佛語最精要的部份,又總攝龍樹及無著菩薩二大車軌教法,可說是通往一切種智的指南。不管修行者根器為何,不管發心大小,本論能完整闡述上中下三士修行步驟,按部就班,毫無遺漏。只要照著本論次第修行,有緣善士終能走向成佛之路。一般來說,正確詮釋教法有二種方式,一是承襲那瀾陀寺主張,必須具備上師語清淨、聽者心清淨、所說法清淨。一是承襲戒香寺主張,必須具備造者殊勝、教法殊勝、正確聽聞軌則。本論採行戒香寺的傳統。
如何閱讀本書 法尊法師自述,「不管在那天死,只要活著一天,我就抱著一部菩提道次及一部密宗道次在翻,寫一張算一張,要死就死,我辦不到的,死了也不後悔。」大勇法師在圓寂前殷重囑咐法尊法師,要他去昌都跟隨安多格西學習《廣論》,學了以後,務必要把它傳到內地。由這兩段敘述,可知本論的重要性。 《菩提道次第廣論》的作者是宗喀巴大師,在得到文殊菩薩加持後生起淨觀而寫下這本的偉大論著。本論遠傳承,可以追溯到釋迦牟尼佛所有言教,近傳承就是根據阿底峽尊者所寫的《菩提道炬論》及道次第傳承上師的語錄和言教。佛海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