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掌人生》全集,為星雲大師首次回首一生弘法的心路歷程。他以自己的生命當作媒介,透過27個不同的主題,書寫他對親情、人生、修行、生死四大課題的親身經歷及體悟啟發。
本書中,大師娓娓談起他對媽祖的儒慕推崇,對民間信仰的尊重包容、弘揚佛陀人間教法的歷程,以及開山建寺、安僧度眾的過程。這些往事,都是大師用生命和時間換來的,透過不同事件與各種人物的貫串,故事中我們可以窺探大師傳奇的一生,尤其是他將挫折和苦難轉成雄心壯志的願心,對於還沒有因緣接觸佛教的人來說,是一個認識正信佛教的很好機會!
全書文隨境走,有情有感、有笑有淚,透過「星雲體」大方大氣恢宏的散文筆墨,小至為鴿子飛失而投河自盡的「護生情」、為求生尋親而睡死人堆的「苦難情」、為貼補家用而拾牛糞撿狗屎的「環保情」,大到為佛教闢土開山的「度眾情」、為弘法義無反顧的「佛道情」……,讀眾隨文而觀,有感、有體、有悟,時而額手稱頌、時而低眉吟哦、時而清淚自垂,至情至性、至真至誠,動人心魄、震人心神。
大師信手拈來的細瑣『小』事,都轉化為成就星雲『大』師的養分,而這部用生命書寫的跨時代回憶錄,回首來時路的萬般心境,尤能和中老年人的生命閱歷相契應,家長、教師可用來教養子女、作育英才,青年學子更可以用它作為生命教育的明鏡。無論賢凡、老少,皆能受用一生。
作者簡介:
星雲大師,一九二七年生,江蘇江都人,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
一九四九年初來台。曾主編《人生》月刊、《今日佛教》、《覺世》旬刊等佛教刊物。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致力推廣文化、教育、慈善等事業,先後在世界各地創設百餘所寺院道場,並在海內外設立十六所佛教學院,培養佛門專業人才。此外,為推廣社會教育,創辦普門中學、南華大學、佛光大學、美國西來大學,及創辦「人間福報」、「人間衛視」。
一九八五年,卸下佛光山宗長一職,之後四處雲遊弘法,創辦國際佛光會,現任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長、世界佛教徒友誼會榮譽會長。星雲大師著作等身,著有《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星雲禪話》、《星雲日記》、《往事百語》、《佛光菜根譚》、《佛光教科書》、《迷悟之間》、《星雲法語》、《人間萬事》、《人間佛教系列》、《人間佛教叢書》一至四集,以及《有情有義》、《佛光祈願文》有聲書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讀完這本不厚的書,我想,星雲大師又一次出奇制勝,用一番有體溫、有觸覺的散文筆墨,寫盡了人間佛教的真諦。人間佛教的宣導者自己就生活在人間,與其他普通人休戚與共,卻又處處通向佛法。——余秋雨(國際知名學者與作家)
星雲大師致力於佛教「國際化、人間化、生活化、藝文化」,給中國文學留下很多文化財,對中國文學產生很多長遠的影響。《合掌人生》也是文學的人生,十指連心,言為心聲。——王鼎鈞(國際知名華文作家)
一位為佛教奉獻一生心力的長者,為讀者和弟子們訴說生命裡的因緣與省思,留下成就和風範,讓人可以見賢思齊,努力於充滿法喜的生活。這是我們要學習的榜樣,我想,這世代的人,物質的享受那麼豐足,心靈卻是赤貧,很需要這樣的光照。——林蒼生(統一企業集團總裁)
閱讀《合掌人生》,中年的我,心中生起了很大的溫柔。大師這些樸實無華的文字,如此自在,何其灑脫。——許悔之(詩人,有鹿文化總經理兼總編輯)
名人推薦:讀完這本不厚的書,我想,星雲大師又一次出奇制勝,用一番有體溫、有觸覺的散文筆墨,寫盡了人間佛教的真諦。人間佛教的宣導者自己就生活在人間,與其他普通人休戚與共,卻又處處通向佛法。——余秋雨(國際知名學者與作家)
星雲大師致力於佛教「國際化、人間化、生活化、藝文化」,給中國文學留下很多文化財,對中國文學產生很多長遠的影響。《合掌人生》也是文學的人生,十指連心,言為心聲。——王鼎鈞(國際知名華文作家)
一位為佛教奉獻一生心力的長者,為讀者和弟子們訴說生命裡的因緣與省思,留下成就和風範,讓人可...
章節試閱
【內文節選一】
八十多年前,我出生在江蘇揚州一個貧窮的家庭,從小沒有進過學校。早期剛到台灣時,因為教書的關係要在黑板上寫字,也因為要編輯雜誌、寫文章,常常要寫鋼筆字(早期還沒有原子筆),《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當初的草稿都是由沾水鋼筆寫成的。
這就是我寫字──所謂寫「書法」的歷史了。
六十年前,我住在宜蘭雷音寺,這是一所「龍華派」的小廟,後來經過我的努力,把它拆除重建,樓高四層,但是建成以後不得經費加以粉刷裝修。一年又一年,就這樣將就的供給信徒禮拜。每年一次的「佛七法會」,總覺得沒有粉刷的殿堂太過簡陋,怎麼辦呢?我就購買最便宜的「招貼紙」,寫一些鼓勵人念佛的標語貼在牆壁上,稍微美化一下佛堂,大概每次都要寫到一百張左右。那時候,也找不到書法家來寫字,不得已只有自己動筆,字貼在牆上時,連自己都不敢去看。
就這樣,我在宜蘭連續住了二十六年,二十六年的「佛七法會」,我每一年都要寫一次標語,自覺平常並沒有練習,所以沒有進步。我覺得我這一生有三個缺點:第一,我是江蘇揚州人,鄉音腔調至今改不了,尤其學過多次的英文、日語,都沒有成功;第二,我不會唱歌,梵唄唱誦不好,五音不全,實在愧對做為一個出家人;第三,不會寫字,因此就沒有信心。所以我後來經常對人說,你們不可以看我的字,但可以看我的心,因為我心裡還有一點慈悲心,可以給你們看。
有一次,潘維剛立委為婦女兒童安全基金會舉行義賣,聽說我的四個字竟然賣了一百萬。後來又有一次,台南縣陳明志議員在一個義賣會場,見到一張我的字,他竟然用了六百萬元標得。經報紙刊登,人家以為我擅於寫書法,寫字的價值很高,其實不然也。因為這一位議員,曾經在他一度窮愁潦倒的時候,看到我在電視裡的說法,給了他一個鼓勵而重整信心,所以人生再起。我原來並不知道,他後來告訴別人,是為了感念我對他的幫助,出於報答之心,因此用了六百萬購得那一幅字。所以我自己知道,看我的心,是可以的,看字,還是不值得的。
【內文節選二】
有一對越南華僑褚柏思居士夫婦,褚居士是位佛教的作者,時常在雜誌上發表文章,他太太很精明能幹。夫妻倆從現在萬壽園到男眾部、朝山會館到大悲殿的地方,總共買下十一公頃土地,想要辦一所海事專科學校,然而周轉不靈,夫妻倆覺得走投無路,打算要自殺。
我想這麼一個居士,落難如此,便把辦佛學院的錢先給了他們,因為生命無價,救人要緊。他就把地賣給我,其實地是什麼樣子我全然不清楚,總之我的用意,是為了幫助他們,不要走上自殺之路。
當初為何要命本山名為「佛光山」呢?那時,我來台灣已經十多年,一直受到政治的迫害、社會的推擠。由於蔣夫人宋美齡歧視佛教,大家都不敢講「佛」,哪一個人說信佛,政府就不錄用他,當然也不能升官,更不能出國。於是,當信徒問我這裡叫什麼名字的時候,我心裡想的是要向蔣夫人挑戰,就慷慨激昂地回答:「我這裡叫佛光山!為什麼?我一不做二不休,打起佛光的旗幟,跟基督教對抗,當然我們佛教不是對手,不過沒有關係,反正我的山叫『佛光』!這裡叫『佛光山』!」信徒們熱烈鼓掌。
有不少人向我勸說萬萬不可叫「佛光山」,其中也包括當時成功大學的教務長,都勸我改名。但我堅持到底:「不行!叫『佛光山』!我一不做二不休!」其實這個名字很好,所以後來很多寺院以佛為名,如「佛法山」等寺院,我們「佛光山」可謂開風氣之先。
因緣至此,我們便買下佛光山的十一公頃土地,總價五十五萬。那時我滿懷歡喜地跟信徒說:「我們在大樹鄉麻竹園買了一塊地!」並帶他們來參觀。車子行到現在山門口彌勒佛那個位置,剛停下來,就沒有辦法上山了,那時,這裡是整片荒地,要到磚子窯才有公路,整條都是泥路。
車子停下來以後,我跟信徒說:「我們可以走草叢,一起上去看看啊!」信徒們看看四周,接著有人說:「這個地方連鬼都不會來,買來做什麼?」他們沒有下車,雖然我有這個熱心,但一開始,信徒可沒有信心。我聽了以後,並沒有和他們辯論,只說:「各位不下去看不要緊,我下去看一下。」就自己走了下去,我心裡如此想:「你們說這地方連鬼都不來,鬼不來有什麼關係,佛來就好了!將來我一定把佛請來此處!」
後來我們越買越多地,就開始建起房子。
我最近常寫四個字:「有您真好」,是的,有佛菩薩真好!所以說,名為佛光山,注定我們可以依靠佛、相信自己的,心、佛、眾生,有何分別呢?山不在高,有佛就好,有佛光真好!
開山不易,要打開心的覺悟之門更難!只有知道並體會了開山的歷史和精神,讓自己的心力如同開山那一代人那樣的發心立願,直下承擔,才能走上佛道;才能讓名相上的、建築上的佛光山,永沐佛光,並發出佛光。
more...
【內文節選一】
八十多年前,我出生在江蘇揚州一個貧窮的家庭,從小沒有進過學校。早期剛到台灣時,因為教書的關係要在黑板上寫字,也因為要編輯雜誌、寫文章,常常要寫鋼筆字(早期還沒有原子筆),《釋迦牟尼佛傳》、《玉琳國師》,當初的草稿都是由沾水鋼筆寫成的。
這就是我寫字──所謂寫「書法」的歷史了。
六十年前,我住在宜蘭雷音寺,這是一所「龍華派」的小廟,後來經過我的努力,把它拆除重建,樓高四層,但是建成以後不得經費加以粉刷裝修。一年又一年,就這樣將就的供給信徒禮拜。每年一次的「佛七法會」,總覺得沒有粉...
作者序
(摘錄)
一瓣心香,微願供養
我一生別無長處,所幸對文字有種莫名的興趣和親切,童年時期,家中長輩忙於生活,無暇對我施以言教,許多觀念是自己在文字中領略、獲取。因此,少年起我就有記日記的習慣,只是當時物資缺乏,只能將一日所做所思記於心裡,睡前就將一日所得在心裡溫習一遍,如此也養成了思考反省和記憶的習慣。
童騃時期生活單純,除了幫忙家計、讀書之外,有的是時間,但苦無紙筆;後來紙筆不缺,卻流離顛沛、乃至弘法倥傯,總不得時間好好記錄;如今眼力大弱,要寫也不得辦法了,人生總是難得圓滿。不過,至今八十餘年的生命,七十餘年的出家生活,以及六十餘年的弘法生涯,……我一生的經歷,足可以算得上是「劃時代」了。
我經歷過舊時代的戰亂,嚐過槍林彈雨的滋味,為了求生,我躲過死人堆;也欣霑新時代的風貌,體會社會安和樂利下,人心的轉變;我曾經在交通不便的家鄉,單泳渡河到對岸幫家裡買東西,也歷經舊時代對佛教的猜忌限制,慶幸能在關鍵時刻值遇善緣,難題迎刃而解;如今也能運用新時代的科技,為大家注入佛法新觀念,共創人間佛教淨土……。
凡此種種,點點滴滴,有風霜,有雨雪,也有陽光和煦,古德說:「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梳理過去的種種經歷,一切如在夢中,雖然有忍飢、忍渴、忍辱、忍苦的時候,卻有更多喜悅、欣悅、禪悅和法悅。我一介貧僧,本來一無所有,至今也覺得心中萬法共鳴、萬花齊放了。
我倡導「三好、四和」: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家庭和諧、人我和敬、社會和諧、世界和平;我也力倡佛光山四大信條: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信心、給人方便,四十多年來一向沒變。我經常問弟子們:「你,給得起嗎?」因為,給,是布施,是供養,是奉獻,是無我。
這本書所以名為《合掌人生》,是緣於看到日本經營之神松下幸之助,在企業發展到數萬名員工時,他在員工上班的時間,悄悄的在窗外巡視時,對著員工合掌感謝。我感動於他的精神,也不禁對世間幫助我、孕育我的一切師友、弟子們,本著合十感恩的心情謝謝大家。
此外,書裡有我個人的遭遇,有些也不足為外人道,但如果讀者大眾,能從中看見我的一些處世原則,一顆為了佛教的心,一腔弘法為眾的熱血,一條利益社會的道路,我願意以身說法,貢獻給大家做參考,這也是我寫《合掌人生》的一份供養心了。
(摘錄)
一瓣心香,微願供養
我一生別無長處,所幸對文字有種莫名的興趣和親切,童年時期,家中長輩忙於生活,無暇對我施以言教,許多觀念是自己在文字中領略、獲取。因此,少年起我就有記日記的習慣,只是當時物資缺乏,只能將一日所做所思記於心裡,睡前就將一日所得在心裡溫習一遍,如此也養成了思考反省和記憶的習慣。
童騃時期生活單純,除了幫忙家計、讀書之外,有的是時間,但苦無紙筆;後來紙筆不缺,卻流離顛沛、乃至弘法倥傯,總不得時間好好記錄;如今眼力大弱,要寫也不得辦法了,人生總是難得圓滿。不過,至今八...
目錄
【自序】 一瓣心香,微願供養 ◎星雲大師
【推薦序】 法如是,心如是 ◎林蒼生
【目錄】
1. 媽祖,台灣的觀世音
2. 向佛陀訴說
3. 我的新佛教運動
4. 我建荷華寺的因緣
5. 一筆字的因緣
6. 地球人
7. 開山記
【自序】 一瓣心香,微願供養 ◎星雲大師
【推薦序】 法如是,心如是 ◎林蒼生
【目錄】
1. 媽祖,台灣的觀世音
2. 向佛陀訴說
3. 我的新佛教運動
4. 我建荷華寺的因緣
5. 一筆字的因緣
6. 地球人
7. 開山記