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染產業是台灣早期很重要的傳統產業,也是寶貴的歷史文化資產。但因為工業化合成染料的興起,讓天然藍靛染料及相關加工技術迅速消失、斷層了一甲子。作者鄭美淑在親自參與藍草復育和藍染工藝的過程中,深深被台灣藍的獨特技藝文化所吸引,一向愛植物成癡的她,雖年已過半百,卻一頭栽入藍染缸裡至今整整10個年頭,幾乎把夫妻倆經營事業的所有盈餘都投入藍染產業裡,從種植(大菁)藍草到染工坊,一路走來無比艱辛,但當看到即將消失的藍草復育成功、藍染產業從他們夫妻手中慢慢復甦,卻也備感欣慰。他們更期許藍染產業能跟上這股世界環保意識潮流,在追求自然手感風氣下,能被重新看待並重視,使之屹立不搖、綿延不斷。這本書完整紀錄了他們成為大菁藍手的心路歷程,以及屬於台灣藍的文化傳承,非常值得大家閱讀與珍藏。
作者簡介:
鄭美淑
台灣工藝研究所藍染工藝訓練班結業
國立中興大學農學士、農學碩士
國立員林農工農場經營科休閒農業科教師兼科主任
曾任雙潭休閒農業區主委
現任台灣藍四季研究會總幹事、卓也藍染負責人
推薦序
推薦序-美質綠能的藍染力行者台灣藍四季研究會理事長
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前研究員馬芬妹
曾經被譽為台灣「藍金作物」的山藍、木藍( 大菁、小菁) 植物,是先民蓽路藍縷開拓時期的經濟作物,因合成染料與工業化興起,使得傳統的製靛藍染產業,中斷沉寂了半世紀之久。幸而由台灣工藝研究所( 現稱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投入技術研究,於20 世紀末終於復原,又經過多年的藍染人才培訓扎根,輔導工藝社區,逐漸復甦展現新世紀台灣藍的多元風貌。
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肥沃土壤,四季藍會員不畏黑手辛勞,致力於從泥土耕耘出來的點滴台灣藍靛染料,藍草被悉心製靛,釀藍成華,多處工坊藍缸發散濃厚發酵的原味。四季藍會員不畏繁複的手工,層層疊疊的防染,重覆的染色氧化,只因為喜愛藍染工藝的獨特性,只為了染藍出色。四季藍會員手腦身心俱俱到位,併以五感全部領受,當各種深淺暈渲的藍染布飄揚天空,與陽光白雲互相映照,美得令人感動佇足讚嘆,此時與藍共處的所有複雜情緒瞬間都昇華了,而身體的疲勞也不知何時都消解了。
位於苗栗縣三義鄉的「卓也小屋渡假園區」,自2004年草創成立,負責人卓銘榜、鄭美淑夫婦兩位皆具有農學園藝的專業背景,秉持維護自然環境的理念,創造生態、生產、生活的三生有機農業。卓氏夫婦胼手胝足將山坡谷地善加利用,花費數年時間逐一打造,最後完成包括自然休閒、文化體驗、天然染色等異業經營的休閒農場。其事業體的核心便是最具特色的「卓也藍染」,而靈魂人物的卓家夫婦正是堅持信念,高度視野,美質綠能的藍染生活工藝力行者。
「卓也藍染」採取一貫式專業生產台灣藍,從闢園栽植爵床科山藍植物開始,製造藍靛染料、辦理體驗活動、培訓藍染人才、開發設計與生產各種藍染產品、參與國際交流展覽、直營門市行銷、染料作物標本園等。為了提高藍靛染料的產量,除了園區自行栽種外,並與附近農戶契作山藍,同時改良浸葉打藍自動化設施,大幅降低人力操作成本。為了提升寬幅染布的產能,除了傳統陶製大缸、水泥砌大池的藍染設備外,並訂製循環式單槽染液的壓染設備。為了推廣台灣藍染文化,每日勤於臉書分享動態,拍攝影片解說導覽,並受邀四處奔波專講。如今更以紙本出版方式,圖文並茂介紹「卓也藍染」品牌的生產基地,期望人手一本輕鬆閱讀,認識天然藍染的來龍去脈,進而了解喜愛天然藍染的特色。
天然藍染因自身的色彩特性,以及獨特工藝技術的魅力,是多數四季藍會員熱情努力追求的目標。台灣擁有極佳的藍草作物環境條件,加上菁藍百年的歷史文化容顏,近年「台灣藍」成為追求自然環保、手感創作的最佳媒材,是非常值得投入發展的課題。欣喜在地多年耕耘的「卓也藍染」人氣十分旺盛,祝賀「卓也藍染」以此書獲得更多人關心認同,並希望大家以實際行動支持愛用台灣藍染產品,期使台灣藍文化產業永續發展。
推薦序-藍、靛、紺、青,茜梔紫綠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曾啟雄
藍的歷史很早就出現了,應更早於詩經出現的年代。推測初期藍的染色功能的發現,定是從很粗糙的、帶點原初的色彩邂遘,逐漸摸索,因而展開了一段更高階的製靛萃取技術,這是祖先留下的色彩處理智慧,是由好幾代人逐漸累積的生活技術,是部文明發展史。
藍的品種雖多,隨著漢人移民台灣,而帶進了台灣的品種卻不多。長期是以山藍和木藍為主力,曾是台灣對大陸貿易的商品,三峽老街上的染坊遺跡和鹿港染郊的存在,均可獲得一些訊息。藍染,就和其他的天然染色材料一樣,受到從20 世紀頭的東西貿易被引進的西方近代化學合成染色影響,幾乎快消失的地步。近年來,在馬芬妹老師的鑽研與推廣下,再次受到愛好者的喜愛。卓也也體認人和天然的關係,將藍染導入體驗經營裡,讓現代人有機會再次體驗古代的染色感覺。
藍色的染出色彩,在漢字中的表達裡,較直接的有青、縹、藍、紺等字,日本以前專門染藍的工坊,就叫做紺屋。紺字是很甜的味覺表達視覺的美好顏色,換句話說,就是藍到很甜的美好色彩。美好的色彩,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現今的生活不僅僅是方便性科技產品,古代的許多好技術和物品也同時是品味、自我美感建立的一環。天然的染色活動,在全面西化、近代化下,來不及咀嚼而被忽視了。如今,卓也在進行山藍較大規模的復育、復原,並加以推廣的過程裡,能夠協助與參與其間,是件令人高興的事。從歷史中,可以知道藍對台灣的重要,卻和其他的顏色一樣,都抵擋不了西方近代化學合成染色的威脅。只能像博物館般,在愛好者間喘息、在政府工藝政策補助間存活。將來要面臨的挑戰,是非常險峻的。除生產技術的精進外,對民間一般民眾的推廣工作,勢必不得不重視,才有生存的可能性。
藉此機會分享卓也的堅持,也推薦天然染色的自然與安全,除了必須隨著植物的四時生長狀態,進行染色活動﹐更不可違時。妥善的對待自然,是一種安全的表徵,更是自然循環的一部分,不妄加有害健康、傷害自然環境的物質和破壞山林的過程,都是從事天然染色活動的最高準則,請大家安心愛用。
推薦序-我的老婆叫「韌性」卓也小屋老闆卓銘榜
結婚以後,老婆給我的印象,就是「忙忙忙」!到底為什麼會這麼忙呢?那是因為她每次只要想做一件事,就會不計一切後果的拼命做。她沒有財務概念、不懂市場、也不在意世俗眼光,只管值不值得做,她就是這樣任性。
約十年前,莫名其妙的接觸了一種叫「藍染」的工藝,於是這段既艱辛又充滿驚奇的旅程就這樣欲罷不能的展開了!
藍染講起來很簡單,就是用植物將布染成藍色這件事,但真正做起來才知道「有夠困難」。因為我們兩個傻蛋,是將工藝當成產業在做,從自己種大菁開始到採藍、打藍、建藍、染布,甚至後續的商品規劃設計、品牌行銷、展店管理...。這是一個從沒有人敢嘗試的方式,所以初期我們投入非常多的金錢和心力,換來的卻是各種不同狀況的挫折與夫妻不斷的爭吵。但奇妙的是,就像藍染本身的化學反應一樣,慢慢地,隨著技術的突破、藍草染料的增加、染色的穩定、成品的產出、品牌形象的建立與行銷系統的整合...,在不知不覺中我們夫妻的感情似乎也悄悄變好了,原本已走下坡的休閒產業(我們從事農業休閒業)卻反而逆勢上揚,漸漸的我也開始佩服起她來了。
因藍染這件事,包含了對土地的尊敬與回饋,包含了人與人之間的學習與互信,由一棵植物開始,串起了土地與時尚的連結,當然也包含了我們這兩個傻蛋的鄉村品牌夢。終於,我也才明白她在做什麼,也看到她努力的成果。
這本書的出版也像我們的人生一樣,都不是意料中之事,但始終相信,只要自己用心堅持,很多事情都會變得不一樣。其實「韌性」和「任性」不也是某種巧妙的連結?之所以有今天的結果,其中必定也有相當多的「任性」成分吧。
——幸好我的老婆真「任性」!
推薦序-美質綠能的藍染力行者台灣藍四季研究會理事長
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前研究員馬芬妹
曾經被譽為台灣「藍金作物」的山藍、木藍( 大菁、小菁) 植物,是先民蓽路藍縷開拓時期的經濟作物,因合成染料與工業化興起,使得傳統的製靛藍染產業,中斷沉寂了半世紀之久。幸而由台灣工藝研究所( 現稱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 投入技術研究,於20 世紀末終於復原,又經過多年的藍染人才培訓扎根,輔導工藝社區,逐漸復甦展現新世紀台灣藍的多元風貌。
台灣擁有得天獨厚的肥沃土壤,四季藍會員不畏黑手辛勞,致力於從泥土耕耘出來的點滴台灣藍靛...
作者序
作者序-用大地賜予的顏色,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 鄭美淑
年已過半百,檢視這一路走來可以說非常辛苦,也可說是異常幸福;其中分別全在一念之間。
在我們那個年代,鄉下小孩為了幫忙家計,國小國中畢業大多要去電子廠或紡織廠做那我一聽就怕了的作業員。所以,得拼命讀書考上好學校才能繼續升學。當然,家長會更辛苦,所幸父母親偶而叨叨唸唸,最後還是讓我們一路升學。幾個姐妹幾乎都唸到碩士並當上老師,在鄉下這已算是光宗耀祖了,老人家覺得我們應該和一般老師一樣可以輕鬆安穩的教教書過後半輩子,奈何姐妹們都是閒不住的怪咖,工作之餘還辛勤的到處學習,所以在當老師後半的十年,我將新學結合原來的舊課程,一頭栽進植物染色這個領域,甚至退休後,雖領有頗優渥的退休俸,我卻進入人生另一個更艱辛的創業階段,將藍染產業與原本卓也休閒園區結合,過著比從前更忙碌,比年輕人更有衝勁、更具挑戰的退休生活。說真的確實是操勞辛苦,但是,當看到即將消失的藍草復育成功、藍染產業從無到有,從自己手中一點一滴的慢慢復甦...,幸福哪!
我一介農婦,充其量也只能把屬於農業端的藍草種好、藍靛做好、藍染布染好,藍染工藝、產品行銷... 專業性太高,完全外行,怎可如此大膽?
當然是背後有股龐大的力量在支撐。第一個雖然我不太願意捧他,但是他卻是支撐我藍染的大咖,不得不說的- 是我家的卓老頭。卓老頭這十幾年的前幾年老是叨念著:妳不能在染工坊一直投資下去,要設甚麼停損點... 之類的。因為卓也小屋這十幾年來餐廳民宿經營得不錯,幾乎所有的盈餘又被我丟進藍染產業了,不過,念歸念,會聽話而收斂就不像我了。所以,他只好當背後的那隻手,管種藍草,並在後面搖旗吶喊,既然管不住就讓我衝了吧!不過,現在我偶爾而還可以很臭屁的嗆回去,你看這群客人是為我的藍染來「順便住你的民宿和用餐」...。
我的藍染貴人中最重要的當然是帶領我進入藍海領域的馬芬妹老師了, 馬老師常說藍草產業是台灣早期傳統產業的要項,也是寶貴的歷史文化資產。但因為工業化合成染料的代用讓天然藍靛染料及相關加工技術迅速消失斷層了一甲子,而我們在親自參與藍草復育和藍染工藝的過程中略窺台灣藍的獨特技藝文化,略識其原貌,何其有幸!我個人更感佩於馬老師對台灣藍的精神號召,更魅惑於青出於藍那種不可言喻、曖昧不明的變化。跟隨著馬老師的腳步,一頭栽入藍染缸裡、無法自拔。更期許藍染產業能跟上這股世界環保意識潮流,追求自然手感風氣下,能被重新看待並重視,使之屹立不搖、綿延不斷。
再來,要更感謝的是在我的藍海生涯中諸多貴人之一的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曾啟雄教授。曾老師在學問上和藍染技術上大方的傳承指導,並對小兒無私的牽成,感佩在心。
另外也要感謝唐草設計胡佑宗老師及其設計公司的團隊,在個人生涯上的指引,及藍染品牌推廣、行銷上的全力以赴。在服裝及包裝設計、打版、製作上要感謝二姐小櫳、雯姿姐、汪姐及肯尼( 顏立翔) 先生的大力協助。感謝亞大時尚設計系林青玫老師在商品開發領域的協助,
還有一個不能忽略的大咖- 丁信仁丁老師,願意從化學染色的身分投入原來完全不被看好的天然染色,協助我們將原本不可能的純手工染色轉變成可以機械化少量產製,大大的降低在染程中所要付出繁瑣的工序與大量勞力,讓更多年輕人願意投入。
一路走來要感謝的人太多太多,覺得自己真幸福,在需要時就有貴人出現。像最近要擴店的台中卓也藍染旗艦店,也獲得姜樂靜建築師團隊及好友偉林老師的主動提供協助...。
當然,我自己的團隊絕不能給忘了。除了原有由國鵬廠長領軍的老班底,這一兩年卓也染工坊農學系、美術系、材料設計、行銷相關科系等學有專長的生力軍加入。這些生力軍唯一就是都對天然染色陌生,除了各自崗位有前輩帶領,我們則利用用每週兩個傍晚固定給他們上一些有關天然染色學理和技術上的課程,或指導或互相切磋,總是希望他們在這裡能貢獻其所學領域與天然染色結合,然後蹦出燦爛火花!
在這裡,更要提到我的小兒子子絡,他在台師大美術系畢業後這幾年來,願意結合他從小美術上所學跟著我們從事這種年輕人覺得很沉悶的傳統產業。有這些年輕人的投入,才是我們最大的後盾及希望的力量。
一個年過半百歐巴桑出書一定有非常特殊的因緣與推力,這就是這本書的產婆- 上旗出版社老闆。雖然在藍染這個產業混了十幾年,手邊資料也不少,本來覺得這次寫「又見一抹藍」應該很順,沒想到細節這麼多...。前前後後從討論內文章節、架構、圖片... 與總編老友夫婦玩你丟我撿,這樣前前後後跑了好幾趟,說實在我是有些兒賴皮,只管隨性的寫,管它亂無章法、錯字連篇,反正功力很深厚而且熟識的好朋友自會接手,他們會負責幫我塑型、修飾、美容,然後再丟回給我充實內涵(增補照片等),再進行下一步編排... 等工作,真的是像老太太生小孩般- 真拼啊。還有這階段協助催生、美容的舊識攝影專家好友,更要好好感謝他- 韓偉成先生,適時提供專業照片,才能讓書美美的出生。
終於拼出第一個書小孩,文筆顯然粗陋,內容也很粗淺,雖不怎麼完美。不過,總算交代了這些年來走過的心路歷程,希望能對台灣的藍染產業與文化發展有最實質的幫助,至於最近努力的重點及未來方向...,且待下回分曉了。
作者序-用大地賜予的顏色,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 鄭美淑
年已過半百,檢視這一路走來可以說非常辛苦,也可說是異常幸福;其中分別全在一念之間。
在我們那個年代,鄉下小孩為了幫忙家計,國小國中畢業大多要去電子廠或紡織廠做那我一聽就怕了的作業員。所以,得拼命讀書考上好學校才能繼續升學。當然,家長會更辛苦,所幸父母親偶而叨叨唸唸,最後還是讓我們一路升學。幾個姐妹幾乎都唸到碩士並當上老師,在鄉下這已算是光宗耀祖了,老人家覺得我們應該和一般老師一樣可以輕鬆安穩的教教書過後半輩子,奈何姐妹們都是閒不住的怪咖,工...
目錄
推薦序-台灣藍四季研究會理事長 馬芬妹
推薦序-雲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 曾啟雄
推薦序-我的老婆叫「韌性」卓也小屋老闆/卓銘榜
作者序-用大地賜予的顏色,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
只為一抹藍
蓽路藍縷—台灣藍
藍門一入深似海
染「青」之草—藍草
勝於藍—藍靛、去蕪存菁—製靛
釀藍成華—建藍、手感溫度—藍染技法
種藍在霧鄉
種藍的準備工作、繁殖山藍—扦插
山藍的田間管裡、採藍-晨露未乾時
從大菁到藍泥
"菁礐池"-浸泡、打藍製靛-氧化、過濾-收集藍靛
染工坊最重要的一天—建藍
藍菌寶寶的游泳池—金龍窯大水缸
天然的鹼劑—白木灰水
藍寶寶的最愛、藍寶寶的暖房
藍寶寶變色了、神奇的藍寶寶
天天天藍
染工房每一天的功課、從纖維開始
從精煉做起、藍染的每一天、染布之後
老缸處理、芳藍自然香、歲月的顏色
藍色的夢園
與自然共存、青出於藍
染布之外
向自然借色、從園子到餐桌、好吃、好玩、又好看!
找回經典「台灣藍」
卓也的藍園、用心建立「台灣藍」
休閒農業也可以很時尚
傳統走向精品
推薦序-台灣藍四季研究會理事長 馬芬妹
推薦序-雲科大視覺傳達設計系教授 曾啟雄
推薦序-我的老婆叫「韌性」卓也小屋老闆/卓銘榜
作者序-用大地賜予的顏色,染出屬於自己的一片藍天
只為一抹藍
蓽路藍縷—台灣藍
藍門一入深似海
染「青」之草—藍草
勝於藍—藍靛、去蕪存菁—製靛
釀藍成華—建藍、手感溫度—藍染技法
種藍在霧鄉
種藍的準備工作、繁殖山藍—扦插
山藍的田間管裡、採藍-晨露未乾時
從大菁到藍泥
"菁礐池"-浸泡、打藍製靛-氧化、過濾-收集藍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